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目惊心的伤痕
雷阵雨,休息,晚上。
上铺的兄弟在看日本动漫,亮餐厅热菜早班的兄弟已辞职一周内离开在打包东西同时应该也在用快播缓冲欧美电影,饼房养生的兄弟中班尚未归来。一兆移动的垄断网速,果壳网和豆瓣都刷新不动。我绝望了受伤了,干脆拿出《朗读者》放在笔记本前面开始看。
作者德国法学系观摩纳粹集中营女看守审讯,房事启蒙者汉娜被判处终生监禁。作者走不出来,走访集中营遗址,所想所感。
“在这阿尔萨斯地区的村庄里,我怕兜来兜去,也怕寻找吃中饭的地方。我的害怕,并不是出于某种真正的感受,而是产生于一种思考,一种刚刚参观完集中营后,凡是人就一定都有的思考。我自己也意识到了这点,自我解嘲地耸了耸肩膀。在佛格森山坡旁边,我终于找到了一家饭店,名字叫“小男孩乐园”。”
我一下想到一个人,波及到一群人,一段埋藏的记忆。
那时我读小学三年级,班里有个男同学,姓崔,名字实在想不起来了,但当时我们叫他老崔。那时我们几个小男孩非常热衷于去附近的集镇或村庄玩街机。当时接触的电玩就像骨镰之于铁甲钢拳,完全不是一个时空的东西。那时候万能战车,豪血寺一族,双截龙都能让我们欲罢不能,哪能想象到世界上会出现魔兽世界这样的东西。石器时代握着骨镰的酋长也想不到未来有种装备人穿上叫钢铁侠吧。
那时候我周围的正面人物对电玩是不屑一顾。他们庆幸自己没沉迷过。我想说的是,你不喜欢电玩的世界,“那个世界里,人们信奉先知,信仰手持雷电的神明”(奈特鲁尼克),《指环王》,《加勒比海盗》这种作品你永远无法从作者的角度感受到美和激情,或者是压根就理解接受不了。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你有一部分功能是残疾的。就像有人非不承认自己是吃货,好吧,我只能说你是味觉上的残疾。这没啥好庆幸的,各人有各人的生活罢了。就像我永远也不可能知道两个性别一样的人在一起生活做爱有多爽。
我跟老崔去过一次他大伯家。堂屋里满是尿骚味,床上有一个女人,是他伯母。头发剃得有刺猬头那么长,下肢瘫痪,没有正常的思维能力,也完全没有女性的美的想象。细节想不起来了,当时我们急着去玩街机,而动身之前老崔被安排了一项和他伯母有关的任务。面对这些,我愣了。老崔向他伯母说了什么,又让她喝水,没有效果,老崔也不敢妄动。只好不停地说不停地劝,他伯母的反应完全不像是正常的理解的,就像只动物。老崔只敢走到床边的大桌子边,我只敢待在门口,看样子他伯母有攻击性。僵持中,他大伯回来了,坐在床沿上,端碗喂水,说话,依然是没有正常反应。我俩赶紧脱身。
后来,我知道这种病叫小儿麻痹症,脊髓灰质炎,乙型脑炎,脑膜炎。在上一家餐厅闲聊时有人问过我关于农村男人娶不上媳妇找个精神病人的事,我当时随便说了几句,没有展开,这里也算个答复。
没错,现实里的一些事是我们无论如何也无法理解的,甚至是血淋淋的。这不是什么蛮荒时期边远之地尚未建立文明的事,这就发生在十几年前我小时候,离我家不远的胡同里,华北平原京九铁路边上。前几天去798外卖,在香奈儿夜店活动重金属摇滚台下舞池里盯自助档,周围的女人端着酒杯身体跟着音乐的节奏,酥胸半漏,淡妆浓抹总相宜。你走出舞池,走一段时间,钻进一处破败的民居,就可以看到鲁迅说的朱三那样的女人,“没有一点年轻女人的生气”。
我不知道你脑子里有没有这些冲突的印象。这些事,我理解不了,也无处安放。现在我有喜欢的女生,那些酥胸半露的女人没怎么看。我也不是十四岁了,知道夜场的光影酒精氛围给她们镀上了一层女神天使恶魔样的光彩。繁华褪尽,虚无总会蔓延上来,随之而来的还有你不能接受甚至反感的大小方面。
我们没有影视分级制度,我们的方式是一刀砍。小时候和大人一块看电视剧,似乎特别流行男性违背女性意志与其强行发生关系的情节,而导演似乎特别钟爱女性双手张开手腕被缚一男性啃其肩膀的镜头。这镜头对我对女性以及性的认识到底产生了怎样的影响,我现在也不清楚。
老崔家的事并不是什么特例,在我们小小一个村子,小时候走在道上,走一段就要提高警惕,“老魔道(生活惨不忍睹因被人群排斥伤害而具有攻击性的精神病人)出没,请注意”。我们甚至有“老魔道来了别哭了”这种小儿止哭的段子。
村子有另一个人,叫小拾。房子在村子南北干道中部东侧的高宅基上,他也有一个老魔道。他哥哥有媳妇,有四个儿子。他弟弟是光棍。那个时代的人因为家境不好落成光棍的人太普遍了,我爷爷的弟弟也是光棍,到最小的儿子那里家里实在没余粮娶媳妇了。<闯关东>里传文迎娶仙儿的途中一袋粗粮被土匪劫胡而没能在一起,仙儿父亲很明确地说不是我韩某人不通情理,我要用这袋麸子给仙儿他哥娶媳妇,今天要让你们把仙儿带走,他哥就得打光棍.我觉得这种事不是什么轶闻旧事,这些都结结实实砸在先辈的身上,是很严肃的命题.一袋麸子就跟人家回家了,以后的生活可想而知.那时候的婆婆听说都相当霸道,堪比如今动不动就一顿爆碉的大Chef.奶奶说她们那个时代新媳妇怀孕生产期间都要干农活,吃粗粮,白面只有公公婆婆能吃。营养不够,操劳受委屈,初乳带血,奶水不够。再往后估计也麻木了接受了,无休止的劳作没完没了的矛盾,一年生一个孩子。
一袋麸子引出另一种情况,换亲。举个例子,老张有一儿一女,女儿正常,但儿子有缺陷,找正常女子对方断然不会答应。隔壁村有一老刘,家里也是这种情况,接下来我就不说了,大家都懂得。我家附近一个男人就是以这种方式娶了媳妇,生了小孩,务农,外出打工,生活。娶来的女人对他的态度,对孩子的态度,周围人的眼神,昭君出塞一样换出去的妹妹,,,也许时间久了麻木了就不疼了吧。
小拾的魔道女人平时都关在家里,完全没有正常思维能力,更别提劳作了。这女人有时会跑出来,蓬头垢面,衣服像脏烂的麻袋一样,有时甚至没有衣服。她一上街就会做正常人不做的事,调皮结队捣蛋的孩子就冲她嚷叫投石子刺激她,她便会发疯,走丢。在地里劳作的小拾听到风声就骑自行车出去把她找回来。两人走在街上,小拾推车在前,魔道女人身上披着什么东西安静地跟在后面。两人低着头,没有表情。我相信,你出生的时候,灵魂也是一个可爱的小天使,是生活负了你。我知道只有在他身后你才能平静地对视周围的目光,安静地存在于这个世界上,你终于找到了女性该有的美和从容。你爱他么?你幸福么?是什么支撑着你活下去的?还疼么?
他俩生有一个女儿,小姑娘的印象很清晰,仿佛正站在我面前,可我就是想不起来她的名字。现在想想,我早已离开那个环境并且决定不再回去,她父母我早已不在乎。她麦色皮肤,鬈发,很安静内敛,封锁在自己的世界里那种,走路不喜欢抬头,有点哈利•贝瑞的意思。听话,能干活,服从,不伤害别人。我觉得经历了太多的痛苦,善良的孩子会无法忍受别人痛苦吧。魔道女人很早就死了,那时候她应该还是小北鼻。她在族人家吃住。
另一个伙伴也是这样的,传说她母亲怀孕时还是疯疯癫癫,在茅厕里生下他。但他母亲的情况肯定比魔道女人要好,后来精神好转,不告而别,不知道有没有回来过。我不知道这位伙伴是怎么承受这些我想起都害怕的事的,平时一块玩他完全看不到影响,他健壮,爱笑。他由伯母带大,管伯母叫妈。他对那个离开的女人,应该是恨是表面,内里是满满的依恋和思念吧。
三爷爷也有过一个疯女人,很能吃,常来我家蹭电视看,不是太疯。后来不告而别,没留下任何东西。三爷爷和过百岁的老奶奶相依为命。今年正月老奶奶过世,爸爸并没有告诉我死讯。后来我和亲戚在电话里说起,都认为哭得最伤心的应该是三爷爷。
那疯女人刚来到三爷爷房子的时候,三爷爷好像张罗过一桌饭菜请大家吃,也算个简单的婚礼吧。我听到有女人闲聊“到黑间掰开硬放进去”,我不知道什么意思,别问我。
我们那毕竟交通便利,硬拐来的女人没怎么见过。但有一班人去延吉打工,弄回来过一个朝鲜女人,不会说汉语,给一个光棍做媳妇。后来也走了,没留下任何东西。村里有女人说在县城一家超市见过她做售货员。
(初稿,待定,待续。。。)
15:19,July 2,3013,于四惠东
上铺的兄弟在看日本动漫,亮餐厅热菜早班的兄弟已辞职一周内离开在打包东西同时应该也在用快播缓冲欧美电影,饼房养生的兄弟中班尚未归来。一兆移动的垄断网速,果壳网和豆瓣都刷新不动。我绝望了受伤了,干脆拿出《朗读者》放在笔记本前面开始看。
作者德国法学系观摩纳粹集中营女看守审讯,房事启蒙者汉娜被判处终生监禁。作者走不出来,走访集中营遗址,所想所感。
“在这阿尔萨斯地区的村庄里,我怕兜来兜去,也怕寻找吃中饭的地方。我的害怕,并不是出于某种真正的感受,而是产生于一种思考,一种刚刚参观完集中营后,凡是人就一定都有的思考。我自己也意识到了这点,自我解嘲地耸了耸肩膀。在佛格森山坡旁边,我终于找到了一家饭店,名字叫“小男孩乐园”。”
我一下想到一个人,波及到一群人,一段埋藏的记忆。
那时我读小学三年级,班里有个男同学,姓崔,名字实在想不起来了,但当时我们叫他老崔。那时我们几个小男孩非常热衷于去附近的集镇或村庄玩街机。当时接触的电玩就像骨镰之于铁甲钢拳,完全不是一个时空的东西。那时候万能战车,豪血寺一族,双截龙都能让我们欲罢不能,哪能想象到世界上会出现魔兽世界这样的东西。石器时代握着骨镰的酋长也想不到未来有种装备人穿上叫钢铁侠吧。
那时候我周围的正面人物对电玩是不屑一顾。他们庆幸自己没沉迷过。我想说的是,你不喜欢电玩的世界,“那个世界里,人们信奉先知,信仰手持雷电的神明”(奈特鲁尼克),《指环王》,《加勒比海盗》这种作品你永远无法从作者的角度感受到美和激情,或者是压根就理解接受不了。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你有一部分功能是残疾的。就像有人非不承认自己是吃货,好吧,我只能说你是味觉上的残疾。这没啥好庆幸的,各人有各人的生活罢了。就像我永远也不可能知道两个性别一样的人在一起生活做爱有多爽。
我跟老崔去过一次他大伯家。堂屋里满是尿骚味,床上有一个女人,是他伯母。头发剃得有刺猬头那么长,下肢瘫痪,没有正常的思维能力,也完全没有女性的美的想象。细节想不起来了,当时我们急着去玩街机,而动身之前老崔被安排了一项和他伯母有关的任务。面对这些,我愣了。老崔向他伯母说了什么,又让她喝水,没有效果,老崔也不敢妄动。只好不停地说不停地劝,他伯母的反应完全不像是正常的理解的,就像只动物。老崔只敢走到床边的大桌子边,我只敢待在门口,看样子他伯母有攻击性。僵持中,他大伯回来了,坐在床沿上,端碗喂水,说话,依然是没有正常反应。我俩赶紧脱身。
后来,我知道这种病叫小儿麻痹症,脊髓灰质炎,乙型脑炎,脑膜炎。在上一家餐厅闲聊时有人问过我关于农村男人娶不上媳妇找个精神病人的事,我当时随便说了几句,没有展开,这里也算个答复。
没错,现实里的一些事是我们无论如何也无法理解的,甚至是血淋淋的。这不是什么蛮荒时期边远之地尚未建立文明的事,这就发生在十几年前我小时候,离我家不远的胡同里,华北平原京九铁路边上。前几天去798外卖,在香奈儿夜店活动重金属摇滚台下舞池里盯自助档,周围的女人端着酒杯身体跟着音乐的节奏,酥胸半漏,淡妆浓抹总相宜。你走出舞池,走一段时间,钻进一处破败的民居,就可以看到鲁迅说的朱三那样的女人,“没有一点年轻女人的生气”。
我不知道你脑子里有没有这些冲突的印象。这些事,我理解不了,也无处安放。现在我有喜欢的女生,那些酥胸半露的女人没怎么看。我也不是十四岁了,知道夜场的光影酒精氛围给她们镀上了一层女神天使恶魔样的光彩。繁华褪尽,虚无总会蔓延上来,随之而来的还有你不能接受甚至反感的大小方面。
我们没有影视分级制度,我们的方式是一刀砍。小时候和大人一块看电视剧,似乎特别流行男性违背女性意志与其强行发生关系的情节,而导演似乎特别钟爱女性双手张开手腕被缚一男性啃其肩膀的镜头。这镜头对我对女性以及性的认识到底产生了怎样的影响,我现在也不清楚。
老崔家的事并不是什么特例,在我们小小一个村子,小时候走在道上,走一段就要提高警惕,“老魔道(生活惨不忍睹因被人群排斥伤害而具有攻击性的精神病人)出没,请注意”。我们甚至有“老魔道来了别哭了”这种小儿止哭的段子。
村子有另一个人,叫小拾。房子在村子南北干道中部东侧的高宅基上,他也有一个老魔道。他哥哥有媳妇,有四个儿子。他弟弟是光棍。那个时代的人因为家境不好落成光棍的人太普遍了,我爷爷的弟弟也是光棍,到最小的儿子那里家里实在没余粮娶媳妇了。<闯关东>里传文迎娶仙儿的途中一袋粗粮被土匪劫胡而没能在一起,仙儿父亲很明确地说不是我韩某人不通情理,我要用这袋麸子给仙儿他哥娶媳妇,今天要让你们把仙儿带走,他哥就得打光棍.我觉得这种事不是什么轶闻旧事,这些都结结实实砸在先辈的身上,是很严肃的命题.一袋麸子就跟人家回家了,以后的生活可想而知.那时候的婆婆听说都相当霸道,堪比如今动不动就一顿爆碉的大Chef.奶奶说她们那个时代新媳妇怀孕生产期间都要干农活,吃粗粮,白面只有公公婆婆能吃。营养不够,操劳受委屈,初乳带血,奶水不够。再往后估计也麻木了接受了,无休止的劳作没完没了的矛盾,一年生一个孩子。
一袋麸子引出另一种情况,换亲。举个例子,老张有一儿一女,女儿正常,但儿子有缺陷,找正常女子对方断然不会答应。隔壁村有一老刘,家里也是这种情况,接下来我就不说了,大家都懂得。我家附近一个男人就是以这种方式娶了媳妇,生了小孩,务农,外出打工,生活。娶来的女人对他的态度,对孩子的态度,周围人的眼神,昭君出塞一样换出去的妹妹,,,也许时间久了麻木了就不疼了吧。
小拾的魔道女人平时都关在家里,完全没有正常思维能力,更别提劳作了。这女人有时会跑出来,蓬头垢面,衣服像脏烂的麻袋一样,有时甚至没有衣服。她一上街就会做正常人不做的事,调皮结队捣蛋的孩子就冲她嚷叫投石子刺激她,她便会发疯,走丢。在地里劳作的小拾听到风声就骑自行车出去把她找回来。两人走在街上,小拾推车在前,魔道女人身上披着什么东西安静地跟在后面。两人低着头,没有表情。我相信,你出生的时候,灵魂也是一个可爱的小天使,是生活负了你。我知道只有在他身后你才能平静地对视周围的目光,安静地存在于这个世界上,你终于找到了女性该有的美和从容。你爱他么?你幸福么?是什么支撑着你活下去的?还疼么?
他俩生有一个女儿,小姑娘的印象很清晰,仿佛正站在我面前,可我就是想不起来她的名字。现在想想,我早已离开那个环境并且决定不再回去,她父母我早已不在乎。她麦色皮肤,鬈发,很安静内敛,封锁在自己的世界里那种,走路不喜欢抬头,有点哈利•贝瑞的意思。听话,能干活,服从,不伤害别人。我觉得经历了太多的痛苦,善良的孩子会无法忍受别人痛苦吧。魔道女人很早就死了,那时候她应该还是小北鼻。她在族人家吃住。
另一个伙伴也是这样的,传说她母亲怀孕时还是疯疯癫癫,在茅厕里生下他。但他母亲的情况肯定比魔道女人要好,后来精神好转,不告而别,不知道有没有回来过。我不知道这位伙伴是怎么承受这些我想起都害怕的事的,平时一块玩他完全看不到影响,他健壮,爱笑。他由伯母带大,管伯母叫妈。他对那个离开的女人,应该是恨是表面,内里是满满的依恋和思念吧。
三爷爷也有过一个疯女人,很能吃,常来我家蹭电视看,不是太疯。后来不告而别,没留下任何东西。三爷爷和过百岁的老奶奶相依为命。今年正月老奶奶过世,爸爸并没有告诉我死讯。后来我和亲戚在电话里说起,都认为哭得最伤心的应该是三爷爷。
那疯女人刚来到三爷爷房子的时候,三爷爷好像张罗过一桌饭菜请大家吃,也算个简单的婚礼吧。我听到有女人闲聊“到黑间掰开硬放进去”,我不知道什么意思,别问我。
我们那毕竟交通便利,硬拐来的女人没怎么见过。但有一班人去延吉打工,弄回来过一个朝鲜女人,不会说汉语,给一个光棍做媳妇。后来也走了,没留下任何东西。村里有女人说在县城一家超市见过她做售货员。
(初稿,待定,待续。。。)
15:19,July 2,3013,于四惠东
还没人赞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