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到了这城市的河
从小,我就住在离这条河一个多小时车程的地方,但从没怎么注意它,那时候觉得世界的界限清晰的,譬如城市和农村,譬如黑和白,譬如故乡和他乡,所以有些东西就显得很遥远,长江和黄河都是书本上伟光正的遥远的事物,有点似北京天安门一样的存在吧。其实,我小时候也总是凑近过黄河,五姨家就在黄河边上,那儿还有个美丽的名字叫莺歌湾,但比较自然又平缓的黄河湾,像任何从土质疏松的山里流淌出来的大股洪水,灰蒙平淡的让人想不起感慨。
而这大河,从这样人夯人的城市里穿流而过,就显得不一样了。每天不管平静还是满脸僵硬地经过行过这大河,抬头望着那浑浊不乏汹涌的大河,想想这河水也是从那可想见的自然圣洁的地方发源而来,竟然也已流了百千年了,冲刷了这城市里多少肮脏油腻灰暗和暴烈,曾经过了清冽的冰川草原和清新的花草砂石,也冲刷和携卷了大量的疏松黄土,泥沙俱下,不眠不休,不停不问。只一瞬间,你每天只接受着那两三眼间的荡涤,总也是一种安慰,觉得心里湿润和清朗多了一丝。想起那句话:河流真是一座城市的幸运啊。刚回来那些天,每天晚上到黄河边走,接连下雨,河水涨,站在那儿想,往前往后就一脚之间啊,这么容易。总有一种微凉平静的温润,让人容易错觉,这是个平静的并不深的湖吧,然后转身,就想起隐藏着的难掩的汹涌和动荡。朋友竟然很正经地跟我说别多去黄河边,那地儿阴气太重,想想,这个城市难掩的还有一股乖张下的戾气。
那天经过大桥的时候,想了句很狠的话,有这种大河的城市真是好啊,平常可以抒发感慨、荡涤胸怀,不行的时候还可以跳下去,长河大河还可以满足虚无的壮烈感。
城市的天桥上,我相信总走着无数面无表情,但无限倦怠或感慨万千的人们吧,我不知道这个城市的人们经过这大河旁的时候是不是也总会想到些什么。这个城市那么内陆,只能用这个词做形容词,大概电影镜头拍过,也并没有其他有大桥蜿蜒河流城市的漂泊感和一丝凄凉。我越来越知道这个城市的人们为什么总隐隐地透着些厌世自嘲范儿的暴躁。
我从一个近两千万人口的城市到了一个三百万人口的城市,可是我真的觉得好挤啊。下班时间,同事间在传某同事的小区已经贴出公告,公安局通知有一个持枪嫌犯逃逸,就在我们所在的雁滩地区,有一丝顾虑,但也不至于过心,因为小时候还没来过这城市的时候就实在不乏这些传说和谣言。这个城市,就总是这么神奇诡异,人们活的兴高采烈,生活安逸,随性无敌,总也是一级的省会城市,有时候觉得欣欣向荣,现代而时尚,有时候却总又在世界的边缘,世界很难轻易改变它,所以这个城市总是欣欣地流传着各种暴烈畸形的故事,黑出租半夜把在大桥下走的姑娘劫持肢解了,还有那些年最著名的流通着人肉包子的传说,我眼见着偏远的河边人们为打捞上来的暴死的尸体居挟要价,也曾看过城市下游的水库上漂浮的密麻的肿胀的尸体,有人划着小船穿行期间,搜刮可以抹拖下的一切东西。翻开城市的最主要的几份报纸,坦然的满版满篇,见缝插针的除了大广告小广告外就是这种奇淫轶事。特别这城市被韩松落被写过后,就更充满着这种清冷暴躁诡异的气氛,我都要称为韩松落气氛了。
每次搬家,每到一个新的地方,犹豫着节制着,慢慢从超市,从各种路上偶遇的摊铺上陆陆续续地置办东西到自己的小窝里,忽然觉得这也是一种游牧生活。#现代游牧生活,所以说生活形态总是传承进化的#
公交车开下大桥的时候,我看到一对情侣在桥下相拥啃噬,然后我就忽然看到他们身后地上厚厚的灰尘,风是怎么也吹不走这城市厚厚的灰尘的,即使沙尘暴也不行。沙尘暴摧枯拉朽,吹的垃圾满天飞,然后再留下厚厚的遗产,这让我哑然失笑,想起了月牙泉。
晚上,我在没有路灯的路上踽踽独行,住的那儿往里一直走,像走向一座山的深处,我跟娜说走着走着会忽然生出一种神奇感,像一个人走在一个孤独的小星球上,并好喜欢自己的这个比喻啊,像圣埃克絮贝里在黑夜里独自西航,只海上的零星的灯塔就可温暖可安慰。也像哈利的移动城堡里的风婆婆背着一个大包袱走在自己的路上。于是总结,一个人若早早的放弃了成功学中的一些,便显得有些无敌了。
而这大河,从这样人夯人的城市里穿流而过,就显得不一样了。每天不管平静还是满脸僵硬地经过行过这大河,抬头望着那浑浊不乏汹涌的大河,想想这河水也是从那可想见的自然圣洁的地方发源而来,竟然也已流了百千年了,冲刷了这城市里多少肮脏油腻灰暗和暴烈,曾经过了清冽的冰川草原和清新的花草砂石,也冲刷和携卷了大量的疏松黄土,泥沙俱下,不眠不休,不停不问。只一瞬间,你每天只接受着那两三眼间的荡涤,总也是一种安慰,觉得心里湿润和清朗多了一丝。想起那句话:河流真是一座城市的幸运啊。刚回来那些天,每天晚上到黄河边走,接连下雨,河水涨,站在那儿想,往前往后就一脚之间啊,这么容易。总有一种微凉平静的温润,让人容易错觉,这是个平静的并不深的湖吧,然后转身,就想起隐藏着的难掩的汹涌和动荡。朋友竟然很正经地跟我说别多去黄河边,那地儿阴气太重,想想,这个城市难掩的还有一股乖张下的戾气。
那天经过大桥的时候,想了句很狠的话,有这种大河的城市真是好啊,平常可以抒发感慨、荡涤胸怀,不行的时候还可以跳下去,长河大河还可以满足虚无的壮烈感。
城市的天桥上,我相信总走着无数面无表情,但无限倦怠或感慨万千的人们吧,我不知道这个城市的人们经过这大河旁的时候是不是也总会想到些什么。这个城市那么内陆,只能用这个词做形容词,大概电影镜头拍过,也并没有其他有大桥蜿蜒河流城市的漂泊感和一丝凄凉。我越来越知道这个城市的人们为什么总隐隐地透着些厌世自嘲范儿的暴躁。
我从一个近两千万人口的城市到了一个三百万人口的城市,可是我真的觉得好挤啊。下班时间,同事间在传某同事的小区已经贴出公告,公安局通知有一个持枪嫌犯逃逸,就在我们所在的雁滩地区,有一丝顾虑,但也不至于过心,因为小时候还没来过这城市的时候就实在不乏这些传说和谣言。这个城市,就总是这么神奇诡异,人们活的兴高采烈,生活安逸,随性无敌,总也是一级的省会城市,有时候觉得欣欣向荣,现代而时尚,有时候却总又在世界的边缘,世界很难轻易改变它,所以这个城市总是欣欣地流传着各种暴烈畸形的故事,黑出租半夜把在大桥下走的姑娘劫持肢解了,还有那些年最著名的流通着人肉包子的传说,我眼见着偏远的河边人们为打捞上来的暴死的尸体居挟要价,也曾看过城市下游的水库上漂浮的密麻的肿胀的尸体,有人划着小船穿行期间,搜刮可以抹拖下的一切东西。翻开城市的最主要的几份报纸,坦然的满版满篇,见缝插针的除了大广告小广告外就是这种奇淫轶事。特别这城市被韩松落被写过后,就更充满着这种清冷暴躁诡异的气氛,我都要称为韩松落气氛了。
每次搬家,每到一个新的地方,犹豫着节制着,慢慢从超市,从各种路上偶遇的摊铺上陆陆续续地置办东西到自己的小窝里,忽然觉得这也是一种游牧生活。#现代游牧生活,所以说生活形态总是传承进化的#
公交车开下大桥的时候,我看到一对情侣在桥下相拥啃噬,然后我就忽然看到他们身后地上厚厚的灰尘,风是怎么也吹不走这城市厚厚的灰尘的,即使沙尘暴也不行。沙尘暴摧枯拉朽,吹的垃圾满天飞,然后再留下厚厚的遗产,这让我哑然失笑,想起了月牙泉。
晚上,我在没有路灯的路上踽踽独行,住的那儿往里一直走,像走向一座山的深处,我跟娜说走着走着会忽然生出一种神奇感,像一个人走在一个孤独的小星球上,并好喜欢自己的这个比喻啊,像圣埃克絮贝里在黑夜里独自西航,只海上的零星的灯塔就可温暖可安慰。也像哈利的移动城堡里的风婆婆背着一个大包袱走在自己的路上。于是总结,一个人若早早的放弃了成功学中的一些,便显得有些无敌了。
还没人转发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