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去的活文字
![]() |
「和硕睿亲王多尔衮」清成宗 义皇帝(顺治朝得封、褫夺 乾隆朝复追封)
多尔衮 满语意为“獾” 努尔哈赤大妃阿巴亥之子 封王前称号为"墨尔根戴青"(mergen daicing)蒙语意为:睿智的贵族(许多学者认为国号大清由戴青而来)松锦会战前得独女--东莪格格 (据说因此战役多尔衮重伤 失去生育能力)格格母亲为朝鲜王族李氏
多尔衮自封皇父摄政王后 独揽大权 设计陷害肃亲王豪格 排斥异己郑亲王济尔哈朗 独揽大权 甚孝庄太后下嫁 真真儿当起了顺治皇帝的皇阿玛 孤儿寡母忍气吞声 只待时机
至睿亲王殁(时年38岁) 福临立即削爵革名 挫骨攘灰 杀其亲弟英亲王阿济格 妻女一律逐出宗室撤去黄带子 自此东莪格格玉牒不知所终 覆巢之下岂有完卵?
然据《公主府志》考 东莪虽未追加封号 但最后的归宿应该是远嫁蒙古科尔沁 远离是非漩涡未必不是好事 只是失去阿玛和家族的庇护襄佐 一生幸福悬系丈夫疼爱与否 且不得而知
终不过是 一叶飘零
好了不感叹悲惨女子的命运了…… 另说一下最近一直在研究的满语:
满语属于阿尔泰语系 同蒙语 契丹语同支 是“站着的文字”(竖着写的文字) 阿尔泰语有一个特点 就是小舌音奇多 会说拉丁语系的同学 你们有福了!中央民族大学一直周末开满蒙语班的 面向社会招生 只收取资料费50元 希望有兴趣的同学……不过估计--这世界上没有几个对这些有兴趣的同学 汉语都没人搭理呢~ 都忙着雅思托福四六级 就更甭提这些犄角旮旯了
据说现在会流利地讲满语的人可能不到20个 且都住在齐齐哈尔附近的三家子村 虽然在东北满语可能快会失踪 但在广大的西北地区还有3万多会讲跟满语十分接近的锡伯语的锡伯族
满语其实东北很多地名 都是由满语翻译而来的 还有东北话、老北京话儿 好多无厘头的词语 都是从哪来的? 告诉你啦都打满语衍生而来的 下面就举几个例子~
1. 说说城市 “佳木斯” 在满语里就是尸骨的意思……牡丹江这里放缓 河岸两旁经常堆积人畜尸体 因此得名(以后听说佳木斯汗毛都竖起来了) 另外学过高中近代史的人都还记得《瑷珲条约》吧?清末与沙俄签订的不平等条约 割地100多平方公里(一想起来就无奈) 瑷珲是签订条约的地名 而这个地名 也出自满语 母水貂 齐齐哈尔是达斡尔语 意思为“牧场” 大连于满语中和“DALIN”同音 为海滨之意
2. 江河山脉 “牡丹江” 你以为东北哪见牡丹去?! 那这个名字何以得来~ MUDAN 在满语中意为 弯曲的意思 这样就明白了 原来牡丹江 是 弯曲的江河 兴安岭 也是从满语“兴安珠敦”来的 兴安汉语谓金 珠敦谓山岭 其意可知 女真人在很早的时候就发现这是资源丰富的山岭(其中外兴安岭今为俄属布列英斯基山脉) 另沃新楚鲁岛 沃新汉译升起之意 楚鲁汉译结实之意 即太阳升起的岛 现属俄罗斯境内 但仍沿用女真人为它起的名字
3. “胳肢窝、帅、磨磨唧唧” 这些都是满语 在北京这个胡人大熔炉里 渐渐成为了老北京话里出语频繁的词汇 还有 咱有一种打法 叫”KEI"你一顿 其中的“KEI" 就是满语的“打” 那个什么~ 挪来挪去 在满语里 音DAODEM 翻译成北京话 就是 倒腾0-0 “倒儿爷”这个词 也许就是从满语来的
4. “哈”这个字 在满语里 有奉承、拍马屁的意思 宫廷剧里 满大臣总说“奴才怎样怎样” 其实他们应该说 “啊哈怎样怎样” 啊哈在满语里 就是奴才的意思 别看人家说奴才 汉臣还没这资格和皇帝说自己是奴才呢……(严格的讲 除了皇帝 八旗旗主 剩下的八旗子弟 便都是他们的奴才) 哈巴狗 哈着某人 就是这么来的
5. 最后说说清宫剧里的那些事儿 【皇阿玛】这个词 完全是捏造出来的!阿玛在满语是爸爸的意思 但“皇” 是汉语 阿哥格格不可能满汉同用 不是用汉语叫“皇父” 就是用满语叫“汗阿玛" (皇太极称帝前是大汗) 完全不可能有皇阿玛的称谓(插一句……真的很不喜欢听人汉语交流中间 穿插很多FASHION英文词汇0-0)福晋 应该读作“肤唧” 贝勒正确读法应该是“背叻” 满蒙语中若称兄弟 唤作“谙达”
6. 入关前后时期 满人的名字都非常质朴 就像多尔衮 是獾 他爹努尔哈赤 是野猪皮 孝庄本名:【孛儿只斤·布木布泰】 孛儿只斤是蒙古最尊贵的姓氏——成吉思汗黄金家族 布木布泰 在蒙语里 是装柴禾的布口袋 其实让我对北方游牧民族深感兴趣的原因 就在于他们的敦厚、豁达与真实
http://wenku.baidu.com/view/d29adbc708a1284ac8504348.html
这里有一个百度文库满语常用词典 其中不乏有现代词汇 有兴趣的朋友 可以随意阅览一下 挺有意思的 希望有更多的人能关注中国历史文化 关心一下 不要让他们像将死的老人 没有子女传承、没有后人关心 只能在孤苦中悄无声息地死去
还没人赞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