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理想为什么永远都不可能实现
以前学物理的时候,尤其是力学,没有什么是不理想的。那时候,一块特定的区域可以没有空气,可以没有重力;,时间可以忽略,昨天的河跟今天的河可以是同一条河;如果你愿意,你想让小滑块怎么动,它就怎么动——在理想状态下,一切都变得那么清晰那么有章可循那么按套路出牌,只要带进公式,没有得不到的答案。
于是习惯了套公式的我们,自然而然地,以为整个世界都是理想的。
有的人竟然以为自己能够客观地评价一部电影。其实,当你看电影的第一眼,你就已经被带进编剧和导演的理想世界里了。在那个理想世界里,好人是完美的,坏人是一无是处的。后来拍电影的人们认识到了这一点,并表示不愿意让电影带有这么强烈的主观倾向以至于禁锢了观众的感情。毕竟好人和坏人都是有血有肉的人,都有着各自的缺点和优点。于是你会发现在后来的电影里这种情况的确发生了变化,由以前的好人就是好坏人就是坏,变成了好人连坏都坏得那么好,坏人连好都好得那么坏。就拿最近看过的《速度与激情6》来说,明明两队人都是罪犯,都是因为自己为所欲为而给别人带来生命财产损失的人,即使是在中间牵线搭桥的警察们也都在不停地破坏规矩逾越法律。可是,仅仅因为这边是主角而那边是反派,这边有观众仰慕的帅哥美女而那边一个都没见过,这边最后得到了皆大欢喜的结局而那边全军覆没,于是客观这个词从一开始就不存在了。
当时在坂本龙马的海援队里,有这样两种人。一种人,以池内藏太为代表,是完全的理想主义者,他们脑子里想的就只有那个伟大磅礴的“日本梦”,至于生活所需,似乎都是理所当然就在那里;另一种人,就是近藤长次郎这样的,卖包子出身,通过努力获得了武士的身份的。其实每个人都在拼命努力,只不过相比那些天天把理想绑在脑门上下奔走的人们,长次郎更关心这几十号人每天吃什么穿什么。长次郎试图抓住每一个机会为队里增加些收入以满足日常开支,然而其他人似乎并不怎么理解,他们叫嚣着“我们的理想不可以跟钱扯上关系,不然人们会怀疑我们有私心”(这是有道理的),甚至,队内还为此起了冲突。这场冲突,也直接导致了长次郎的死。长次郎死了以后,岩崎弥太郎接替了队内的CFO职位。岩崎弥太郎才不管什么理想不理想的,要说他有什么理想,那就是成为一个财大气粗的商人。于是,海援队一直都有的吃有的穿,直到他们的”理想“近似实现,直到他们退出历史舞台。
总有些人想要改变世界,比如乔布斯,从某种意义上说,他成功了——他曾说“活着就要改变世界”,而现在他死了。又比如朱利安阿桑奇,他想要建立一个没有秘密的世界,可是他本人,在我看来,就是世界上最神秘的人之一。似乎这些想要改变世界的人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他们都把自己排除在了“世界”之外,或者说,他们认为自己是凌驾于世界之上的、例外的那一个。最典型的一个表现就是纵使他们认为这世界上的一切都要改变,但是唯独他们自己却是不需要任何改变的。然而上帝似乎对于这些试图跟自己肩并肩站到一起的人并不怎么仁慈,因为他让这些人也需要吃饭、需要呼吸、需要上厕所、需要与周围的人产生各种各样的联系……最重要的,他让这些人也像其他所有人一样能被杀死。幸好,上帝从来都只有一个。
啊哈哈,理想被我说得好像牛鬼神蛇一般,该有情绪了。其实我只是想说明,一件事情之所以被称作“理想”,不是因为别的,就是因为我们没把所有的细节都考虑进去(是不能?还是不想?)。然而一旦把所有的细节都考虑进去了,我们却又常常会觉得它太难看太不登大雅之堂,又不愿意称它为理想了。这就是为什么我说理想是永远都不可能实现的。
既然理想永远都不可能实现,那么人该不该有理想呢?我想起了小时候看过的一部叫“亲爱的我把孩子变小了”的科幻电影里的一幕:几个小孩儿在自家门前的“丛林”里遇到一只蚂蚁,像火车头一样大的蚂蚁,蚂蚁很温顺,于是小孩儿们决定把这只蚂蚁当做他们的交通工具。他们坐在蚂蚁身上,举着一根长长的木条,木条一端绑着一块饼干碎屑,吊在蚂蚁面前,蚂蚁想要拿到这块饼干,于是就不停地往前走,而且饼干往哪个方向偏转,蚂蚁也就跟着往那个方向偏转。一辆”蚂蚁机车“就这么完成了。
看到这儿想必你们也明白了我的意思——理想就好像是悬挂在我们面前的那块饼干,我们想要得到它,就必须不停地向前。所以理想当然必须永远都不能实现,不然在那之后我们做些什么呢?当我们的面前不再有饼干的时候,我们还会继续前进吗?即使我们仍然能前进,没有了理想的我们,还会知道我们的方向、我们的目的地在哪里吗?
换句话说,每当你发现你的理想实现了,那么就说明,那其实并不是理想。有的人以前没钱的时候,以为自己的理想就是挣钱。殊不知跟实现理想比起来,挣钱简直太容易了,以至于后来当他们挣够了好几辈子的钱,却不知道自己要这么多钱做什么了。不过,以前听说北欧国家的自杀率全世界最高(是的超过了日本),因为他们那儿的社会福利太好以至于他们什么都不用做也能过上衣食无忧的生活,这样一来,他们反而开始因为不知道自己是为什么活着而烦恼了。这么看来,就算以挣钱为理想,也比根本没有理想显得更阳光动感有活力一些。
Ideal is a bitch.
于是习惯了套公式的我们,自然而然地,以为整个世界都是理想的。
有的人竟然以为自己能够客观地评价一部电影。其实,当你看电影的第一眼,你就已经被带进编剧和导演的理想世界里了。在那个理想世界里,好人是完美的,坏人是一无是处的。后来拍电影的人们认识到了这一点,并表示不愿意让电影带有这么强烈的主观倾向以至于禁锢了观众的感情。毕竟好人和坏人都是有血有肉的人,都有着各自的缺点和优点。于是你会发现在后来的电影里这种情况的确发生了变化,由以前的好人就是好坏人就是坏,变成了好人连坏都坏得那么好,坏人连好都好得那么坏。就拿最近看过的《速度与激情6》来说,明明两队人都是罪犯,都是因为自己为所欲为而给别人带来生命财产损失的人,即使是在中间牵线搭桥的警察们也都在不停地破坏规矩逾越法律。可是,仅仅因为这边是主角而那边是反派,这边有观众仰慕的帅哥美女而那边一个都没见过,这边最后得到了皆大欢喜的结局而那边全军覆没,于是客观这个词从一开始就不存在了。
当时在坂本龙马的海援队里,有这样两种人。一种人,以池内藏太为代表,是完全的理想主义者,他们脑子里想的就只有那个伟大磅礴的“日本梦”,至于生活所需,似乎都是理所当然就在那里;另一种人,就是近藤长次郎这样的,卖包子出身,通过努力获得了武士的身份的。其实每个人都在拼命努力,只不过相比那些天天把理想绑在脑门上下奔走的人们,长次郎更关心这几十号人每天吃什么穿什么。长次郎试图抓住每一个机会为队里增加些收入以满足日常开支,然而其他人似乎并不怎么理解,他们叫嚣着“我们的理想不可以跟钱扯上关系,不然人们会怀疑我们有私心”(这是有道理的),甚至,队内还为此起了冲突。这场冲突,也直接导致了长次郎的死。长次郎死了以后,岩崎弥太郎接替了队内的CFO职位。岩崎弥太郎才不管什么理想不理想的,要说他有什么理想,那就是成为一个财大气粗的商人。于是,海援队一直都有的吃有的穿,直到他们的”理想“近似实现,直到他们退出历史舞台。
总有些人想要改变世界,比如乔布斯,从某种意义上说,他成功了——他曾说“活着就要改变世界”,而现在他死了。又比如朱利安阿桑奇,他想要建立一个没有秘密的世界,可是他本人,在我看来,就是世界上最神秘的人之一。似乎这些想要改变世界的人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他们都把自己排除在了“世界”之外,或者说,他们认为自己是凌驾于世界之上的、例外的那一个。最典型的一个表现就是纵使他们认为这世界上的一切都要改变,但是唯独他们自己却是不需要任何改变的。然而上帝似乎对于这些试图跟自己肩并肩站到一起的人并不怎么仁慈,因为他让这些人也需要吃饭、需要呼吸、需要上厕所、需要与周围的人产生各种各样的联系……最重要的,他让这些人也像其他所有人一样能被杀死。幸好,上帝从来都只有一个。
啊哈哈,理想被我说得好像牛鬼神蛇一般,该有情绪了。其实我只是想说明,一件事情之所以被称作“理想”,不是因为别的,就是因为我们没把所有的细节都考虑进去(是不能?还是不想?)。然而一旦把所有的细节都考虑进去了,我们却又常常会觉得它太难看太不登大雅之堂,又不愿意称它为理想了。这就是为什么我说理想是永远都不可能实现的。
既然理想永远都不可能实现,那么人该不该有理想呢?我想起了小时候看过的一部叫“亲爱的我把孩子变小了”的科幻电影里的一幕:几个小孩儿在自家门前的“丛林”里遇到一只蚂蚁,像火车头一样大的蚂蚁,蚂蚁很温顺,于是小孩儿们决定把这只蚂蚁当做他们的交通工具。他们坐在蚂蚁身上,举着一根长长的木条,木条一端绑着一块饼干碎屑,吊在蚂蚁面前,蚂蚁想要拿到这块饼干,于是就不停地往前走,而且饼干往哪个方向偏转,蚂蚁也就跟着往那个方向偏转。一辆”蚂蚁机车“就这么完成了。
看到这儿想必你们也明白了我的意思——理想就好像是悬挂在我们面前的那块饼干,我们想要得到它,就必须不停地向前。所以理想当然必须永远都不能实现,不然在那之后我们做些什么呢?当我们的面前不再有饼干的时候,我们还会继续前进吗?即使我们仍然能前进,没有了理想的我们,还会知道我们的方向、我们的目的地在哪里吗?
换句话说,每当你发现你的理想实现了,那么就说明,那其实并不是理想。有的人以前没钱的时候,以为自己的理想就是挣钱。殊不知跟实现理想比起来,挣钱简直太容易了,以至于后来当他们挣够了好几辈子的钱,却不知道自己要这么多钱做什么了。不过,以前听说北欧国家的自杀率全世界最高(是的超过了日本),因为他们那儿的社会福利太好以至于他们什么都不用做也能过上衣食无忧的生活,这样一来,他们反而开始因为不知道自己是为什么活着而烦恼了。这么看来,就算以挣钱为理想,也比根本没有理想显得更阳光动感有活力一些。
Ideal is a bitch.
还没人转发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