伸卡球之于美日棒球
![]() |
伸卡球的握法 |
(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
起源
理论上来说,伸卡球的起源应该是日文シンカ-在台湾的音译。但事实上,伸卡球在现代棒球知识通过网络不断普及的今天,早已跳脱了这一狭窄的定义,而更多地被解读为二缝线快速球,或者更准确更普遍的说法——下沉球(Sinker)或者快速下沉球(Sinking Fastball)。
虽然说是这么说,但仍有很多人倾向于把伸卡球理解为日式的シンカ-(即便シンカ-的来源就是Sinker)。这一点充分地说明了日本棒球文化在亚洲的影响力。
分歧
美国棒球界和日本棒球界对伸卡球的定义,既有共同之处,又有细微的差别。
大的层面来讲,美日双方都认为伸卡球是一种带有较强尾劲的快速球种(注1)。但仔细观察的话,你会发现在这一点上,两者还是有不少差异的。对于美国人而言,伸卡球被更多地理解为一种“带有独特下沉轨迹”的快速球。在实战中,伸卡球的第一要务是用速度压制对手,变化的锐度属于辅助要素。“Sinking Fastball”这个命名就是最好的佐证。
典型的例子是纽约扬基队的王建民。他的伸卡球速度高达95MPH,是一种很难击打的球种。
而对于日本人来说,伸卡球则略微倾向于变化球的范畴。他们对伸卡球的要求是下沉后往内角的水平移动必须富有锐度,这与美国棒球对速度的重视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从这些细微的差别里对两国的棒球文化管中窥豹一番,也是一种独特的乐趣。
注1:早期的美国棒球中,伸卡球=Sinker的说法其实并不准确。那时的Sinker,被广泛地用于称呼所有带有下坠轨迹的球路。在受到日本棒球文化的影响后,Sinker才渐渐地被定义为一种带有独特轨迹的快速球,并衍生出Sinking Fastball这一称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