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世界十位优秀摄影师
一.引言 电影摄影师是负责把场景呈现在电影中的人,主要工作包括场景大体的构成(场面调度、布景或实景的布光、色彩的平衡)。摄影师也负责摄影器材、镜头、生胶片和滤光镜的选择。摄影机位置和运动、特殊效果的正和也是摄影师的职责所在,他要控制每个场景的总体风格,包括灯光与色彩的平衡。最后,他还直接涉及电影的实际冲印过程。 电影摄影师往往是一份吃力不讨好的工作,每个人都知道它的基本要求和内容,对于一部电影来说摄影师是实在是太重要了,他控制着画面,使人们对此留下很难抹去的印象。很多人都记不住摄影师的名字,甚至一个也不知道。在一百多年的世界电影史中,摄影师的角色重要性经常被忽略,实际上他们的地位和影响力同电影导演、编剧、演员是一样的。本刊特地为您甄选出了影史上最为优秀的十位摄影师,让我们一同记住这些为银幕增光添彩的幕后明星,排名不分先后。 二.世界十大优秀摄影师 10.宫川一夫 Kazuo Miyagawa 1908-1999



宫川一夫是日本电影史上最为重要的摄影师,他曾经和诸多电影大师合作过,包括:黑泽明、小津安二郎、沟口健二等。他最为著名的作品当属《罗生门》,他是第一个把摄影机对准阳光的人,为此他花费了数年时间研究曝光。除此以外,宫川一夫为人称道的特长是使用多镜头摄影机拍摄,他的全景推轨镜头镜头和极致的特写。他是一名极具创新精神的影人,包括在拍摄中用到镜子来反射自然光,利用染黑的水来制造降雨,使其在镜头前更为鲜明。宫川一夫还是类型的大师,曾经拍过喜剧如《无法松的一生》(1958)、武士电影如《座头市》系列。他曾经监督164架摄影机,运用234个不同的镜头来拍摄《东京奥林匹克》(1965),作为一部伟大的纪录片,完全可以喝莱尼·里芬斯塔尔的《奥林匹亚》相媲美。 其他主要作品:《罗生门》(1950)、《雨月物语》(1953)、《山椒大夫》(1954)、《浮草》(1959)、《用心棒》(1961) 9.谢尔盖·乌鲁谢夫斯基 Sergei Urusevsky 1908-1974



谢尔盖·乌鲁谢夫斯基并不像本盘点的其他摄影师那么多产,可是他仍旧在电影史上处于一个神话的位置,这都源于他和俄罗斯导演米哈伊尔·卡拉托佐夫合作的几部杰作,比如《我是古巴》(1964)、《雁南飞》(1957)。谢尔盖最惊为天人的地方是,组合运用了深焦镜头、推轨镜头、主观视点等,这么多的技巧在当时看来都是很超前的,直到数十年后西方才有人运用。不幸的是,谢尔盖与米哈伊尔的合作,一度被苏联宣传机构所埋没,最近马丁·斯科赛斯、科波拉等人重新修复了很多原片,这才使他们的杰作大放异彩。谢尔盖拥有特殊的摄影天才,他总是在某些场景失焦,人们一开始会不理解甚至提出批评,对此他说:“作为一名摄影师,用机器来“记录正在发生的事”从来都不是我的兴趣所在。”在《我是古巴》中开场,那段芭蕾舞式的推轨镜头,显示了他猛烈的,原始的摄影技艺。 其他主要作品:《第四十一》(1956)、《未寄出的信》(1959) 8.维托里奥·斯托拉罗 Vittorio Storaro 1940-



维托里奥·斯托拉罗出生在意大利罗马,曾经拿过三座奥斯卡奖。他最受世人称赞的作品要数《现代启示录》(1979)(维托里奥首夺小金人),该片导演科波拉给了他完全的拍摄自由,制造了诸多堪称完美的视觉奇观。接着,维托里奥又凭借《烽火赤焰万里情》(1981)和《末代皇帝》(1987)拿了两次奥斯卡最佳摄影,后者的导演是贝托鲁奇,是维托里奥合作最多的人。维托里奥被认为是摄影大师,他的镜头充满了复杂的哲学思考,灵感来自于约翰·沃尔夫冈·冯·隔得关于色彩的理论,他总是关注色彩的心理效应,把握它以不同的方式影响着我们对不同场景的认知,作品《遮蔽的天空》(1990)在沙漠中的美妙场景,完美地展示了他的才华。维托里奥和他的儿子法布里奇奥·斯托拉罗共同创造了Univisium的格式,统一了,未来影院与电视电影的屏幕长宽比为2.00:1。 其他主要作品:《同流者》(1970)、《巴黎最后的探戈》(1972) 7.斯文·尼克维斯特 Sven Nykvist 1922-2006



斯文·尼克维斯特是英格玛·伯格曼的御用摄影师,他成功地把这位瑞典电影大师,令人吃惊地、时常是超现实的概念转化成画面,这实在是难能可贵。另外,尼克维斯特的特点是微妙地质朴地运用自然光线,来补足伯格曼电影叙事节奏的缓慢。他总是那样的谦逊,以至于一直掩藏在伯格曼的巨大光环之下,不过他还是凭借自己的能力赢得了两座奥斯卡奖,作品是:《呼喊与细语》(1972)以及《芬妮与亚历山大》(1982)。尼克维斯特还曾与其他著名导演合作过,比如罗曼·波兰斯基、伍迪·艾伦还有安德烈·塔尔科夫斯基。他是第一位加入美国电影摄影师协会的欧洲人,1996年获得了该组织的终身成就奖。人们至今都难以忘怀《假面》里那些美轮美奂的场景,以及逐渐褪去的光线。 其他主要作品:《处女泉》(1960)、《牺牲》(1986)、《布拉格之恋》(1988) 6.格雷格·托兰德 Gregg Toland 1904-1948



格雷格·托兰德离开我们已经很多年了,他依旧是电影史上最具才华的摄影师之一。格雷格曾经五次提名奥斯卡最佳摄影,1936-1942之间的七年是他的黄金时代,这也是他和影坛传奇奥逊·威尔斯合作最紧密的使其,伟大的《公民凯恩》(1941)在那段时间诞生了。他没有发明深焦镜头,却在《公民凯恩》里将其发扬光大,无论人物在前景还是后景,他都保持一个清晰聚焦。虽然很多电影视觉 效果和摄影天才,包括:低角度、高反差、黑影都记在奥逊·威尔斯的名下,事实上这些都是格雷格·托兰德的贡献。奥逊·威尔斯后来承认,格雷格曾经在私下里对摄影机位置、光效方面给出很多宝贵的意见,让威尔斯不至于在剧组一大帮老兵面前难堪。威尔斯一直很感激格雷格的帮助,所以片尾字幕上他和格雷格的名字是并列的。之后,格雷格·托兰德又和迪士尼合作了《南方之歌》(1951),这是真人演出和动画的结合。 其他主要作品:《呼啸山庄》(1939)、《愤怒的葡萄》(1940)、《归途路遥遥》(1940)、《青山翠谷》(1941) 5.高登·威利斯 Gordon Willis 1931-



高登·威利斯在业内有个绰号叫“暗黑王子”(The Prince of Darkness),是因为他在拍摄《教父》(1972)的时候大量使用了深黑以及昏暗的内景。高登同样是一位摄影技术的革新者,包括运用琥珀色的、模糊的光来表现一种怀旧感,尤其是在《教父2》(1974)中,他的贡献使该系列更富传奇色彩,许多人都复制这种技巧来表现后二战时代美国的影像风格。科波拉对他的评价是:“他对美和结构有天生的敏感。”威利斯总是喜欢在魔幻时光,也就是黎明或者落日前拍摄,因为太阳很低,有金色的光晕。除此以外,他还神奇地复原了一九二〇年代的摄影术,拍了伍迪·艾伦的《西力传》(1983)。 其他主要作品:《惊天大阴谋》(1972)、《曼哈顿》(1979)、《教父3》(1990) 4.杜可风 Christopher Doyle 1952-



杜可风出生在澳大利亚,事业重心却放在亚洲。他最杰出的地方就是和香港导演王家卫的合作,尤其是《重庆森林》(1994)、《花样年华》(2000)和《2046》(2004),鲜活的色彩喷溅,高饱和的质感使这些作品令人流连忘返。杜可风作为摄影师,在用光上,处理得极其大胆。在影片《春光乍洩》中,光线造型没有传统意义上的对时间的表现。杜可风通过假定性照明处理,运用色光和区域打光的方法,构成画面大的明暗反差和色反差,使狭长、封闭的空间总是充满了灯光。杜可风在《堕落天使》中大胆的运用了表现主义的视觉风格,同时它在用光处理上的诡异性,暧昧性,留给观者的是一种前所未有的震撼。杜可风是亚洲电影新浪潮里最为重要的人物之一,被誉为是极少数的“摄影明星”,也就是说他的名气甚至比合作的导演还要响。在他和张艺谋合作的《英雄》(2002)中,活泼生动的色彩对故事表现显得尤为重要。 其他主要作品:《沉静的美国人》(2002)、《无间道》(2002)、《迷幻公园》(2007) 3.康拉德·L·赫尔 Conrad L.Hall 1926-2003



康拉德·L·赫尔的电影生涯始于《铁窗喋血》(1967)、《虎豹小霸王》(1969)这样的电影,他总是那样的特立独行,好像不是“拍”电影,而是在“做”电影。《视与听》杂志对他的评价是“在错误中寻找美感”(making virtues of mistakes)。比方说,康拉德曾经把镜头对准太阳,以及上面留存污点,这些在通常情况下都需要重拍的,他却这么做了。康拉德的种种前卫的拍摄方式,恰恰代表了美国电影新浪潮的风格,象征了独立电影坚韧、创新的品格。另一方面,康拉德还是能自如掌控传统的摄影术,他拍摄的《美国丽人》(1999)就是一个绝佳的佐证。1969年,康拉德凭借《虎豹小霸王》赢得了第一座奥斯卡奖,30年后因《美国丽人》再此获得此殊荣。他在离世后,凭借《毁灭之路》(2002)收获了最后一座小金人。康拉德一生曾七次获得奥斯卡最佳摄影的提名,实在是辉煌。 其他主要作品:《冷血杀手》(1967)、《蝗虫之日》(1975) 2.黄宗霑 James Wong Howe 1899-1976



黄宗霑拍过的电影超过130部,跨越了默片以及彩色片时代。上世纪三〇年代到四〇年代,他被认为是好莱坞最受追捧的摄影师。黄宗霑曾十次提名奥斯卡,拿过两座小金人,他也是第一批使用深焦镜头拍摄的摄影师。此外,他还是一名技术先锋,曾放大黑白胶片上的孔眼,最早使用手推车拍摄,手持摄影以及用不寻常的光线拍摄,比如《莫莉马贵》(1970)中的烛光。比起其它以稳重见长的摄影大师,黄宗沾的摄影手法始终保持着它应有的高度弹性,以服膺不同导演的不同手法,以及不同剧本、不同角色的不同心理状态,1938年,他在性感女星海蒂·拉玛主演的《阿尔及尔》片中掌镜,获得他毕生第一座金像奖最佳摄影提名;1947年,他在《灵与肉》影片里拍摄拳击场面时,破天荒让持着手提摄影机的摄影师套上滑轮鞋,在拳击场上溜转,直接把观众带进激烈的动作场面核心。 其他主要作品:《瘦人》(1934)、《海角游魂》(1938)、《胜利之歌》(1942)、《成功的滋味》(1957)、《老人与海》(1958) 1.查尔斯·罗素尔 Charles Rosher 1885-1974



查理斯·罗素尔曾两次获得奥斯卡奖,时间跨度为早期默片时代到一九五〇年代。查理斯出生于英国伦敦,他是奥斯卡最佳摄影的第一人,1929年与他分享此奖的是卡尔·斯特勒斯。查理斯年轻的时候就热衷摄影,在新闻片制作商获得了很多荣誉,1909他来到了美国,很快就为大卫·霍斯利的电影公司工作。早期电影自然光的使用很有限,于是1911年霍斯利把公司迁至好莱坞,把查理斯带在身边,并且开了美国第一家电影制片厂,也就是说查理斯成了好莱坞第一位全职摄影师。1913年他去墨西哥拍摄“潘乔叛乱”的纪录片。1918年,他成为了美国电影摄影师协会的创始人之一,担任副主席。在上世纪二〇年代,他是最受欢迎的摄影师,并且是玛丽·碧克馥的个人最爱。查理斯与茂瑙合作的《日出》(1927),被认为是电影摄影的一块基石。另外,查尔斯还曾获得两座伊斯特曼奖杯,《电影剧本》杂志颁发的金奖,以及电影工程师协会唯一颁发过的奖金。 其他主要作品:《契里尼事件》(The Affairs of Cellini,1934)、《小公子》(1936)、《魔苑长春》(1946)、《飞燕金枪》(1951)、《演出船》(1952) 三.关键词链接 ·推轨镜头 tracking shot 用轮子移动摄影机产生的镜头运动。轮子或者装在道利车上,或者装在移动车轨道上,或者装在一辆汽车甚至火车里面。这种镜头运动通常颇为流畅,推进也可以或快或慢。根据不同的速度这类镜头有不同的内涵,比如极慢的速度表示一种梦幻感或者恍惚,而极快的速度表示一种迷惑感或者恐惧感。推轨镜头可以向前也可以后拉,或者左右移动,甚至以任何一种方式移动来取景拍摄一个人,使得这个镜头表达特定的含义,如摄影机的取景使得一个人处在这端或者那端的景框边缘上,就可以暗示着一种封闭感。 ·深焦 deep focus 深焦技法依赖于宽阔的景深,广角镜头可以提供更为广阔的景深,使用深焦镜头时,处在镜头焦距范围内的所有平面都是清晰对焦的,也就是说前景和后景都在焦距之内。深焦使用快速广角镜头和快速感光胶片尽可能地保有足够大的景深。深焦向观影者展现的是画面的自然主义,拒绝对世界进行任何推理分析。 ·主观镜头 subjective camera 主观镜头是一种用以暗示特定角色视点的拍摄方法。俯拍镜头或者仰拍镜头可以表明他或她在哪个方位张望;全景镜头或者摇拍镜头暗示他或她正在查看整个场景;推轨镜头和手持摄影机的拍摄强调角色处于运动之中。主观镜头同时也能通过让观影者认同于影片中的视点而把他或她纳入影片的叙事中来。
-
Alex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8-06-13 17:00:36
-
JANUS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8-02-14 23:35:24
-
江湖水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8-01-16 21:06:48
-
林离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7-09-30 17:20:48
-
季风洋流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7-09-11 13:34:38
-
上官下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7-08-08 21:26:12
-
观海听涛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6-10-29 15:06:22
-
时间掌控者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6-09-22 17:58:47
-
aole_>w<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5-03-04 17:49:14
-
葫芦🐸胖鸡腿子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5-03-04 13:09:58
-
Merlin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5-03-04 11:18:54
-
killblue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5-01-02 14:15:31
-
1030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4-10-20 20:19:54
-
苏觋觋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4-10-20 10:49:30
-
秋勇猪饱宝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4-09-19 13:54:56
-
温柔的Yoyo优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4-09-03 11:37:51
-
温柔的Yoyo优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4-09-03 11:35:40
-
啊砸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4-06-01 18:48:34
-
Van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3-07-16 11:51:23
-
无可救药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3-07-02 10:18:39
-
朱珍(桃之11)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3-07-01 23:16:51
-
门房大爷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3-07-01 22:48:43
-
荒木十一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3-07-01 14:25:02
-
赛末点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3-06-27 12:0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