艺术欣赏
艺术欣赏有两种:一种是以概念为出发点;另一种是从直观入手。
第一种,要求欣赏者有关于艺术的专业知识。以美术为例,即色彩、构图、素描等相关知识。这类欣赏的出发点是美术的概念,以概念为刀,理性对作品解剖。所得是知识的愉悦和对概念的满足。
第二种,欣赏者不必拥有艺术的专业知识。因为他是从对作品的直观中,观照自身。作品对他们而言,是一面镜,从中看到的是欣赏者自己。所以,自身越丰富,欣赏者获益越多。另一方面,镜有清晰浑浊之分,艺术作品有高下之别;镜的好坏对于观照的效果当然有影响。好的作品,即清晰的镜能更容易更清晰的反映欣赏者。
毛姆说:读一本书,你倾注了什么才能品味出什么,你只能从中读出你自己的样子。正是此意。而另一些人,则从不倾听自己内心的声音,他们努力在作品中寻找作者的所谓原旨,将之奉为教条。庸俗的人,因为这头脑和心灵的空虚,不能在艺术作品中获得美的享受。为了不表现出庸俗,随时等待别人的教导;就听从一位名叫“专家”的人的教诲,并将这“专家”的排泄物填满大脑,以便随时拿出来向人炫耀。
另外,艺术的技巧在于提高作品的表现力,是手段不是目的;但流行的艺术欣赏却将相当大的注意力集中到技巧上。以文学作品为例,作家运用对话、心理描写、意识流、魔幻等技巧,是为了作品的主题更易表现。将精力集中于技巧,由此而有种种主义和流派,人为划分界域,并以此争辩不息;但这就像一个读者,只欣赏排比、比喻等精妙,却无视作品的内容。
第一种,要求欣赏者有关于艺术的专业知识。以美术为例,即色彩、构图、素描等相关知识。这类欣赏的出发点是美术的概念,以概念为刀,理性对作品解剖。所得是知识的愉悦和对概念的满足。
第二种,欣赏者不必拥有艺术的专业知识。因为他是从对作品的直观中,观照自身。作品对他们而言,是一面镜,从中看到的是欣赏者自己。所以,自身越丰富,欣赏者获益越多。另一方面,镜有清晰浑浊之分,艺术作品有高下之别;镜的好坏对于观照的效果当然有影响。好的作品,即清晰的镜能更容易更清晰的反映欣赏者。
毛姆说:读一本书,你倾注了什么才能品味出什么,你只能从中读出你自己的样子。正是此意。而另一些人,则从不倾听自己内心的声音,他们努力在作品中寻找作者的所谓原旨,将之奉为教条。庸俗的人,因为这头脑和心灵的空虚,不能在艺术作品中获得美的享受。为了不表现出庸俗,随时等待别人的教导;就听从一位名叫“专家”的人的教诲,并将这“专家”的排泄物填满大脑,以便随时拿出来向人炫耀。
另外,艺术的技巧在于提高作品的表现力,是手段不是目的;但流行的艺术欣赏却将相当大的注意力集中到技巧上。以文学作品为例,作家运用对话、心理描写、意识流、魔幻等技巧,是为了作品的主题更易表现。将精力集中于技巧,由此而有种种主义和流派,人为划分界域,并以此争辩不息;但这就像一个读者,只欣赏排比、比喻等精妙,却无视作品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