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一篇旅游日志
吴哥的花样年华
题记:如果你忘不掉过去,那是你没有埋葬内心的秘密,所以一定要到吴哥去;如果你想开始新生活,那要把她带到吴哥去,并肩坐在高高的吴哥窟上,看日出日落,体会沧海桑田,诉说漫漫情缘。《花样年华》中梁朝伟选择了吴哥,去埋葬心中的伤痛,初看影片时我不曾理解。而当我从吴哥回来后重温那些镜头时,各种情由豁然明白了许多……
要去柬埔寨和越南,缘于朋友的建议。他们有两人,说再加两人一起租个车啦什么的比较方便。当时我正好经过11月疯狂的忙碌,打算在圣诞、新年期间休假,所以一拍即合。
准备
首先是签证。这两个国家的旅游签证都没有什么困难。柬埔寨广州总领事馆在花园酒店写字楼的八楼,你只要带上护照、身份证和三张彩色两寸照片就可以去了。大致3个工作日后可以拿到签证,对于旅游,一个月的单次往返就够了,费用是250元每人。越南驻广州总领事关在海珠广场华厦酒店。签越南的人要比柬埔寨多,有时需要排队。5个工作日后拿签证,费用是350元每人。你也可以当天取,不过收费要昂贵得多。所以尽量早做打算。
其次就是换外汇。通常凭签证每人可以换两千美金,但实际上我们10天下来每人花费还不到$500。据中行的工作人员说,如果以“旅游”申请外汇只能换500美金,建议我们按“探亲”申请(因为旅游和探亲是同样的签证),于是我们每人换了$1000,以备万一。柬埔寨本币是Riel(瑞尔),大致3900Riel=$1,我们也可以大致当成500Riel=1RMB。越南本币是VND(盾),大致15000VND=$1,或者1800VND=1RMB。
机票可以一打算出游时就订位,我们找了好几家代理,都因为临近圣诞,给的票价都不太理想,没有想象中的便宜,可能也是因为飞柬、越的航班不多吧,而且我们需要的又是“缺口航线”(广州-金边,河内-广州,中间不连)。最后还是订了南航的票,两程一共RMB2940。从暹粒飞胡志明市的机票没有国际联网,不能在中国买,只能到了柬埔寨再说。我们还有个优势,就是在胡志明有朋友,托他替我们订了从西贡到岘港(Danang)的火车票。
手机办个国际漫游是挺有必要的,毕竟人生地不熟。通常的GSM手机都可以漫游到柬、越。而且那边短消息也可以使用,这使得我们新年时远在异国也收到了朋友无数的祝福。
柬埔寨是个不折不扣的热带国家,没有冬天,只有旱季雨季之分。每年12月到次年4月是旱季,也是游览柬埔寨的最佳季节。即使在最“冷”的季节,白天气温也超过30ºC,所以多带几身夏装是必要的;当然在这样的天气下,防暑防晒的用品,如防晒霜、太阳镜、人丹等也必备。而且最好凉鞋运动鞋都要带。越南由于国土狭长,跨越的纬度多,所以南北温差很大。西贡几乎四季如夏,而河内的气温基本上和广州差不多,冬天也会有10 ºC上下的天气,所以要准备一两件外套和毛衣。其实从中国穿出去的衣服就可以了。
因为在外10天,饮食无论如何都要在当地解决,而且去了一地,不吃它一通岂不很亏,所以我们没有过多考虑。不过因为担心卫生情况,我们还是带了些治腹泻的药,如黄连素一类;June还稍上了她姐给的“霍乱防治药盒”,其实根本用不上,没准那药对身体的损伤更大。
住的问题我们基本打算住在Guesthouse,提前看了些游记,记下了一些名字;准备到当地后买本Lonely Planet再做更多的挑选。
* 特别提醒:带个头灯或者手电是完全必要的,因为在吴哥要早起看日出,别指望石窟里头有路灯。
准备其实就是这么回事,因为天天忙上班,没有太多的心思来想,到出发还觉得有些准备不足,心里毛毛的,毕竟这两个国家都是传说中经历过连年战乱的地方。不过,上路了,也就只好鼓起勇气去走。
第一日: 广州-金边
从飞机上看柬埔寨,是密布的热带丛林、分割茫茫绿色的是湄公河,河边有贫瘠的沼泽。当飞机降落在波成东国际机场,舱门打开,热浪便如火一般袭来。正如所有游记提到的,柬埔寨移民局的官员是会索贿的,英语的“$5”,中文的“两块”,见我不理,那人又指指我的包,说“飞机”。我才知道他在向我要南航在机上送的飞机模型。我本想送他罢了,拿在手里挺占地方的,但模型又都在June那里。我于是只好摇头装作不懂。他们其实不会为难你,不给就算了,照样放行。出关就可以拿张柬埔寨导游,上面有金边和暹粒的地图。
机场门口就是Taxi站。官方价格是$7,专门承包给一些公司做。你也可以过到马路对面去找“野车”,据说$5可以解决。为了保险,我们还是花了7个大洋搞定。
柬埔寨的时区是东7区,比中国早一个小时,其时正是午休时分。因为天气太热,当地人通常都要午休,时间大致是11:30到14:00。这期间街道安静,工作停止,一般的观光地也都关门,让你也没什么地方去,只好也躺到床上小睡。不过这一觉挺管用的,下午即使天气酷热,你也会有精神。
金边就像中国海南岛的一个小镇,阳光明媚,绿荫成行,街道上摩托穿行。金边的道路除了几条大道是柏油铺的,其他都是土路,或是铺着许多石砾,依稀可见战争的影子。市区的路多数以数字编号,奇数为南北向,偶数东西向。
我们按照游记的介绍,住在107街和182街交界处往南大约30米的Capitol 3 Guesthouse。Capitols是一批不错的Guesthouse,3是其中一家,我们住的是带空调和热水的单人房,$10一晚。在路口处Capitol有间营业部可以吃饭、订票,也有一日游的团可以报。一到Capitol就要订第二天早上去暹粒(Siem Reap)的船票,$21每人,Capitol负责免费送到码头。同时还可以在这里换少量瑞尔以备用。
安顿好后,我们就出发去王宫(Royal Palace)。金边的市内交通基本靠moto解决,中等路程1000瑞尔,稍远1500,近一些的500。不过一定要拿地图把目的地给司机指清,这些人的英语都不太好,交流有些困难。最好你自己知道怎么走,随时指挥他。
王宫座落在洞里萨河边,金壁辉煌,简直与整个城市的破落形成鲜明对比。王宫票价是$3/人,$2/Camera,$5/Video Camera。据说皇宫的风格与泰国的王宫风格类似,不过里面有一幢法式小洋楼颇为有趣,里面陈列这一些殖民时代的遗物,还有西哈努克家族的渊源介绍。银佛寺(Silver Pagoda)与王宫一墙之隔,票是通票。需要注意的是很多建筑都要脱鞋脱帽进入,充分体现了他们信仰之虔诚。王宫北面一街之隔是国家博物馆(National Museum),据说里面陈列着许多吴哥流失在外的文物。不过半天时间王宫和博物馆无论如何只能选其一。另外据说杀人场(Killing Field)和罪恶馆(Tuol Sleng Museum)是非常值得参观的地方。如果说王宫哪里都有,那么红色高棉却只有柬埔寨出现过。这两处都是揭露红色高棉历史和罪恶的地方,场景恐怖,要有心里准备。
王宫不远处还有独立纪念塔(Independent Monument),可以顺道去拍张照。中央市场(Central Market)是由法国著名建筑师设计的无梁建筑,市场内外有各种商品,包括非常恐怖的炸蜘蛛和各种虫类,如果有兴趣可以尝尝。最重要的是这里可以买到Lonely Planet Cambodia和Angkor两本非常有用的书,我朋友买了,一共$5,还是彩色版的。我买的是Lonely Planet Vietnam和Angkor花了$7。
晚餐我们是在Monivong 大街和214大街交界处东南面的一家餐馆吃的,那里生意非常火爆,主要是独具特色的柬埔寨牛肉火锅,平均每人$2左右。更重要的是我们学会了怎样跟柬埔寨人做生意,比如用瑞尔付零头等。
第二日:金边-暹粒
为了赶早上7:00的船,我们5:30就起床了。早餐可以在Capitol解决,有法式大面包,牛奶咖啡,也有Omlette,就是炒鸡蛋,加了一些蔬菜和火腿丁。
Capitol的免费巴士把我们送到洞里萨河边,太阳刚刚从河对岸升起,金色的阳光撒在河面上,所有的船只都成了轮廓清晰的剪影。我们就在各种肤色各种语言的混杂中挤上了船。船顶观景是比较理想的,但我们没能抢到,于是工作人员把我们安排到了船的前舱,人不多,甚至可以躺在座位上睡觉。我最佩服的是坐在船头的那群西方人,从长相判断是法国人。他们居然在船头风吹日晒了5个多小时,还躺在甲板上晒日光浴,自得其乐。快船在洞里萨河开行了2、3个小时之后,前方逐渐开阔起来,这便是世界第二大淡水湖 - 湖洞里萨湖。此湖的一大特点是几乎看不到岛屿,有时能隐约望见湖岸,有时却只有水天相接,茫茫一片,给人一种孤独的感觉。在湖上偶尔能看见水鸟,展着白色的翅膀,懒懒的滑翔。
5、6小时之后,当你发现船要减速进港时,请准备好你的相机,船行方向右侧会有一片片的吊脚楼人家,他们傍水而居,过着闲适而落后的生活,也许有些你永生不会再见的奇特场景出现,考验你抓拍能力的时候到了。
暹粒码头上候船的人群也是蔚为壮观。就像我们在《新闻联播》里经常看到西方国家的游行示威一样。这也是整个旅途中最为混乱的场面,一定要看好行李,注意安全,我们就看见有两个美国人丢了箱子;还要多长心眼,无数多人都号称自己是Smiley的,不要轻易相信他们。Smiley的人会举着一个笑脸的牌子,而且他们的车是免费的。
我们坐上Smiley的车,已经热得几乎昏厥,痛苦却还没有结束。从暹粒码头到市区有一段土路。按中国的逻辑,这里是城市的门面,应该好好装饰才对,但柬埔寨人却非常实在,让它是什么样就什么样:破烂的吊脚楼家徒四壁,衣不蔽体的人们就席地而睡,小孩子们倒是精神,光着屁股在散发恶臭的湖边沼泽里嬉戏。从这里我们也许能看到柬埔寨劳苦大众生活的真实情况,也是惨不忍睹的情况。
Smiley Guesthouse在Sivatha大街上,说是大街,其实是砖头和瓦砾铺成的路。这一带是Guesthouse比较集中的区域,另外就是暹粒河的东岸,以及Old Market周围,Guesthouse也比较集中。当时Smiley的房间已经满了,我们不得不另外找住处,最后决定在东岸的Sunrise Guesthouse先住一晚,再搬到Smiley来。Sunrise的老板是位华人,会讲中文,还在家看CCTV-1的新闻联播,让人十分诧异。他的女儿会英语,主要负责生意;还有个很可爱的小女孩,不知是他孙女还是雇的童工。Sunrise的条件一般,空调房$11,无空调的$6,这在暹粒算非常不错的价钱了。不过这里有一点不好,就是没有热水,如果你对洗热水澡不在乎,这里的性价比是挺令人满意的。不过我们第二天还是搬了。老板的女儿非常不高兴,说我们对不住她,虽然她不多收我们的钱,但话她还是要说出来。
很有意思的是,我们在找到住处前先把Taxi包了下来:当天下午,加上后面3天,包括2次日出和送一次机场,一共$65。(后来因为加了次日出,所以多给了$5。)那位司机姓Ron,我们就称他为Mr. Ron。他的英语极棒,交流几乎没有障碍,我们要求他天天送我们,但他说做不到,要把让他的兄弟来,保证当初的承诺不变,车还是丰田佳美,而且是新款。后来我们才知道,Mr. Ron主要就负责揽生意,发挥他英语好的特长。我们4天一共经历了4个司机,虽然都能讲英语,但还是Mr. Ron最好沟通。
我们在Sunrise对面的泰国餐厅吃完饭,休息片刻,就坐车往吴哥进发,先去买票,然后到吴哥窟看日落热身。按规定,每天下午4:00后,凭第二天的票可以进入。吴哥的票是通票,分1天、3天和7天三种,票价分别是$20、$40、$80,我们买的是三天的。这个票是随人走的,随时都有可能被查票,但一般是在驱车进入吴哥大区域的门口,还有就是各个景点的入口,工作人员态度极好,真正微笑服务,也能讲简单英语。票是塑封的,要付上照片,如果你没有带,可以免费现拍一张。我建议现拍,因为毕竟有纪念意义;而且拍照时也不必正襟危坐,可以作出各种顽皮表情,没有人会制止你。情侣不妨两人同拍,更显纪念的价值。
买票后乘车进入吴哥,沿平整笔直的公路向前行到一条河边,河对岸是茂密的热带丛林。路标指示,左行就是吴哥窟(Angkor Wat)。汽车于是左传西行,我还在纳闷,那高高的吴哥窟究竟在哪里。这时,汽车沿公路(也是沿河)右转北行,突然一排石头的长廊进入我们的视线,里面,就是向往已久的吴哥窟。
我们可以想象,在吴哥王朝迁都金边,吴哥逐渐废弃后的几个世纪里,这里是怎样的密林丛生,就像我们刚才驱车过来,只见巨树,却完完全全看不到被严密包围的建筑。我们也可以想象,当一个多世纪以前,那位法国探险家无意中闯入这样一个奇迹的时候,是何等的震惊。
我不愿过多描绘吴哥的美丽,我不相信自己有这样的笔,就像我无论如何也不能让没去过吴哥的朋友从我的照片中获得当初那种在历史无声的震撼中落泪的感觉。
选择下午日落时分与吴哥窟作第一次亲密接触是非常明智的,因为它朝西而建,落日的金黄能够把吴哥窟外观的每一个细节都展现给你。我们为了赶在太阳落山之前爬上最高处(就是那五个塔的基座),几乎是小跑着进去的。最后的一层台阶充分向我们展示了朝圣的不易,据说其角度是70度,第一次上时,非手脚并用不能上去。
这一天看日落的人不多,大家都很安静,只是默默地看着太阳一点一点从墙外丛林的树梢落下去。我油然而生一种神圣的感觉,甚至想要许个愿,就像见到流星一样。
不知为什么,在吴哥从太阳下山到天黑的时间特别短。我们刚刚送走天边的红霞,工作人员就来催我们走了。当我们从西门出来,已是天黑一片了。
如果你要从暹粒坐飞机到西贡,这天晚上应当去订机票。司机带我们去了一个叫做All Cambodia Services(地址:#0349 Mondol I Svay Dong Khum)的地方,老板是华人,讲中文,非常热情,还送了我们一个装饰品让我朋友爱不释手。这里有许多Visitor Guide可以免费取阅,属于期刊性质的,会定期进行更新。从暹粒到西贡每天至少有4班航班,票价是$110(乖乖,大放血)。从安全和舒适讲建议坐越航的飞机。
晚餐是在河边一家LP介绍过的餐馆吃的,有一种叫Amok的东西,把一些肉啊,菜啊放到椰子里做的,受到食客们的强力推荐。这一餐每人吃了3个半美金,属于比较贵的那种。
第三日:暹粒
早上4:30 就起床,为了看日出。今天我们选择去吴哥城(Angkor Thom)的巴扬(Bayon)。去了之后才发现如果只是为了看日出,这里并不是好的选择。因为浓密高大的热带雨林把整个巴扬包围起来,只有等太阳高挂才能看见。但我们一点也不后悔,因为我们欣赏了夜幕下巴扬神秘的影子,感受了天色渐渐明亮,巴扬魁伟的建筑逐渐清晰的过程。除了我们,没有一个游人来打扰这座千年的古寺,好似当年她完全消失出人们的视线,在茫茫丛林中独自美丽一样。
巴扬有54座塔,每座塔上都有四面佛像。巴扬的佛都是微笑的,走在巴扬里,只要你一抬头,就会看见佛的微笑,或正面,或侧面。你注视她,她也注视着你,似乎要对你说些什么。我第一次觉得佛原来可以这么慈祥,这么亲近,这么真实。寺庙里,尼姑也来了,点起摇曳的香火,让巴扬变的诡秘起来。
流连了许久,我们继续在吴哥城里往北走。巴方正在重修,不能入内。大象台(Elephants Terrace) 和麻王台(Leper King Terrace)彼此相连,一边都是大象的浮雕,一边都是人像的浮雕。这里原来是皇帝用于接见使节,检阅军队的场所。面对的就是一片开阔的空地。空地上有一小片树林,据称就是《花样年华》里梁朝伟倾吐心事的地方(后来重温影片,才知道梁哥是在巴扬向石洞吐露心事的)。
吴哥城是吴哥王朝最后一个都城,当时的皇室贵族都居住在内,历史学家推测当时有100多万人居住其中,比同时期欧洲任何一座城市都繁华。菲明纳克丝(Phimeanakas) 就是皇宫,现在其中心建筑已经破败不堪,要手脚并用才能攀登。里面有池塘,长满了热带植物,我们猜想应该是后花园。离开皇宫,继续往北走,看到Preah Palilay, Tap Pranam 和一些无名的小建筑。沿途能看到很多断壁残垣,大多有精致的浮雕在上面。我们在吴哥城里逛到11点左右,司机来接我们了,从东边的得胜门离开。吴哥城共有5个门,南门和东门(即得胜门)较为著名。门外都有长长的廊道,一边是一排佛,另一边是一排魔,双方对峙。只可惜很多雕象的头都被砍掉了,或被“红色高棉”,或被偷盗者。
中午我们搬到了Smiley,LP上比较推崇的一间Guesthouse,价格也比较的“LP”,空调热水$15,只有热水没有空调$10,不过条件的确要好于Sunrise,楼下有餐厅(味道不错,价格也还行),还可以在院子里打乒乓球。需要注意的是,这里的自来水有问题,含锈量挺高,洗浅色衣服挺容易毁掉的。还有就是这里的插座都是欧式的大三角,必须自带转换器,Guesthouse不给提供,我就因为手机和相机都必须充电而不得不在当地花$2买了一只。如果Smiley的工作人员态度不好,那可能是正常的,反正我们觉得他们挺NB的。
下午我们基本是走所谓Little Circuit的一些地方。Ta Phohm是拍摄《古墓丽影》的地方,里面树木丛生,很多地方已被树根撑破。据说里头有战争时留下的地雷,所以最好不要自己开辟新路。进门不远会有当地人问你要不要导游,据说带你去找一些很美但不易找的地方。不过我们还是没有雇,仍然靠着一本Angkor在走。Ta Keo是一个金字塔形的建筑,很难爬。这是一个反映印度教世界起源理论的地方,是一个从未完成的工程,据说是因为修建过程中遭到雷击,国王认为不吉,从而下令停止了。Chau Say Thevoda对我们最重要的在于中国援助修复了它。这里有保存非常完好的浮雕,女神甚至有朱唇,令人称奇。
我们取道吴哥城的东门(Victory Gate),又从南门出来,直奔巴肯山(Phnom Bakheng)而去。巴肯山是吴哥看日落最经典的地方,需要从土路踩着盘曲的树根登到巴肯山上。这里能向东南看到吴哥窟,如果夕阳给5个塔涂上金黄,那将是非常美丽的。巴肯山看日落的人非常多,要找个好地方不容易。
晚上我们在LP推荐的一家叫做“汤龙”(Soup Dragon)的地方吃的柬式火锅,味道好,价格也不太贵,值得一试。地点离Old Market很近。
第四日:暹粒
Srah Srang 是吴哥王朝皇家的浴池,现在已经荒废了,成了一汪荷塘,只有西岸的几尊石兽雕像还依稀可见昔日繁华。并没有多少人会连续三天看日出,更没有多少人来Srah Srang看。不过在当地免费的旅游指南上,这里却是一个推荐地点。我们也是在偶然中发现的,却不想这是一个美丽的收获。我们来的时候,月亮还高高挂在天上,周围寂静一片,只有几个早起的孩子在向我们习以为常的兜售纪念品。我们甚至看不清相互的脸。
看日出本来是看太阳,但如果一个地方开阔到只有太阳,那就没有了任何特色,也成不了开日出的好地方。真正有意义的日出,要么有云霞相伴,要么,就是象后来在吴哥窟看的一样,有宏大的建筑物为剪影。Srah Srang这里有宽阔的池塘做倒影,有对岸的树林相伴,加上天上的朝霞,成了绝配。彩霞满天的时候,水天交相辉映,色彩斑斓。
我不得不提一直陪我们看日出的一个当地小女孩,那个被我称为“此行最性感的女孩”。其实称“性感”有点与其年龄不相称,但又的确如此:和年龄不相符的老练的笑,黑黑的皮肤,略宽阔的嘴,还有讨价还价,以及对我的评头论足的反驳……不能再说了。
与Srah Srang一路之隔就是Banteay Kdei,一座有着舞台的建筑,也是一座“豆腐渣”工程,居然有些塔是靠绳子捆着才免于倒塌的。Rreah Rup是一处可以迎着阳光拍全景的好地方,你如果爬到顶,加上望远镜或者是相机的镜头,在天气好时还可以看到远处的吴哥窟——原始森林中突突的伸出几颗“玉米”来。在Ta Som我们看到了工程师如何象搭积木一样修复这些建筑。在Neak Pean的外面我们看到了当地的残疾一人在演奏刺耳的民间音乐,虽不动听,但很感人。Preah Khan我最喜欢的地方之一,在这里我们看见了信徒们如何拿莲花来代替失去的佛像的头。
看了太多的庙,如果不是下午在吴哥窟待了三个小时,可能会感觉有些乏味。然而在吴哥窟里,你却总是发现时间不够。吴哥窟是吴哥遗址群中最具代表性的一组宏伟宗教建筑。因为印度教的极乐世界在西方,吴哥窟也西向开门。午后热带的阳光炙烤着大地,吴哥窟泛着白光。我们沿着吴哥窟中央的大道走进去,这已经是第二次来了,但我们依然激动不已。今天是和吴哥窟亲密接触的唯一机会,于是我们拿着从金边买来的盗版《Angkor》按图索骥,不放过任何一个地方。入门后左右的开阔地各有一座Library,右边的一座对游人开放,左边却正在由日本人维修。Library里边空间并不大,厚重的石头阻隔了外面的火热空气,石柱的窗缝却能有一些清爽的风吹进来。离Library不远处的小湖边是高大的菩提树。我就坐在菩提树下体验佛祖当年悟道的情景。
吴哥窟最具历史与艺术价值的是四周长廊墙上的浮雕,值得仔细品味,我们在这里花了一个多小时。从这些浮雕上,我们可以看到千年前当地人的信仰、传说,看到他们如何万众一心抗击外敌,看到他们在通过千辛万苦得来的和平中如何幸福的生活。上到吴哥窟的第二层,昔日的千佛堂已经几乎“佛去楼空”,为数不多的几尊佛像也难保不是后人树的。不论他是什么时候的,总之是佛,June也虔诚地去跪拜了一番,自然也拿Riel捐了些“功德”。第二层的北侧是一间小小的石室,《Angkor》告诉我们那是“回音堂”。我也进去试了试,说话、击掌,并无回声。一位游人示意要拳击胸腔。我再试,果然回声隆隆。原来,这里只有击胸才会有回音。我主观地想,这也许应验了佛教的“佛在心中”吧。
第三层四周的回廊并没有什么东西可看,偶尔有尊去头断臂的佛像。就在我们走到东侧,准备放弃绕一周的计划而直接取道上塔顶的时候,突然,June叫了起来——她发现了一直在找的《花样年华》中的一个镜头:金色阳光从西侧廊窗射进来,高高的廊顶隐隐反射着金黄,那是历史的凝固,那也是情感的升华。阴阳相间的光栅射到并排的几尊残佛上,更添了高棉古国带来的神秘。我们被征服了。
第二次来到吴哥窟之巅看着太阳从西边的树梢渐渐沉下,按动快门,留下这毕生难忘的一刻。旁边的几位游人甚至拿出准备好的啤酒,对风豪饮,羡煞旁人。
当晚,司机居然邀请我们同他去乡下参加一个朋友的婚礼。不知道柬埔寨人需不需要随份子,最终我们觉得太唐突而婉言谢绝。于是在他的推荐之下我们去了一家当地人去的烤肉店。店铺的条件自然不及专为外国人准备的餐馆,但是味道也还不错。更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老板竟然是华人。他从小随父辈由潮州来到高棉,并没有得到想象中的财富与荣耀。多年战争以后,他得以经营一家餐馆,也算家境小康。我们问他为什么不回国,他伤感地说,回来看过,发现自己太穷,很难在富人如麻的潮州生活下去。我们一起喝了酒,算是同胞的小小祝福。顺便说一句,吴哥的食品一般,但Angkor啤酒绝对一流,不逊与我们在国内能喝到的任何啤酒,不论是本地的还是进口的。
第五日:暹粒-西贡
今天是在暹粒的最后一天,不舍的心情渐渐生起。早上依旧早起,去吴哥看日出。我们自嘲是最勤奋的游客,就连司机也惊诧于我们连续三天4:30起床看日出。
不到5:30, 吴哥窟正中的大道上就驾满了各式的“长枪短炮”,准备日出时来几张“三塔”的剪影。我也加入了这个大军,不过遗憾没有抢到最好的位置。也许这个位置本来就不存在。June还找到了大道左侧的荷塘,这也是摄影不错的地方,莲花,倒影,日出,绝佳组合。
我们又爬到塔顶:三进吴哥窟,三上塔顶,这最后一次也就算是个告别。
继而我们去了Bantey Sri, 又叫母王宫,一个离吴哥窟较远的地方,但也是必去之处。这里的独特之处在于雕刻极其细致。下午我们去了暹粒周边的一些早期吴哥遗址,游人不多,也很破败。
最后,我们又回到了Bayon,那是四面笑佛散发无穷魅力的地方。在那里我们看见了一个朝圣团,围跪在佛的周围唱歌,极为虔诚。
在落日的余辉中,我们告别了吴哥。不知将来什么时候还能来这个神秘而美丽的地方。也许这几天将成为我永远的记忆。
在夜色当中,越航的飞机降落在西贡机场。当我们的的士随着滚滚车流汇入这座大都市的喧嚣,我们意识到,这是一个完全不同于吴哥的世界。
西贡的流光溢彩与躁动不安,不逊于上海或是广州,更为显著的特色是大街小巷的摩托,朋友形象的说,象九十年代初的广州。
西贡给我们的第一课,是出租车司机的蛮横,这几乎断送了我们对这座城市,甚至这个国家的好印象。不过随后Liberty 4 Hotel的大堂经理和服务生的临危解难,甚至自己掏9000盾替我们打发走了司机,又使得我们倍受感动,然后能够客观地看待这个国家。
顺便说一下,我以前是把这个城市叫做“胡志明市”的,就像现在的官方称谓一样。但当我来到这里后,我发现,成为“西贡”的确更为恰当。当然也有人说“胡志明市”和“西贡”指的范围有些不同,我可不管这些。
第六日:西贡
西贡的一天是从清早街廊边Cafe里吃早餐的人们优雅的言谈中开始的。法式大面包是这个城市非常有代表性的早餐。面包、黄油、咖啡,隐约藏着这个前法国殖民地重要都市的气质。甚至你还可以依稀见到上个世纪印度支那的繁华。
今天终于见到了分别一年的朋友龙珠,还有她的太太——一位漂亮的西贡小姐。龙珠带我们去了越南分公司,从公司出来时他故意绕道楼下的Shopping Mall,我想他是想让我们感受一下越南现代的一面。的确,在我们的臆想中,越南贫穷且落后;想不到并不比中国差多少,至少西贡是这样。记得以前在新加坡时我问龙珠越南是不是很多蚊子(美国的越战片告诉我们的),现在想起来是多么可笑啊。
从公司出来不远就是中央邮局,旁边是教堂Notre Dane Cathedral。两处都是西贡的代表建筑。我们沿地图的指挥步行经过了Reunification Palace,然后去到战争博物馆。
战争博物馆集中展现了越战的残酷。托那些在战场上摸爬滚打的战地记者的福,我们今天还能看到这些既具艺术性又有纪实性的照片,从而反省历史。而同时他们留下的,还有一长串死难记者的名单,其中最为大名鼎鼎的是罗伯特•卡帕,他在地雷响起的一刹那,按下了生命中最后一次快门。所有展品中最具震撼力的,无疑是一组关于美军使用“荒化”化学武器的照片。那是一场真正的灾难:动物死亡,植物枯萎,土地沙化,水质污染,只有人类最具生命力,苟且能够偷生,但基因已经改变,造成大量先天疾病的悲剧。后来我们在中越南看到,沿海的土地本应是肥沃的,但看上去好像中国的盐碱地,植被稀疏,作物比较的委顿,就连树木也显示出同纬度不应有的细弱。
有趣的是,我们在People Committee Hall拍照时巧遇了越南足球队,他们刚刚结束老虎杯,也许是取得了好成绩,举队前来献花。我们领教了越南人民对足球的热情,我们还作了回追星族,请黎玄德签了名。
第七日:岘港-会安
在国内都没有奢侈坐过软卧,却不料在异国他乡享受了高尚待遇。昨天晚上从西贡出发,恰巧躲过了一场暴雨,今天中午到达岘港,又是不错的天气。越南有些象改革开放初期的中国,对内宾外宾往往是双价并行,连火车也不例外。还好龙珠为我们买票,不然号称外宾是内宾四倍的价钱,我们是决不敢坐火车的。
今天我们还第一次坐了“倒骑驴”的Cyclo,记得有一部很著名的影片就叫Cyclo,我们翻译成《三轮车夫》。随后我们挤上了一辆从岘港到会安的大巴,类似国内的“长途车”或“郊外车”那种,人货混装,不同国籍,不同肤色,不同语言,煞是好看。车上还遇到了几个喝醉的小流氓想调戏一女子,后来其中一人扛不住呕吐了,弄脏了我的包。
不得不承认,会安是一个充满了宁静的小城。那里没有华丽的建筑,穿城而过的小河也并不清澈,可你徜徉其中,那份闲适油然而生,却仿佛浑然天成。会安是一个汉化的小城,汉字的牌匾、楹联随处可见,中国的会馆也比比皆是,至于古城房屋的建筑方法,与我故乡的旧屋别无二致。会安以灯笼出名,其时正值元旦将至,满城的灯笼便在2002年的最后一个夜晚亮了起来。会安有一种叫Cao Lao的食品,把火腿、米粉、豆芽等烹在一起,令人回味无穷。Cao Lao仿佛只有在会安当地才能吃得到,越南的其他地方是没有的,我在广州号称最地道的越南餐馆也没有找到。
我们在小河边的一家酒吧度过了2002年的最后一晚。当我们伴着新年钟声回酒店时,身后的小城里,五色的灯笼在清风中发出光彩。
第八日:会安-顺化
今天上午去了“美森谷地”(My Son Valley - 我称之为“我儿谷”),一个越南古都的废墟。因为先去过吴哥,这里的一点点遗迹就显得乏味。我并无意贬损这个遗址,但我不是历史学家,只是从纯粹的观光客角度来看。从会安到顺化的一路被美国《国家地理》杂志评为人生五十大必去之地之一。车出岘港,在海边开行,只见水天茫茫,很是怡人。
随车沿着公路盘山而上,优美画卷渐渐展现开来:蔚蓝色的南中国海直铺天际,水天相接之处,已经分不清哪里是水哪里是天。从上往下看,海边的白浪拍击着浅黄色的沙滩,一阵过来,又一阵退去。岘港城逐渐远去,笼罩在一层薄薄的雾霭中。
谈笑间汽车已上到了海拔400多米的海云关。如果说盘山道上的海景能算人生必去之地有些牵强的话,海云关的海云奇景却是名副其实。站在关隘往南看,天清,海蓝,岘港就像是一位强壮的汉子,托起一盘南中国海的明珠;再往北看,云海茫茫,崇山峻岭,好似一位害羞的女子,柔曼霓裳若隐若现。北边的景色又好似张大千笔下的一副水墨山水,可是画家还没完成,正凝神思索,云海却变幻成另外的形状,让人难以捕捉。
傍晚时分,我们便来到了顺化,越南中部的一个中等城市,香江(Perfume River)穿城而过。这座城市的历史地位在于,它曾是越南末代封建王朝“阮氏王朝”的都城,甚至有类似于北京的皇城、宫城。
顺化也以盛产美女出名。当地女子大多身材娇好,家教严格,她们着一袭白色飘逸的Ao Dai,靓丽可人。
第九日:顺化
游香江是顺化游的一大重点。我们四人以10美金租了一条“龙舟”,溯江而上,沿途欣赏美丽景致。船主是一对夫妇,养着一条慵懒的狗。最有趣的是那条狗,沿途对周围的情况毫无兴趣,无论我们怎么去逗它都不理不睬,只顾睡觉。香江游除了在江上坐船观光以外,还有几处名胜可以瞻仰。
Thien Mu塔与中国传统的寺院和宝塔没有什么太大的区别,碑文什么的也都是中文。这座塔之所以著名是因为它与六十年代及八十年代的反共产主义运动联系在一起。1963年有一名这里的和尚为了维护自己的信仰而在西贡自焚,曾经引起世界的震惊。而更为让人惊讶的是,政府的重要人物居然对此无动于衷,甚至讽刺该行为是“烧烤聚会”。
说实话,所谓的香江游实在是没有太多的东西可以打动我,可能因为我们来自中国的原因,这些景致在中国的确是太常见了,哪里都比这更漂亮、更有历史。也可以理解,强力推荐这些景点的Lonely Planet是西方人出的,也许在他们看来,确实是值得好好享受的。包括下午我们去的顺化皇宫,就是一个紫禁城的缩小版,连午门、太和殿等名字都没变。当然,其规模和紫禁城是无法比较的。这里也有个好处,就是不论什么大殿,游人都可以进到其中,不像国内的,只能在门口看一看。
顺化菜在越南菜中占有重要地位。据说历史上有位皇帝,因为好吃,大招全国的厨子,收集四方美味,因为当时顺化是都城,也就形成了顺化菜的独特风格。这里最让我们回味的是春卷,而且一定要尝尝各种皮各种馅的,否则真是白来了。
第十日:河内
昨晚从顺化上车,一路北上,天亮时分,我们就到达了这次旅程的最后一站,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首都,河内。
这里我要简单说一下Sinh Cafe的Open Tour服务。Sinh是越南国内的一家旅行社,经营贯通全国的Open Tour业务。我们在西贡买了从会安到顺化和顺化到河内的票,这票是没有具体日期限制的。在会安和顺化只需要向当地的Sinh Cafe确认出发的日期,就可以赶上下一段路程的车。车是空调大巴,条件不错,不会中途拉客,只是在规定的地点停车。在会安到顺化的路上,比如海云关、兰蔻海滩,都会稍事休息,让乘客下车拍照。由于越南国土狭长,旅游景点基本都在一条线上,所以Sinh Cafe可以贯通南北,旅客可以买从西贡到河内的通票,中途某个景点可以停留下来,择日再行,无需另外购票。这种服务实在大大方便了游人,同时也使Sinh Cafe日进斗金。
我们在老区(Old Quarter)的Real Darling住下,然后就直奔河内的中心,也是越南全国的政治中心:巴亭广场。巴亭广场的布局有些象天安门广场。广场中央的胡志明纪念堂里保存着胡志明的遗体,不过不巧的是当时正好是星期五,属于每周一天的闭馆日,我们只能在堂外凭吊胡爷爷的伟业。纪念馆后面就是河内的标志性建筑“一柱塔”(One Polar Pagoda)。塔的旁边是胡志明纪念馆,我强烈推荐大家去这里。纪念馆的二楼是胡志明和他领导的革命的介绍,与中国普通的纪念馆无异,但三楼却是一个艺术的殿堂,用了很多抽象的图画、雕塑来表现革命和当时的环境,绝对是别出心裁。
下午我们就沿Lonely Planet介绍的河内老区步行游行进,从还剑湖出发。这是条典型的Back Streets线路,全是老房子和独具特色的批发市场。对于我这个经常在批发市场工作的人来说,当然是比较乏味,不过对越南人的生意还是可见一斑的。我们最后来到了St. Joseph大教堂,运气好,赶上信徒们正在作晚礼拜。我们也混了进去,并且按照他们的礼仪一块儿向主下跪,唱圣歌,接受灵魂的升华。从教堂出来,河内城已经万家灯火,我们的旅行也进入尾声。
第十一日:河内-广州
一大早从Real Darling到机场。有一个小教训,就是机场的外汇兑换点要八点半才开门,我们的航班早,于是手中剩下的十几万盾就一直揣回了中国。
题记:如果你忘不掉过去,那是你没有埋葬内心的秘密,所以一定要到吴哥去;如果你想开始新生活,那要把她带到吴哥去,并肩坐在高高的吴哥窟上,看日出日落,体会沧海桑田,诉说漫漫情缘。《花样年华》中梁朝伟选择了吴哥,去埋葬心中的伤痛,初看影片时我不曾理解。而当我从吴哥回来后重温那些镜头时,各种情由豁然明白了许多……
要去柬埔寨和越南,缘于朋友的建议。他们有两人,说再加两人一起租个车啦什么的比较方便。当时我正好经过11月疯狂的忙碌,打算在圣诞、新年期间休假,所以一拍即合。
准备
首先是签证。这两个国家的旅游签证都没有什么困难。柬埔寨广州总领事馆在花园酒店写字楼的八楼,你只要带上护照、身份证和三张彩色两寸照片就可以去了。大致3个工作日后可以拿到签证,对于旅游,一个月的单次往返就够了,费用是250元每人。越南驻广州总领事关在海珠广场华厦酒店。签越南的人要比柬埔寨多,有时需要排队。5个工作日后拿签证,费用是350元每人。你也可以当天取,不过收费要昂贵得多。所以尽量早做打算。
其次就是换外汇。通常凭签证每人可以换两千美金,但实际上我们10天下来每人花费还不到$500。据中行的工作人员说,如果以“旅游”申请外汇只能换500美金,建议我们按“探亲”申请(因为旅游和探亲是同样的签证),于是我们每人换了$1000,以备万一。柬埔寨本币是Riel(瑞尔),大致3900Riel=$1,我们也可以大致当成500Riel=1RMB。越南本币是VND(盾),大致15000VND=$1,或者1800VND=1RMB。
机票可以一打算出游时就订位,我们找了好几家代理,都因为临近圣诞,给的票价都不太理想,没有想象中的便宜,可能也是因为飞柬、越的航班不多吧,而且我们需要的又是“缺口航线”(广州-金边,河内-广州,中间不连)。最后还是订了南航的票,两程一共RMB2940。从暹粒飞胡志明市的机票没有国际联网,不能在中国买,只能到了柬埔寨再说。我们还有个优势,就是在胡志明有朋友,托他替我们订了从西贡到岘港(Danang)的火车票。
手机办个国际漫游是挺有必要的,毕竟人生地不熟。通常的GSM手机都可以漫游到柬、越。而且那边短消息也可以使用,这使得我们新年时远在异国也收到了朋友无数的祝福。
柬埔寨是个不折不扣的热带国家,没有冬天,只有旱季雨季之分。每年12月到次年4月是旱季,也是游览柬埔寨的最佳季节。即使在最“冷”的季节,白天气温也超过30ºC,所以多带几身夏装是必要的;当然在这样的天气下,防暑防晒的用品,如防晒霜、太阳镜、人丹等也必备。而且最好凉鞋运动鞋都要带。越南由于国土狭长,跨越的纬度多,所以南北温差很大。西贡几乎四季如夏,而河内的气温基本上和广州差不多,冬天也会有10 ºC上下的天气,所以要准备一两件外套和毛衣。其实从中国穿出去的衣服就可以了。
因为在外10天,饮食无论如何都要在当地解决,而且去了一地,不吃它一通岂不很亏,所以我们没有过多考虑。不过因为担心卫生情况,我们还是带了些治腹泻的药,如黄连素一类;June还稍上了她姐给的“霍乱防治药盒”,其实根本用不上,没准那药对身体的损伤更大。
住的问题我们基本打算住在Guesthouse,提前看了些游记,记下了一些名字;准备到当地后买本Lonely Planet再做更多的挑选。
* 特别提醒:带个头灯或者手电是完全必要的,因为在吴哥要早起看日出,别指望石窟里头有路灯。
准备其实就是这么回事,因为天天忙上班,没有太多的心思来想,到出发还觉得有些准备不足,心里毛毛的,毕竟这两个国家都是传说中经历过连年战乱的地方。不过,上路了,也就只好鼓起勇气去走。
第一日: 广州-金边
从飞机上看柬埔寨,是密布的热带丛林、分割茫茫绿色的是湄公河,河边有贫瘠的沼泽。当飞机降落在波成东国际机场,舱门打开,热浪便如火一般袭来。正如所有游记提到的,柬埔寨移民局的官员是会索贿的,英语的“$5”,中文的“两块”,见我不理,那人又指指我的包,说“飞机”。我才知道他在向我要南航在机上送的飞机模型。我本想送他罢了,拿在手里挺占地方的,但模型又都在June那里。我于是只好摇头装作不懂。他们其实不会为难你,不给就算了,照样放行。出关就可以拿张柬埔寨导游,上面有金边和暹粒的地图。
机场门口就是Taxi站。官方价格是$7,专门承包给一些公司做。你也可以过到马路对面去找“野车”,据说$5可以解决。为了保险,我们还是花了7个大洋搞定。
柬埔寨的时区是东7区,比中国早一个小时,其时正是午休时分。因为天气太热,当地人通常都要午休,时间大致是11:30到14:00。这期间街道安静,工作停止,一般的观光地也都关门,让你也没什么地方去,只好也躺到床上小睡。不过这一觉挺管用的,下午即使天气酷热,你也会有精神。
金边就像中国海南岛的一个小镇,阳光明媚,绿荫成行,街道上摩托穿行。金边的道路除了几条大道是柏油铺的,其他都是土路,或是铺着许多石砾,依稀可见战争的影子。市区的路多数以数字编号,奇数为南北向,偶数东西向。
我们按照游记的介绍,住在107街和182街交界处往南大约30米的Capitol 3 Guesthouse。Capitols是一批不错的Guesthouse,3是其中一家,我们住的是带空调和热水的单人房,$10一晚。在路口处Capitol有间营业部可以吃饭、订票,也有一日游的团可以报。一到Capitol就要订第二天早上去暹粒(Siem Reap)的船票,$21每人,Capitol负责免费送到码头。同时还可以在这里换少量瑞尔以备用。
安顿好后,我们就出发去王宫(Royal Palace)。金边的市内交通基本靠moto解决,中等路程1000瑞尔,稍远1500,近一些的500。不过一定要拿地图把目的地给司机指清,这些人的英语都不太好,交流有些困难。最好你自己知道怎么走,随时指挥他。
王宫座落在洞里萨河边,金壁辉煌,简直与整个城市的破落形成鲜明对比。王宫票价是$3/人,$2/Camera,$5/Video Camera。据说皇宫的风格与泰国的王宫风格类似,不过里面有一幢法式小洋楼颇为有趣,里面陈列这一些殖民时代的遗物,还有西哈努克家族的渊源介绍。银佛寺(Silver Pagoda)与王宫一墙之隔,票是通票。需要注意的是很多建筑都要脱鞋脱帽进入,充分体现了他们信仰之虔诚。王宫北面一街之隔是国家博物馆(National Museum),据说里面陈列着许多吴哥流失在外的文物。不过半天时间王宫和博物馆无论如何只能选其一。另外据说杀人场(Killing Field)和罪恶馆(Tuol Sleng Museum)是非常值得参观的地方。如果说王宫哪里都有,那么红色高棉却只有柬埔寨出现过。这两处都是揭露红色高棉历史和罪恶的地方,场景恐怖,要有心里准备。
王宫不远处还有独立纪念塔(Independent Monument),可以顺道去拍张照。中央市场(Central Market)是由法国著名建筑师设计的无梁建筑,市场内外有各种商品,包括非常恐怖的炸蜘蛛和各种虫类,如果有兴趣可以尝尝。最重要的是这里可以买到Lonely Planet Cambodia和Angkor两本非常有用的书,我朋友买了,一共$5,还是彩色版的。我买的是Lonely Planet Vietnam和Angkor花了$7。
晚餐我们是在Monivong 大街和214大街交界处东南面的一家餐馆吃的,那里生意非常火爆,主要是独具特色的柬埔寨牛肉火锅,平均每人$2左右。更重要的是我们学会了怎样跟柬埔寨人做生意,比如用瑞尔付零头等。
第二日:金边-暹粒
为了赶早上7:00的船,我们5:30就起床了。早餐可以在Capitol解决,有法式大面包,牛奶咖啡,也有Omlette,就是炒鸡蛋,加了一些蔬菜和火腿丁。
Capitol的免费巴士把我们送到洞里萨河边,太阳刚刚从河对岸升起,金色的阳光撒在河面上,所有的船只都成了轮廓清晰的剪影。我们就在各种肤色各种语言的混杂中挤上了船。船顶观景是比较理想的,但我们没能抢到,于是工作人员把我们安排到了船的前舱,人不多,甚至可以躺在座位上睡觉。我最佩服的是坐在船头的那群西方人,从长相判断是法国人。他们居然在船头风吹日晒了5个多小时,还躺在甲板上晒日光浴,自得其乐。快船在洞里萨河开行了2、3个小时之后,前方逐渐开阔起来,这便是世界第二大淡水湖 - 湖洞里萨湖。此湖的一大特点是几乎看不到岛屿,有时能隐约望见湖岸,有时却只有水天相接,茫茫一片,给人一种孤独的感觉。在湖上偶尔能看见水鸟,展着白色的翅膀,懒懒的滑翔。
5、6小时之后,当你发现船要减速进港时,请准备好你的相机,船行方向右侧会有一片片的吊脚楼人家,他们傍水而居,过着闲适而落后的生活,也许有些你永生不会再见的奇特场景出现,考验你抓拍能力的时候到了。
暹粒码头上候船的人群也是蔚为壮观。就像我们在《新闻联播》里经常看到西方国家的游行示威一样。这也是整个旅途中最为混乱的场面,一定要看好行李,注意安全,我们就看见有两个美国人丢了箱子;还要多长心眼,无数多人都号称自己是Smiley的,不要轻易相信他们。Smiley的人会举着一个笑脸的牌子,而且他们的车是免费的。
我们坐上Smiley的车,已经热得几乎昏厥,痛苦却还没有结束。从暹粒码头到市区有一段土路。按中国的逻辑,这里是城市的门面,应该好好装饰才对,但柬埔寨人却非常实在,让它是什么样就什么样:破烂的吊脚楼家徒四壁,衣不蔽体的人们就席地而睡,小孩子们倒是精神,光着屁股在散发恶臭的湖边沼泽里嬉戏。从这里我们也许能看到柬埔寨劳苦大众生活的真实情况,也是惨不忍睹的情况。
Smiley Guesthouse在Sivatha大街上,说是大街,其实是砖头和瓦砾铺成的路。这一带是Guesthouse比较集中的区域,另外就是暹粒河的东岸,以及Old Market周围,Guesthouse也比较集中。当时Smiley的房间已经满了,我们不得不另外找住处,最后决定在东岸的Sunrise Guesthouse先住一晚,再搬到Smiley来。Sunrise的老板是位华人,会讲中文,还在家看CCTV-1的新闻联播,让人十分诧异。他的女儿会英语,主要负责生意;还有个很可爱的小女孩,不知是他孙女还是雇的童工。Sunrise的条件一般,空调房$11,无空调的$6,这在暹粒算非常不错的价钱了。不过这里有一点不好,就是没有热水,如果你对洗热水澡不在乎,这里的性价比是挺令人满意的。不过我们第二天还是搬了。老板的女儿非常不高兴,说我们对不住她,虽然她不多收我们的钱,但话她还是要说出来。
很有意思的是,我们在找到住处前先把Taxi包了下来:当天下午,加上后面3天,包括2次日出和送一次机场,一共$65。(后来因为加了次日出,所以多给了$5。)那位司机姓Ron,我们就称他为Mr. Ron。他的英语极棒,交流几乎没有障碍,我们要求他天天送我们,但他说做不到,要把让他的兄弟来,保证当初的承诺不变,车还是丰田佳美,而且是新款。后来我们才知道,Mr. Ron主要就负责揽生意,发挥他英语好的特长。我们4天一共经历了4个司机,虽然都能讲英语,但还是Mr. Ron最好沟通。
我们在Sunrise对面的泰国餐厅吃完饭,休息片刻,就坐车往吴哥进发,先去买票,然后到吴哥窟看日落热身。按规定,每天下午4:00后,凭第二天的票可以进入。吴哥的票是通票,分1天、3天和7天三种,票价分别是$20、$40、$80,我们买的是三天的。这个票是随人走的,随时都有可能被查票,但一般是在驱车进入吴哥大区域的门口,还有就是各个景点的入口,工作人员态度极好,真正微笑服务,也能讲简单英语。票是塑封的,要付上照片,如果你没有带,可以免费现拍一张。我建议现拍,因为毕竟有纪念意义;而且拍照时也不必正襟危坐,可以作出各种顽皮表情,没有人会制止你。情侣不妨两人同拍,更显纪念的价值。
买票后乘车进入吴哥,沿平整笔直的公路向前行到一条河边,河对岸是茂密的热带丛林。路标指示,左行就是吴哥窟(Angkor Wat)。汽车于是左传西行,我还在纳闷,那高高的吴哥窟究竟在哪里。这时,汽车沿公路(也是沿河)右转北行,突然一排石头的长廊进入我们的视线,里面,就是向往已久的吴哥窟。
我们可以想象,在吴哥王朝迁都金边,吴哥逐渐废弃后的几个世纪里,这里是怎样的密林丛生,就像我们刚才驱车过来,只见巨树,却完完全全看不到被严密包围的建筑。我们也可以想象,当一个多世纪以前,那位法国探险家无意中闯入这样一个奇迹的时候,是何等的震惊。
我不愿过多描绘吴哥的美丽,我不相信自己有这样的笔,就像我无论如何也不能让没去过吴哥的朋友从我的照片中获得当初那种在历史无声的震撼中落泪的感觉。
选择下午日落时分与吴哥窟作第一次亲密接触是非常明智的,因为它朝西而建,落日的金黄能够把吴哥窟外观的每一个细节都展现给你。我们为了赶在太阳落山之前爬上最高处(就是那五个塔的基座),几乎是小跑着进去的。最后的一层台阶充分向我们展示了朝圣的不易,据说其角度是70度,第一次上时,非手脚并用不能上去。
这一天看日落的人不多,大家都很安静,只是默默地看着太阳一点一点从墙外丛林的树梢落下去。我油然而生一种神圣的感觉,甚至想要许个愿,就像见到流星一样。
不知为什么,在吴哥从太阳下山到天黑的时间特别短。我们刚刚送走天边的红霞,工作人员就来催我们走了。当我们从西门出来,已是天黑一片了。
如果你要从暹粒坐飞机到西贡,这天晚上应当去订机票。司机带我们去了一个叫做All Cambodia Services(地址:#0349 Mondol I Svay Dong Khum)的地方,老板是华人,讲中文,非常热情,还送了我们一个装饰品让我朋友爱不释手。这里有许多Visitor Guide可以免费取阅,属于期刊性质的,会定期进行更新。从暹粒到西贡每天至少有4班航班,票价是$110(乖乖,大放血)。从安全和舒适讲建议坐越航的飞机。
晚餐是在河边一家LP介绍过的餐馆吃的,有一种叫Amok的东西,把一些肉啊,菜啊放到椰子里做的,受到食客们的强力推荐。这一餐每人吃了3个半美金,属于比较贵的那种。
第三日:暹粒
早上4:30 就起床,为了看日出。今天我们选择去吴哥城(Angkor Thom)的巴扬(Bayon)。去了之后才发现如果只是为了看日出,这里并不是好的选择。因为浓密高大的热带雨林把整个巴扬包围起来,只有等太阳高挂才能看见。但我们一点也不后悔,因为我们欣赏了夜幕下巴扬神秘的影子,感受了天色渐渐明亮,巴扬魁伟的建筑逐渐清晰的过程。除了我们,没有一个游人来打扰这座千年的古寺,好似当年她完全消失出人们的视线,在茫茫丛林中独自美丽一样。
巴扬有54座塔,每座塔上都有四面佛像。巴扬的佛都是微笑的,走在巴扬里,只要你一抬头,就会看见佛的微笑,或正面,或侧面。你注视她,她也注视着你,似乎要对你说些什么。我第一次觉得佛原来可以这么慈祥,这么亲近,这么真实。寺庙里,尼姑也来了,点起摇曳的香火,让巴扬变的诡秘起来。
流连了许久,我们继续在吴哥城里往北走。巴方正在重修,不能入内。大象台(Elephants Terrace) 和麻王台(Leper King Terrace)彼此相连,一边都是大象的浮雕,一边都是人像的浮雕。这里原来是皇帝用于接见使节,检阅军队的场所。面对的就是一片开阔的空地。空地上有一小片树林,据称就是《花样年华》里梁朝伟倾吐心事的地方(后来重温影片,才知道梁哥是在巴扬向石洞吐露心事的)。
吴哥城是吴哥王朝最后一个都城,当时的皇室贵族都居住在内,历史学家推测当时有100多万人居住其中,比同时期欧洲任何一座城市都繁华。菲明纳克丝(Phimeanakas) 就是皇宫,现在其中心建筑已经破败不堪,要手脚并用才能攀登。里面有池塘,长满了热带植物,我们猜想应该是后花园。离开皇宫,继续往北走,看到Preah Palilay, Tap Pranam 和一些无名的小建筑。沿途能看到很多断壁残垣,大多有精致的浮雕在上面。我们在吴哥城里逛到11点左右,司机来接我们了,从东边的得胜门离开。吴哥城共有5个门,南门和东门(即得胜门)较为著名。门外都有长长的廊道,一边是一排佛,另一边是一排魔,双方对峙。只可惜很多雕象的头都被砍掉了,或被“红色高棉”,或被偷盗者。
中午我们搬到了Smiley,LP上比较推崇的一间Guesthouse,价格也比较的“LP”,空调热水$15,只有热水没有空调$10,不过条件的确要好于Sunrise,楼下有餐厅(味道不错,价格也还行),还可以在院子里打乒乓球。需要注意的是,这里的自来水有问题,含锈量挺高,洗浅色衣服挺容易毁掉的。还有就是这里的插座都是欧式的大三角,必须自带转换器,Guesthouse不给提供,我就因为手机和相机都必须充电而不得不在当地花$2买了一只。如果Smiley的工作人员态度不好,那可能是正常的,反正我们觉得他们挺NB的。
下午我们基本是走所谓Little Circuit的一些地方。Ta Phohm是拍摄《古墓丽影》的地方,里面树木丛生,很多地方已被树根撑破。据说里头有战争时留下的地雷,所以最好不要自己开辟新路。进门不远会有当地人问你要不要导游,据说带你去找一些很美但不易找的地方。不过我们还是没有雇,仍然靠着一本Angkor在走。Ta Keo是一个金字塔形的建筑,很难爬。这是一个反映印度教世界起源理论的地方,是一个从未完成的工程,据说是因为修建过程中遭到雷击,国王认为不吉,从而下令停止了。Chau Say Thevoda对我们最重要的在于中国援助修复了它。这里有保存非常完好的浮雕,女神甚至有朱唇,令人称奇。
我们取道吴哥城的东门(Victory Gate),又从南门出来,直奔巴肯山(Phnom Bakheng)而去。巴肯山是吴哥看日落最经典的地方,需要从土路踩着盘曲的树根登到巴肯山上。这里能向东南看到吴哥窟,如果夕阳给5个塔涂上金黄,那将是非常美丽的。巴肯山看日落的人非常多,要找个好地方不容易。
晚上我们在LP推荐的一家叫做“汤龙”(Soup Dragon)的地方吃的柬式火锅,味道好,价格也不太贵,值得一试。地点离Old Market很近。
第四日:暹粒
Srah Srang 是吴哥王朝皇家的浴池,现在已经荒废了,成了一汪荷塘,只有西岸的几尊石兽雕像还依稀可见昔日繁华。并没有多少人会连续三天看日出,更没有多少人来Srah Srang看。不过在当地免费的旅游指南上,这里却是一个推荐地点。我们也是在偶然中发现的,却不想这是一个美丽的收获。我们来的时候,月亮还高高挂在天上,周围寂静一片,只有几个早起的孩子在向我们习以为常的兜售纪念品。我们甚至看不清相互的脸。
看日出本来是看太阳,但如果一个地方开阔到只有太阳,那就没有了任何特色,也成不了开日出的好地方。真正有意义的日出,要么有云霞相伴,要么,就是象后来在吴哥窟看的一样,有宏大的建筑物为剪影。Srah Srang这里有宽阔的池塘做倒影,有对岸的树林相伴,加上天上的朝霞,成了绝配。彩霞满天的时候,水天交相辉映,色彩斑斓。
我不得不提一直陪我们看日出的一个当地小女孩,那个被我称为“此行最性感的女孩”。其实称“性感”有点与其年龄不相称,但又的确如此:和年龄不相符的老练的笑,黑黑的皮肤,略宽阔的嘴,还有讨价还价,以及对我的评头论足的反驳……不能再说了。
与Srah Srang一路之隔就是Banteay Kdei,一座有着舞台的建筑,也是一座“豆腐渣”工程,居然有些塔是靠绳子捆着才免于倒塌的。Rreah Rup是一处可以迎着阳光拍全景的好地方,你如果爬到顶,加上望远镜或者是相机的镜头,在天气好时还可以看到远处的吴哥窟——原始森林中突突的伸出几颗“玉米”来。在Ta Som我们看到了工程师如何象搭积木一样修复这些建筑。在Neak Pean的外面我们看到了当地的残疾一人在演奏刺耳的民间音乐,虽不动听,但很感人。Preah Khan我最喜欢的地方之一,在这里我们看见了信徒们如何拿莲花来代替失去的佛像的头。
看了太多的庙,如果不是下午在吴哥窟待了三个小时,可能会感觉有些乏味。然而在吴哥窟里,你却总是发现时间不够。吴哥窟是吴哥遗址群中最具代表性的一组宏伟宗教建筑。因为印度教的极乐世界在西方,吴哥窟也西向开门。午后热带的阳光炙烤着大地,吴哥窟泛着白光。我们沿着吴哥窟中央的大道走进去,这已经是第二次来了,但我们依然激动不已。今天是和吴哥窟亲密接触的唯一机会,于是我们拿着从金边买来的盗版《Angkor》按图索骥,不放过任何一个地方。入门后左右的开阔地各有一座Library,右边的一座对游人开放,左边却正在由日本人维修。Library里边空间并不大,厚重的石头阻隔了外面的火热空气,石柱的窗缝却能有一些清爽的风吹进来。离Library不远处的小湖边是高大的菩提树。我就坐在菩提树下体验佛祖当年悟道的情景。
吴哥窟最具历史与艺术价值的是四周长廊墙上的浮雕,值得仔细品味,我们在这里花了一个多小时。从这些浮雕上,我们可以看到千年前当地人的信仰、传说,看到他们如何万众一心抗击外敌,看到他们在通过千辛万苦得来的和平中如何幸福的生活。上到吴哥窟的第二层,昔日的千佛堂已经几乎“佛去楼空”,为数不多的几尊佛像也难保不是后人树的。不论他是什么时候的,总之是佛,June也虔诚地去跪拜了一番,自然也拿Riel捐了些“功德”。第二层的北侧是一间小小的石室,《Angkor》告诉我们那是“回音堂”。我也进去试了试,说话、击掌,并无回声。一位游人示意要拳击胸腔。我再试,果然回声隆隆。原来,这里只有击胸才会有回音。我主观地想,这也许应验了佛教的“佛在心中”吧。
第三层四周的回廊并没有什么东西可看,偶尔有尊去头断臂的佛像。就在我们走到东侧,准备放弃绕一周的计划而直接取道上塔顶的时候,突然,June叫了起来——她发现了一直在找的《花样年华》中的一个镜头:金色阳光从西侧廊窗射进来,高高的廊顶隐隐反射着金黄,那是历史的凝固,那也是情感的升华。阴阳相间的光栅射到并排的几尊残佛上,更添了高棉古国带来的神秘。我们被征服了。
第二次来到吴哥窟之巅看着太阳从西边的树梢渐渐沉下,按动快门,留下这毕生难忘的一刻。旁边的几位游人甚至拿出准备好的啤酒,对风豪饮,羡煞旁人。
当晚,司机居然邀请我们同他去乡下参加一个朋友的婚礼。不知道柬埔寨人需不需要随份子,最终我们觉得太唐突而婉言谢绝。于是在他的推荐之下我们去了一家当地人去的烤肉店。店铺的条件自然不及专为外国人准备的餐馆,但是味道也还不错。更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老板竟然是华人。他从小随父辈由潮州来到高棉,并没有得到想象中的财富与荣耀。多年战争以后,他得以经营一家餐馆,也算家境小康。我们问他为什么不回国,他伤感地说,回来看过,发现自己太穷,很难在富人如麻的潮州生活下去。我们一起喝了酒,算是同胞的小小祝福。顺便说一句,吴哥的食品一般,但Angkor啤酒绝对一流,不逊与我们在国内能喝到的任何啤酒,不论是本地的还是进口的。
第五日:暹粒-西贡
今天是在暹粒的最后一天,不舍的心情渐渐生起。早上依旧早起,去吴哥看日出。我们自嘲是最勤奋的游客,就连司机也惊诧于我们连续三天4:30起床看日出。
不到5:30, 吴哥窟正中的大道上就驾满了各式的“长枪短炮”,准备日出时来几张“三塔”的剪影。我也加入了这个大军,不过遗憾没有抢到最好的位置。也许这个位置本来就不存在。June还找到了大道左侧的荷塘,这也是摄影不错的地方,莲花,倒影,日出,绝佳组合。
我们又爬到塔顶:三进吴哥窟,三上塔顶,这最后一次也就算是个告别。
继而我们去了Bantey Sri, 又叫母王宫,一个离吴哥窟较远的地方,但也是必去之处。这里的独特之处在于雕刻极其细致。下午我们去了暹粒周边的一些早期吴哥遗址,游人不多,也很破败。
最后,我们又回到了Bayon,那是四面笑佛散发无穷魅力的地方。在那里我们看见了一个朝圣团,围跪在佛的周围唱歌,极为虔诚。
在落日的余辉中,我们告别了吴哥。不知将来什么时候还能来这个神秘而美丽的地方。也许这几天将成为我永远的记忆。
在夜色当中,越航的飞机降落在西贡机场。当我们的的士随着滚滚车流汇入这座大都市的喧嚣,我们意识到,这是一个完全不同于吴哥的世界。
西贡的流光溢彩与躁动不安,不逊于上海或是广州,更为显著的特色是大街小巷的摩托,朋友形象的说,象九十年代初的广州。
西贡给我们的第一课,是出租车司机的蛮横,这几乎断送了我们对这座城市,甚至这个国家的好印象。不过随后Liberty 4 Hotel的大堂经理和服务生的临危解难,甚至自己掏9000盾替我们打发走了司机,又使得我们倍受感动,然后能够客观地看待这个国家。
顺便说一下,我以前是把这个城市叫做“胡志明市”的,就像现在的官方称谓一样。但当我来到这里后,我发现,成为“西贡”的确更为恰当。当然也有人说“胡志明市”和“西贡”指的范围有些不同,我可不管这些。
第六日:西贡
西贡的一天是从清早街廊边Cafe里吃早餐的人们优雅的言谈中开始的。法式大面包是这个城市非常有代表性的早餐。面包、黄油、咖啡,隐约藏着这个前法国殖民地重要都市的气质。甚至你还可以依稀见到上个世纪印度支那的繁华。
今天终于见到了分别一年的朋友龙珠,还有她的太太——一位漂亮的西贡小姐。龙珠带我们去了越南分公司,从公司出来时他故意绕道楼下的Shopping Mall,我想他是想让我们感受一下越南现代的一面。的确,在我们的臆想中,越南贫穷且落后;想不到并不比中国差多少,至少西贡是这样。记得以前在新加坡时我问龙珠越南是不是很多蚊子(美国的越战片告诉我们的),现在想起来是多么可笑啊。
从公司出来不远就是中央邮局,旁边是教堂Notre Dane Cathedral。两处都是西贡的代表建筑。我们沿地图的指挥步行经过了Reunification Palace,然后去到战争博物馆。
战争博物馆集中展现了越战的残酷。托那些在战场上摸爬滚打的战地记者的福,我们今天还能看到这些既具艺术性又有纪实性的照片,从而反省历史。而同时他们留下的,还有一长串死难记者的名单,其中最为大名鼎鼎的是罗伯特•卡帕,他在地雷响起的一刹那,按下了生命中最后一次快门。所有展品中最具震撼力的,无疑是一组关于美军使用“荒化”化学武器的照片。那是一场真正的灾难:动物死亡,植物枯萎,土地沙化,水质污染,只有人类最具生命力,苟且能够偷生,但基因已经改变,造成大量先天疾病的悲剧。后来我们在中越南看到,沿海的土地本应是肥沃的,但看上去好像中国的盐碱地,植被稀疏,作物比较的委顿,就连树木也显示出同纬度不应有的细弱。
有趣的是,我们在People Committee Hall拍照时巧遇了越南足球队,他们刚刚结束老虎杯,也许是取得了好成绩,举队前来献花。我们领教了越南人民对足球的热情,我们还作了回追星族,请黎玄德签了名。
第七日:岘港-会安
在国内都没有奢侈坐过软卧,却不料在异国他乡享受了高尚待遇。昨天晚上从西贡出发,恰巧躲过了一场暴雨,今天中午到达岘港,又是不错的天气。越南有些象改革开放初期的中国,对内宾外宾往往是双价并行,连火车也不例外。还好龙珠为我们买票,不然号称外宾是内宾四倍的价钱,我们是决不敢坐火车的。
今天我们还第一次坐了“倒骑驴”的Cyclo,记得有一部很著名的影片就叫Cyclo,我们翻译成《三轮车夫》。随后我们挤上了一辆从岘港到会安的大巴,类似国内的“长途车”或“郊外车”那种,人货混装,不同国籍,不同肤色,不同语言,煞是好看。车上还遇到了几个喝醉的小流氓想调戏一女子,后来其中一人扛不住呕吐了,弄脏了我的包。
不得不承认,会安是一个充满了宁静的小城。那里没有华丽的建筑,穿城而过的小河也并不清澈,可你徜徉其中,那份闲适油然而生,却仿佛浑然天成。会安是一个汉化的小城,汉字的牌匾、楹联随处可见,中国的会馆也比比皆是,至于古城房屋的建筑方法,与我故乡的旧屋别无二致。会安以灯笼出名,其时正值元旦将至,满城的灯笼便在2002年的最后一个夜晚亮了起来。会安有一种叫Cao Lao的食品,把火腿、米粉、豆芽等烹在一起,令人回味无穷。Cao Lao仿佛只有在会安当地才能吃得到,越南的其他地方是没有的,我在广州号称最地道的越南餐馆也没有找到。
我们在小河边的一家酒吧度过了2002年的最后一晚。当我们伴着新年钟声回酒店时,身后的小城里,五色的灯笼在清风中发出光彩。
第八日:会安-顺化
今天上午去了“美森谷地”(My Son Valley - 我称之为“我儿谷”),一个越南古都的废墟。因为先去过吴哥,这里的一点点遗迹就显得乏味。我并无意贬损这个遗址,但我不是历史学家,只是从纯粹的观光客角度来看。从会安到顺化的一路被美国《国家地理》杂志评为人生五十大必去之地之一。车出岘港,在海边开行,只见水天茫茫,很是怡人。
随车沿着公路盘山而上,优美画卷渐渐展现开来:蔚蓝色的南中国海直铺天际,水天相接之处,已经分不清哪里是水哪里是天。从上往下看,海边的白浪拍击着浅黄色的沙滩,一阵过来,又一阵退去。岘港城逐渐远去,笼罩在一层薄薄的雾霭中。
谈笑间汽车已上到了海拔400多米的海云关。如果说盘山道上的海景能算人生必去之地有些牵强的话,海云关的海云奇景却是名副其实。站在关隘往南看,天清,海蓝,岘港就像是一位强壮的汉子,托起一盘南中国海的明珠;再往北看,云海茫茫,崇山峻岭,好似一位害羞的女子,柔曼霓裳若隐若现。北边的景色又好似张大千笔下的一副水墨山水,可是画家还没完成,正凝神思索,云海却变幻成另外的形状,让人难以捕捉。
傍晚时分,我们便来到了顺化,越南中部的一个中等城市,香江(Perfume River)穿城而过。这座城市的历史地位在于,它曾是越南末代封建王朝“阮氏王朝”的都城,甚至有类似于北京的皇城、宫城。
顺化也以盛产美女出名。当地女子大多身材娇好,家教严格,她们着一袭白色飘逸的Ao Dai,靓丽可人。
第九日:顺化
游香江是顺化游的一大重点。我们四人以10美金租了一条“龙舟”,溯江而上,沿途欣赏美丽景致。船主是一对夫妇,养着一条慵懒的狗。最有趣的是那条狗,沿途对周围的情况毫无兴趣,无论我们怎么去逗它都不理不睬,只顾睡觉。香江游除了在江上坐船观光以外,还有几处名胜可以瞻仰。
Thien Mu塔与中国传统的寺院和宝塔没有什么太大的区别,碑文什么的也都是中文。这座塔之所以著名是因为它与六十年代及八十年代的反共产主义运动联系在一起。1963年有一名这里的和尚为了维护自己的信仰而在西贡自焚,曾经引起世界的震惊。而更为让人惊讶的是,政府的重要人物居然对此无动于衷,甚至讽刺该行为是“烧烤聚会”。
说实话,所谓的香江游实在是没有太多的东西可以打动我,可能因为我们来自中国的原因,这些景致在中国的确是太常见了,哪里都比这更漂亮、更有历史。也可以理解,强力推荐这些景点的Lonely Planet是西方人出的,也许在他们看来,确实是值得好好享受的。包括下午我们去的顺化皇宫,就是一个紫禁城的缩小版,连午门、太和殿等名字都没变。当然,其规模和紫禁城是无法比较的。这里也有个好处,就是不论什么大殿,游人都可以进到其中,不像国内的,只能在门口看一看。
顺化菜在越南菜中占有重要地位。据说历史上有位皇帝,因为好吃,大招全国的厨子,收集四方美味,因为当时顺化是都城,也就形成了顺化菜的独特风格。这里最让我们回味的是春卷,而且一定要尝尝各种皮各种馅的,否则真是白来了。
第十日:河内
昨晚从顺化上车,一路北上,天亮时分,我们就到达了这次旅程的最后一站,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首都,河内。
这里我要简单说一下Sinh Cafe的Open Tour服务。Sinh是越南国内的一家旅行社,经营贯通全国的Open Tour业务。我们在西贡买了从会安到顺化和顺化到河内的票,这票是没有具体日期限制的。在会安和顺化只需要向当地的Sinh Cafe确认出发的日期,就可以赶上下一段路程的车。车是空调大巴,条件不错,不会中途拉客,只是在规定的地点停车。在会安到顺化的路上,比如海云关、兰蔻海滩,都会稍事休息,让乘客下车拍照。由于越南国土狭长,旅游景点基本都在一条线上,所以Sinh Cafe可以贯通南北,旅客可以买从西贡到河内的通票,中途某个景点可以停留下来,择日再行,无需另外购票。这种服务实在大大方便了游人,同时也使Sinh Cafe日进斗金。
我们在老区(Old Quarter)的Real Darling住下,然后就直奔河内的中心,也是越南全国的政治中心:巴亭广场。巴亭广场的布局有些象天安门广场。广场中央的胡志明纪念堂里保存着胡志明的遗体,不过不巧的是当时正好是星期五,属于每周一天的闭馆日,我们只能在堂外凭吊胡爷爷的伟业。纪念馆后面就是河内的标志性建筑“一柱塔”(One Polar Pagoda)。塔的旁边是胡志明纪念馆,我强烈推荐大家去这里。纪念馆的二楼是胡志明和他领导的革命的介绍,与中国普通的纪念馆无异,但三楼却是一个艺术的殿堂,用了很多抽象的图画、雕塑来表现革命和当时的环境,绝对是别出心裁。
下午我们就沿Lonely Planet介绍的河内老区步行游行进,从还剑湖出发。这是条典型的Back Streets线路,全是老房子和独具特色的批发市场。对于我这个经常在批发市场工作的人来说,当然是比较乏味,不过对越南人的生意还是可见一斑的。我们最后来到了St. Joseph大教堂,运气好,赶上信徒们正在作晚礼拜。我们也混了进去,并且按照他们的礼仪一块儿向主下跪,唱圣歌,接受灵魂的升华。从教堂出来,河内城已经万家灯火,我们的旅行也进入尾声。
第十一日:河内-广州
一大早从Real Darling到机场。有一个小教训,就是机场的外汇兑换点要八点半才开门,我们的航班早,于是手中剩下的十几万盾就一直揣回了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