鸦片与中国近代史的再阐释
这只是一个粗浅的想法,虽然相关的材料也看了许多。。。。
鸦片战争意味着中国主权和经济独立的丧失,标志中国进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这一提法到如今依然被许多学者奉为中国近代史研究和教学的常识。自不必说,这种提法会受到来自不同方面的批评。早期的西方学者会说这个过程中出现了中国现代化。现在的学者则会强调区域内商品在的贸易网络中的流通,以远离中国和欧美中心主义。
这两种提法,一个强调国家,一个强调经济。它们使人误以为国家和经济力量之间缺乏联系。在这一背景下,强调国家政治力量应强力支持国内经济力量发展是资本主义政权的专有属性。可是,如果我们重新回顾一下围绕鸦片而生发的中国近代史,我们就会发现政治与经济力量的合作在清政府抵御西方经济帝国主义的时候已经出现。这样一种合作一直到二十世纪初帝国主义国家联合起来禁止鸦片在中国的生产、进口和消费。
我们是不是可以基于此,重新对中国近代史这个巨大的时空混合体进行反思?我的想法是,把中英两国政府围绕鸦片进口的合法化而爆发的军事冲突 (1838)为起点,以鸦片在中国销售的非法化 (1917)为终点,来划出一个长达八十年的长鸦片战争。在这个时期内,中国和西方列强以鸦片为武器,以中国人的身体为战场,通过争夺市场份额来获得战争的主动权。
长鸦片战争所展现出的近代中国大致有这样几个特点。
第一,军事冲突并不在中国与西方的交流中占主流和主导地位。占主流和主导的是经济交流。国家间的商品输入和输出一直保持在很高的水平。
第二,主权政府并不是这场战争的唯一参与者。中英两国政府都鼓励自己的经济力量生产鸦片以占领中国市场。由此带来的不仅是两国经济力量的增长,更是国家政治话语权重的增加。
第三,清政府与其它西方政府并不是永远都处于相互冲突的状态。当他们争夺中国市场的时候,他们同时也在把中国市场化。随着鸦片产量和进口量的增加,中国与西方帝国的政府都必须不断扩张自己的鸦片市场。从这样一个意义来说,清政府与帝国主义国家合作将中国改造成一个巨大的鸦片市场。
但这并不意味着清政府是帝国主义国家的走狗。因为它并不是帮助帝国主义国家市场化中国,而在它与帝国主义国家的竞争和竞赛中中国被市场化了。这场战争最终的失败者并不是清政府,而是市场。战胜者也不仅仅是帝国主义国家,而是结成国际联盟的民族国家和民族主义。当中国生产的鸦片产量大到超过中国市场的容量的时候,它会主动突破国家界限,寻找海外市场。美国,日本和印度等地在十九世纪末的都出现了来自中国的走私鸦片。在西方帝国的鸦片竞争力不敌中国之时,帝国的政府开始祭起“健康身体”的大旗直接干预中国鸦片的生产和销售。正是在保护国民的身体健康的旗帜下,清政府及其民间舆论和西方帝国的民族主义站到了一起,通过政府法令的形式禁止鸦片的生产和销售。
从鸦片在中国的兴衰,我们看到的实际上是在全球范围内,传统帝国在与新型帝国的竞争中被其同化并最终被其替代的过程。
鸦片战争意味着中国主权和经济独立的丧失,标志中国进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这一提法到如今依然被许多学者奉为中国近代史研究和教学的常识。自不必说,这种提法会受到来自不同方面的批评。早期的西方学者会说这个过程中出现了中国现代化。现在的学者则会强调区域内商品在的贸易网络中的流通,以远离中国和欧美中心主义。
这两种提法,一个强调国家,一个强调经济。它们使人误以为国家和经济力量之间缺乏联系。在这一背景下,强调国家政治力量应强力支持国内经济力量发展是资本主义政权的专有属性。可是,如果我们重新回顾一下围绕鸦片而生发的中国近代史,我们就会发现政治与经济力量的合作在清政府抵御西方经济帝国主义的时候已经出现。这样一种合作一直到二十世纪初帝国主义国家联合起来禁止鸦片在中国的生产、进口和消费。
我们是不是可以基于此,重新对中国近代史这个巨大的时空混合体进行反思?我的想法是,把中英两国政府围绕鸦片进口的合法化而爆发的军事冲突 (1838)为起点,以鸦片在中国销售的非法化 (1917)为终点,来划出一个长达八十年的长鸦片战争。在这个时期内,中国和西方列强以鸦片为武器,以中国人的身体为战场,通过争夺市场份额来获得战争的主动权。
长鸦片战争所展现出的近代中国大致有这样几个特点。
第一,军事冲突并不在中国与西方的交流中占主流和主导地位。占主流和主导的是经济交流。国家间的商品输入和输出一直保持在很高的水平。
第二,主权政府并不是这场战争的唯一参与者。中英两国政府都鼓励自己的经济力量生产鸦片以占领中国市场。由此带来的不仅是两国经济力量的增长,更是国家政治话语权重的增加。
第三,清政府与其它西方政府并不是永远都处于相互冲突的状态。当他们争夺中国市场的时候,他们同时也在把中国市场化。随着鸦片产量和进口量的增加,中国与西方帝国的政府都必须不断扩张自己的鸦片市场。从这样一个意义来说,清政府与帝国主义国家合作将中国改造成一个巨大的鸦片市场。
但这并不意味着清政府是帝国主义国家的走狗。因为它并不是帮助帝国主义国家市场化中国,而在它与帝国主义国家的竞争和竞赛中中国被市场化了。这场战争最终的失败者并不是清政府,而是市场。战胜者也不仅仅是帝国主义国家,而是结成国际联盟的民族国家和民族主义。当中国生产的鸦片产量大到超过中国市场的容量的时候,它会主动突破国家界限,寻找海外市场。美国,日本和印度等地在十九世纪末的都出现了来自中国的走私鸦片。在西方帝国的鸦片竞争力不敌中国之时,帝国的政府开始祭起“健康身体”的大旗直接干预中国鸦片的生产和销售。正是在保护国民的身体健康的旗帜下,清政府及其民间舆论和西方帝国的民族主义站到了一起,通过政府法令的形式禁止鸦片的生产和销售。
从鸦片在中国的兴衰,我们看到的实际上是在全球范围内,传统帝国在与新型帝国的竞争中被其同化并最终被其替代的过程。
-
神经浪游者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3-09-01 15:38:30
-
quietcool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3-09-01 13:24:21
-
Alex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3-09-01 11:15:14
-
Akira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3-09-01 09:07:51
-
你瞎啊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3-07-19 18:19:38
-
pauline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3-07-18 06:50:36
-
唐川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3-07-17 16:48:18
-
文喑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3-07-17 14:44:23
-
制片人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3-07-17 13:33: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