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女孩做“老鸨” 心理成熟?
导读】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如果己所欲就可以施于人了吗?但如果是己所欲而又违犯社会道德和法律的事情呢?女童遭引诱,卖淫获利,兼做“老鸨”……
事件回顾:
紫阳县某镇的小蝶(化名)正在上小学,她本该如含苞待放的花儿一样成长,但在嫌疑人引诱下,小蝶多次参与卖淫,见有利可图,遂又引诱介绍他人卖淫。
7月13日下午,紫阳县公安局针对此案称,2013年6月19日,该局接到村民张某举报称:任某等人介绍他人卖淫。接到报案后,公安局立即成立专案组进行调查。经初步调查,今年3月,犯罪嫌疑人任某等人引诱、介绍小蝶等从事卖淫活动。小蝶多次参与后,见有利可图,遂又介绍他人从事卖淫活动。紫阳县公安局已查获此案犯罪嫌疑人9人,刑事拘留7人。
昨日下午2时许,紫阳县公安局通过民警微博发布信息,向社会通报《紫阳县公安局破获一起引诱介绍未成年人卖淫案》,小蝶的身份确定为未成年人。
心理解析:
本来是一位年幼的受害者,结果却成为犯罪事件的参与者,当事情呈现于大众面前的时候,我们该作何感想?恨其不争怒其不幸?
在一些犯罪事件中,存在不少受害者成为犯罪实施者的例子,有些人是毒品的受害者,结果成为贩毒者,或者引诱其他人吸毒,获取利益;有些人是被拐卖的女性,结果后来成为拐卖女性的祸首;有些曾被暴力侵害,却成为暴力的推崇者……在这样的过程中,心理上经过了怎样的转变,走过一个什么样的过程?
就案例中的事件来说,因为当事人过于年幼,她看到的可能只是一时的利益。最初遭遇侵犯的时候,也许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但是事后得到的利益让这个孩子觉得还不错,接着就有了后续的一次又一次,不知道是否会有背后某些成人的教唆,利用孩子的纯真,还是这个孩子发自内心的想要与更多人分享这样获取利益的方式,如果是这个孩子过于成熟,那也是一种情况。所以女孩富养也就有了足够的道理,因为女孩从小就会有对各种服饰等的本能喜欢,物质的诱惑容易成为女孩的致命伤。
具体来说,假设某人因为过去受过美好言辞的诱导和利用从而成为了受害者,那么该个体会非常痛恨这种诱导,并且特别恨那些始作俑者。如果受害者的冤屈因某些原因得不到伸张,一些人就会利用这种方式来做一些报复行为,虽然非常痛恨这种伤害方式,但是却看到了这种伤害方式的有效性。还有一些人,从受害者成为犯罪者,是因为在这样一条路上无法自拔,比如与毒品有关的人。
生活中经常会有这样的事情,就是你特别痛恨的某种行为,往往是你后来习得并不断使用的,比如某些孩子讨厌家暴,但在其长大后很容易成为家暴的实施者。痛恨的事情总是能够吸引我们的注意力,让人付出更多的精力,而且这样的行为总是有几项你能够看到的效用,否则不会引起你的痛恨,在遇到一些问题的时候,容易使你想到用这种方式来解决,一旦成功,就会有下次,不断进行强化,并且成为习惯。
如果受到了伤害,又不能够及时得以补偿,这时候重要的是把自己从中解脱出来,不要在怨恨的思维里,作茧自缚,越走越远。
转载至http://www.xrong.cn/circle_topic_comment_1655_1.html?qx=swj
事件回顾:
紫阳县某镇的小蝶(化名)正在上小学,她本该如含苞待放的花儿一样成长,但在嫌疑人引诱下,小蝶多次参与卖淫,见有利可图,遂又引诱介绍他人卖淫。
7月13日下午,紫阳县公安局针对此案称,2013年6月19日,该局接到村民张某举报称:任某等人介绍他人卖淫。接到报案后,公安局立即成立专案组进行调查。经初步调查,今年3月,犯罪嫌疑人任某等人引诱、介绍小蝶等从事卖淫活动。小蝶多次参与后,见有利可图,遂又介绍他人从事卖淫活动。紫阳县公安局已查获此案犯罪嫌疑人9人,刑事拘留7人。
昨日下午2时许,紫阳县公安局通过民警微博发布信息,向社会通报《紫阳县公安局破获一起引诱介绍未成年人卖淫案》,小蝶的身份确定为未成年人。
心理解析:
本来是一位年幼的受害者,结果却成为犯罪事件的参与者,当事情呈现于大众面前的时候,我们该作何感想?恨其不争怒其不幸?
在一些犯罪事件中,存在不少受害者成为犯罪实施者的例子,有些人是毒品的受害者,结果成为贩毒者,或者引诱其他人吸毒,获取利益;有些人是被拐卖的女性,结果后来成为拐卖女性的祸首;有些曾被暴力侵害,却成为暴力的推崇者……在这样的过程中,心理上经过了怎样的转变,走过一个什么样的过程?
就案例中的事件来说,因为当事人过于年幼,她看到的可能只是一时的利益。最初遭遇侵犯的时候,也许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但是事后得到的利益让这个孩子觉得还不错,接着就有了后续的一次又一次,不知道是否会有背后某些成人的教唆,利用孩子的纯真,还是这个孩子发自内心的想要与更多人分享这样获取利益的方式,如果是这个孩子过于成熟,那也是一种情况。所以女孩富养也就有了足够的道理,因为女孩从小就会有对各种服饰等的本能喜欢,物质的诱惑容易成为女孩的致命伤。
具体来说,假设某人因为过去受过美好言辞的诱导和利用从而成为了受害者,那么该个体会非常痛恨这种诱导,并且特别恨那些始作俑者。如果受害者的冤屈因某些原因得不到伸张,一些人就会利用这种方式来做一些报复行为,虽然非常痛恨这种伤害方式,但是却看到了这种伤害方式的有效性。还有一些人,从受害者成为犯罪者,是因为在这样一条路上无法自拔,比如与毒品有关的人。
生活中经常会有这样的事情,就是你特别痛恨的某种行为,往往是你后来习得并不断使用的,比如某些孩子讨厌家暴,但在其长大后很容易成为家暴的实施者。痛恨的事情总是能够吸引我们的注意力,让人付出更多的精力,而且这样的行为总是有几项你能够看到的效用,否则不会引起你的痛恨,在遇到一些问题的时候,容易使你想到用这种方式来解决,一旦成功,就会有下次,不断进行强化,并且成为习惯。
如果受到了伤害,又不能够及时得以补偿,这时候重要的是把自己从中解脱出来,不要在怨恨的思维里,作茧自缚,越走越远。
转载至http://www.xrong.cn/circle_topic_comment_1655_1.html?qx=sw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