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002
《诗的见证》【波兰】切斯瓦夫•米沃什
我在完成课程讲稿的时候,曾借由王家新的评论文章,粗疏地认识了米沃什称之为“诗的见证”的重要诗歌观念。王家新在文章中写到:“诗的见证并不表征或再现这个世界。事实是,诗的见证本身即构成了它自身的现实,或者说它见证到什么程度,时代便呈现出什么样子。”这一理解的确切近米沃什对于诗歌的理解。在米沃什看来,二十世纪以来诗歌最为贫瘠与脆弱之处便是“诗人与人类大家庭的分离”。自法国象征派开始,诗歌越来越像波西米亚的流浪人,然而,这其中所蕴含的私人性的精神孤独却不能帮助诗歌拥有一个更加开放与包容的胸襟,相反,它构成的却是一种排斥性的力量,从而阻碍了人们在诗歌中分享普遍的经验,不论这种经验是什么。因而,诗歌不应该是纯粹的,这是因为人们无法简单地把诗中的世界与我们身处的世界一切为二,换言之,想象与现实并不是彼此对立的东西,它们之间有着复杂的关联与纠葛。
在《生物学课》这一章中,米沃什说诗人是“终生在自己身上保存了某种儿童的东西”的人,然而我们今天的诗人已经太羞于表达自己内心的率真,“羞于他自己身上那个孩子,那个孩子想要地球是扁的,隔绝在太空的穹顶下;想要有一对对清楚划分的对立:真与假、善与恶、美与丑。不幸地,他在学校被告知,这种关于世界的概念是幼稚的,是属于过去的。他唯一可以做的事情,是采取防御战术,设法阻止他自己的主观空间,但他对此完全没有把握,除了知道他像希姆博尔斯卡诗中的海参,把自己分成一个身体和一句碎语。”这就意味着,诗歌并不是一个完美的自足世界,尽管它有着自身的内在规律。因为,如果诗歌缺少一种直面现实的勇气,那么根本上也就意味着这样的诗歌不过是一种无病呻吟,其呈现出的无思状态无助于任何价值的形成,而仅仅在道德上巧妙地规避了责任的承担。
米沃什说,诗歌永恒的价值在于对“真实的热情追求”。而在追求的过程中,我们必须注意的是,不论表现现实的心情多么迫切,对现实主义的追求都不应妨碍非现实主义的元素在诗歌中的体现。除此之外,我们还必须意识到,现实并不是某种原生态的东西,而是始终伴随着我们对文化的认知而存在的,因而,真实是蕴藏在一种等级秩序之中的东西。为此,诗人有必要更好地理解我们身处的这种等级秩序,有必要而且必须回到“过去”,从“过去”获得一种历史意识,米沃什说,这种意识不仅仅是一种纯粹的历史向度,它必然同时也是一种形而上学的向度,包含着一切对于人与世界的看法与理解。
我在完成课程讲稿的时候,曾借由王家新的评论文章,粗疏地认识了米沃什称之为“诗的见证”的重要诗歌观念。王家新在文章中写到:“诗的见证并不表征或再现这个世界。事实是,诗的见证本身即构成了它自身的现实,或者说它见证到什么程度,时代便呈现出什么样子。”这一理解的确切近米沃什对于诗歌的理解。在米沃什看来,二十世纪以来诗歌最为贫瘠与脆弱之处便是“诗人与人类大家庭的分离”。自法国象征派开始,诗歌越来越像波西米亚的流浪人,然而,这其中所蕴含的私人性的精神孤独却不能帮助诗歌拥有一个更加开放与包容的胸襟,相反,它构成的却是一种排斥性的力量,从而阻碍了人们在诗歌中分享普遍的经验,不论这种经验是什么。因而,诗歌不应该是纯粹的,这是因为人们无法简单地把诗中的世界与我们身处的世界一切为二,换言之,想象与现实并不是彼此对立的东西,它们之间有着复杂的关联与纠葛。
在《生物学课》这一章中,米沃什说诗人是“终生在自己身上保存了某种儿童的东西”的人,然而我们今天的诗人已经太羞于表达自己内心的率真,“羞于他自己身上那个孩子,那个孩子想要地球是扁的,隔绝在太空的穹顶下;想要有一对对清楚划分的对立:真与假、善与恶、美与丑。不幸地,他在学校被告知,这种关于世界的概念是幼稚的,是属于过去的。他唯一可以做的事情,是采取防御战术,设法阻止他自己的主观空间,但他对此完全没有把握,除了知道他像希姆博尔斯卡诗中的海参,把自己分成一个身体和一句碎语。”这就意味着,诗歌并不是一个完美的自足世界,尽管它有着自身的内在规律。因为,如果诗歌缺少一种直面现实的勇气,那么根本上也就意味着这样的诗歌不过是一种无病呻吟,其呈现出的无思状态无助于任何价值的形成,而仅仅在道德上巧妙地规避了责任的承担。
米沃什说,诗歌永恒的价值在于对“真实的热情追求”。而在追求的过程中,我们必须注意的是,不论表现现实的心情多么迫切,对现实主义的追求都不应妨碍非现实主义的元素在诗歌中的体现。除此之外,我们还必须意识到,现实并不是某种原生态的东西,而是始终伴随着我们对文化的认知而存在的,因而,真实是蕴藏在一种等级秩序之中的东西。为此,诗人有必要更好地理解我们身处的这种等级秩序,有必要而且必须回到“过去”,从“过去”获得一种历史意识,米沃什说,这种意识不仅仅是一种纯粹的历史向度,它必然同时也是一种形而上学的向度,包含着一切对于人与世界的看法与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