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8 三八节闲逛798艺术村
其实并不是为了庆祝什么,只是因为周末,闲来无事,到了798才想起来今天是妇女节,也算过节了~~
798原来是个军工厂厂房区,是五十年代苏联援助中国时建立的,后来荒弃了,有艺术家租用那里的宽敞的厂房,搞一些艺术创作,慢慢的在那里工作的艺术家越来越多,形成了一个艺术家村,有人管它叫“艺术动物园”,挺形象的。
798的地方不大,也就是一个住宅小区那么大,分为5个区,成T字形分布,我从下午一点逛到六点,走马观花的看了二三十家画廊,还是有一个区没走到,798里到处有画廊,有画廊就有展览,据我看的一本艺术日历来看,它的展览频率应该是很大的,今天我就经历了两个开展仪式。从地图上看,每个区都分布着二、三十家画廊,那么整个798个大概有一百个画廊,如果每个画廊平均每年与10位艺术家合作的话,那么一年就有一千位艺术家在这里展示作品,这就是798的凝聚魅力所在,这里汇聚着创造力,是艺术的生产地,有人拿798与上海的新天地相比,不过说新天地是艺术的消费地,而798是艺术生产地。
缓缓地蠕动在798的路上,感到它真是其貌不扬,砖头裸露在外,路边不时有巨大的机器,冒着白汽,烟囱高耸,这些都提醒着我它的不寻常的历史。路上的行人不多但也不少,既不喧闹也不冷清。每个人来到这里都会与这个地方产生某种关系,我与798的关系很简单:看与被看,欣赏与被欣赏,开放与参观。既不会在这里有什么浪漫的邂逅也不会在这里寻找到什么灵感。真是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
自认为是个不懂艺术的人,对于艺术,一半是好奇,一半是追逐时尚,是的,艺术是一种时尚,是个让年轻人向往的东西,对于我,更是个神秘的东西,不知该如何接近。是去感受,还是去理解?
是接受刺激,还是接受教育?
还是来说说今天的收获吧,看了那么多展览,印象最深的有三个:
一是杨帆的《春天》,这个展览只有一个作品,大约5000个用小绒球织成的色彩缤纷的花盘,铺满了约100平方米的一个房间,当我看到这一片花海时,感觉春天真的迎面扑来了。这个展览让我映像深刻不仅仅在于它的视觉冲击力,还在于今天是开展,得以见到艺术家本人,还看了一段艺术家对于作品解释的视频,对于作品背后的故事有了更多了解,这种人对人的交流减少了人单独面对作品时的疏离感,不用那么费劲去猜测,去解读,好好听故事,好好享受就好。
二是梁长胜的《极乐闲居》
他的作品有着丰富的想象力,怪诞的形象,诡异的风格,分明画得是无头的扭曲的怪物,却有一种莫名的美感。既有对于现实的嘲弄,又似乎带着点浪漫的遐思。他的作品里的妖啊,怪啊似乎与中国民间传统的年画以及山海经有着某种联系,神啊,佛啊又与宗教有着某种联系,他的作品还表现了人性的一些丑陋的方面。写到这里,好像越写越玄乎了,总之他的作品很特别,很奇特就对了。
他的一句话对于喜欢艺术的人无疑是一种鼓励,他说:“艺术起源于惊讶,也就是说艺术产生于对不可知的东西有一种好奇,艺术就是要连接这些不可知的东西。”所以当你开始好奇开始惊讶时,就开始接近艺术了。
他对于艺术技法的解释也很明晰,他说人首先有了某种表达的愿望,如果按照前人的画法能够满足这种愿望,就会学习前人的技法,这是技法的传承;如果不能够满足这种表达的愿望,就会创造新的技法,于是艺术技法得到了丰富。艺术史就是风格史。
三是《性能》五人展
在这个展厅不舍得走了,都是我喜欢的风格:青春的,鲜妍的,明媚的,残酷的,痛苦的,妖媚的,诱惑的,绝望的,崩溃的,变异的,精致的,饱满的。
《灵歌》 画得是一个小女孩,闭着眼,半张着嘴,似乎陶醉在自己的歌声里。画面很梦幻,背景是纯净的多层次的蓝色,小女孩的脸部肌肤晶莹剔透,五官精致,睫毛浓密细长,双唇饱满红润,整张脸被一群轻盈的翩翩飞舞的蝴蝶包围着,真是太美啦。。。
艺术家赋予一件艺术品以灵魂,一件艺术品至少承载着艺术家的某部分灵魂,这也许就是连接艺术家与艺术作品的那根线。
798原来是个军工厂厂房区,是五十年代苏联援助中国时建立的,后来荒弃了,有艺术家租用那里的宽敞的厂房,搞一些艺术创作,慢慢的在那里工作的艺术家越来越多,形成了一个艺术家村,有人管它叫“艺术动物园”,挺形象的。
798的地方不大,也就是一个住宅小区那么大,分为5个区,成T字形分布,我从下午一点逛到六点,走马观花的看了二三十家画廊,还是有一个区没走到,798里到处有画廊,有画廊就有展览,据我看的一本艺术日历来看,它的展览频率应该是很大的,今天我就经历了两个开展仪式。从地图上看,每个区都分布着二、三十家画廊,那么整个798个大概有一百个画廊,如果每个画廊平均每年与10位艺术家合作的话,那么一年就有一千位艺术家在这里展示作品,这就是798的凝聚魅力所在,这里汇聚着创造力,是艺术的生产地,有人拿798与上海的新天地相比,不过说新天地是艺术的消费地,而798是艺术生产地。
缓缓地蠕动在798的路上,感到它真是其貌不扬,砖头裸露在外,路边不时有巨大的机器,冒着白汽,烟囱高耸,这些都提醒着我它的不寻常的历史。路上的行人不多但也不少,既不喧闹也不冷清。每个人来到这里都会与这个地方产生某种关系,我与798的关系很简单:看与被看,欣赏与被欣赏,开放与参观。既不会在这里有什么浪漫的邂逅也不会在这里寻找到什么灵感。真是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
自认为是个不懂艺术的人,对于艺术,一半是好奇,一半是追逐时尚,是的,艺术是一种时尚,是个让年轻人向往的东西,对于我,更是个神秘的东西,不知该如何接近。是去感受,还是去理解?
是接受刺激,还是接受教育?
还是来说说今天的收获吧,看了那么多展览,印象最深的有三个:
一是杨帆的《春天》,这个展览只有一个作品,大约5000个用小绒球织成的色彩缤纷的花盘,铺满了约100平方米的一个房间,当我看到这一片花海时,感觉春天真的迎面扑来了。这个展览让我映像深刻不仅仅在于它的视觉冲击力,还在于今天是开展,得以见到艺术家本人,还看了一段艺术家对于作品解释的视频,对于作品背后的故事有了更多了解,这种人对人的交流减少了人单独面对作品时的疏离感,不用那么费劲去猜测,去解读,好好听故事,好好享受就好。
二是梁长胜的《极乐闲居》
![]() |
![]() |
他的作品有着丰富的想象力,怪诞的形象,诡异的风格,分明画得是无头的扭曲的怪物,却有一种莫名的美感。既有对于现实的嘲弄,又似乎带着点浪漫的遐思。他的作品里的妖啊,怪啊似乎与中国民间传统的年画以及山海经有着某种联系,神啊,佛啊又与宗教有着某种联系,他的作品还表现了人性的一些丑陋的方面。写到这里,好像越写越玄乎了,总之他的作品很特别,很奇特就对了。
他的一句话对于喜欢艺术的人无疑是一种鼓励,他说:“艺术起源于惊讶,也就是说艺术产生于对不可知的东西有一种好奇,艺术就是要连接这些不可知的东西。”所以当你开始好奇开始惊讶时,就开始接近艺术了。
他对于艺术技法的解释也很明晰,他说人首先有了某种表达的愿望,如果按照前人的画法能够满足这种愿望,就会学习前人的技法,这是技法的传承;如果不能够满足这种表达的愿望,就会创造新的技法,于是艺术技法得到了丰富。艺术史就是风格史。
三是《性能》五人展
在这个展厅不舍得走了,都是我喜欢的风格:青春的,鲜妍的,明媚的,残酷的,痛苦的,妖媚的,诱惑的,绝望的,崩溃的,变异的,精致的,饱满的。
![]() |
![]() |
《灵歌》 画得是一个小女孩,闭着眼,半张着嘴,似乎陶醉在自己的歌声里。画面很梦幻,背景是纯净的多层次的蓝色,小女孩的脸部肌肤晶莹剔透,五官精致,睫毛浓密细长,双唇饱满红润,整张脸被一群轻盈的翩翩飞舞的蝴蝶包围着,真是太美啦。。。
艺术家赋予一件艺术品以灵魂,一件艺术品至少承载着艺术家的某部分灵魂,这也许就是连接艺术家与艺术作品的那根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