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睡眠,优化睡眠,培养早起习惯
好睡眠 好生活
一、睡眠目标
1、提高睡眠质量
2、白天精力更充沛
3、尽可能的减少睡眠时间
二、睡眠机制
1、睡眠周期
一个健康的成年人的睡眠由25%的深度睡眠、50%的轻度睡眠和25%的REM睡眠组成。
人的睡眠周期大约是1.5小时。(1.5||3||4.5||6||7.5||9)
睡眠分五阶段。进入睡眠阶段,脑电波频率会下降。
第一和第二阶段,人体睡眠较浅,但是身体逐渐放松,呼吸和心率逐渐变慢。
第三和第四阶段,人体进入深度睡眠,人的血压、呼吸和心率都达了一天中的最低点,血管开始膨胀,白天存储在器官里的血液开始流向肌肉组织,滋养和修复它们。如果人在深度睡眠中醒来,会发现很难起床,反应慢,缺少方向感,半夜起来去洗手间甚至会不记得这件事。
第五个阶段是快速眼动阶段(Rapid Eye Movement,REM),人做梦的时候大都处在这个阶段。
睡眠周期是指人体在睡眠时,要多次经历睡眠的不同阶段。而其中,第一次深度睡眠的时间是所有深度睡眠的时间中最长的,随后不断缩短,或者说人体在睡着的头三四个小时里大部分是深度睡眠;第一个REM是所有REM中最短的,随后不断变长。
高质量的睡眠就是大脑比较容易进入深度睡眠阶段,并且在深度睡眠阶段保持足够久。那么,怎么获得高质量的睡眠呢,必须控制人体的睡眠生物钟。
2、睡眠生物钟
所谓睡眠生物钟,是身体内的一种潜在系统,告诉身体什么时候感到累,什么时候清醒,控制人体的睡眠深度和时间。人体中最重要的睡眠生物钟是体温节律(Body Temperature Rhythm)。
体温节律指出,人体体温并不是恒定的,而是围绕37摄氏度上下波动,大约在36-38摄氏度之间。
当人体体温升高时,人往往比较清醒,脑电波频率也较高;当体温降低时,人往往感到困乏和疲惫,脑电波频率也降低。作者认为,正是体温的变化,影响了人体的睡眠和白天的表现。
在一天之中,人体体温的波动是有一个大的周期,日出之后开始上升,在日落前达到最高点,日落后开始下降,在日出前达到最低点。此外,人体体温在正午时分会有轻微的下降,这时人体需要午睡。
倒时差的现象是因为体温节律没有及时适应时区的变化而造成的。
三、优化睡眠的主要办法
【1】通过调节体温来调整睡眠
原因:
(1)体温较高可以使得人在白天精力充沛,更清醒更有活力。
(2)适当扩大较高体温与较低体温之间的差值,会使得睡眠质量更高。
办法:
(1)多晒太阳。人体在黑暗中会分泌褪黑激素。褪黑激素含量过高,会使人感到困倦,光照抑制褪黑激素分泌。多晒太阳使人清醒,能够让自己白天时的体温上升,有一种燃烧生命的感觉。
(2)运动。特别是晨练可以快速提高体温,晨练尽可能多接触阳光,例如30分钟的慢跑。运动可以升高体温,使得体温峰值处于一个更高的水平,延缓体温下降,这会使得人在白天精力充沛,更清醒更有活力。
但要避免在睡前3小时运动,那会使得体温保持在高位,造成入睡困难。
【2】培养好的睡眠习惯
(1)在睡眠周期的末期醒来,即在REM时醒来,但是这需要反复摸索,尝试着找出睡觉的合适时间。以20-30分钟为单位调整起床时间,循序渐进。我目前的最佳睡眠时间可能是6个小时。
(2)周末不睡懒觉。睡懒觉会减少接触阳光的时间,使得晚上睡觉的意愿不强,改变体温节律并导致失眠。此外,睡懒觉的大部分时间是处在第二阶段和REM状态,对身体没有很大益处。
(3)养成规律的起床和睡觉时间。如果每天在不同的时间起床,会影响体温节律,相当于每天早晨在倒时差。
养成规律起床时间的方法要点
<1>只有当太瞌睡而不能继续坚持下去才去睡觉,每天早上都在同一个固定的时间起床。
<2>测试睡意的方法:如果不能连续不间断地读完一本书的一两页,就要准备去睡觉了。
<3>坚持这个模式一段日子后,会发现睡眠规律逐渐变得有节奏。如果前一天晚上睡眠时间不够充分,第二天晚上自然而然会提前睡觉以补充足够睡眠。而如果精力非常旺盛,就会少睡一些。身体学会了什么时候自我叫醒,因为它知道身体通常会在每天的那个时刻醒来。
<4>为了防止你睡的过晚,给自己划定一个最晚睡觉时间。
<5>坚持每天在同一时间起床一个月,以此来养成早起的习惯。在这之后,就会因为条件反射每天都在那个时间醒来,而将很难再次入睡。
四、优化睡眠的辅助办法
【1】午睡与打盹
(1)午睡时间控制在10-45分钟,此时人体还处于睡眠的第一和第二阶段,尚未进入深度睡眠,醒来仍会感到精力充沛。午睡时间过长,人体会进入深度睡眠,体温会降低,醒来仍然会很困。
(2)每天打盹不要超过20~30分钟,否则会与晚上睡眠质量冲突。
【2】饮食与喝水
(1)最好远离咖啡因、尼古丁和酒精。入睡前6个小时不再喝提神的饮料,像茶、可乐、咖啡等。清晨起来1-2杯咖啡是OK的。
(2)床边放杯水,醒来就能喝到,出门前要喝完。每天喝2升水,不要喝饮料,特别是碳酸饮料。缺水主要影响血液,使人会感到疲劳,精力不足。身体含水量越高,控制体温越容易。
(3)晚饭吃少,睡前3小时不吃东西。人的消化系统在晚上会变慢,使得食物消化更为困难,同时也分散了能量,影响睡眠质量。
【3】睡眠姿势与环境
(1)采用一个舒服的睡姿。侧睡:在双腿间垫一个枕头,这会让人感到舒服;平躺:在双腿下垫一个枕头,从而减轻背部的压力;避免趴着睡觉:趴着睡觉会引起背部和颈部的不适。
(2)关灯睡觉。不关灯睡觉会影响生物钟。生物钟是靠外界的光源、温度等判断时间。
(3)床的功能简单化。床是用来睡觉和做爱做的事。
【4】其他
(1)如果是8小时上班制,可能到下午4-6点就感觉整个人都要累垮了,非常想睡觉。但实际上这种感觉是对体温下降的回应并非真的需要睡眠,但可以稍作休息
(2)如果生活方式是久坐不动型,而在白天就很困乏,得明白不是睡得少,而是运动少。
五、结束语
调整睡眠可以有更多的时间来做比睡觉更有趣的事情。而最重要的是,在这段时间中,依然精力充沛,并使我们感到非常平衡、放松和乐观。
一、睡眠目标
1、提高睡眠质量
2、白天精力更充沛
3、尽可能的减少睡眠时间
二、睡眠机制
1、睡眠周期
一个健康的成年人的睡眠由25%的深度睡眠、50%的轻度睡眠和25%的REM睡眠组成。
人的睡眠周期大约是1.5小时。(1.5||3||4.5||6||7.5||9)
睡眠分五阶段。进入睡眠阶段,脑电波频率会下降。
第一和第二阶段,人体睡眠较浅,但是身体逐渐放松,呼吸和心率逐渐变慢。
第三和第四阶段,人体进入深度睡眠,人的血压、呼吸和心率都达了一天中的最低点,血管开始膨胀,白天存储在器官里的血液开始流向肌肉组织,滋养和修复它们。如果人在深度睡眠中醒来,会发现很难起床,反应慢,缺少方向感,半夜起来去洗手间甚至会不记得这件事。
第五个阶段是快速眼动阶段(Rapid Eye Movement,REM),人做梦的时候大都处在这个阶段。
睡眠周期是指人体在睡眠时,要多次经历睡眠的不同阶段。而其中,第一次深度睡眠的时间是所有深度睡眠的时间中最长的,随后不断缩短,或者说人体在睡着的头三四个小时里大部分是深度睡眠;第一个REM是所有REM中最短的,随后不断变长。
高质量的睡眠就是大脑比较容易进入深度睡眠阶段,并且在深度睡眠阶段保持足够久。那么,怎么获得高质量的睡眠呢,必须控制人体的睡眠生物钟。
2、睡眠生物钟
所谓睡眠生物钟,是身体内的一种潜在系统,告诉身体什么时候感到累,什么时候清醒,控制人体的睡眠深度和时间。人体中最重要的睡眠生物钟是体温节律(Body Temperature Rhythm)。
体温节律指出,人体体温并不是恒定的,而是围绕37摄氏度上下波动,大约在36-38摄氏度之间。
当人体体温升高时,人往往比较清醒,脑电波频率也较高;当体温降低时,人往往感到困乏和疲惫,脑电波频率也降低。作者认为,正是体温的变化,影响了人体的睡眠和白天的表现。
在一天之中,人体体温的波动是有一个大的周期,日出之后开始上升,在日落前达到最高点,日落后开始下降,在日出前达到最低点。此外,人体体温在正午时分会有轻微的下降,这时人体需要午睡。
倒时差的现象是因为体温节律没有及时适应时区的变化而造成的。
三、优化睡眠的主要办法
【1】通过调节体温来调整睡眠
原因:
(1)体温较高可以使得人在白天精力充沛,更清醒更有活力。
(2)适当扩大较高体温与较低体温之间的差值,会使得睡眠质量更高。
办法:
(1)多晒太阳。人体在黑暗中会分泌褪黑激素。褪黑激素含量过高,会使人感到困倦,光照抑制褪黑激素分泌。多晒太阳使人清醒,能够让自己白天时的体温上升,有一种燃烧生命的感觉。
(2)运动。特别是晨练可以快速提高体温,晨练尽可能多接触阳光,例如30分钟的慢跑。运动可以升高体温,使得体温峰值处于一个更高的水平,延缓体温下降,这会使得人在白天精力充沛,更清醒更有活力。
但要避免在睡前3小时运动,那会使得体温保持在高位,造成入睡困难。
【2】培养好的睡眠习惯
(1)在睡眠周期的末期醒来,即在REM时醒来,但是这需要反复摸索,尝试着找出睡觉的合适时间。以20-30分钟为单位调整起床时间,循序渐进。我目前的最佳睡眠时间可能是6个小时。
(2)周末不睡懒觉。睡懒觉会减少接触阳光的时间,使得晚上睡觉的意愿不强,改变体温节律并导致失眠。此外,睡懒觉的大部分时间是处在第二阶段和REM状态,对身体没有很大益处。
(3)养成规律的起床和睡觉时间。如果每天在不同的时间起床,会影响体温节律,相当于每天早晨在倒时差。
养成规律起床时间的方法要点
<1>只有当太瞌睡而不能继续坚持下去才去睡觉,每天早上都在同一个固定的时间起床。
<2>测试睡意的方法:如果不能连续不间断地读完一本书的一两页,就要准备去睡觉了。
<3>坚持这个模式一段日子后,会发现睡眠规律逐渐变得有节奏。如果前一天晚上睡眠时间不够充分,第二天晚上自然而然会提前睡觉以补充足够睡眠。而如果精力非常旺盛,就会少睡一些。身体学会了什么时候自我叫醒,因为它知道身体通常会在每天的那个时刻醒来。
<4>为了防止你睡的过晚,给自己划定一个最晚睡觉时间。
<5>坚持每天在同一时间起床一个月,以此来养成早起的习惯。在这之后,就会因为条件反射每天都在那个时间醒来,而将很难再次入睡。
四、优化睡眠的辅助办法
【1】午睡与打盹
(1)午睡时间控制在10-45分钟,此时人体还处于睡眠的第一和第二阶段,尚未进入深度睡眠,醒来仍会感到精力充沛。午睡时间过长,人体会进入深度睡眠,体温会降低,醒来仍然会很困。
(2)每天打盹不要超过20~30分钟,否则会与晚上睡眠质量冲突。
【2】饮食与喝水
(1)最好远离咖啡因、尼古丁和酒精。入睡前6个小时不再喝提神的饮料,像茶、可乐、咖啡等。清晨起来1-2杯咖啡是OK的。
(2)床边放杯水,醒来就能喝到,出门前要喝完。每天喝2升水,不要喝饮料,特别是碳酸饮料。缺水主要影响血液,使人会感到疲劳,精力不足。身体含水量越高,控制体温越容易。
(3)晚饭吃少,睡前3小时不吃东西。人的消化系统在晚上会变慢,使得食物消化更为困难,同时也分散了能量,影响睡眠质量。
【3】睡眠姿势与环境
(1)采用一个舒服的睡姿。侧睡:在双腿间垫一个枕头,这会让人感到舒服;平躺:在双腿下垫一个枕头,从而减轻背部的压力;避免趴着睡觉:趴着睡觉会引起背部和颈部的不适。
(2)关灯睡觉。不关灯睡觉会影响生物钟。生物钟是靠外界的光源、温度等判断时间。
(3)床的功能简单化。床是用来睡觉和做爱做的事。
【4】其他
(1)如果是8小时上班制,可能到下午4-6点就感觉整个人都要累垮了,非常想睡觉。但实际上这种感觉是对体温下降的回应并非真的需要睡眠,但可以稍作休息
(2)如果生活方式是久坐不动型,而在白天就很困乏,得明白不是睡得少,而是运动少。
五、结束语
调整睡眠可以有更多的时间来做比睡觉更有趣的事情。而最重要的是,在这段时间中,依然精力充沛,并使我们感到非常平衡、放松和乐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