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京师的元世祖庙
《明史·礼志四》中曾记载在北京城有所谓的“京师九庙”,自明太祖时即开始陆续兴建。“九庙”都是由明朝官方正式供奉的国家级庙宇,分别是真武庙、泰山庙、关公庙、洪恩灵济宫、城隍庙、先牧神庙、文丞相祠、元世祖庙和太仓神庙。
这些庙宇中,又数元世祖庙最为特殊。明朝是灭亡了元朝而建立的,元亡之后,逃到漠北的元朝残余势力建立的北元政权,仍和明政府一直处于对峙局面,双方攻伐不断。而此时作为大明帝都的北京城中,却出现了一所官方设立的,祭祀着自己胜国开国君主的庙宇,确实令人感觉匪夷所思。
综合《明太祖实录》及《京师坊巷志稿》转引《明一统志》所载,这座元世祖庙应是洪武六年(1373)十一月由朱元璋亲自下令在“北平”金城坊建立的,到洪武十年(1377)正式竣工。其目的猜测有三:一是为了表明尊崇先朝贤君;二来是为了安抚前元遗民;三来是因为元世祖定鼎燕京,也算得上是北京城的城隍爷了,因而更应该立庙祭祀。
上文所述之金城坊,在今阜成门内大街阜成门桥至太平桥大街一段的以南地区,是元代大都五十坊之一,而今当地仍有南北走向的锦什坊街、东西走向的金城坊街、锦什坊东街存世,其名称来源应皆本自金城坊,蔓衍演化而来。锦什坊街北端尽头,是著名的妙应寺,因院内矗立元代白塔,俗称白塔寺。其前身,即元代供奉元世祖、元裕宗影堂【亦称神御殿,奉安先帝纳失失御真、神主,岁时至祭的场所】的著名寺院大圣寿万安寺。元时诸帝无陵,所以分散京城大寺的历代元帝影堂,一定程度上相当于汉族帝王的陵寝享殿,供后人瞻仰祭祀,进行国家级的帝王祭奠活动。“成宗时,置世祖影堂于殿之西,裕宗影堂于殿之东,月遣大臣致祭。” 元亡前夕的至正二十八年(1368)六月,大圣寿万安寺因雷电发生火灾。大火过后,“唯东西二影堂神主及宝玩器物得免,余皆焚毁。” 不久后的八月初二,明军攻入大都,元朝灭亡。从以上内容推测,明人选择在金城坊建立元世祖庙,应与当地遗留有元世祖影堂及祭祀用品有关。明廷可能借用元人暂存世祖遗物的屋舍进行改造建立了世祖庙,亦或是在原大圣寿万安寺庙产旧址上建立庙宇,承继元代祭祀旧地修缮而成。【元代大都地广人稀,寺院广大远超明清,今天妙应寺所在位置只是原大圣寿万安寺一小部分】
据万历《礼部志稿》记载,世祖庙建成后,其祭祀事宜由礼部祠祭司职掌,每年的二月和八月中旬,择日移文明朝京师顺天府派遣官员前往祭祀元世祖,礼拜如仪。由此开始,从洪武十年(1377)到嘉靖二十三年(1544)的一百六十七年间,明朝历代皇帝都按时派大臣到元世祖庙祭祀,明英宗正统四年(1439),还曾“命顺天府修元世祖庙。” 但好景不长,随着明朝进入统治中期,元世祖庙原有的拉拢人心的政治作用逐渐减弱,同时在土木之变后,随着明朝军力的衰退,明朝对蒙古诸部逐渐采取守势,其对蒙政策也由绥化拉拢走向对抗防御,元世祖庙作为祭祀敌国先君的庙宇,愈发遭受冷遇。到了宪宗成化年间,曾写过《中山狼传》的刑科给事中马中锡到世祖庙拜谒,以之为题写了一首《瞻元世祖庙》的诗:
世祖祠堂带夕曛,碧苔年久暗碑文。
蓟门此日瞻遗像,起辇何人识故坟。
樟楔半存蒙古字,阴廊尚绘伯颜军。
可怜树老无花发,白昼鹗鸣到夜分。
同时期的明代官员、著名藏书家邵宝,亦曾有《经元世祖庙次王应韶韵》一首传世,内曰:
断碑闲倚庙门斜,往事伤心付一嗟。
春草长沙仍牧马,晚风疏树偶栖鸦。
唐陵汉寝谁无主,北幕南庭自有家。
欲吊鲁连何处是,飞尘如雨乱闻蛙。
诗文中,英宗时修缮一新的世祖庙,在数十年的时代变迁中,因为明人的冷落,碧苔年久衰草依依,断碑破户鸦栖鹗鸣,已变得一派落寞气象,垂垂将堕。
到了世宗嘉靖年间,元世祖庙终于迎来了自己的大限之期。当时,被蒙古土默特部多次入犯欺负的无比憋屈的明朝政府官员们,抓狂之余发现京师竟然还有敌国的君主被自己供奉着,这帮憋了太久火气的大臣们,立马想到了一个不错的挽回颜面的报复计划。嘉靖二十四年(1545),当时的礼科右给事中陈棐给嘉靖帝上疏,痛陈 “元世祖以夷乱华,不宜庙祀。” 请将历代帝王庙中的元世祖及元臣木华黎、博尔忽、赤老温、伯颜、不忽木五人的神位一并撤去。奏章递上去后先由内阁大臣廷议,一帮正被蒙古袭扰边务整的焦头烂额而又束手无策的阁老们见疏大喜,战场上赢不了口头上咱起码要过把瘾啊,立马对此良策表示极度的拥护和支持,我们那位极度好面子又被土默特部阿拉坦汗屡次打脸羞辱的嘉靖皇帝见了上疏后也是以迅雷不及掩耳盗铃之势马上予以批准,同时还连带大呼,“元本胡夷,又甚于五季者,帝王庙并墓祭俱黜罢。”
陈棐见好加油,又复上疏,借口历代帝王陵寝祭祀,自伏羲至于宋孝宗三十五陵,都有陵墓供祀,“惟顺天府所祭元世祖陵,但权于府西庙址,扫阶席幄以毕事。夫既曰祭陵,而实无陵,臣以为罢之便。” 于是请将“庙在两京者亦宜撤去”【如此,南京亦有元世祖庙?】所有庙祀碑文涉及元朝君臣者全部改刻,尚存的元朝君臣神主统统销毁。至此,残存在北京元世祖庙、南京历代帝王庙中的元世祖塑像亦或影堂,都被撤去毁掉。从此以后,元世祖庙这座明代京城中唯一的供奉少数族帝王的庙宇,就从北京的地图上消失了,变得“址不可考”,不为后人所知了。【据万历时人之《宛署杂记》,其中称金城坊有“旧帝皇庙街”,不知是否即元世祖庙旧地得名。又清人《畿辅通志》卷四十九《祠祀·寺观附元世祖庙》,记载“至京师帝王庙成,始罢其祭。” 应误】
这些庙宇中,又数元世祖庙最为特殊。明朝是灭亡了元朝而建立的,元亡之后,逃到漠北的元朝残余势力建立的北元政权,仍和明政府一直处于对峙局面,双方攻伐不断。而此时作为大明帝都的北京城中,却出现了一所官方设立的,祭祀着自己胜国开国君主的庙宇,确实令人感觉匪夷所思。
综合《明太祖实录》及《京师坊巷志稿》转引《明一统志》所载,这座元世祖庙应是洪武六年(1373)十一月由朱元璋亲自下令在“北平”金城坊建立的,到洪武十年(1377)正式竣工。其目的猜测有三:一是为了表明尊崇先朝贤君;二来是为了安抚前元遗民;三来是因为元世祖定鼎燕京,也算得上是北京城的城隍爷了,因而更应该立庙祭祀。
上文所述之金城坊,在今阜成门内大街阜成门桥至太平桥大街一段的以南地区,是元代大都五十坊之一,而今当地仍有南北走向的锦什坊街、东西走向的金城坊街、锦什坊东街存世,其名称来源应皆本自金城坊,蔓衍演化而来。锦什坊街北端尽头,是著名的妙应寺,因院内矗立元代白塔,俗称白塔寺。其前身,即元代供奉元世祖、元裕宗影堂【亦称神御殿,奉安先帝纳失失御真、神主,岁时至祭的场所】的著名寺院大圣寿万安寺。元时诸帝无陵,所以分散京城大寺的历代元帝影堂,一定程度上相当于汉族帝王的陵寝享殿,供后人瞻仰祭祀,进行国家级的帝王祭奠活动。“成宗时,置世祖影堂于殿之西,裕宗影堂于殿之东,月遣大臣致祭。” 元亡前夕的至正二十八年(1368)六月,大圣寿万安寺因雷电发生火灾。大火过后,“唯东西二影堂神主及宝玩器物得免,余皆焚毁。” 不久后的八月初二,明军攻入大都,元朝灭亡。从以上内容推测,明人选择在金城坊建立元世祖庙,应与当地遗留有元世祖影堂及祭祀用品有关。明廷可能借用元人暂存世祖遗物的屋舍进行改造建立了世祖庙,亦或是在原大圣寿万安寺庙产旧址上建立庙宇,承继元代祭祀旧地修缮而成。【元代大都地广人稀,寺院广大远超明清,今天妙应寺所在位置只是原大圣寿万安寺一小部分】
![]() |
创建于元至元七年(1270)的北京都城隍庙,位于元金城坊内。 |
据万历《礼部志稿》记载,世祖庙建成后,其祭祀事宜由礼部祠祭司职掌,每年的二月和八月中旬,择日移文明朝京师顺天府派遣官员前往祭祀元世祖,礼拜如仪。由此开始,从洪武十年(1377)到嘉靖二十三年(1544)的一百六十七年间,明朝历代皇帝都按时派大臣到元世祖庙祭祀,明英宗正统四年(1439),还曾“命顺天府修元世祖庙。” 但好景不长,随着明朝进入统治中期,元世祖庙原有的拉拢人心的政治作用逐渐减弱,同时在土木之变后,随着明朝军力的衰退,明朝对蒙古诸部逐渐采取守势,其对蒙政策也由绥化拉拢走向对抗防御,元世祖庙作为祭祀敌国先君的庙宇,愈发遭受冷遇。到了宪宗成化年间,曾写过《中山狼传》的刑科给事中马中锡到世祖庙拜谒,以之为题写了一首《瞻元世祖庙》的诗:
世祖祠堂带夕曛,碧苔年久暗碑文。
蓟门此日瞻遗像,起辇何人识故坟。
樟楔半存蒙古字,阴廊尚绘伯颜军。
可怜树老无花发,白昼鹗鸣到夜分。
同时期的明代官员、著名藏书家邵宝,亦曾有《经元世祖庙次王应韶韵》一首传世,内曰:
断碑闲倚庙门斜,往事伤心付一嗟。
春草长沙仍牧马,晚风疏树偶栖鸦。
唐陵汉寝谁无主,北幕南庭自有家。
欲吊鲁连何处是,飞尘如雨乱闻蛙。
诗文中,英宗时修缮一新的世祖庙,在数十年的时代变迁中,因为明人的冷落,碧苔年久衰草依依,断碑破户鸦栖鹗鸣,已变得一派落寞气象,垂垂将堕。
到了世宗嘉靖年间,元世祖庙终于迎来了自己的大限之期。当时,被蒙古土默特部多次入犯欺负的无比憋屈的明朝政府官员们,抓狂之余发现京师竟然还有敌国的君主被自己供奉着,这帮憋了太久火气的大臣们,立马想到了一个不错的挽回颜面的报复计划。嘉靖二十四年(1545),当时的礼科右给事中陈棐给嘉靖帝上疏,痛陈 “元世祖以夷乱华,不宜庙祀。” 请将历代帝王庙中的元世祖及元臣木华黎、博尔忽、赤老温、伯颜、不忽木五人的神位一并撤去。奏章递上去后先由内阁大臣廷议,一帮正被蒙古袭扰边务整的焦头烂额而又束手无策的阁老们见疏大喜,战场上赢不了口头上咱起码要过把瘾啊,立马对此良策表示极度的拥护和支持,我们那位极度好面子又被土默特部阿拉坦汗屡次打脸羞辱的嘉靖皇帝见了上疏后也是以迅雷不及掩耳盗铃之势马上予以批准,同时还连带大呼,“元本胡夷,又甚于五季者,帝王庙并墓祭俱黜罢。”
陈棐见好加油,又复上疏,借口历代帝王陵寝祭祀,自伏羲至于宋孝宗三十五陵,都有陵墓供祀,“惟顺天府所祭元世祖陵,但权于府西庙址,扫阶席幄以毕事。夫既曰祭陵,而实无陵,臣以为罢之便。” 于是请将“庙在两京者亦宜撤去”【如此,南京亦有元世祖庙?】所有庙祀碑文涉及元朝君臣者全部改刻,尚存的元朝君臣神主统统销毁。至此,残存在北京元世祖庙、南京历代帝王庙中的元世祖塑像亦或影堂,都被撤去毁掉。从此以后,元世祖庙这座明代京城中唯一的供奉少数族帝王的庙宇,就从北京的地图上消失了,变得“址不可考”,不为后人所知了。【据万历时人之《宛署杂记》,其中称金城坊有“旧帝皇庙街”,不知是否即元世祖庙旧地得名。又清人《畿辅通志》卷四十九《祠祀·寺观附元世祖庙》,记载“至京师帝王庙成,始罢其祭。” 应误】
![]() |
纵使不予朝堂祭,不废山河万古流。 |
-
一个收银员 赞了这篇日记 2019-08-21 08:10:58
-
peppermint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3-25 19:25:04
-
菊芋 赞了这篇日记 2016-05-09 16:16:34
-
野🦊禅 赞了这篇日记 2013-09-16 20:43:23
-
athanos 赞了这篇日记 2013-07-04 05:22:10
-
猫咪建筑师 赞了这篇日记 2013-07-04 03:02:41
-
yuren 赞了这篇日记 2013-07-03 13:06:45
-
妖精师兄抡铁棒 赞了这篇日记 2013-07-03 12:20:41
-
席缪 赞了这篇日记 2013-07-03 12:18:30
-
從淵 赞了这篇日记 2013-07-03 12:18: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