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夜行。两个角度。
小说读的是中译本,还算流畅。东野是以故事而非文风见长的作家,所以不读原著的损失也不算太大。
故事的脉络自1973到1991,男女主人公的交集若隐若现。从磁带式的计算机外设,到超级马利奥,乃至于专家系统,计算机时代的发展与变革成了大背景,倒是个值得玩味的设定。
出于兴趣,看了第一集的电视剧。拍摄于2006年的电视做了大胆的改动,最初的案件被放在了1991年,中间的跨度为14年,也就是说,R死于2005年的平安夜。小说的这一场面在最后一节,R装作素不相识,转身离去,而电视把两个人的死别放在了最开头,拍得几乎凄婉,显然没有像原作者那样把他们“黑暗化”。
東野圭吾出道十四年仍未大红,《白夜行》写在让他受到瞩目的《秘密》之前,出版则比其晚一年。《白夜行》自1997年起在《小说subaru》上连载,历经两年。大约因为连载的形式,作者采用了若干个有关联的短篇,最后才贯穿一线。这是个值得借鉴的手法。
试想,如果按照电视剧的拍法,这个故事会是完全另一种面貌,情感性增强,然而那种扣人心弦的黑暗节奏将不再。文字与镜头各有所长。
故事的脉络自1973到1991,男女主人公的交集若隐若现。从磁带式的计算机外设,到超级马利奥,乃至于专家系统,计算机时代的发展与变革成了大背景,倒是个值得玩味的设定。
出于兴趣,看了第一集的电视剧。拍摄于2006年的电视做了大胆的改动,最初的案件被放在了1991年,中间的跨度为14年,也就是说,R死于2005年的平安夜。小说的这一场面在最后一节,R装作素不相识,转身离去,而电视把两个人的死别放在了最开头,拍得几乎凄婉,显然没有像原作者那样把他们“黑暗化”。
東野圭吾出道十四年仍未大红,《白夜行》写在让他受到瞩目的《秘密》之前,出版则比其晚一年。《白夜行》自1997年起在《小说subaru》上连载,历经两年。大约因为连载的形式,作者采用了若干个有关联的短篇,最后才贯穿一线。这是个值得借鉴的手法。
试想,如果按照电视剧的拍法,这个故事会是完全另一种面貌,情感性增强,然而那种扣人心弦的黑暗节奏将不再。文字与镜头各有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