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天都惦念着吃
不知道每个人是不是每天都会有惦念的东西,我自己细细琢磨之后发现,我每天都想着念着最多的,居然就是吃饭这个事情。头天晚上睡觉的时候,我会想着,明天早上一定得早起啊,我要早早赶到公司去吃早餐。虽然公司楼下餐厅的早餐“历久弥旧”,但总会想着,今天会是小米粥还是山药桂花粥呢。吃过早饭,也才八点不到,公司的同事大都还要过半个多小时才会陆陆续续慢慢悠悠赶到,我会想着,同事们今天都会穿什么样的衣服,会有什么新鲜事迫不及待地要说出来吗?等着大家来了要挨个说一声“早”。我的同事谢叔是不是又带了他最爱吃的热干面到公司,吃得香气四溢。
我家住在北京西二旗地铁站附近的一个小区,北京西二旗到回龙观这一片,位于北五环外,这里聚居了各式各样的外来人口,我把这儿叫做“宇宙集散中心”,管城铁十三号线叫“宇宙十三号线”。如果赶在上下班高峰时段在西二旗地铁乘车,昌平线的城铁会拉来一车皮又一车皮的人,在西二旗到站“下货”,于是男男女女推着挤着就“被上”了地铁。用一个词语来形容这种拥挤就是“前胸贴后背”,可不是饿的前胸贴后背,是你的前胸贴着别人的后背,与此同时,你的后背也会被别人的前胸给亲密地贴上来。我是一个还算讲究的人,并且不太喜欢和陌生的男男女女发生这样那样的亲密接触,所以我通常起得比较早,因此到公司不会晚于八点钟。虽然牺牲了一些睡眠时间,但是早到有早到的好处,我看到帝都清晨的美丽与安静(虽然也不算特别安静),我可以悠然从容地走到地铁站,在地铁上捧一本书翻上几页,到站后等所有人都走完了再慢慢地走下车。虽然地铁里混杂了各种气味而显得有些浑浊和难闻,但通常对这些味道最不能忍受的很多姑娘,却能安然地在人群堆里,就着汗水的馊味,拿着各种饼吃得香香的,让我佩服的紧!
在不下雨的天气,从苏州街地铁站A口走出来,清晨七点半的太阳已经有些耀眼了。夏日清晨的凉风吹过行人道上的杨树,悉悉索索作响,垂下的杨柳枝在行人头上来回摆荡。人群出了地铁口便匆匆地小跑起来,即便是七点半钟的清晨,他们还是那么匆匆忙忙。路口有好几个卖早点的摊贩和便民商店,鸡蛋灌饼和油条是最常见的主食,一般会配着卖里脊、火腿肠、豆浆之类的东西。或者在饼摊的旁边会有一个专卖粥的摊位,两家比邻而生,隔着撑起两把伞刚好挨着的距离。附近的上班族在一边买了鸡蛋灌饼后,一般会顺带在另一边的粥摊再买一杯粥,他们形成了产业链的上下游。
午餐时间是一天中重要的休息时间段,公司办公楼B2餐厅被众多同事安上了“难吃”的头衔,但只要不外出去游泳健身,我一般都选择在餐厅用餐。在电梯里,心里会想着,今天的素菜都有什么,会不会有早上没卖完剩下的咸鸭蛋或者肉夹馍?去人民大学游泳,一定是三五成群的约上,十一点半从苏州街出发,一路走一路打闹到人大游泳馆会刚好是十二点。其实这个时候已经是饥肠辘辘肚里打鼓了,用仅剩的毅力跳下泳池,心里念着的也是上岸后去人大餐厅吃的那些“小甜”、“小咸”盖饭。“小甜”和“小咸”的名字是同事取的,因为在人大篮球场旁边的那个餐厅,师傅做出来的盖饭味道偏重,要么甜味浓,要么咸味重,久之我们就给餐厅师傅做的盖饭取了昵称,叫做“小甜”和“小咸”。纵然被我们说得有些不堪,但那仍然是我中午游泳那两个小时里最惦记的地方。“小甜”、“小咸”盖饭配一杯冰雪碧,这是夏日里难得的幸福。
我的同事,根据各自的口味分成了几拨人,都有他们常去吃饭的地方。苏州街属于中关村商业圈,算是繁华的地段,附近各色美食小吃、中高低档餐厅不一而足。“排骨帮”的几个“瘦子”会去汤城小厨、方园烤鸭店或者日式料理店寻找美食,和一帮不管怎么吃也不长肉的人一起吃饭,是最有挫折感和让人失落的事情。所以和他们一起吃过几次大鱼大肉之后,心里暗暗发誓再也不跟他们一起去吃饭了。另一帮以居家男和屌丝男组成的团队,以实惠、可口、家常为主要标准,每天必须要去极好吃(音)餐厅寻找各种小吃,用他们的话来说是“可好吃了!还不贵!”。最有特点也最坚持的是大雄,他是来自西北的汉子,清华的博士,但是这些身份都没有他身上的一个标签能更好地诠释他:吃面。聚餐的时候一定会点一碗面,吃饭的时候主要吃面,请客的时候请吃面,公司发的培训奖金800块他没有数,但是换算成50碗面他是有数的。公司附近的面厢、西湘记、铁锅一居是他最喜欢的餐厅,因为有面!最近他被派到美国出差呆一个月,一定要带的东西也是面,只不过是方便面,面是他的信仰和标签。
下午到了三四点的时候,肚子里的美味基本消化完了,通常我会在吃午饭的时候,买上一根香蕉或者一个苹果备着。这个时候,已经开始在想,晚上应该上哪儿去管一管这个五脏庙,是去畅春园食街喝扎啤吃大排档呢,还是回家在小区楼下的真公主蒸菜馆选两个小菜。畅春园食街有各种烤串、烤肉、凉菜以及特色小吃,我最喜欢的是在食街里面的五大粥餐馆,那里不只是粥特别好吃,馅儿饼也是一绝!皮儿薄、馅儿大、汁儿多,一口咬下滋出的油顺着馅儿饼往下流,口感细腻,味道鲜美!边上还有一个没名儿生煎包餐厅,那儿的生煎包、灌汤包是不可多得的人间美味。回到西二旗,基本上吃的就很少了,这一片显得有些荒凉,生活娱乐设施不够完善,而且路边摊和小店大多看上去卫生条件不佳,所以我基本只去真公主蒸菜馆。这家店主打蒸菜,所有菜品均先烹制然后烝热,全用小碗或小盘盛菜,客人自选菜品到前台结账。这儿的菜以香辣口味为主,广受欢迎,而且店内卫生条件不错,相较附近其它餐馆,这是最大的优势。
我并不是一个能管得住嘴的人,仔细想一下,每天想着吃的时间可不少,但肠胃偏弱,且有喝水也能长肉的先天本领,因此时常需要用理智克制自己。每一天就在口腹之欲与理智之间,来回纠结,有时口腹之欲得胜,有时理智和负罪感占点上风,我拿它们也没办法,索性就这样吧。
我家住在北京西二旗地铁站附近的一个小区,北京西二旗到回龙观这一片,位于北五环外,这里聚居了各式各样的外来人口,我把这儿叫做“宇宙集散中心”,管城铁十三号线叫“宇宙十三号线”。如果赶在上下班高峰时段在西二旗地铁乘车,昌平线的城铁会拉来一车皮又一车皮的人,在西二旗到站“下货”,于是男男女女推着挤着就“被上”了地铁。用一个词语来形容这种拥挤就是“前胸贴后背”,可不是饿的前胸贴后背,是你的前胸贴着别人的后背,与此同时,你的后背也会被别人的前胸给亲密地贴上来。我是一个还算讲究的人,并且不太喜欢和陌生的男男女女发生这样那样的亲密接触,所以我通常起得比较早,因此到公司不会晚于八点钟。虽然牺牲了一些睡眠时间,但是早到有早到的好处,我看到帝都清晨的美丽与安静(虽然也不算特别安静),我可以悠然从容地走到地铁站,在地铁上捧一本书翻上几页,到站后等所有人都走完了再慢慢地走下车。虽然地铁里混杂了各种气味而显得有些浑浊和难闻,但通常对这些味道最不能忍受的很多姑娘,却能安然地在人群堆里,就着汗水的馊味,拿着各种饼吃得香香的,让我佩服的紧!
在不下雨的天气,从苏州街地铁站A口走出来,清晨七点半的太阳已经有些耀眼了。夏日清晨的凉风吹过行人道上的杨树,悉悉索索作响,垂下的杨柳枝在行人头上来回摆荡。人群出了地铁口便匆匆地小跑起来,即便是七点半钟的清晨,他们还是那么匆匆忙忙。路口有好几个卖早点的摊贩和便民商店,鸡蛋灌饼和油条是最常见的主食,一般会配着卖里脊、火腿肠、豆浆之类的东西。或者在饼摊的旁边会有一个专卖粥的摊位,两家比邻而生,隔着撑起两把伞刚好挨着的距离。附近的上班族在一边买了鸡蛋灌饼后,一般会顺带在另一边的粥摊再买一杯粥,他们形成了产业链的上下游。
午餐时间是一天中重要的休息时间段,公司办公楼B2餐厅被众多同事安上了“难吃”的头衔,但只要不外出去游泳健身,我一般都选择在餐厅用餐。在电梯里,心里会想着,今天的素菜都有什么,会不会有早上没卖完剩下的咸鸭蛋或者肉夹馍?去人民大学游泳,一定是三五成群的约上,十一点半从苏州街出发,一路走一路打闹到人大游泳馆会刚好是十二点。其实这个时候已经是饥肠辘辘肚里打鼓了,用仅剩的毅力跳下泳池,心里念着的也是上岸后去人大餐厅吃的那些“小甜”、“小咸”盖饭。“小甜”和“小咸”的名字是同事取的,因为在人大篮球场旁边的那个餐厅,师傅做出来的盖饭味道偏重,要么甜味浓,要么咸味重,久之我们就给餐厅师傅做的盖饭取了昵称,叫做“小甜”和“小咸”。纵然被我们说得有些不堪,但那仍然是我中午游泳那两个小时里最惦记的地方。“小甜”、“小咸”盖饭配一杯冰雪碧,这是夏日里难得的幸福。
我的同事,根据各自的口味分成了几拨人,都有他们常去吃饭的地方。苏州街属于中关村商业圈,算是繁华的地段,附近各色美食小吃、中高低档餐厅不一而足。“排骨帮”的几个“瘦子”会去汤城小厨、方园烤鸭店或者日式料理店寻找美食,和一帮不管怎么吃也不长肉的人一起吃饭,是最有挫折感和让人失落的事情。所以和他们一起吃过几次大鱼大肉之后,心里暗暗发誓再也不跟他们一起去吃饭了。另一帮以居家男和屌丝男组成的团队,以实惠、可口、家常为主要标准,每天必须要去极好吃(音)餐厅寻找各种小吃,用他们的话来说是“可好吃了!还不贵!”。最有特点也最坚持的是大雄,他是来自西北的汉子,清华的博士,但是这些身份都没有他身上的一个标签能更好地诠释他:吃面。聚餐的时候一定会点一碗面,吃饭的时候主要吃面,请客的时候请吃面,公司发的培训奖金800块他没有数,但是换算成50碗面他是有数的。公司附近的面厢、西湘记、铁锅一居是他最喜欢的餐厅,因为有面!最近他被派到美国出差呆一个月,一定要带的东西也是面,只不过是方便面,面是他的信仰和标签。
下午到了三四点的时候,肚子里的美味基本消化完了,通常我会在吃午饭的时候,买上一根香蕉或者一个苹果备着。这个时候,已经开始在想,晚上应该上哪儿去管一管这个五脏庙,是去畅春园食街喝扎啤吃大排档呢,还是回家在小区楼下的真公主蒸菜馆选两个小菜。畅春园食街有各种烤串、烤肉、凉菜以及特色小吃,我最喜欢的是在食街里面的五大粥餐馆,那里不只是粥特别好吃,馅儿饼也是一绝!皮儿薄、馅儿大、汁儿多,一口咬下滋出的油顺着馅儿饼往下流,口感细腻,味道鲜美!边上还有一个没名儿生煎包餐厅,那儿的生煎包、灌汤包是不可多得的人间美味。回到西二旗,基本上吃的就很少了,这一片显得有些荒凉,生活娱乐设施不够完善,而且路边摊和小店大多看上去卫生条件不佳,所以我基本只去真公主蒸菜馆。这家店主打蒸菜,所有菜品均先烹制然后烝热,全用小碗或小盘盛菜,客人自选菜品到前台结账。这儿的菜以香辣口味为主,广受欢迎,而且店内卫生条件不错,相较附近其它餐馆,这是最大的优势。
我并不是一个能管得住嘴的人,仔细想一下,每天想着吃的时间可不少,但肠胃偏弱,且有喝水也能长肉的先天本领,因此时常需要用理智克制自己。每一天就在口腹之欲与理智之间,来回纠结,有时口腹之欲得胜,有时理智和负罪感占点上风,我拿它们也没办法,索性就这样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