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读的书(二)
《银锭桥西的月色》
蒙中著
山东画报出版社
山东画报社颇出了一批风雅的读物,最适合夏日闲闲读之,此书即是其中之一。作者谈画,谈画家,还谈古琴、砚、墨和石头,品味看似不俗,我们只希望作者和他笔下的人与事,不要变成了董桥和他笔下清贵有钱的人物那种行止和做派,那就非但不雅,反而俗透了。
《日本电影走向全球:电影制作者的旅程》
手塚义治著
香港大学出版社
多年前,中国电影出版社出版过日本学者山本喜久男的著作《日美欧比较电影史》,本书介绍的是日本电影受欧美电影影响的过程,据说本书在日本一书两卷,还有一卷谈“日本电影影响欧美编”,可惜没有引进,我们读不到。手塚义治的这本书多少可以弥补这方面的缺陷。作者以第一手观察,从电影制作者的角度透视日本电影二战结束后走向全球及反向的过程。作者从日本电影在战后的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动态脉络中,以及它与美国、欧洲电影文化的关系,以及在战后几十年里它与亚洲电影工业的动态关系中,来透视和剖析日本电影和电影工业的发展。
《在不确定中游走:本雅明传》
【英】毛姆•布罗德森著 国荣译
金城出版社
正如刘北成在《本雅明思想肖像》前言所说的,本雅明是一个难于定位的人。本书的作者布罗德森将本雅明的一生定位在“在不确定中游走”的人。作为20世纪最富于原创性的思想家、学者、知识分子,我们对本雅明的了解还是太少,据说本书以第一手资料全面勾勒了本雅明短暂而丰富的一生,非常值得期待。
《张荫麟全集》(全三册)
陈润成、李欣荣编
清华大学出版社
张荫麟是一位颇有才华的学者,像张晖一样,学术大志未酬,即英年早逝,令人扼腕叹息。他生前曾发表过大量的文章,但身后只留下享有盛誉的《中国史纲》薄薄一册,近年他的部分文章被编辑出版成《张荫麟文集》及《张荫麟纪念文集》两种。这次两位有心人耗时十年,全面发掘出张氏所写文章,得一百八十四万字,汇集而成《全集》三册,值得表扬。这部《全集》有助于我们全面地了解一位民国学人的学术建树和成就。或许,在读完这厚厚三大册之后,我们对作者的早逝才会有更深切的哀伤和感慨,正如我们对张晖早逝的惋惜一样。
《故事的道德前提:怎样掌控电影口碑和票房》
斯坦利•D.威廉斯著 何姗姗译
北京联合出版社
这是“后浪电影图书”中的一种。后浪这两年在电影图书领域非常活跃,相继出版了一批基础性的、但对电影工业的建立和发展却又非常重要的电影书籍。与别的出版社动辄所出即是电影大师、作者论、种种高深的电影理论书籍不同,后浪走的是一条务实的道路,出的都是《拍电影》、《认识电影》、《如何写影评》、《电影镜头设计》、《镜头在说话》、《电影特效设计》、《高深电影摄影》、《音效圣经》、《影视技术基础》、《你的剧本逊丝了》、《电影制片人融资指南》、《开拍之前:故事版的艺术》、《编剧:步步为营》、《场面调度》……等等看似卑之无甚高论但却非业内资深专业人士不能写出的入门书。这些书,或教影迷如何看懂电影,了解电影语言,教电影业界的人士从拍出一部电影的最基本的一些元素——镜头、剧本、摄影、音效、特效、场面调度——谈起,讲求实操性,每个想进这一行的人读了之后都会有收获。当我们在感叹现在的电影没有电影感时,当我们感叹现在连讲好一个好故事也成为中国电影的一个大问题的时候,当我们感叹大烂片层出不穷时,或许我们会发现,后浪图书,正默默地贡献出一本本有用的电影参考书,等待着电影业界内外的人们去发掘,去利用。一个完美的电影工业体系的建立不是一朝一夕儿的事,而后浪的电影图书,正充当了其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具体到这本书,介绍说“它从经典剧作结构入手,另辟蹊径,独创了新的概念——‘道德前提’,详细阐述了在铺陈角色的困境,串联曲折的情节,以及构思那些期望引起观众共鸣的故事时,道德前提如何发挥其巨大的作用。”不知道何谓道德前提?作者开宗明义地说:“我们迫切需要好故事,这些故事不仅能够给观众带来娱乐,同时也要包涵深刻的道德准则和生命的伦理指引,为一个更加健全而明智的社会开出救世良方。”看看眼前的《中国合伙人》《小时代》之类电影,你或许理解了这个话的意思,而作者用一本书来证明。作为一位参与制片、编导、拍摄并剪辑了400多个影视项目的大学教授,这本书的作者,应该说是吃过的盐比我们电影业界的许多人吃过的米还多,这本书可以说是一个过来人的经验之谈,值得我们认真的拜读。
御宅学:影响人类科技、创意、经济,改变世界的新兴文化潮流
作者:傻呼噜同盟
从《电车男》到《桃花期》,我看到了日本影视圈——代表了主流社会——对御宅族从理解、接纳到谄媚的变化,由此可见出御宅族成功地进行了一次文化逆袭。在此背景下,本书看似吓死人的副标题就不令人觉得奇怪了。诚如作者所言,若现在还将御宅族当成整天上网打电玩的宅男,已经完全落伍了,“御宅绝对是现今的显学!御宅文化早已深入每个人的生活,举凡电影、连续剧、观光旅游、周边商品……无所不在的’宅经济’拥有惊人的爆发力,彻底改变了这个世界的文化和潮流!”证诸日本社会的现实,说得并不离谱。三位加起来超过一百岁的宅男作者,在这本书中对御宅族做了异乎寻常的认真考察,从以下两段文字中可以看得出来: “所谓的第一代御宅族,是《宇宙战舰》这部大作所催生,当时这些科幻动漫迷很辛苦,想要多了解自己喜欢的作品,没有设定资料集、动漫杂志,没有录放影机,当然也没有BBS和维基百科。只好在电视播放时一边用录音机录音,这是货真价实的“原声带”,然后拿着笔记本猛抄片头片尾的制作组列表”“御宅族的性欲望是'彻底而空虚的存在',朝着'被阴茎同一化的少女',可将这种少女的形象称之为'战斗美少女'。简单的说,御宅族文化所消费的少女形象,基本上和现实中的女性毫无关系,是御宅族对自己本身的阴茎的执着所投射。亦即那是在自恋情节的投射下所创造的迷恋,全裸的少女机变形成有着男性阴茎外观的机械”。看看他们是怎么定义御宅族的“御宅族是对映像的感受性极端的进化的人种。御宅族是具有高度搜索参考资料能力的人。御宅族具有永不满足的向上心和自我表现欲”,御宅族已经完全呈现出一个完美的形象,不再有负面的含义。显然,御宅族显然也是一种建构,从当初的完全负面的形象,到现在的完全正面形象的变化,反映的正是社会潮流风向标的变化。御宅已然成功逆袭,屌丝可有翻身机会?希望多年后可以读到一本《屌丝学》。
蒙中著
山东画报出版社
山东画报社颇出了一批风雅的读物,最适合夏日闲闲读之,此书即是其中之一。作者谈画,谈画家,还谈古琴、砚、墨和石头,品味看似不俗,我们只希望作者和他笔下的人与事,不要变成了董桥和他笔下清贵有钱的人物那种行止和做派,那就非但不雅,反而俗透了。
《日本电影走向全球:电影制作者的旅程》
手塚义治著
香港大学出版社
多年前,中国电影出版社出版过日本学者山本喜久男的著作《日美欧比较电影史》,本书介绍的是日本电影受欧美电影影响的过程,据说本书在日本一书两卷,还有一卷谈“日本电影影响欧美编”,可惜没有引进,我们读不到。手塚义治的这本书多少可以弥补这方面的缺陷。作者以第一手观察,从电影制作者的角度透视日本电影二战结束后走向全球及反向的过程。作者从日本电影在战后的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动态脉络中,以及它与美国、欧洲电影文化的关系,以及在战后几十年里它与亚洲电影工业的动态关系中,来透视和剖析日本电影和电影工业的发展。
《在不确定中游走:本雅明传》
【英】毛姆•布罗德森著 国荣译
金城出版社
正如刘北成在《本雅明思想肖像》前言所说的,本雅明是一个难于定位的人。本书的作者布罗德森将本雅明的一生定位在“在不确定中游走”的人。作为20世纪最富于原创性的思想家、学者、知识分子,我们对本雅明的了解还是太少,据说本书以第一手资料全面勾勒了本雅明短暂而丰富的一生,非常值得期待。
《张荫麟全集》(全三册)
陈润成、李欣荣编
清华大学出版社
张荫麟是一位颇有才华的学者,像张晖一样,学术大志未酬,即英年早逝,令人扼腕叹息。他生前曾发表过大量的文章,但身后只留下享有盛誉的《中国史纲》薄薄一册,近年他的部分文章被编辑出版成《张荫麟文集》及《张荫麟纪念文集》两种。这次两位有心人耗时十年,全面发掘出张氏所写文章,得一百八十四万字,汇集而成《全集》三册,值得表扬。这部《全集》有助于我们全面地了解一位民国学人的学术建树和成就。或许,在读完这厚厚三大册之后,我们对作者的早逝才会有更深切的哀伤和感慨,正如我们对张晖早逝的惋惜一样。
《故事的道德前提:怎样掌控电影口碑和票房》
斯坦利•D.威廉斯著 何姗姗译
北京联合出版社
这是“后浪电影图书”中的一种。后浪这两年在电影图书领域非常活跃,相继出版了一批基础性的、但对电影工业的建立和发展却又非常重要的电影书籍。与别的出版社动辄所出即是电影大师、作者论、种种高深的电影理论书籍不同,后浪走的是一条务实的道路,出的都是《拍电影》、《认识电影》、《如何写影评》、《电影镜头设计》、《镜头在说话》、《电影特效设计》、《高深电影摄影》、《音效圣经》、《影视技术基础》、《你的剧本逊丝了》、《电影制片人融资指南》、《开拍之前:故事版的艺术》、《编剧:步步为营》、《场面调度》……等等看似卑之无甚高论但却非业内资深专业人士不能写出的入门书。这些书,或教影迷如何看懂电影,了解电影语言,教电影业界的人士从拍出一部电影的最基本的一些元素——镜头、剧本、摄影、音效、特效、场面调度——谈起,讲求实操性,每个想进这一行的人读了之后都会有收获。当我们在感叹现在的电影没有电影感时,当我们感叹现在连讲好一个好故事也成为中国电影的一个大问题的时候,当我们感叹大烂片层出不穷时,或许我们会发现,后浪图书,正默默地贡献出一本本有用的电影参考书,等待着电影业界内外的人们去发掘,去利用。一个完美的电影工业体系的建立不是一朝一夕儿的事,而后浪的电影图书,正充当了其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具体到这本书,介绍说“它从经典剧作结构入手,另辟蹊径,独创了新的概念——‘道德前提’,详细阐述了在铺陈角色的困境,串联曲折的情节,以及构思那些期望引起观众共鸣的故事时,道德前提如何发挥其巨大的作用。”不知道何谓道德前提?作者开宗明义地说:“我们迫切需要好故事,这些故事不仅能够给观众带来娱乐,同时也要包涵深刻的道德准则和生命的伦理指引,为一个更加健全而明智的社会开出救世良方。”看看眼前的《中国合伙人》《小时代》之类电影,你或许理解了这个话的意思,而作者用一本书来证明。作为一位参与制片、编导、拍摄并剪辑了400多个影视项目的大学教授,这本书的作者,应该说是吃过的盐比我们电影业界的许多人吃过的米还多,这本书可以说是一个过来人的经验之谈,值得我们认真的拜读。
御宅学:影响人类科技、创意、经济,改变世界的新兴文化潮流
作者:傻呼噜同盟
从《电车男》到《桃花期》,我看到了日本影视圈——代表了主流社会——对御宅族从理解、接纳到谄媚的变化,由此可见出御宅族成功地进行了一次文化逆袭。在此背景下,本书看似吓死人的副标题就不令人觉得奇怪了。诚如作者所言,若现在还将御宅族当成整天上网打电玩的宅男,已经完全落伍了,“御宅绝对是现今的显学!御宅文化早已深入每个人的生活,举凡电影、连续剧、观光旅游、周边商品……无所不在的’宅经济’拥有惊人的爆发力,彻底改变了这个世界的文化和潮流!”证诸日本社会的现实,说得并不离谱。三位加起来超过一百岁的宅男作者,在这本书中对御宅族做了异乎寻常的认真考察,从以下两段文字中可以看得出来: “所谓的第一代御宅族,是《宇宙战舰》这部大作所催生,当时这些科幻动漫迷很辛苦,想要多了解自己喜欢的作品,没有设定资料集、动漫杂志,没有录放影机,当然也没有BBS和维基百科。只好在电视播放时一边用录音机录音,这是货真价实的“原声带”,然后拿着笔记本猛抄片头片尾的制作组列表”“御宅族的性欲望是'彻底而空虚的存在',朝着'被阴茎同一化的少女',可将这种少女的形象称之为'战斗美少女'。简单的说,御宅族文化所消费的少女形象,基本上和现实中的女性毫无关系,是御宅族对自己本身的阴茎的执着所投射。亦即那是在自恋情节的投射下所创造的迷恋,全裸的少女机变形成有着男性阴茎外观的机械”。看看他们是怎么定义御宅族的“御宅族是对映像的感受性极端的进化的人种。御宅族是具有高度搜索参考资料能力的人。御宅族具有永不满足的向上心和自我表现欲”,御宅族已经完全呈现出一个完美的形象,不再有负面的含义。显然,御宅族显然也是一种建构,从当初的完全负面的形象,到现在的完全正面形象的变化,反映的正是社会潮流风向标的变化。御宅已然成功逆袭,屌丝可有翻身机会?希望多年后可以读到一本《屌丝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