悼念杨春风
刚知道巴基斯坦有中国人遇难的时候,我并没有太关注,因为新闻里说是“游客”在“酒店”被枪杀,所以我当时的感觉只是:哥们儿你们太倒霉了。
过了一天,突然在微博上看到杨春风的名字,我一下子被惊吓到了。
怎么是杨春风!不是游客吗!
杨春风怎么是游客呢?游客是什么?像我这种人,拿个相机在雪山脚下拍照留念、发个微博得瑟的那叫游客,而准备万全、千辛万苦、精确判断登上峰顶的人,怎么会是游客呢,他是登山家。
我关注杨春风时间并不长,就是这四五年的功夫。也就是这四五年,他登顶乔戈里,带队登顶珠峰,可也遇到了道拉吉里山难,成为了一个有争议的人物。可他在我心里,一直是个神人。
登山跟跑步不一样,跑步讲究丰俭由人,可登山,尤其是上了雪线,有些钱是必须要烧的,要么烧别人的,要么烧自己的。前者如体制内登山运动员,烧国字号的钱,或是商业赞助的登山精英,烧赞助商的钱,后者如地产大亨。
杨春风想登山的时候已经30岁了,这决定了他进不了体制内,新疆石河子中医学院的求学生涯跟北大清华地大的登山精英也是迥然相异。他毕业之后一直做中医、开诊所,虽然据说生意挺火,但也只是个小富即安,别说离王石,就算是小地产商都真是十万八千里。
于是他走了第三条路,以山养山。也就是自己先登山,有了高山向导的实力后带人上山,提供后勤和向导协作服务,以此来养活自己的登山计划。走这条路,必须自己先给自己投资,等把自己搞升值了,才能有所收益。
以山养山的人也不少,但绝大部分都是围着几座山转。更何况在我们国家,山是国有资源,你想以山养山,没点政府背景肯定会遭遇各种刁难。加上各种未料到的自然与人为因素,杨春风也绝非一帆风顺,带队上山的路上遇到太多艰难险阻,他一度穷困潦倒、第一任妻子离他而去,生意做得很不错的慕士塔格峰也必须离开。在任何一个困难的时刻,倘若他迟疑了、犹豫了,便可以立刻回到家乡,继续当他的妇科圣手,但14座8000米无疑从此远去,一辈子有几座经历已必须满足。但他继续转战其他山峰,甚至转战国外,靠着实力拼出来了自己的声誉,于技术,2012年赴乔戈里的多国联合登山队推选他为核心决策者,就是因为他之前在安纳普尔纳登顶过程中对天气的精确判断;于人望,此次赴巴之前,跟他同队的张京川曾放话,如果他出了事,跟杨春风没有关系,亲友届时务必为杨说话。可以说,他代表了中国民间登山的最高水平。
我感谢他。因为是他让我明白,在中国,一个人不是精英、也不是富豪,但仅靠着热忱和努力也能成为一流的登山家,做成别人眼中难以完成的事情。以前有个好朋友告诉我,去做你喜欢的事情,不要考虑钱。只要做到足够好,就自然会有钱来,养活你,继续去做喜欢的事情。我没有依照他的话去做,为了生活,我谨小慎微地选择了保稳的道路。但我知道,他是对的。所以人和人有了差别。那些不顾一切为了理想努力前进的人,成为了天上的星、远方的山。星星的亮光未必璀璨夺目,但却足以照亮跋涉者的灵魂,你知道他做了你永远也做不了的事情,于是你的世界也有了亮光,就好像山永远在那里,未必去登顶,却让挣扎者不至于沉沦。
说实话,一般人为登山家哀悼,都不会太过悲伤,因为登山家往往倒在山上,可谓死得其所,勇气之伟大与山峰之雄伟相得益彰。比我等只能在山下仰望yy自己人生最后一次户外能死在K2之类的技术性山峰上的人爽多了。可杨春风这算什么呢?那些恐怖分子,全世界最懦弱的人,仗着自己有枪,使英雄倒在了山脚下。
全世界完成14座8000米的,不过30几个人。杨春风的14座之旅,永远停止在了11座这个数字上。
如果没有这次恐怖袭击,他一定会成为一个传说。我会跟女儿这样讲述他的故事:有一个医生, 30岁时,他受到一个老大哥的鼓舞,决定开始登山,这个时候,他没有经验,也没有钱,也没有什么人际关系,后来他……后来,他成为了第xx个登完了14座8000米以上高峰的人。而你的妈妈,在30岁之前就听说了他的故事,于是blabla。然而……
此中的沉痛,只有老杜一支沉郁顿挫的健笔可以描绘之: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过了一天,突然在微博上看到杨春风的名字,我一下子被惊吓到了。
怎么是杨春风!不是游客吗!
杨春风怎么是游客呢?游客是什么?像我这种人,拿个相机在雪山脚下拍照留念、发个微博得瑟的那叫游客,而准备万全、千辛万苦、精确判断登上峰顶的人,怎么会是游客呢,他是登山家。
我关注杨春风时间并不长,就是这四五年的功夫。也就是这四五年,他登顶乔戈里,带队登顶珠峰,可也遇到了道拉吉里山难,成为了一个有争议的人物。可他在我心里,一直是个神人。
登山跟跑步不一样,跑步讲究丰俭由人,可登山,尤其是上了雪线,有些钱是必须要烧的,要么烧别人的,要么烧自己的。前者如体制内登山运动员,烧国字号的钱,或是商业赞助的登山精英,烧赞助商的钱,后者如地产大亨。
杨春风想登山的时候已经30岁了,这决定了他进不了体制内,新疆石河子中医学院的求学生涯跟北大清华地大的登山精英也是迥然相异。他毕业之后一直做中医、开诊所,虽然据说生意挺火,但也只是个小富即安,别说离王石,就算是小地产商都真是十万八千里。
于是他走了第三条路,以山养山。也就是自己先登山,有了高山向导的实力后带人上山,提供后勤和向导协作服务,以此来养活自己的登山计划。走这条路,必须自己先给自己投资,等把自己搞升值了,才能有所收益。
以山养山的人也不少,但绝大部分都是围着几座山转。更何况在我们国家,山是国有资源,你想以山养山,没点政府背景肯定会遭遇各种刁难。加上各种未料到的自然与人为因素,杨春风也绝非一帆风顺,带队上山的路上遇到太多艰难险阻,他一度穷困潦倒、第一任妻子离他而去,生意做得很不错的慕士塔格峰也必须离开。在任何一个困难的时刻,倘若他迟疑了、犹豫了,便可以立刻回到家乡,继续当他的妇科圣手,但14座8000米无疑从此远去,一辈子有几座经历已必须满足。但他继续转战其他山峰,甚至转战国外,靠着实力拼出来了自己的声誉,于技术,2012年赴乔戈里的多国联合登山队推选他为核心决策者,就是因为他之前在安纳普尔纳登顶过程中对天气的精确判断;于人望,此次赴巴之前,跟他同队的张京川曾放话,如果他出了事,跟杨春风没有关系,亲友届时务必为杨说话。可以说,他代表了中国民间登山的最高水平。
我感谢他。因为是他让我明白,在中国,一个人不是精英、也不是富豪,但仅靠着热忱和努力也能成为一流的登山家,做成别人眼中难以完成的事情。以前有个好朋友告诉我,去做你喜欢的事情,不要考虑钱。只要做到足够好,就自然会有钱来,养活你,继续去做喜欢的事情。我没有依照他的话去做,为了生活,我谨小慎微地选择了保稳的道路。但我知道,他是对的。所以人和人有了差别。那些不顾一切为了理想努力前进的人,成为了天上的星、远方的山。星星的亮光未必璀璨夺目,但却足以照亮跋涉者的灵魂,你知道他做了你永远也做不了的事情,于是你的世界也有了亮光,就好像山永远在那里,未必去登顶,却让挣扎者不至于沉沦。
说实话,一般人为登山家哀悼,都不会太过悲伤,因为登山家往往倒在山上,可谓死得其所,勇气之伟大与山峰之雄伟相得益彰。比我等只能在山下仰望yy自己人生最后一次户外能死在K2之类的技术性山峰上的人爽多了。可杨春风这算什么呢?那些恐怖分子,全世界最懦弱的人,仗着自己有枪,使英雄倒在了山脚下。
全世界完成14座8000米的,不过30几个人。杨春风的14座之旅,永远停止在了11座这个数字上。
如果没有这次恐怖袭击,他一定会成为一个传说。我会跟女儿这样讲述他的故事:有一个医生, 30岁时,他受到一个老大哥的鼓舞,决定开始登山,这个时候,他没有经验,也没有钱,也没有什么人际关系,后来他……后来,他成为了第xx个登完了14座8000米以上高峰的人。而你的妈妈,在30岁之前就听说了他的故事,于是blabla。然而……
此中的沉痛,只有老杜一支沉郁顿挫的健笔可以描绘之: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