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风,梦开始和消失的地方
季风书园上海的一家民营书店,最多时连锁店有七、八家,在民营书店里也是小有名气,但近几年以来随着网络书店和电子出版物的冲击,传统的书店面临着巨大的挑战,而以民营书店尤甚。由于租金的压力和零售下滑的压力,季风书园在几年的时间里,关掉了所有的连锁店,只剩下了总店苦苦支撑。今年春天,坚守了十多年的总店也不得不转让了,这让沪上不少爱书人扼腕叹息。诺大的一个现代化大都市,竟然容不下一座书店!
还算幸运的是有一季风书园的忠实读者,一个民营企业家,接下了这家书店,不久搬至新址重新开业了。民营书店这块牌子算是保住了,但是实体书店的困境并没有真正的过去。新季风开业后不久,去过一次,给人的感觉是有些失望。那天本是去买《随笔》、《书城》几本杂志去的,都没有找到。书店的面积比原来要小,又辟出了场地做活动区和休闲区,使本来不大的书店更显局促。看得出现现经营者想保持书店原来的风格,在浅学术图书上下功夫,但特色始终不那么明显,如果讲在老季风我还能勉强挑几本书的话,那么现在我只能空手而归了。其实不仅仅是书打不打折的问题,抛开和网络书店价格竞争的问题,还有服务,还有品种,还有特色,如果这些也没法比,又怎么能生存存下去呢?
说一句心里话,我不看好这家书店。因为它没有解决一个根本的问题,那就是凭什么让读者来买你的书。网络书店的同样图书价格要便宜许多,并且送货上门,服务也不差,这些特点使实体书店成为了网络书店陈列室。那么原先这家书店赖于生存的很大一个因素,是靠着书店经营着广泛的人脉关系和品牌效应,以及独到的选书眼光,一旦不能保持这些特色,光靠别人救并非长远之计。现在并不缺爱书人和读书人,缺的只是他们不大再到实体书店买书了。
或许每一个人心中都会有一家合乎理想的书店,可能这家书店不需要很大,也没有柔美的灯光和悠扬的背景音乐,只要有好的图书品种,优良的服务,总能吸引着我们,常常会到书店里去看会儿书,让浮燥的心静谧一下,让自己可以和过往的思想倾心所谈,而没有顾虑。人人向往在书店的美好时光,但这一切难道都要成为记忆。
还算幸运的是有一季风书园的忠实读者,一个民营企业家,接下了这家书店,不久搬至新址重新开业了。民营书店这块牌子算是保住了,但是实体书店的困境并没有真正的过去。新季风开业后不久,去过一次,给人的感觉是有些失望。那天本是去买《随笔》、《书城》几本杂志去的,都没有找到。书店的面积比原来要小,又辟出了场地做活动区和休闲区,使本来不大的书店更显局促。看得出现现经营者想保持书店原来的风格,在浅学术图书上下功夫,但特色始终不那么明显,如果讲在老季风我还能勉强挑几本书的话,那么现在我只能空手而归了。其实不仅仅是书打不打折的问题,抛开和网络书店价格竞争的问题,还有服务,还有品种,还有特色,如果这些也没法比,又怎么能生存存下去呢?
说一句心里话,我不看好这家书店。因为它没有解决一个根本的问题,那就是凭什么让读者来买你的书。网络书店的同样图书价格要便宜许多,并且送货上门,服务也不差,这些特点使实体书店成为了网络书店陈列室。那么原先这家书店赖于生存的很大一个因素,是靠着书店经营着广泛的人脉关系和品牌效应,以及独到的选书眼光,一旦不能保持这些特色,光靠别人救并非长远之计。现在并不缺爱书人和读书人,缺的只是他们不大再到实体书店买书了。
或许每一个人心中都会有一家合乎理想的书店,可能这家书店不需要很大,也没有柔美的灯光和悠扬的背景音乐,只要有好的图书品种,优良的服务,总能吸引着我们,常常会到书店里去看会儿书,让浮燥的心静谧一下,让自己可以和过往的思想倾心所谈,而没有顾虑。人人向往在书店的美好时光,但这一切难道都要成为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