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州内观
从内观中心出来,一个选择题摆在了我面前。
内观的体验很好,我受益良多,有一种在短短的十天里面却仿佛经历了十年人生的感觉。在我打妄想的时候,回忆不断涌现出来,愉快的事情,不愉快的事情,印象深刻的事情,早已忘却突然又回想起来的事情。除了回忆,还有许多念头,这些念头里面有愉快的,有条理清晰的,也有丑恶的,荒诞的甚至疯狂的,种种杂念。而每当我停止一段专注的打坐之后,心有一瞬间是空的,绝对的平静,绝对的安详,仿佛身体也轻了许多,这种时候我再去回忆那些使我无法专注的念想,总能得到新的领悟,感觉变得对自己更加熟悉,或者是从来都不了解自己,现在开始了解自己了。
我的心态,或者说我了解到的大多数第一次的修行者的心态,都或多或少地,在不同的阶段产生过很大的波动。头两天我是兴奋的,是积极的,带着几分好奇,几分敬畏,还有对自己的鼓励和期许,严格地配合老师的指示。第三天疲态上来了,不变的内容,每日的早起,晚上空腹的不快感这些都开始向我施压,令我产生消极的情绪。第四天中午的时候最严重,我找到事务长并向他表示我需要打一个电话,与外界联系,他摇摇头,拒绝了我。他说,今天是内观日,下午老师会传授内观的方法,不要打电话。想到反复观察呼吸的日子不会持续下去了,新的方法将被教导,我选择留下来待到晚上,给内观法一个机会。我很庆幸当时事务长没有让我打那个电话,因为那样的话我就会找到我的朋友,请求她帮我改签当日的机票返回广州。对于我来说一切重新变得有意义起来,不再是观察呼吸,而是其他更高深的东西,更精进的东西。第七天和第八天事情又发生了变化, 对任何的感觉的感受都变得非常困难,在一个小时的精进禅修里面,我连一次全身的观察都无法完成,而且常常无法坚持下来。我开始产生了灰心,失望的负面情绪,认为自己退步了,而这个时候我已经懂得从葛印卡老师每晚的开示去寻找答案。根据开示,愉快的体验是旧有的贪爱的习性反应,沉重的不愉快的体验则是旧有的嗔怒的习性反应,我的体验是因为在我内心更深层次的嗔怒开始浮现出来。但是,知道了这个道理,我还是觉得很难受,也出现了一种自己不适合修这个法的挫败感。甚至,我还找到了助理老师,我对助理老师表达了我的困惑, 我觉得自己在第六天的时候感觉到的愉悦的像电流经过身体的感受是正常的,因为我知道自己充满了贪爱,对于女人,对于金钱,对于美食,对于世界上许许多多美好的事物我都会好奇,想去体验,想要获得,想要尝试。可是嗔怒?我从来不觉得自己恨过某个人,是的我会发怒,可是在发怒的时候我总是能够克制自己不去说一些难听的话,自问在同龄人之中,我做得算好了,为什么呢?为什么我还是会有这么沉重的感受?
老师的答复是意料之中的,却又无法解释我的困惑。老师的答复很简单,很多事情你都已经忘记了,继续观察,继续观察。第八天的时候我简直到了坐立难安的地步了,正如开示所说,我对法产生了怀疑,这种怀疑一时困扰了我。当我不断在根据自己的体验去纠结贪爱还是嗔怒的时候,我的妄想也发生了变化,每当我打妄想的时候,只会想起不愉快的事情,其中许多都已被我遗忘了。我为什么要想起这些不愉快的事情呢?法就是不断提醒我一些已经过去了的不愉快的事情吗?这些不愉快的事情使我变得脆弱,使我情绪低落,如果我还得继续这样保持平等心,不断对自己默念无常,无常,无常,那我出去以后怎么办?
没有接触内观以前我会选择性地记住令自己开心的事情,而不开心的事情很快就会忘却,我一直都认为自己做得很成功,我的朋友都认为我很开心,现在接触了内观,它正在试图改变我,我应该接受吗?如果我接受了,那我如何重新去面对这个社会呢?什么是我以前做的而现在不应该做的,什么是我以前没有想到的而现在我必须每天都去面对的,许许多多的疑问。我甚至觉得这个改变太可怕了,比改变我的音容相貌,改变我的身高体重,改变我的行为习惯更加可怕,如果我是在不断生灭,如果下一刻的我跟这一刻的我以及前一刻的我都不一样,如果我只是波动,我到底做了些什么?或者我接下来该做些什么?我开始恐惧这个法。在所有不需要精进禅修的时间里面,我都尽量多地在外面走动,或者是面对着一陈不变的风景,尽可能地什么也不去想,让自己放空。
我不知道我最后是怎么过来了,但是去到第九天,第十天,我又有了新的感受,或者说,更重要的,我的心态又发生了很大的转变。第九天早上的精进禅修突然变得非常简单,在结束的颂唱开始的时候我还没有感觉到一丝的疼痛,这是为什么呢?禅修完了我马上开始了对比,将刚刚的禅修体验与昨晚的禅修体验做对比。我发现在早上的禅修之中,我并没有一直想着时间,一次从头到脚的观察大概是13分钟,我现在观察了几次了,现在大概过了多长时间,过了20分钟,过了半个小时了,过了45分钟了,还有多久我就可以活动身体了。在之前的禅修之中,我心中会一直不断地产生这些念头,就像葛印卡老师说的那样,“颂唱的声音是那么的悦耳”,而且禅修的时候,我没有对比之前的体验,没有对愉快的感受产生喜悦,也没有对沉重的感受产生不快,脑海中不断闪过的只有葛印卡老师的一句话,会过去的,都会过去的。第十天事情变得非常美好,我没有过多去想是不是因为马上就可以离开了,或者是因为拿回手机了,禁语解除了可以跟其他人交流了,我只是不断地想着,会过去的,都会过去的,我要接受我自己,无论观察到什么,我都要接受,因为那就是我。是的我可能是为了马上可以见到朋友而高兴,可能是因为马上可以吃肉了,可能是因为晚上不用再挨饿了,我观察到了自己的愉快的感受,可是那又怎么样?都会过去的。我想起我最喜欢苏轼的一句词,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第十天我学习了慈悲观,终于我完整了这个方法。在这以前我认为内观完全是观察自己,却没有教导我们如何去与外界发生关联,我认为这个法是有局限性的,就好像我认为许多其他的东西都有自己的局限性一样。但是我学习了慈悲观,我明白了法指引我的最后的方向,而这个方向也是我所追求的,我相信同样也是其他人所追求的,一个终极目标,爱与慈悲。
就是这样,在一种极度平和安详的心态下,我带着轻松的身体,轻松的心,离开了内观中心。在课程结束的那个早上的禅修的最后,我心中充满的只是对老师的感激。出来以后在去机场的路上,我意识到自己面对着一道选择题,我要继续禅修,继续坚持内观,还是放弃,仅仅是当做一次体验。我马上就知道了自己的答案,先禅修试试看吧,可能我无法坚持五戒,可能我无法坚持每日禅修,也可能我最后还是放弃了,所有我能做的,就是去观察我的行为,我的意志力,然后接受它。只有当我察觉了,当我接受了自己,我才能不断地完善自己。善哉,善哉,善哉。
内观的体验很好,我受益良多,有一种在短短的十天里面却仿佛经历了十年人生的感觉。在我打妄想的时候,回忆不断涌现出来,愉快的事情,不愉快的事情,印象深刻的事情,早已忘却突然又回想起来的事情。除了回忆,还有许多念头,这些念头里面有愉快的,有条理清晰的,也有丑恶的,荒诞的甚至疯狂的,种种杂念。而每当我停止一段专注的打坐之后,心有一瞬间是空的,绝对的平静,绝对的安详,仿佛身体也轻了许多,这种时候我再去回忆那些使我无法专注的念想,总能得到新的领悟,感觉变得对自己更加熟悉,或者是从来都不了解自己,现在开始了解自己了。
我的心态,或者说我了解到的大多数第一次的修行者的心态,都或多或少地,在不同的阶段产生过很大的波动。头两天我是兴奋的,是积极的,带着几分好奇,几分敬畏,还有对自己的鼓励和期许,严格地配合老师的指示。第三天疲态上来了,不变的内容,每日的早起,晚上空腹的不快感这些都开始向我施压,令我产生消极的情绪。第四天中午的时候最严重,我找到事务长并向他表示我需要打一个电话,与外界联系,他摇摇头,拒绝了我。他说,今天是内观日,下午老师会传授内观的方法,不要打电话。想到反复观察呼吸的日子不会持续下去了,新的方法将被教导,我选择留下来待到晚上,给内观法一个机会。我很庆幸当时事务长没有让我打那个电话,因为那样的话我就会找到我的朋友,请求她帮我改签当日的机票返回广州。对于我来说一切重新变得有意义起来,不再是观察呼吸,而是其他更高深的东西,更精进的东西。第七天和第八天事情又发生了变化, 对任何的感觉的感受都变得非常困难,在一个小时的精进禅修里面,我连一次全身的观察都无法完成,而且常常无法坚持下来。我开始产生了灰心,失望的负面情绪,认为自己退步了,而这个时候我已经懂得从葛印卡老师每晚的开示去寻找答案。根据开示,愉快的体验是旧有的贪爱的习性反应,沉重的不愉快的体验则是旧有的嗔怒的习性反应,我的体验是因为在我内心更深层次的嗔怒开始浮现出来。但是,知道了这个道理,我还是觉得很难受,也出现了一种自己不适合修这个法的挫败感。甚至,我还找到了助理老师,我对助理老师表达了我的困惑, 我觉得自己在第六天的时候感觉到的愉悦的像电流经过身体的感受是正常的,因为我知道自己充满了贪爱,对于女人,对于金钱,对于美食,对于世界上许许多多美好的事物我都会好奇,想去体验,想要获得,想要尝试。可是嗔怒?我从来不觉得自己恨过某个人,是的我会发怒,可是在发怒的时候我总是能够克制自己不去说一些难听的话,自问在同龄人之中,我做得算好了,为什么呢?为什么我还是会有这么沉重的感受?
老师的答复是意料之中的,却又无法解释我的困惑。老师的答复很简单,很多事情你都已经忘记了,继续观察,继续观察。第八天的时候我简直到了坐立难安的地步了,正如开示所说,我对法产生了怀疑,这种怀疑一时困扰了我。当我不断在根据自己的体验去纠结贪爱还是嗔怒的时候,我的妄想也发生了变化,每当我打妄想的时候,只会想起不愉快的事情,其中许多都已被我遗忘了。我为什么要想起这些不愉快的事情呢?法就是不断提醒我一些已经过去了的不愉快的事情吗?这些不愉快的事情使我变得脆弱,使我情绪低落,如果我还得继续这样保持平等心,不断对自己默念无常,无常,无常,那我出去以后怎么办?
没有接触内观以前我会选择性地记住令自己开心的事情,而不开心的事情很快就会忘却,我一直都认为自己做得很成功,我的朋友都认为我很开心,现在接触了内观,它正在试图改变我,我应该接受吗?如果我接受了,那我如何重新去面对这个社会呢?什么是我以前做的而现在不应该做的,什么是我以前没有想到的而现在我必须每天都去面对的,许许多多的疑问。我甚至觉得这个改变太可怕了,比改变我的音容相貌,改变我的身高体重,改变我的行为习惯更加可怕,如果我是在不断生灭,如果下一刻的我跟这一刻的我以及前一刻的我都不一样,如果我只是波动,我到底做了些什么?或者我接下来该做些什么?我开始恐惧这个法。在所有不需要精进禅修的时间里面,我都尽量多地在外面走动,或者是面对着一陈不变的风景,尽可能地什么也不去想,让自己放空。
我不知道我最后是怎么过来了,但是去到第九天,第十天,我又有了新的感受,或者说,更重要的,我的心态又发生了很大的转变。第九天早上的精进禅修突然变得非常简单,在结束的颂唱开始的时候我还没有感觉到一丝的疼痛,这是为什么呢?禅修完了我马上开始了对比,将刚刚的禅修体验与昨晚的禅修体验做对比。我发现在早上的禅修之中,我并没有一直想着时间,一次从头到脚的观察大概是13分钟,我现在观察了几次了,现在大概过了多长时间,过了20分钟,过了半个小时了,过了45分钟了,还有多久我就可以活动身体了。在之前的禅修之中,我心中会一直不断地产生这些念头,就像葛印卡老师说的那样,“颂唱的声音是那么的悦耳”,而且禅修的时候,我没有对比之前的体验,没有对愉快的感受产生喜悦,也没有对沉重的感受产生不快,脑海中不断闪过的只有葛印卡老师的一句话,会过去的,都会过去的。第十天事情变得非常美好,我没有过多去想是不是因为马上就可以离开了,或者是因为拿回手机了,禁语解除了可以跟其他人交流了,我只是不断地想着,会过去的,都会过去的,我要接受我自己,无论观察到什么,我都要接受,因为那就是我。是的我可能是为了马上可以见到朋友而高兴,可能是因为马上可以吃肉了,可能是因为晚上不用再挨饿了,我观察到了自己的愉快的感受,可是那又怎么样?都会过去的。我想起我最喜欢苏轼的一句词,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第十天我学习了慈悲观,终于我完整了这个方法。在这以前我认为内观完全是观察自己,却没有教导我们如何去与外界发生关联,我认为这个法是有局限性的,就好像我认为许多其他的东西都有自己的局限性一样。但是我学习了慈悲观,我明白了法指引我的最后的方向,而这个方向也是我所追求的,我相信同样也是其他人所追求的,一个终极目标,爱与慈悲。
就是这样,在一种极度平和安详的心态下,我带着轻松的身体,轻松的心,离开了内观中心。在课程结束的那个早上的禅修的最后,我心中充满的只是对老师的感激。出来以后在去机场的路上,我意识到自己面对着一道选择题,我要继续禅修,继续坚持内观,还是放弃,仅仅是当做一次体验。我马上就知道了自己的答案,先禅修试试看吧,可能我无法坚持五戒,可能我无法坚持每日禅修,也可能我最后还是放弃了,所有我能做的,就是去观察我的行为,我的意志力,然后接受它。只有当我察觉了,当我接受了自己,我才能不断地完善自己。善哉,善哉,善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