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多部畢業短片作品有感
這兩三個月看了很多自己學校電影系學生的畢業作品。有工作室團隊拍攝,也有個人獨立完成。會發現無論是前者還是後者,劇本永遠圍繞著看不見未來的追夢人故事,色彩永遠離不開大量運用自然光和暖色調,構圖始終只是單一使用線條透視,焦距偏向長焦鏡頭,不食人間煙火且刻意堆砌的臺詞……記得當時一個在商業界頗受歡迎的工作室在首映完他們的畢業作品之後總負責人上臺講的一句讓我印象最深刻的話是:“這部畢業作品有很多硬傷,但我想最大的硬傷是我們還太年輕。”在臺上的這位總負責人態度是如此的誠懇,理由也是如此的充分。殊不知在局外人看來他們的作品也逐漸忽略了藝術的追求而更多的選擇通過劍走偏鋒以獲得贊助商的商業支持和認可。對那些想要看好作品的觀眾來說,這種趨勢不得不承認是一個悲哀。
當然所有的畢業作品都很用心,畢竟整個創作拍攝製作過程包含太多太多的艱辛,而我上面的吐槽仿佛是在吹毛求疵般讓人嗤之以鼻。但是在作品最終示人的成效來看也許會不盡人意,又或者說可能他們有能力做得更好。
我一直堅信故事核心大於一切,當然指的是劇情電影(無論長短片),所以在創作整個短片的過程中會花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在分析人物的內心變化過程。很可惜在那些畢業作品中人物內心變化都只是被一筆帶過甚至刻意弱化。
在藝術的這條路上還要學習很多很多,而且在這過程中不應該安於現狀,而要多嘗試不同的創新。
做好手上的每一件小事才有能力完成一件大事,畢竟所有的經典作品都是由一個最原始的概念而形成的。
當然所有的畢業作品都很用心,畢竟整個創作拍攝製作過程包含太多太多的艱辛,而我上面的吐槽仿佛是在吹毛求疵般讓人嗤之以鼻。但是在作品最終示人的成效來看也許會不盡人意,又或者說可能他們有能力做得更好。
我一直堅信故事核心大於一切,當然指的是劇情電影(無論長短片),所以在創作整個短片的過程中會花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在分析人物的內心變化過程。很可惜在那些畢業作品中人物內心變化都只是被一筆帶過甚至刻意弱化。
在藝術的這條路上還要學習很多很多,而且在這過程中不應該安於現狀,而要多嘗試不同的創新。
做好手上的每一件小事才有能力完成一件大事,畢竟所有的經典作品都是由一個最原始的概念而形成的。
还没人转发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