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缘再见
最近我比较喜欢说:"有缘再见"。根据逻辑学推理能得到的结果是:"没有缘就不见了。"两者的意思是一样的,显然后者听起来更加伤感和无情,有种淡淡的忧伤。因缘是佛教强调的空间关系,用陈信宏的话来解释因缘—如果这个世界上不存在语言和文字,人和人的相遇究竟是命运还是机率?三千大千世界,芸芸娑婆众生,有人相遇,有人别离,当我们说"你好"的时候,就注定了说"再见"的那一刻。
在古代,送别是一件非常重大的事情,人们一旦离别,下次见面就不知道是猴年马月了,很可能再也见不到了,送别更像是一种仪式—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莲天;一壶浊酒尽余欢,夕阳山外山。临走的人会得到一枝柳条,这里柳谐音"留",昔我往矣,杨柳依依,跋山涉水轻别离,天涯芳草亦凄迷。更有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折柳送别这种延续了几百年的风俗,在今天早已灰飞烟灭。
我倒不希望送别的时候涕泗横流,依依不舍,送君千里终须一别,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我们永远抓不到一尘不变的东西,就像歌里唱的那样:有时候,有时候,我会相信一切有尽头,相聚离开都有时候,没有什么会永垂不朽。聚少离多才是人生的常态,很多时候我们都是一个人。总有些人我们念念不忘,花了很长的时间去认识了解一个人,当发现这人真的还不错的时候,却要天各一方,人生总是充满无奈。
生活越来越像黑色幽默,人们相隔千山万水的时候总想拉近距离,发明火车、地铁、飞机、高速公路,真正近了又觉得距离产生美;飞鸽传书的时候,总觉得言有尽而意无穷,当有了qq、手机、微信的时候,万年隐身成了主流。生活越来越方便,感情越来越浅。尽管我们会在毕业的时候留下很多人的联系方式,但是真正去联系的人很少。倒不是不想联系,只是怕联系的时候只剩下句:"好久不见。""最近还行"。谁都怕曾经的感情变的似是而非,毕竟各自都有属于自己的生活轨迹。
现在想想,我能记得很多见过一面的人,却想不起高中坐在我旁边的人是谁。有些时候我们会和一些人关系很好,一起吃饭,一起自习,一起喝酒,一起玩,然后突然间又全部消失。世界很大,我们很小,人生就是不断相遇,然后说再见。缘分,是一场永不消失的盛宴,我们适逢其会,每个人来到你的生命里都有意义,哪怕相遇只是为了告别。
不用在意有没有联系,有缘自然会再见,感谢每个认识我的人。
在古代,送别是一件非常重大的事情,人们一旦离别,下次见面就不知道是猴年马月了,很可能再也见不到了,送别更像是一种仪式—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莲天;一壶浊酒尽余欢,夕阳山外山。临走的人会得到一枝柳条,这里柳谐音"留",昔我往矣,杨柳依依,跋山涉水轻别离,天涯芳草亦凄迷。更有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折柳送别这种延续了几百年的风俗,在今天早已灰飞烟灭。
我倒不希望送别的时候涕泗横流,依依不舍,送君千里终须一别,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我们永远抓不到一尘不变的东西,就像歌里唱的那样:有时候,有时候,我会相信一切有尽头,相聚离开都有时候,没有什么会永垂不朽。聚少离多才是人生的常态,很多时候我们都是一个人。总有些人我们念念不忘,花了很长的时间去认识了解一个人,当发现这人真的还不错的时候,却要天各一方,人生总是充满无奈。
生活越来越像黑色幽默,人们相隔千山万水的时候总想拉近距离,发明火车、地铁、飞机、高速公路,真正近了又觉得距离产生美;飞鸽传书的时候,总觉得言有尽而意无穷,当有了qq、手机、微信的时候,万年隐身成了主流。生活越来越方便,感情越来越浅。尽管我们会在毕业的时候留下很多人的联系方式,但是真正去联系的人很少。倒不是不想联系,只是怕联系的时候只剩下句:"好久不见。""最近还行"。谁都怕曾经的感情变的似是而非,毕竟各自都有属于自己的生活轨迹。
现在想想,我能记得很多见过一面的人,却想不起高中坐在我旁边的人是谁。有些时候我们会和一些人关系很好,一起吃饭,一起自习,一起喝酒,一起玩,然后突然间又全部消失。世界很大,我们很小,人生就是不断相遇,然后说再见。缘分,是一场永不消失的盛宴,我们适逢其会,每个人来到你的生命里都有意义,哪怕相遇只是为了告别。
不用在意有没有联系,有缘自然会再见,感谢每个认识我的人。
还没人转发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