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执与业(备查)
十二因缘的第一支是我执(无明),无明的原因是内在的我执。我们如果了解我执,修行上就不会马虎,好像事不关己,假设有人出言中伤我们,我们觉得受伤,那是因为「我执」产生痛苦,因为「我」的概念是存在「我执」里面。一旦了解轮回最可恶的起因就是我执,不论对方说什么,你心里应该越来越开心,因为他伤害的是「我执」,当我执被摧毁,轮回就可以切断,这时你是不是应该更开心,欢迎对方多讲一些「拜托!拜托!你多中伤我,看能不能把这个我执消除掉!」
当了解我执是轮回的起因,痛苦都由它而生,你就会觉得对付它,是一件很慎重的事。如果觉得没关系,就不会觉得修行很重要,不会想断除,放任烦恼搅和;相反的,一旦体认到了,我们就能把所有中伤的人,看成是帮助我们的人,因为他伤害的是我执,在修行上,一些佛学的字眼、理论,不要只是放在外面欣赏,应该放在心里,好好的体会。
如果没有办法中肯地修持佛法,一定是没有深切了解自己内在种种的烦恼都是因我执、无明而生起,由于对于我执的过患没有透彻认识,就生不起断除的心而踏实修持。
有时候,即使我们知道我执是烦恼的起因,却还是没办法好好修持,因此我们需要好好认识它,把它看清楚。
当内心存着「我执」,接着就会执着「我所」,我所就是「我的东西」,凡是「我的…」都是我所,我的身体、我的衣服等等,都是这样产生牵连的。有了「我」、「我所」,接着就会有「他」、「彼」、「对方」的差别产生。
有了「我」跟「他」之后,就会产生贪、瞋,对「我」贪爱、珍重、喜爱,对「他」就不重视,因为这种差别心,把自己当成比较重要,贪、瞋引生的业就会生起,善业、不善业都可能是烦恼所生起。我们可能因为贪心造作善业,也可能因贪心造作恶业,善恶业决定我们生善道或堕恶道;恶道是指三恶道,善道是从欲界的人,一直到上面的天、阿修罗、色界、无色界众生。
现在造作一个业,会导致我们往生善道或堕恶道,决定我们受生哪一趣,就叫做「引业」。另一种是,造做了一个业,会影响将来往生后,受生的环境受用、内外在各种条件的果报,叫做「满业」。
业的起因是「无明」所引生,引生的心念,叫做「思心所」(佛学名相中有五十一个心所,其中有一个心所叫「思」)。一个想法、一个心念,可能具有导致我们来世投生哪里的力量;有些心的想法没什么影响力,有些力量就是这么强,强到成为我们投生善道或恶道的因。
心念是在心里生起,此时停留在心识里面,人死了之后,身体无法带到来世,但心会。在十二支因缘中,导致来世投生的一念生起后,就停留在心识中,这个阶段就是第三支「识」的缘起。
心念生起以后,不可能一直在那里想,虽然它消失了,但业已经造下,就留在心识里,这一阶段叫做「识」,所谓「行缘识」。心念生起到消失的剎那,业已造作,并且停留在心识中,就是第三支的识,这里所说的「识」,并非指心识会造作恶业而受果报,识只是一个贮藏的地方,把某一刻心所造作的业保留在里面;识并没有自己造业、受报的动作,只是一个贮藏的地方。
已造作的业储存在心识里,什么时候才会成熟呢?可能在这一世,也可能在来世,让它成熟的因缘具足了,果报就会成熟,换句话说,要受那个果报,需要种种其它因缘。
所以,不用担心业造下去什么时候成熟,成熟的力量就靠「爱」跟「取」,
也就是第八支、第九支,如果遇到第八与第九的因缘,它就会成熟了,如果没有遇到,它就像一颗种子,放在土里,不一定会长出来,必须要浇水,水就像是成熟它的因缘。
早先种下的种子(业),已在土里面(心识),能够成熟它的因缘,是「爱」和「取」。
业储存在心识里面,成熟也要靠业的力量,虽然业的成熟都经由爱与取,但哪一个先成熟,仍要视当时造业的力量、时间顺序而定;如果造业力量很强,善业也好恶业也好,都可能会先成熟;如果两个力量差不多,按照时间顺序,先造作的可能先成熟。
影响投生的爱和取,是什么时候进行的?人快死亡时,会有地、水、火、风的分解,还未进入地、水、火、风分解以前,就会有「爱」和「取」爱」的行相是什么呢?例如某人曾经造下会导致他将来堕入地狱道的业,如果是要堕入到热地狱,在他的地、水、火、风分解以前,他会觉得身体很冷,想到比较温暖的地方,这种很想去温暖的地方的心态就叫「爱」。
当了解我执是轮回的起因,痛苦都由它而生,你就会觉得对付它,是一件很慎重的事。如果觉得没关系,就不会觉得修行很重要,不会想断除,放任烦恼搅和;相反的,一旦体认到了,我们就能把所有中伤的人,看成是帮助我们的人,因为他伤害的是我执,在修行上,一些佛学的字眼、理论,不要只是放在外面欣赏,应该放在心里,好好的体会。
如果没有办法中肯地修持佛法,一定是没有深切了解自己内在种种的烦恼都是因我执、无明而生起,由于对于我执的过患没有透彻认识,就生不起断除的心而踏实修持。
有时候,即使我们知道我执是烦恼的起因,却还是没办法好好修持,因此我们需要好好认识它,把它看清楚。
当内心存着「我执」,接着就会执着「我所」,我所就是「我的东西」,凡是「我的…」都是我所,我的身体、我的衣服等等,都是这样产生牵连的。有了「我」、「我所」,接着就会有「他」、「彼」、「对方」的差别产生。
有了「我」跟「他」之后,就会产生贪、瞋,对「我」贪爱、珍重、喜爱,对「他」就不重视,因为这种差别心,把自己当成比较重要,贪、瞋引生的业就会生起,善业、不善业都可能是烦恼所生起。我们可能因为贪心造作善业,也可能因贪心造作恶业,善恶业决定我们生善道或堕恶道;恶道是指三恶道,善道是从欲界的人,一直到上面的天、阿修罗、色界、无色界众生。
现在造作一个业,会导致我们往生善道或堕恶道,决定我们受生哪一趣,就叫做「引业」。另一种是,造做了一个业,会影响将来往生后,受生的环境受用、内外在各种条件的果报,叫做「满业」。
业的起因是「无明」所引生,引生的心念,叫做「思心所」(佛学名相中有五十一个心所,其中有一个心所叫「思」)。一个想法、一个心念,可能具有导致我们来世投生哪里的力量;有些心的想法没什么影响力,有些力量就是这么强,强到成为我们投生善道或恶道的因。
心念是在心里生起,此时停留在心识里面,人死了之后,身体无法带到来世,但心会。在十二支因缘中,导致来世投生的一念生起后,就停留在心识中,这个阶段就是第三支「识」的缘起。
心念生起以后,不可能一直在那里想,虽然它消失了,但业已经造下,就留在心识里,这一阶段叫做「识」,所谓「行缘识」。心念生起到消失的剎那,业已造作,并且停留在心识中,就是第三支的识,这里所说的「识」,并非指心识会造作恶业而受果报,识只是一个贮藏的地方,把某一刻心所造作的业保留在里面;识并没有自己造业、受报的动作,只是一个贮藏的地方。
已造作的业储存在心识里,什么时候才会成熟呢?可能在这一世,也可能在来世,让它成熟的因缘具足了,果报就会成熟,换句话说,要受那个果报,需要种种其它因缘。
所以,不用担心业造下去什么时候成熟,成熟的力量就靠「爱」跟「取」,
也就是第八支、第九支,如果遇到第八与第九的因缘,它就会成熟了,如果没有遇到,它就像一颗种子,放在土里,不一定会长出来,必须要浇水,水就像是成熟它的因缘。
早先种下的种子(业),已在土里面(心识),能够成熟它的因缘,是「爱」和「取」。
业储存在心识里面,成熟也要靠业的力量,虽然业的成熟都经由爱与取,但哪一个先成熟,仍要视当时造业的力量、时间顺序而定;如果造业力量很强,善业也好恶业也好,都可能会先成熟;如果两个力量差不多,按照时间顺序,先造作的可能先成熟。
影响投生的爱和取,是什么时候进行的?人快死亡时,会有地、水、火、风的分解,还未进入地、水、火、风分解以前,就会有「爱」和「取」爱」的行相是什么呢?例如某人曾经造下会导致他将来堕入地狱道的业,如果是要堕入到热地狱,在他的地、水、火、风分解以前,他会觉得身体很冷,想到比较温暖的地方,这种很想去温暖的地方的心态就叫「爱」。
还没人转发这篇日记
有樾的最新日记 · · · · · · ( 全部 )
- 河流已在大海中经过一切道路,抵达一切尽头——这就是自由 (1人喜欢)
- 一颗星就是一粒沙,人们在灼热的沙砾中焠净凡躯,一如神明 (1人喜欢)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