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诺登剧本
![]() |
斯诺登先后说要去冰岛古巴厄瓜多尔,却先到香港,却不过境大陆,又借道俄罗斯再到达目的地。其行为意味深长。难道玩的是声东击西围魏救赵之计吗?美国政府似乎没有官方表示,某议员放话,要追到天涯海角。说说而已。官方只是对中国放走斯诺登的行为表示反对,注意,只是反对,甚至是强烈反对。但没有抗议。理智上不愿意这个结果,但情绪上克制了。
如果写间谍故事,斯诺登题材绝佳,但如果把这个故事归类到间谍,又似乎俗气了点。这该是多么好的一个题材,拍电影都拍不出其中的紧张悬疑,写小说也写不出内心的神秘玄虚。不知道谁会去构思写出来一 个剧本出来,这个故事,好看在,到目前为止,谁也不确定斯诺登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全人类,为了自由。还是为了其他?这个犹如多米诺骨牌,推倒一个,其实带来的网络安全问题,政府与公民的博弈关系,乃至国与国的舆论声誉等等的复杂性连锁反应。一时间不能评估,各类势力与价值观的此消彼长,最后呈现出的结果,是不是真的有益斯诺登初衷的善意,其实还不好说。要说的是,如今就像黑社会在茶楼谈判时候,方才还在谈笑风生的时候,不提防一边老大的底子不小心被小弟给透露出来了,气氛一下子尴尬起来。大家心知肚明的事情放在台面上,怎么弄?掀翻桌子,还是给后面多嘴的家伙一嘴巴,打个马虎眼糊弄过去。美国隐忍,中国装傻,俄罗斯着急却插不下脚,欧洲各国如林间惊鸟般呱噪了一下又无了声息,有些事情,只恨怎么让自己给知道了。
这种剧情永远好看,搞的好,就是有张力,搞的不好,就成了喜剧,总之扣人心弦,几无尿点。
从虚构的角度,斯诺登的真相已经不重要,全世界有点名堂的国家中政要怕是都想淡化这个事件。但这个故事已经开始了,一个年轻人不声不响的离开自己的办公室,再出现的时候,他已在地球的另一端,跟世界讲出一个石破天惊的秘密。然后追杀和拉拢和拉拢不成又追杀全来了。他是谁?他要干什么?他干成没有?解构也好,无厘头也好,一本正经的搞反思也好,提出深刻的命题,然后开放式结尾候,大片的留白,给足反思的余地。
斯诺登代表世界斗争的微观。而那些纵横开阖的大国攻防是被这微观影响的宏观。蝴蝶略一展翅,世界格局已变。最开始的场景是年轻人关上身后办公室的门,最后的场景是另一扇门被打开,翻天覆地!
这样的戏份只有在影院中看到,人民需要简单的情节,去找到智商俯瞰的高度,去发散愤世嫉俗的情怀,去宣泄正义。但最真实的东西,比如政治,在阳光下出现绝非常态,至多在你还没有想明白了那一瞬间,迅速的潜入黑暗之中。
我若从斯诺登事件发散开去,去杜撰一个全新的故事。考虑到民众的低级趣味,开头也许会这么写,某个年轻人利用他职务的便利,偶然去查询监听女友的信息,却如开启了一个潘多拉盒子,由此一发不可收拾,当他一步步的看到更多人的私密时候,忽然意识到自己在一个邪恶的道路上越走越远,最可怕的是在这个邪途上与之同行的居然是一贯正确的政府。
于是他合上电脑,跑去一个神秘的地方,然后向世界发声:不!
当然我忽然意识到有个不能把故事说圆的地方,就是斯诺登到香港带的最多的还是电脑。这个悖论如同眼下我们知道,大米已经是有毒的了,但我们不吃大米又将如何果腹?
不过,没有冲突和矛盾,哪来戏剧!
还没人赞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