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电影院
九零年的夏天,夜晚还是比白天稍凉快,晚自习早已结束,校门口的杂货店前,我们四个或坐或站,手里把玩长短不一的匕首。我和老哥的那两把一模一样,约长二十厘米,刀把雕着盘龙,刚从地摊上买来不超过一个礼拜,刀锋都没开。阿标的那把菜刀应该出自家里厨房,阿威那把最专业,二尺长的牛肉刀,还用布条把刀和手缠在一起。
大家都没出声,静静等。
四个人中,我是副班长,阿标是学习委员,阿威是体育委员,我哥是某科目课代表,我和老哥还是校长的儿子。之所以拿着刀等“开片”(粤语打架),是因为有人扬言要找阿标麻烦,起因很普通,女人。由于是好学生,我们不属于任何帮派,有麻烦只能自己解决。
怎么办?大家你望我我望你,挤出一句:“同他死过!(粤语,跟他拼了)”
时间过得不快不慢,没有月亮,黑暗中大约有野狗土蛙经过,大家好像进入禅定,没人关心附近啥时传出脚步声。
对方会来多少个?五个?十个?二十个?管他呢!来多少有啥区别?我们这儿就四个。
二零零一年四、五月间,我在兼职公司里已经做了两年主编,正为改编古龙的早期作品《孤星传》头疼,助理在门口探头:玮哥,马生找你。
马生是香港画神马荣成先生,他的作品《中华英雄》曾创下单周销售22万本的记录,《风云画集》更是改编成电影《风云》。当时他公司的制作部门与我所在的公司合作,记得第一次见到他出现,我和主笔,助理们都象见到外星人一样惊讶——这可是从小心目中的偶像,现在却成了同事!不过他每次来都匆忙得很,我们从没有过交集。
他找我干嘛?
马生你找我?
有读过古龙的《英雄无泪》吗?马生问。
没有。
他把书递过来:回去读完再来。
当晚通读,第二天回去敲门。
我想改编这本书,我看过你的东西,还不错,有天分,呐,你试着做一期给我。
当晚改了几稿,给他看。港式漫画一本大约28-32页,一周一期,主编的工作等于编剧加导演,要起构图,写对白,确认彩稿位置(每期有几格重点是单独做彩稿),定音效字和分色。
马生翻完,叫我去:不对,节奏太慢,你想想,读者花13块买你一期书,你要多给他们东西,不然买的不值得。
再改,他满意,然后很认真地看着我:你,有没有兴趣来香港帮我手?
一九九九年二月某个晚上,她给我电话说要我去她家楼下一趟。她是我单恋五年的女孩儿,九七年表白后没有回应,因为不在一个城市上大学,大家继续维持半年见一面的来往。我们通信,我一周至少一封,她以一到两个月一封的频率回。我知道自己没什么希望,可又不死心,那么多年心里放着她已经成了习惯,无法割舍。
到她家楼下,我们闲聊,她说前两天我带她去看的画展挺不错的,还问之后有什么安排。我说正在赶稿子,看看过几天要不去哪里晃一下?我挺想说过几天就是情人节了,又觉得说了唐突,情人节又如何?我们现在能象好朋友一样见面聊天已经足够,还是别破坏这种自然的气氛比较好。
临走时她交给我一封信。
我骑车出去后没多远,停在路灯下打开,心境平和无比,又似乎有点预感,信的内容不同以往。
信还是她的风格,写得随意,说自己的迷惑,说刚看了《堕落天使》的vcd,还有……象她自己在信里说的,总在不停绕圈子。然后,在第二页她说:我坦白对你的感受,没有奢求,只想让你知道你身边有这么一个人……
那晚之后她成了我的初恋。
还有,那个情人节比我想像中更饱满。
现在,二零一三年,我坐在咖啡馆里,正专心读手上这本《肉桂色铺子》。舒尔茨的语言象绽放烟火的夜空,到处都是灵气四溢的词句。我想起他的死亡,因为做为纳粹军官的宠物才能够活着,又因为只是宠物,被军官的对手蓄意当街射杀,只为报复同僚杀了自己的宠物犹太人……我顺手在笔记本上记下一个构想:如果有这样一个电影院,死后,放映你也许拥有的人生会怎样?
恩……先看看我之前那三段人生的真实结果吧。
九零年的那天晚上,没有人来。也许在对方眼里,四个好学生发来的战书根本就是一个笑话。我们四个等到十点多,收了刀各自回家,以后也风平浪静。
二零零一年那天下午我看着马生,停了两秒。
我说,我还在上大学,大三,如果明年毕业后还有机会的话,我当然愿意跟马生你学习。他点头,说好呀,你自己好好考虑,但我提醒你,这种机会也许只有一次。(大概是这意思,年代久远,原话估计马生自己也不会记得)
我说我知道,谢谢您。
其实不用他提醒我也明白,这机会再也不会有了。
二零零九年,我在网上遇见她,她说她要结婚了,又问我和女朋友相处如何,我说很好呀,恭喜你!她发了个笑脸,然后说看到你写的了,好甜蜜啊,“我最爱的女孩”哦。
我打字:你知道吗,你给我的那封信,不是在第一页背面还有写吗?我直到前几年才发现。多可笑啊,反复翻看那么多次,从未注意过!当时我就觉得奇怪,为什么你在信里没明确写喜欢我,原来是写在背面……
打完后我又删掉了,只发去一个做鬼脸的符号。
那么,如果。
如果那些相约的人来了,可能我们四个都不会顺利升学,成家,做生意的做生意,搞艺术的搞艺术,而是变成烂仔,少年犯,或者残废,或者尸体。如果真死了一个,两个,我们剩下的就会每年聚一次,喝酒,叹息,摔瓶子。不,也可能只是沉默地抽烟,沉默地喝酒。不,也可能不会有聚会,大家各过各的,那个晚上只是一场埋在每个人心底的梦魇。
如果我没有拒绝马生的邀请,在大三放弃学业去香港当漫画主编,现在可能年薪六、七位数,结婚生小孩,运气好,能供层楼。当然,也可能被公司裁员,跑回大陆混吃等死。可我就没有这十来年的各种挫折历练,不会折腾光七位数字的投资,也不会写剧本,不会指导话剧演出,不会出国,不会认识他们,她们,他,她,它。
如果我没有帮她圆出国梦,如果她真的留下来,也许现在我们也不会在一起。初恋能走到最后的,在我周围的伙伴里只有一对。可是,可是,万一我们真有那么好运一直走到底……哈,这白日梦做过太多次了,比童年记忆还模糊。但我一直都感激她,有了她,我才会在十多年里一直拼命让自己变得更好些,没有她,我不会是现在的我。
如果真有那样一座戏院,会是巴洛克风格的华丽建筑吗?猩红色的幕布拉开,空荡荡的剧场里只有我自己的呼吸(在天堂还需要呼吸?),镜头开始了,第一个镜头,如果是在我自己的天堂里,第一个镜头一定是……
大家都没出声,静静等。
四个人中,我是副班长,阿标是学习委员,阿威是体育委员,我哥是某科目课代表,我和老哥还是校长的儿子。之所以拿着刀等“开片”(粤语打架),是因为有人扬言要找阿标麻烦,起因很普通,女人。由于是好学生,我们不属于任何帮派,有麻烦只能自己解决。
怎么办?大家你望我我望你,挤出一句:“同他死过!(粤语,跟他拼了)”
时间过得不快不慢,没有月亮,黑暗中大约有野狗土蛙经过,大家好像进入禅定,没人关心附近啥时传出脚步声。
对方会来多少个?五个?十个?二十个?管他呢!来多少有啥区别?我们这儿就四个。
二零零一年四、五月间,我在兼职公司里已经做了两年主编,正为改编古龙的早期作品《孤星传》头疼,助理在门口探头:玮哥,马生找你。
马生是香港画神马荣成先生,他的作品《中华英雄》曾创下单周销售22万本的记录,《风云画集》更是改编成电影《风云》。当时他公司的制作部门与我所在的公司合作,记得第一次见到他出现,我和主笔,助理们都象见到外星人一样惊讶——这可是从小心目中的偶像,现在却成了同事!不过他每次来都匆忙得很,我们从没有过交集。
他找我干嘛?
马生你找我?
有读过古龙的《英雄无泪》吗?马生问。
没有。
他把书递过来:回去读完再来。
当晚通读,第二天回去敲门。
我想改编这本书,我看过你的东西,还不错,有天分,呐,你试着做一期给我。
当晚改了几稿,给他看。港式漫画一本大约28-32页,一周一期,主编的工作等于编剧加导演,要起构图,写对白,确认彩稿位置(每期有几格重点是单独做彩稿),定音效字和分色。
马生翻完,叫我去:不对,节奏太慢,你想想,读者花13块买你一期书,你要多给他们东西,不然买的不值得。
再改,他满意,然后很认真地看着我:你,有没有兴趣来香港帮我手?
一九九九年二月某个晚上,她给我电话说要我去她家楼下一趟。她是我单恋五年的女孩儿,九七年表白后没有回应,因为不在一个城市上大学,大家继续维持半年见一面的来往。我们通信,我一周至少一封,她以一到两个月一封的频率回。我知道自己没什么希望,可又不死心,那么多年心里放着她已经成了习惯,无法割舍。
到她家楼下,我们闲聊,她说前两天我带她去看的画展挺不错的,还问之后有什么安排。我说正在赶稿子,看看过几天要不去哪里晃一下?我挺想说过几天就是情人节了,又觉得说了唐突,情人节又如何?我们现在能象好朋友一样见面聊天已经足够,还是别破坏这种自然的气氛比较好。
临走时她交给我一封信。
我骑车出去后没多远,停在路灯下打开,心境平和无比,又似乎有点预感,信的内容不同以往。
信还是她的风格,写得随意,说自己的迷惑,说刚看了《堕落天使》的vcd,还有……象她自己在信里说的,总在不停绕圈子。然后,在第二页她说:我坦白对你的感受,没有奢求,只想让你知道你身边有这么一个人……
那晚之后她成了我的初恋。
还有,那个情人节比我想像中更饱满。
现在,二零一三年,我坐在咖啡馆里,正专心读手上这本《肉桂色铺子》。舒尔茨的语言象绽放烟火的夜空,到处都是灵气四溢的词句。我想起他的死亡,因为做为纳粹军官的宠物才能够活着,又因为只是宠物,被军官的对手蓄意当街射杀,只为报复同僚杀了自己的宠物犹太人……我顺手在笔记本上记下一个构想:如果有这样一个电影院,死后,放映你也许拥有的人生会怎样?
恩……先看看我之前那三段人生的真实结果吧。
九零年的那天晚上,没有人来。也许在对方眼里,四个好学生发来的战书根本就是一个笑话。我们四个等到十点多,收了刀各自回家,以后也风平浪静。
二零零一年那天下午我看着马生,停了两秒。
我说,我还在上大学,大三,如果明年毕业后还有机会的话,我当然愿意跟马生你学习。他点头,说好呀,你自己好好考虑,但我提醒你,这种机会也许只有一次。(大概是这意思,年代久远,原话估计马生自己也不会记得)
我说我知道,谢谢您。
其实不用他提醒我也明白,这机会再也不会有了。
二零零九年,我在网上遇见她,她说她要结婚了,又问我和女朋友相处如何,我说很好呀,恭喜你!她发了个笑脸,然后说看到你写的了,好甜蜜啊,“我最爱的女孩”哦。
我打字:你知道吗,你给我的那封信,不是在第一页背面还有写吗?我直到前几年才发现。多可笑啊,反复翻看那么多次,从未注意过!当时我就觉得奇怪,为什么你在信里没明确写喜欢我,原来是写在背面……
打完后我又删掉了,只发去一个做鬼脸的符号。
那么,如果。
如果那些相约的人来了,可能我们四个都不会顺利升学,成家,做生意的做生意,搞艺术的搞艺术,而是变成烂仔,少年犯,或者残废,或者尸体。如果真死了一个,两个,我们剩下的就会每年聚一次,喝酒,叹息,摔瓶子。不,也可能只是沉默地抽烟,沉默地喝酒。不,也可能不会有聚会,大家各过各的,那个晚上只是一场埋在每个人心底的梦魇。
如果我没有拒绝马生的邀请,在大三放弃学业去香港当漫画主编,现在可能年薪六、七位数,结婚生小孩,运气好,能供层楼。当然,也可能被公司裁员,跑回大陆混吃等死。可我就没有这十来年的各种挫折历练,不会折腾光七位数字的投资,也不会写剧本,不会指导话剧演出,不会出国,不会认识他们,她们,他,她,它。
如果我没有帮她圆出国梦,如果她真的留下来,也许现在我们也不会在一起。初恋能走到最后的,在我周围的伙伴里只有一对。可是,可是,万一我们真有那么好运一直走到底……哈,这白日梦做过太多次了,比童年记忆还模糊。但我一直都感激她,有了她,我才会在十多年里一直拼命让自己变得更好些,没有她,我不会是现在的我。
如果真有那样一座戏院,会是巴洛克风格的华丽建筑吗?猩红色的幕布拉开,空荡荡的剧场里只有我自己的呼吸(在天堂还需要呼吸?),镜头开始了,第一个镜头,如果是在我自己的天堂里,第一个镜头一定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