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虫”猖獗的上海
最近在d7wnet设计兵团有会员 发帖称参上海某个展会的数百参展商被冒名展览主办公司忽悠。展会结束冒名展览公司不知去向。
有人对会展有过形象的比喻:“展览是现代城市的面包,如果一座城市在召开大型国际会议,就如同一架波音客机在空中撒钱。”不知道说这个话的人是否意识到,这个吃面包的、拾钱的人是形形色色,什么样的都有。不信,随便逛逛哪个展会,家用电脑展上竟有卖缝纫机的,包装展览上有卖汽车的,这些都还算高档的,北京的一个知名食品展会上,竟然还有打着绿色食品公司的旗号卖煎饼的,幌子之下竟然还卖中草药鹿茸什么的;上海的情况也好不到哪儿去,时尚家居展上有卖望远镜的,汽车展上有卖玩具汽车的,遥控车是满地地乱跑,参观时尚卫浴展的人竟然能从展会上抱着个地球仪回家,诸如此类乘着展会还有卖指甲钳的,卖钓鱼杆的,卖箱包的,卖按摩器的……这些在展会上招摇撞骗挂羊头卖狗肉的,展览业内对他们定义为“展虫”。
“展虫”还算是一个比较客气的名字,听起来不过是一个不痛不痒的绰号。但是对于展览业内的许多专业人士来说,这个名字就像是转进了树皮里的害虫,不仅把展会钻出了千疮百孔,影响了展览公司的形象,更为重要的是,展会的声誉受到了严重损害,尤其是一些国际性的大型展览,留给外商的感觉非常不好。
“‘展虫’个个都是人精” “许多展虫都是有组织的,他们不仅耍无赖,而且背后经常有专门的公司作整体策划,有智囊团,帮他们搞可以进场的门票……”
不深入采访,展虫的种种手段还真的见不到光。许多接受采访的展览公司都不愿意在文中暴露自己的公司名字,怕今后得罪他们,给自己带来麻烦,业内曾经就有人说,在去年的浦东国际展览中心里,就曾有展虫滋事的事情发生。当时,一方面因为展览主办方在展览宣传上有点夸大其辞,宣传当然势必吸引来不少的展虫想乘机捞一票,但是后来由于展览当天人流量不是很多,许多展虫觉得自己上当受骗,于是就纠集游说其它参展商,声称“展会宣传不足、人气不够”,导致“参展效果不好”,扬言要撤场,向主办方要求全额退回参展费用,甚至威吓场外的观众说其中有炸弹,不许观众进入展区,破坏展览,据说后来那个主办方被这些人敲诈了近五万元。
法国爱博展览集团北京代表刘进电话里接受采访时说:“展虫是这个圈子里的人都知道的,在北京的情况也是非常猖獗,赶不尽杀不绝!他们通常情况下都会销售望远镜、钓鱼杆、箱包、指甲钳、钱包、皮带、按摩器、电动玩具什么的,基本上所有的展会上卖的都差不多。”
上海一家知名的展览公司负责人告诉记者,除此之外,他们还曾经贩卖过珍珠项链、菜刀、披肩什么的,但是由于展览摊位费用的上涨,这些商品逐渐因为利润不高而被淘汰,她说:“这些展虫个个都是人精,他们对销售的商品的利润有个具体的分析,知道哪些可以做哪些不可以做。就像之前出现过销售中药鹿茸什么的,后来他们发现国家法律是不允许销售这些东西工商有权利没收查处的时候,他们就又掉转了枪头。”
“展虫”行骗伎俩
任何违法违规的都要讲究些手段,通过几个业内展览公司的描述,一张展虫的素描基本上可以跃然纸上了。
伎俩一——“变色龙”,就像许多昆虫会变色一样,有规模的展虫会经常变换参展公司名称,变换营业执照,使用障眼法,这样就可以从展览主办方的眼皮底下溜过,即使通过参展资格审查的方法也很难识别这些展虫。一些展览公司的黑名单上尽管列举的公司名称很多,但是在展会上看到的还是一些老面孔展虫。
伎俩二——“寄居蟹”,就像喜欢寄居别人窝的昆虫一样,许多展览到了临展的时候,总是会有些参展商因故缺席,这样这些展虫就会耍无赖把摊位放在这些缺席的展位上进行产品销售。
伎俩三——“铁甲虫”,就像批着厚厚铠甲的昆虫,脸皮厚老油条无赖型,如果主办方下了逐客令,就要求退钱赔偿,说自己是外地很远的地方来参展,要求主办方赔偿交通费和住宿费,通常情况下是狮子大开口。
伎俩四——“蚊子”,飞行类吸血虫,利用展馆监管人员人手不够,和主办方捉迷藏,大多情况下展览主办方的管理人员都是女性,有时候保安又不闻不问。 行骗伎俩再高,主要原因还是因为参展观众的不断“惠顾”导致了展虫现象灭而不绝,许多参加展览会的消费者会认为展览会上的东西比较便宜,这种占小便宜的心理导致了展虫在展览会里如鱼得水,可是又有多少人知道这其中的商品“名堂”很多。展览公司的业内人员都知道,这些展虫销售的商品大多出自三无产品,因为展会卖出去的东西,可以不要负责,所以许多消费者即使上当受骗也是打掉了牙往肚里吞。有时候为了对付主办方“不许在场内销售物品”的规定,展虫们会千方百计地找理由:“这是样品,我们收的是押金。”
展览公司“杀虫策略”
许多非常专业的展览公司都有自己的一套“杀虫策略”,首先他们会要求参展的每位展商提供营业执照和展出商品,这样的内容需要写进合同,并且不忘加上一条备注“如果参展商品与合同内容不符,主办方有权清场。”
对于展览公司而言,许多时候他们有说不出的苦,往往上当受骗的消费者会找到展览的主办公司,可是展览会毕竟不是展销会。一位负责人王先生说,即使参展的展商也会上这些展虫的当,许多展商是来自全国各地,出次差总是想带上点东西回家,展会上因为价格便宜,购买又方便,许多买了遥控电动玩具带给孩子或者给自己买个箱包什么的展商往往会向主办方投诉产品质量,但是王先生说,他们遇到这种情况也无能为力,因为展览会本身就不许销售产品。
许多大型展览公司市场部的有经验的人员有更为独到的策略,他们说,一看注册名称,展虫们提供的公司名称大多是科技有限公司、贸易有限公司等很需的名称;二看注册地址,许多时候这些展虫提供的公司营业执照的注册地址是在居民小区的几弄几室内;三看电话,展虫公司的规模有限,提供的电话往往只有一个,传真和电话是一个号码,有点皮包公司的味道;四听介绍,展虫更多的是通过电话预约展位,如果是正规的展商,他们电话里会比较详细的介绍他们的产品和公司的品牌和声誉,希望得到更好的服务,而展虫往往底气不足,低调处理自己,对公司介绍含糊其辞,希望能侥幸蒙混过关。
展虫需要综合治理,一位再三强调不能暴露公司名称和个人名字的业内人士说:“上海的展览会中,浦东展览的展虫要多于浦西的。”当问及具体原因时,这位先生说,因为浦西的工商执法力度和展会中的保安比较得力,这些保安往往认识这些展虫,很多时候,会提醒主办方并帮忙将他们驱逐出去,这方面工商也比较配合。而在浦东这方面执法的力度就显得比较弱了。对于展览公司而言,一旦发现展虫,只能用“请”的方法,要不就向工商举报,如果双方激化,只能求助保安帮忙。
展览业内的黑幕
“越是热门容易成功的展会,就越是能吸引展虫……”
除非是非常专业冷门的行业业内展览,否则只要是和公众有那么一点点关系,和生活消费稍微搭点界,展虫就能钻进去。当然展览对于他们而言,无非也就是一个有利可图的机会,利益是驱动一切商业行为的驱动力,对于展虫而言,展会的人流量,参观者的逛展会心理无疑成就了他们的利益。对于他们而言,越是非常成功的展会,越贴近生活的展会就越是他们寻觅的目标,几乎是无孔不入。
交了昂贵的摊位钱还有赚
在最近的一次展会上,记者就曾碰到过一个不愿意透露姓名来路不明的卖箱包的展虫,在乔扮成要批发买他包的商人一番套近乎之后,他就直言不讳地说开了:“比起租摊位开门面,展会简直就是满地是钱,就看你会不会赚。”他说自己不是真正的大老板,量大讲价钱要给他个手机号,“只是给朋友帮忙,一个展会四天的时间,朋友给我一千元钱,这个钱太好赚了,不过要懂点手段,这个就不能跟你说了,但是我给朋友赚得更多,我这么一个摊位要交八千元,但这个展览每天都有上万的人流量,我一天就能帮朋友赚四五千元。”
说到这里,这个被叫做阿王的人顺手递给我一支烟,还乘机说:“你现在买的话,我还可以给你打打折,比外面便宜一半,东西绝对不差,这个上午,我就已经补进了一次货,这里保安太烦,每次货进来,他们就想揩油,否则可以给你更多优惠。”当记者提到是不是可以也批点货在展会上卖的时候,这个家伙一脸轻蔑地看着我说:“怎么着,想跟我们抢生意?不是看不起你,这个行当你做不来的。不仅要和工商周旋还要钻展览会的空子,你当我们这么简单,是你的话,早被展览公司拉出去清场了。”听到这里,记者乘机问道:“展览公司怎么会让你们卖东西的呢?”听到这个,阿王白了我一眼,自顾着忙别的事去了。
他们卖的大多是三无产品
在后来采访展览主办公司的时候,该公司负责人显得无可奈何:“这些人要么就是打游击,要么就是耍无赖,还有些是碰不得的。大家有时候抬头不见低头见,反正他们也给展位钱,没有办法的事情。”
在旁边的一位管理人员听到我们在谈论这个问题,立刻主动上来,义愤填膺地说:“这些人就像是展会上的无赖,我们只能尽可能地防止他们进来,但是,往往一旦他们交了钱就难办了。这些人不仅违规在展览会上销售商品,而且大多是三无产品,少了店铺的费用,利润往往可以达到300%以上。他们基本上每个月都流窜于各个展会中间,有些时候付点钱,有时候根本就是钻空子,这种打游击的方法,即使消费者上当受骗之后,也没有可以投诉的地方,展会里本来就不可以卖东西。我们也是拿他们没有办法。”
有人对会展有过形象的比喻:“展览是现代城市的面包,如果一座城市在召开大型国际会议,就如同一架波音客机在空中撒钱。”不知道说这个话的人是否意识到,这个吃面包的、拾钱的人是形形色色,什么样的都有。不信,随便逛逛哪个展会,家用电脑展上竟有卖缝纫机的,包装展览上有卖汽车的,这些都还算高档的,北京的一个知名食品展会上,竟然还有打着绿色食品公司的旗号卖煎饼的,幌子之下竟然还卖中草药鹿茸什么的;上海的情况也好不到哪儿去,时尚家居展上有卖望远镜的,汽车展上有卖玩具汽车的,遥控车是满地地乱跑,参观时尚卫浴展的人竟然能从展会上抱着个地球仪回家,诸如此类乘着展会还有卖指甲钳的,卖钓鱼杆的,卖箱包的,卖按摩器的……这些在展会上招摇撞骗挂羊头卖狗肉的,展览业内对他们定义为“展虫”。
“展虫”还算是一个比较客气的名字,听起来不过是一个不痛不痒的绰号。但是对于展览业内的许多专业人士来说,这个名字就像是转进了树皮里的害虫,不仅把展会钻出了千疮百孔,影响了展览公司的形象,更为重要的是,展会的声誉受到了严重损害,尤其是一些国际性的大型展览,留给外商的感觉非常不好。
“‘展虫’个个都是人精” “许多展虫都是有组织的,他们不仅耍无赖,而且背后经常有专门的公司作整体策划,有智囊团,帮他们搞可以进场的门票……”
不深入采访,展虫的种种手段还真的见不到光。许多接受采访的展览公司都不愿意在文中暴露自己的公司名字,怕今后得罪他们,给自己带来麻烦,业内曾经就有人说,在去年的浦东国际展览中心里,就曾有展虫滋事的事情发生。当时,一方面因为展览主办方在展览宣传上有点夸大其辞,宣传当然势必吸引来不少的展虫想乘机捞一票,但是后来由于展览当天人流量不是很多,许多展虫觉得自己上当受骗,于是就纠集游说其它参展商,声称“展会宣传不足、人气不够”,导致“参展效果不好”,扬言要撤场,向主办方要求全额退回参展费用,甚至威吓场外的观众说其中有炸弹,不许观众进入展区,破坏展览,据说后来那个主办方被这些人敲诈了近五万元。
法国爱博展览集团北京代表刘进电话里接受采访时说:“展虫是这个圈子里的人都知道的,在北京的情况也是非常猖獗,赶不尽杀不绝!他们通常情况下都会销售望远镜、钓鱼杆、箱包、指甲钳、钱包、皮带、按摩器、电动玩具什么的,基本上所有的展会上卖的都差不多。”
上海一家知名的展览公司负责人告诉记者,除此之外,他们还曾经贩卖过珍珠项链、菜刀、披肩什么的,但是由于展览摊位费用的上涨,这些商品逐渐因为利润不高而被淘汰,她说:“这些展虫个个都是人精,他们对销售的商品的利润有个具体的分析,知道哪些可以做哪些不可以做。就像之前出现过销售中药鹿茸什么的,后来他们发现国家法律是不允许销售这些东西工商有权利没收查处的时候,他们就又掉转了枪头。”
“展虫”行骗伎俩
任何违法违规的都要讲究些手段,通过几个业内展览公司的描述,一张展虫的素描基本上可以跃然纸上了。
伎俩一——“变色龙”,就像许多昆虫会变色一样,有规模的展虫会经常变换参展公司名称,变换营业执照,使用障眼法,这样就可以从展览主办方的眼皮底下溜过,即使通过参展资格审查的方法也很难识别这些展虫。一些展览公司的黑名单上尽管列举的公司名称很多,但是在展会上看到的还是一些老面孔展虫。
伎俩二——“寄居蟹”,就像喜欢寄居别人窝的昆虫一样,许多展览到了临展的时候,总是会有些参展商因故缺席,这样这些展虫就会耍无赖把摊位放在这些缺席的展位上进行产品销售。
伎俩三——“铁甲虫”,就像批着厚厚铠甲的昆虫,脸皮厚老油条无赖型,如果主办方下了逐客令,就要求退钱赔偿,说自己是外地很远的地方来参展,要求主办方赔偿交通费和住宿费,通常情况下是狮子大开口。
伎俩四——“蚊子”,飞行类吸血虫,利用展馆监管人员人手不够,和主办方捉迷藏,大多情况下展览主办方的管理人员都是女性,有时候保安又不闻不问。 行骗伎俩再高,主要原因还是因为参展观众的不断“惠顾”导致了展虫现象灭而不绝,许多参加展览会的消费者会认为展览会上的东西比较便宜,这种占小便宜的心理导致了展虫在展览会里如鱼得水,可是又有多少人知道这其中的商品“名堂”很多。展览公司的业内人员都知道,这些展虫销售的商品大多出自三无产品,因为展会卖出去的东西,可以不要负责,所以许多消费者即使上当受骗也是打掉了牙往肚里吞。有时候为了对付主办方“不许在场内销售物品”的规定,展虫们会千方百计地找理由:“这是样品,我们收的是押金。”
展览公司“杀虫策略”
许多非常专业的展览公司都有自己的一套“杀虫策略”,首先他们会要求参展的每位展商提供营业执照和展出商品,这样的内容需要写进合同,并且不忘加上一条备注“如果参展商品与合同内容不符,主办方有权清场。”
对于展览公司而言,许多时候他们有说不出的苦,往往上当受骗的消费者会找到展览的主办公司,可是展览会毕竟不是展销会。一位负责人王先生说,即使参展的展商也会上这些展虫的当,许多展商是来自全国各地,出次差总是想带上点东西回家,展会上因为价格便宜,购买又方便,许多买了遥控电动玩具带给孩子或者给自己买个箱包什么的展商往往会向主办方投诉产品质量,但是王先生说,他们遇到这种情况也无能为力,因为展览会本身就不许销售产品。
许多大型展览公司市场部的有经验的人员有更为独到的策略,他们说,一看注册名称,展虫们提供的公司名称大多是科技有限公司、贸易有限公司等很需的名称;二看注册地址,许多时候这些展虫提供的公司营业执照的注册地址是在居民小区的几弄几室内;三看电话,展虫公司的规模有限,提供的电话往往只有一个,传真和电话是一个号码,有点皮包公司的味道;四听介绍,展虫更多的是通过电话预约展位,如果是正规的展商,他们电话里会比较详细的介绍他们的产品和公司的品牌和声誉,希望得到更好的服务,而展虫往往底气不足,低调处理自己,对公司介绍含糊其辞,希望能侥幸蒙混过关。
展虫需要综合治理,一位再三强调不能暴露公司名称和个人名字的业内人士说:“上海的展览会中,浦东展览的展虫要多于浦西的。”当问及具体原因时,这位先生说,因为浦西的工商执法力度和展会中的保安比较得力,这些保安往往认识这些展虫,很多时候,会提醒主办方并帮忙将他们驱逐出去,这方面工商也比较配合。而在浦东这方面执法的力度就显得比较弱了。对于展览公司而言,一旦发现展虫,只能用“请”的方法,要不就向工商举报,如果双方激化,只能求助保安帮忙。
展览业内的黑幕
“越是热门容易成功的展会,就越是能吸引展虫……”
除非是非常专业冷门的行业业内展览,否则只要是和公众有那么一点点关系,和生活消费稍微搭点界,展虫就能钻进去。当然展览对于他们而言,无非也就是一个有利可图的机会,利益是驱动一切商业行为的驱动力,对于展虫而言,展会的人流量,参观者的逛展会心理无疑成就了他们的利益。对于他们而言,越是非常成功的展会,越贴近生活的展会就越是他们寻觅的目标,几乎是无孔不入。
交了昂贵的摊位钱还有赚
在最近的一次展会上,记者就曾碰到过一个不愿意透露姓名来路不明的卖箱包的展虫,在乔扮成要批发买他包的商人一番套近乎之后,他就直言不讳地说开了:“比起租摊位开门面,展会简直就是满地是钱,就看你会不会赚。”他说自己不是真正的大老板,量大讲价钱要给他个手机号,“只是给朋友帮忙,一个展会四天的时间,朋友给我一千元钱,这个钱太好赚了,不过要懂点手段,这个就不能跟你说了,但是我给朋友赚得更多,我这么一个摊位要交八千元,但这个展览每天都有上万的人流量,我一天就能帮朋友赚四五千元。”
说到这里,这个被叫做阿王的人顺手递给我一支烟,还乘机说:“你现在买的话,我还可以给你打打折,比外面便宜一半,东西绝对不差,这个上午,我就已经补进了一次货,这里保安太烦,每次货进来,他们就想揩油,否则可以给你更多优惠。”当记者提到是不是可以也批点货在展会上卖的时候,这个家伙一脸轻蔑地看着我说:“怎么着,想跟我们抢生意?不是看不起你,这个行当你做不来的。不仅要和工商周旋还要钻展览会的空子,你当我们这么简单,是你的话,早被展览公司拉出去清场了。”听到这里,记者乘机问道:“展览公司怎么会让你们卖东西的呢?”听到这个,阿王白了我一眼,自顾着忙别的事去了。
他们卖的大多是三无产品
在后来采访展览主办公司的时候,该公司负责人显得无可奈何:“这些人要么就是打游击,要么就是耍无赖,还有些是碰不得的。大家有时候抬头不见低头见,反正他们也给展位钱,没有办法的事情。”
在旁边的一位管理人员听到我们在谈论这个问题,立刻主动上来,义愤填膺地说:“这些人就像是展会上的无赖,我们只能尽可能地防止他们进来,但是,往往一旦他们交了钱就难办了。这些人不仅违规在展览会上销售商品,而且大多是三无产品,少了店铺的费用,利润往往可以达到300%以上。他们基本上每个月都流窜于各个展会中间,有些时候付点钱,有时候根本就是钻空子,这种打游击的方法,即使消费者上当受骗之后,也没有可以投诉的地方,展会里本来就不可以卖东西。我们也是拿他们没有办法。”
还没人赞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