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刻毛诗注疏小记
毛诗到手,忝为主编,自当撰文简叙出版经过,兼为此书做一广告。
单面影印阮刻注疏,是鄙人夙愿,数年前就为此事在豆瓣上大肆闹过,痛诋诸社忽视经典之弊,犹记与国图社某君争辩往来,极得口舌之快,但当时年少轻狂如我者,也万万没想到,日后会有机会自己主持来解决这个历史遗留问题,如果套用罗胖子的名言,就是我一个人来到传播经典和便于阅读的十字路口,却只看到张元济的墓碑孤零零地立在那里。既然专业机构都出不了理想中的书,那么就自己干吧,尽管张元济在我心中是神一样的存在,但和眼下出版界的当权诸君相比,我要强上个87.53倍总归是没什么问题的。
过去常讲秀才造反三年不成,是说读惯死书的腐儒,一肚子不合时宜,又穷得要命,当然只能喊喊口号。鄙人的运气,则是作为一个学术民工,能在造反无门之际结识蓝色兄这样兼具商业头脑和事业基础的人才,更能一见如故齐心干活。就印书事业而言,提供资金、联络人脉,此其第一功也,行事果敢,戒我拖沓,此其第二功也,对我给予充分的信任和支持,让我得以不顾现实困难,完全按照学术理想去打造影印精品,是蓝色兄的第三功,也是最重要的一点。没有这种信任和支持,传古楼走不到今天,你们也不可能看到单面影印的阮刻注疏。尽管由于理念上的差异,在出版过程中,我与蓝色兄也有过多次意见上的分歧,但总的来说,基本原则是一致的,即不惜工费制作最好的古籍经典影印本,有此共识在前,一切细节矛盾都不难解决。这部毛诗注疏是我们一年来共同努力的成果,希望它能得到你们的理解与赏识。
考虑到阮刻十三经注疏全书篇幅太大,传古楼还处于起步阶段,一下子影印全书,力不能及,因此在慎重考虑后,我们挑了受众面应该最广的毛诗注疏来做排头兵,希望藉此建立阮刻注疏单面影印的名头,也为后续诸经的出版打下基础。阮刻注疏印本众多,但从我在江浙沪各地馆藏调查的情况来看,基本上没有什么达到精印本级别的本子(作为博士论文专门研究古逸丛书的学术民工,看不上阮刻这种档次的刻工印工显然天经地义)。上图藏的这套竹纸印本,虽然字体仍有一些漫漶的现象,但品相完好,用于包装的每套夹板,都刻着比较漂亮的隶书体书名。从夹板的精致程度和原书的保存现状来看,这部印本在当时应该也是较受珍视的,算得上阮刻中一部不错的印本,所以就决定用它做影印底本,有极少数漫漶模糊较为严重的页面,我们又在浙江图书馆藏书中找了对应的叶面进行配补,最终得到的据以影印的全书书影,绝大部分叶面都达到了足以提供阅读快感的清晰级别,少数页面稍有漫漶,也不至于影响阅读,在现有条件下,这套阮刻毛诗注疏足以称得上是阅读该书的上上之选,秒杀艺文、中华影印本云云,虽然不太谦虚,但既然是事实,也就不必客气了,朕就是这样汉子。
影印四书章句集注时,封面用纸出于防污防磨的考虑,加压了薄膜,该书的装帧设计师弥迪先生很不赞同加膜的做法,认为破坏了封面的手感和质感(他也是很理想主义的年轻人),所以此次毛诗,又做了改进,用米白色布纹纸做封面,没有压膜,摸起来果然舒服很多,但防污的效果仍然保留着,我用手指大力摩挲了多次,仍然未见指印,能达到手感和保护作用的平衡,真是件令人愉快的事情。
第二个改进是题签。四书用的是电脑字体,整齐生硬得有些寡味。毛诗的书名则是请山东大学刘晓东教授题的,非常醇厚优雅的楷书,加上这个题签,整套书的气韵都鲜活不少,刘老师是经学专家,书艺又精湛若斯,阮刻毛诗注疏能由他题写书名,自然是再合适不过了,顺便预告一下,后续的周易、尚书、礼记、左传等阮刻注疏的书名,刘老师都已帮忙题好,山大的同学都笑我面子大,能请到刘老师的墨宝,其实我这种初出茅庐的无名小卒,有何面子可言,刘老师肯帮这个忙,主要还是看着阮芸台的面子呀。
第三个改进是内页纸张。影印四书时,我们光想着不惜工费,强调用纸贵点好,贵点好点的纸自然就是克数高嘛,结果印出来虽然纸质不错,却如云老师所言太重了,拿着吃力。为了避免各位同学冒着损伤视力的危险在床上举着看书时因为书太重PIA唧一声摔在脸上的不良后果,这次内页改用轻质纸,厚度适中,触感良好,同时将开本从四书的大32开(21*14.9cm)改为标准32开(20.2*13.8cm),这也意味着毛诗的开本尺寸完全等同于中华书局绿皮本24史,即平装书开本的终极形态,最便阅读、手感最好的黄金尺寸,没有之一。毛诗拥有这种身材后,妈妈再也不用担心我的脸被书砸坏了。
最重要的改进当然还是影印效果方面的,之前复制四书书影是用专业翻拍机器拍摄的,所以少数页面不免轻微发虚,到复制毛诗书影时,我们改用平板扫描仪,按全彩300DPI的参数扫描。而在后期的去色制版处理过程中,为了达到专业级的影印效果,尽量减少后期处理造成的书影细节的损失,传古楼特地委托杨红玉女士担任本书处理之职。杨女士曾参与《山东文献集成》的书影处理,《山东文献集成》代表了近年大陆古籍影印效果的最高水平,所以杨女士的处理技术,你懂的。其间还有个小插曲应该解释一下,我在《掌故》刊发的《传古楼印书小记》中提到为了缓解阮刻本身刻工欠佳、笔画漫漶的毛病,所以打算将毛诗做成灰度影印本,保留一定色阶,以便更好地保存原书细节,看上去更清楚,但经过多次协商和尝试,处理人员认为现有水平不足以达到理想的灰度影印的效果(以汲古书院影印之明州本文选为标本),故最终还是决定完全去色,做成单色印本。我之前对此改变仍存顾虑,担心更加凸显阮刻本身刻工不佳的毛病,直到最终拿到样书才松了一口气,单色影印达到此次毛诗的效果,我相当满意,甚至可以说明显超出了我预料的水平。与鄙人交往过的各位同学一定对在下的毒舌与刻薄印象深刻,所以有意购买毛诗的读者不必再担心影印效果,毕竟强迫症比在下更严重的活人已经很少见了。
上述四点之外,本书的改进还有许多,比如出版说明写得更充实细致(感谢文盲帮我审定出版说明),页码改为全书连续编码,首册冠以全书详目,各册冠以本册目录并加上空白扉页,配上设计精美的函套等等,都使本书较四书有了长足的进步,至于单面影印字大行疏、天头阔大便于批识,那是《四部要籍选刊》的优良传统,毋庸赘言。我们可以严肃地说,无论是四书还是毛诗,相关成员都在出版过程中尽了最大的努力,绝无厚此薄彼之嫌,但毕竟传古楼只是一个刚刚起步的民间团队,我们对古籍影印出版仍缺少经验,四书作为第一部作品,受各方面条件限制,就像初生的婴儿,自难尽如人意,毛诗则是在总结前期经验,听取各方意见的基础上做成的,它的进步反映着《四部要籍选刊》的发展,也见证了传古楼这个团队的成长。我们当然不能说毛诗已经十全十美,而且几乎可以肯定,之后出版的周易兼义、尚书注疏、礼记注疏、春秋左传注疏将比毛诗更加完善,但我们的态度和专业精神,从开始到现在,都没变过,将来也不会变。我们勇于面对各方面的批评和质疑,并愿意接受其中合理的意见,也期望各位同学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能尽量给予支持,因为我们正在走一条前人未曾走过的新路,没有来自读者的互动,没有各界同学的支持,我们难以长久地坚持下去。支持我们,也是在支持自己,如果你已经厌烦了各种充门面的奇葩古籍,如果你想看到更多单面影印的经典图书的话。
咋支持?买书呗,本书由传古楼官方网站独家销售(http://www.chuangulou.com/),联系地址:杭州市解放路18号铭扬大厦11H; 电话:057188187151。至于价格问题,虽然明知一大波不吐槽图书定价太贵会死星人正在接近,我还是要说,传古楼并不以赚钱为目的,而且就成本核算来看,按现在的价格销售也只是刚刚保本,几无利润可言,这还得基于鄙人献身学术理想没得到一分钱报酬纯粹义务劳动充当学术民工的前提。即使不相信我说的话,也可以听听云老师的劝告,去看看市场上同类影印本的定价水平如何再来喷嘛,阮刻毛诗注疏全书3180页,分装10册,配函套,印数仅800哦(还包括出版社拿去的几十套样书),贵乎哉?不贵也。
单面影印阮刻注疏,是鄙人夙愿,数年前就为此事在豆瓣上大肆闹过,痛诋诸社忽视经典之弊,犹记与国图社某君争辩往来,极得口舌之快,但当时年少轻狂如我者,也万万没想到,日后会有机会自己主持来解决这个历史遗留问题,如果套用罗胖子的名言,就是我一个人来到传播经典和便于阅读的十字路口,却只看到张元济的墓碑孤零零地立在那里。既然专业机构都出不了理想中的书,那么就自己干吧,尽管张元济在我心中是神一样的存在,但和眼下出版界的当权诸君相比,我要强上个87.53倍总归是没什么问题的。
过去常讲秀才造反三年不成,是说读惯死书的腐儒,一肚子不合时宜,又穷得要命,当然只能喊喊口号。鄙人的运气,则是作为一个学术民工,能在造反无门之际结识蓝色兄这样兼具商业头脑和事业基础的人才,更能一见如故齐心干活。就印书事业而言,提供资金、联络人脉,此其第一功也,行事果敢,戒我拖沓,此其第二功也,对我给予充分的信任和支持,让我得以不顾现实困难,完全按照学术理想去打造影印精品,是蓝色兄的第三功,也是最重要的一点。没有这种信任和支持,传古楼走不到今天,你们也不可能看到单面影印的阮刻注疏。尽管由于理念上的差异,在出版过程中,我与蓝色兄也有过多次意见上的分歧,但总的来说,基本原则是一致的,即不惜工费制作最好的古籍经典影印本,有此共识在前,一切细节矛盾都不难解决。这部毛诗注疏是我们一年来共同努力的成果,希望它能得到你们的理解与赏识。
考虑到阮刻十三经注疏全书篇幅太大,传古楼还处于起步阶段,一下子影印全书,力不能及,因此在慎重考虑后,我们挑了受众面应该最广的毛诗注疏来做排头兵,希望藉此建立阮刻注疏单面影印的名头,也为后续诸经的出版打下基础。阮刻注疏印本众多,但从我在江浙沪各地馆藏调查的情况来看,基本上没有什么达到精印本级别的本子(作为博士论文专门研究古逸丛书的学术民工,看不上阮刻这种档次的刻工印工显然天经地义)。上图藏的这套竹纸印本,虽然字体仍有一些漫漶的现象,但品相完好,用于包装的每套夹板,都刻着比较漂亮的隶书体书名。从夹板的精致程度和原书的保存现状来看,这部印本在当时应该也是较受珍视的,算得上阮刻中一部不错的印本,所以就决定用它做影印底本,有极少数漫漶模糊较为严重的页面,我们又在浙江图书馆藏书中找了对应的叶面进行配补,最终得到的据以影印的全书书影,绝大部分叶面都达到了足以提供阅读快感的清晰级别,少数页面稍有漫漶,也不至于影响阅读,在现有条件下,这套阮刻毛诗注疏足以称得上是阅读该书的上上之选,秒杀艺文、中华影印本云云,虽然不太谦虚,但既然是事实,也就不必客气了,朕就是这样汉子。
影印四书章句集注时,封面用纸出于防污防磨的考虑,加压了薄膜,该书的装帧设计师弥迪先生很不赞同加膜的做法,认为破坏了封面的手感和质感(他也是很理想主义的年轻人),所以此次毛诗,又做了改进,用米白色布纹纸做封面,没有压膜,摸起来果然舒服很多,但防污的效果仍然保留着,我用手指大力摩挲了多次,仍然未见指印,能达到手感和保护作用的平衡,真是件令人愉快的事情。
第二个改进是题签。四书用的是电脑字体,整齐生硬得有些寡味。毛诗的书名则是请山东大学刘晓东教授题的,非常醇厚优雅的楷书,加上这个题签,整套书的气韵都鲜活不少,刘老师是经学专家,书艺又精湛若斯,阮刻毛诗注疏能由他题写书名,自然是再合适不过了,顺便预告一下,后续的周易、尚书、礼记、左传等阮刻注疏的书名,刘老师都已帮忙题好,山大的同学都笑我面子大,能请到刘老师的墨宝,其实我这种初出茅庐的无名小卒,有何面子可言,刘老师肯帮这个忙,主要还是看着阮芸台的面子呀。
第三个改进是内页纸张。影印四书时,我们光想着不惜工费,强调用纸贵点好,贵点好点的纸自然就是克数高嘛,结果印出来虽然纸质不错,却如云老师所言太重了,拿着吃力。为了避免各位同学冒着损伤视力的危险在床上举着看书时因为书太重PIA唧一声摔在脸上的不良后果,这次内页改用轻质纸,厚度适中,触感良好,同时将开本从四书的大32开(21*14.9cm)改为标准32开(20.2*13.8cm),这也意味着毛诗的开本尺寸完全等同于中华书局绿皮本24史,即平装书开本的终极形态,最便阅读、手感最好的黄金尺寸,没有之一。毛诗拥有这种身材后,妈妈再也不用担心我的脸被书砸坏了。
最重要的改进当然还是影印效果方面的,之前复制四书书影是用专业翻拍机器拍摄的,所以少数页面不免轻微发虚,到复制毛诗书影时,我们改用平板扫描仪,按全彩300DPI的参数扫描。而在后期的去色制版处理过程中,为了达到专业级的影印效果,尽量减少后期处理造成的书影细节的损失,传古楼特地委托杨红玉女士担任本书处理之职。杨女士曾参与《山东文献集成》的书影处理,《山东文献集成》代表了近年大陆古籍影印效果的最高水平,所以杨女士的处理技术,你懂的。其间还有个小插曲应该解释一下,我在《掌故》刊发的《传古楼印书小记》中提到为了缓解阮刻本身刻工欠佳、笔画漫漶的毛病,所以打算将毛诗做成灰度影印本,保留一定色阶,以便更好地保存原书细节,看上去更清楚,但经过多次协商和尝试,处理人员认为现有水平不足以达到理想的灰度影印的效果(以汲古书院影印之明州本文选为标本),故最终还是决定完全去色,做成单色印本。我之前对此改变仍存顾虑,担心更加凸显阮刻本身刻工不佳的毛病,直到最终拿到样书才松了一口气,单色影印达到此次毛诗的效果,我相当满意,甚至可以说明显超出了我预料的水平。与鄙人交往过的各位同学一定对在下的毒舌与刻薄印象深刻,所以有意购买毛诗的读者不必再担心影印效果,毕竟强迫症比在下更严重的活人已经很少见了。
上述四点之外,本书的改进还有许多,比如出版说明写得更充实细致(感谢文盲帮我审定出版说明),页码改为全书连续编码,首册冠以全书详目,各册冠以本册目录并加上空白扉页,配上设计精美的函套等等,都使本书较四书有了长足的进步,至于单面影印字大行疏、天头阔大便于批识,那是《四部要籍选刊》的优良传统,毋庸赘言。我们可以严肃地说,无论是四书还是毛诗,相关成员都在出版过程中尽了最大的努力,绝无厚此薄彼之嫌,但毕竟传古楼只是一个刚刚起步的民间团队,我们对古籍影印出版仍缺少经验,四书作为第一部作品,受各方面条件限制,就像初生的婴儿,自难尽如人意,毛诗则是在总结前期经验,听取各方意见的基础上做成的,它的进步反映着《四部要籍选刊》的发展,也见证了传古楼这个团队的成长。我们当然不能说毛诗已经十全十美,而且几乎可以肯定,之后出版的周易兼义、尚书注疏、礼记注疏、春秋左传注疏将比毛诗更加完善,但我们的态度和专业精神,从开始到现在,都没变过,将来也不会变。我们勇于面对各方面的批评和质疑,并愿意接受其中合理的意见,也期望各位同学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能尽量给予支持,因为我们正在走一条前人未曾走过的新路,没有来自读者的互动,没有各界同学的支持,我们难以长久地坚持下去。支持我们,也是在支持自己,如果你已经厌烦了各种充门面的奇葩古籍,如果你想看到更多单面影印的经典图书的话。
咋支持?买书呗,本书由传古楼官方网站独家销售(http://www.chuangulou.com/),联系地址:杭州市解放路18号铭扬大厦11H; 电话:057188187151。至于价格问题,虽然明知一大波不吐槽图书定价太贵会死星人正在接近,我还是要说,传古楼并不以赚钱为目的,而且就成本核算来看,按现在的价格销售也只是刚刚保本,几无利润可言,这还得基于鄙人献身学术理想没得到一分钱报酬纯粹义务劳动充当学术民工的前提。即使不相信我说的话,也可以听听云老师的劝告,去看看市场上同类影印本的定价水平如何再来喷嘛,阮刻毛诗注疏全书3180页,分装10册,配函套,印数仅800哦(还包括出版社拿去的几十套样书),贵乎哉?不贵也。
![]() |
![]() |
![]() |
-
平生 赞了这篇日记 2016-06-22 19:08:48
-
邁 赞了这篇日记 2015-08-31 20:14:33
-
家有爱猫 赞了这篇日记 2015-04-22 18:00:34
-
老大刘 赞了这篇日记 2015-01-21 00:15:44
-
且读且行 赞了这篇日记 2015-01-20 21:49:41
-
筱堂 赞了这篇日记 2013-08-16 11:43:07
-
Sunshine 赞了这篇日记 2013-07-15 20:07:26
-
各种打老虎 赞了这篇日记 2013-07-15 05:57:55
-
RMR 赞了这篇日记 2013-07-15 03:04:46
-
神经浪游者 赞了这篇日记 2013-07-14 18:58:29
-
马达+s+狐猴 赞了这篇日记 2013-07-14 10:52:05
-
𝑰𝒅𝒊𝒐𝒕𝒂𝒆𝒗𝒊𝒄𝒕𝒖𝒔 赞了这篇日记 2013-07-14 10:34:16
-
荸荠 赞了这篇日记 2013-07-14 09:46:07
-
达哒 赞了这篇日记 2013-07-14 00:03:05
-
ycwukong 赞了这篇日记 2013-07-13 23:50:44
-
正清 赞了这篇日记 2013-07-13 23:24:18
-
巳注销 赞了这篇日记 2013-07-13 23:13:59
-
[已注销] 赞了这篇日记 2013-07-13 23:11:25
-
布子鲁诺 赞了这篇日记 2013-07-13 23:01:25
-
labradford 赞了这篇日记 2013-07-13 22:50:38
-
看闲书 赞了这篇日记 2013-07-13 22:48:44
-
文盲 赞了这篇日记 2013-07-13 22:38:40
-
瑶溪隐 赞了这篇日记 2013-07-13 22:15: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