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相思·别意
长相思·别意
(清)徐灿
花冥冥,水泠泠。雨雨风风满碧汀。劳劳长短亭。
想凄清,倚银屏。点点声声不忍听。盈盈泪满蘦。
别意,顾名思义是指离别的情思。这首词就是从离别之时与离别之后不同处境来写“别意”。
冥冥:昏暗貌,也有草木茂盛的意思。《楚辞九章之二 涉江》“深林杳以冥冥兮,猿狖(yuán yòu泛指猿猴) 之所居”。远处昏暗茂密的树林,是猿猴筑巢的地方。
花冥冥:杜甫《醉歌行》:“风吹客衣日杲杲(gǎogǎo ),树搅离思花冥冥”。杲杲为日出之容解释为明亮的样子。远行人的衣襟随风飘摇在这明亮的阳光之下,树梢间飒飒的风声搅动着别离之人不舍的情思,为这离别道旁的繁花也显得恹恹无生气。
花冥冥写出繁花的昏暗无生意,可是这里花的黯然失色也许更多是被即将分别之人的离愁渲染所致。而繁华的黯淡正衬出离别之人心情的沉重。
泠泠1.清凉、凄清的样子。2.形容水流的声音清脆、悠扬。
水的清凉与离别之人心境的凄清相对应,而潺潺流水的一去不回就像那远去的行人,这一别不知何时才能再聚首。“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隋堤上,曾见几番,拂水飘绵送行色”。流水的意象总是带着别离的意味。泠泠,是带着冷色调的两个字,让人想起冰凌之凌。还有凛冽之凛,因此在语义之外那语声在这首词的语境中也给人寒冷焦虑的感受。
雨雨风风满碧汀,风雨的交加增添着分别的人忧伤凄暗的心情,水中的汀州却满目是碧绿的芳草。李商隐诗《蝉》云:“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初秋的黎明时分寒蝉在树上鸣叫声稀疏欲断,可是那棵树依旧碧绿的伸展的大地之上,并不在意正走向死亡的寒蝉。人有意草无情有什么能抚慰我心。别离之人就要独自去面对自己孤独的身影。
风雨又是人生忧患与磨难的象征,而雨雨风风重叠的叙述是写出作者自己所经受苦难之多。徐灿生长于明末江苏官宦诗书之家,“幼颖悟,通书史,识大体”。嫁与海宁望族陈之遴,满清入关之遴降清官至宏文院大学士。徐灿是明朝士大夫家庭教养出来,受儒家思想熏陶,只愿忠于汉族皇朝。虽满清统治中国但并不愿依附异族。可是丈夫投靠清朝她也只能从夫。尽管有着对丈夫丧失气节的不满。
朝代更迭常伴随兵燹之灾致使徐灿老家“海滨故第,化为荒烟断草,诸所游历,皆沧桑不可问矣”。异族的入侵,王朝的消亡,家园的败落,丈夫的变节,满清统治初期这些难言的国恨家愁徐灿都写到了她的词里。而词的特色或美感特质就在于作者能够曲折深隐道出自己”幽咽怨悱不能自言之情”。
清末文廷式词《忆旧游咏雁》中云:“梳翎,自来去,叹市朝易改,风雨多经”,文廷式作为男人不管世事变迁以及如何物是人非,他可以自梳翎羽可以有他自我独立选择。可是历经国变家难的徐灿只是一个女子,她只能追随丈夫的选择,在那样一个时代的风风雨雨中谁能了解她呢?“雨雨风风满碧汀”,风雨凄冷的吹袭她只有自己独自去承受。
劳劳长短亭:劳劳,忧愁伤感貌。。《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举手长劳劳,二情同依依。” 长短亭,长亭与短亭,古时道旁五里设一短亭,十里设一长亭。为旅人休憩之所。庾信《哀江南赋》“十里五里,长亭短亭。”李叔同《送别》“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古人常在城外长亭设宴送别。这里长短亭当指长亭。李白《劳劳亭》“天下伤心处,劳劳送客亭”。长亭送别,固然忧愁感伤,但这都来自两人依依惜别之情。徐灿不满于陈之遴变节但这没有影响到两人的感情。这也就是为什么说徐灿温柔贤淑“识大体”。我的苦我自己受,我对你的爱依然没有变。
上阕写分别是所见所闻所感,下阕转入别后的情景。
想凄清,倚银屏。想着分别以来这份凄楚与冷清,茕茕孑立,形影相依,那满怀的离愁别恨,满心的难言之隐,压迫的人独立难支。于是在房里徘徊的人斜靠银屏以得暂时歇息。这里不是仅指身体的劳累,也指精神的疲惫。白居易 《长恨歌》:“揽衣推枕起徘徊,珠箔银屏逦迤开。”银屏,镶银的屏风。
点点声声不忍听。盈盈泪满蘦。
风雨依旧飞舞在窗外屋檐落下的雨滴,一点点,一声声,敲打在落寞之人的心上,实在不愿再听那雨声。温庭筠《更漏子》“梧桐树 三更雨 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 一声声 空阶滴到明。”这滴到明的不只是雨滴,更是离人的眼泪。
盈盈,出自《礼记·礼运》,用来形容清澈美好。蘦古通“零”,零落。
在不忍听闻雨滴之时,那脸庞已满是清澈的泪痕,不觉中泪滴早已如断线的珍珠般落了下来。
别意的感伤在词的最后推向最高点,泪水也在那一刻汇聚成河。
整首词上下阕,语词的对应是非常妙,冥冥对凄清,泠泠对银屏,雨雨风风对点点声声,劳劳对盈盈,可谓语语相扣。
(清)徐灿
花冥冥,水泠泠。雨雨风风满碧汀。劳劳长短亭。
想凄清,倚银屏。点点声声不忍听。盈盈泪满蘦。
别意,顾名思义是指离别的情思。这首词就是从离别之时与离别之后不同处境来写“别意”。
冥冥:昏暗貌,也有草木茂盛的意思。《楚辞九章之二 涉江》“深林杳以冥冥兮,猿狖(yuán yòu泛指猿猴) 之所居”。远处昏暗茂密的树林,是猿猴筑巢的地方。
花冥冥:杜甫《醉歌行》:“风吹客衣日杲杲(gǎogǎo ),树搅离思花冥冥”。杲杲为日出之容解释为明亮的样子。远行人的衣襟随风飘摇在这明亮的阳光之下,树梢间飒飒的风声搅动着别离之人不舍的情思,为这离别道旁的繁花也显得恹恹无生气。
花冥冥写出繁花的昏暗无生意,可是这里花的黯然失色也许更多是被即将分别之人的离愁渲染所致。而繁华的黯淡正衬出离别之人心情的沉重。
泠泠1.清凉、凄清的样子。2.形容水流的声音清脆、悠扬。
水的清凉与离别之人心境的凄清相对应,而潺潺流水的一去不回就像那远去的行人,这一别不知何时才能再聚首。“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隋堤上,曾见几番,拂水飘绵送行色”。流水的意象总是带着别离的意味。泠泠,是带着冷色调的两个字,让人想起冰凌之凌。还有凛冽之凛,因此在语义之外那语声在这首词的语境中也给人寒冷焦虑的感受。
雨雨风风满碧汀,风雨的交加增添着分别的人忧伤凄暗的心情,水中的汀州却满目是碧绿的芳草。李商隐诗《蝉》云:“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初秋的黎明时分寒蝉在树上鸣叫声稀疏欲断,可是那棵树依旧碧绿的伸展的大地之上,并不在意正走向死亡的寒蝉。人有意草无情有什么能抚慰我心。别离之人就要独自去面对自己孤独的身影。
风雨又是人生忧患与磨难的象征,而雨雨风风重叠的叙述是写出作者自己所经受苦难之多。徐灿生长于明末江苏官宦诗书之家,“幼颖悟,通书史,识大体”。嫁与海宁望族陈之遴,满清入关之遴降清官至宏文院大学士。徐灿是明朝士大夫家庭教养出来,受儒家思想熏陶,只愿忠于汉族皇朝。虽满清统治中国但并不愿依附异族。可是丈夫投靠清朝她也只能从夫。尽管有着对丈夫丧失气节的不满。
朝代更迭常伴随兵燹之灾致使徐灿老家“海滨故第,化为荒烟断草,诸所游历,皆沧桑不可问矣”。异族的入侵,王朝的消亡,家园的败落,丈夫的变节,满清统治初期这些难言的国恨家愁徐灿都写到了她的词里。而词的特色或美感特质就在于作者能够曲折深隐道出自己”幽咽怨悱不能自言之情”。
清末文廷式词《忆旧游咏雁》中云:“梳翎,自来去,叹市朝易改,风雨多经”,文廷式作为男人不管世事变迁以及如何物是人非,他可以自梳翎羽可以有他自我独立选择。可是历经国变家难的徐灿只是一个女子,她只能追随丈夫的选择,在那样一个时代的风风雨雨中谁能了解她呢?“雨雨风风满碧汀”,风雨凄冷的吹袭她只有自己独自去承受。
劳劳长短亭:劳劳,忧愁伤感貌。。《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举手长劳劳,二情同依依。” 长短亭,长亭与短亭,古时道旁五里设一短亭,十里设一长亭。为旅人休憩之所。庾信《哀江南赋》“十里五里,长亭短亭。”李叔同《送别》“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古人常在城外长亭设宴送别。这里长短亭当指长亭。李白《劳劳亭》“天下伤心处,劳劳送客亭”。长亭送别,固然忧愁感伤,但这都来自两人依依惜别之情。徐灿不满于陈之遴变节但这没有影响到两人的感情。这也就是为什么说徐灿温柔贤淑“识大体”。我的苦我自己受,我对你的爱依然没有变。
上阕写分别是所见所闻所感,下阕转入别后的情景。
想凄清,倚银屏。想着分别以来这份凄楚与冷清,茕茕孑立,形影相依,那满怀的离愁别恨,满心的难言之隐,压迫的人独立难支。于是在房里徘徊的人斜靠银屏以得暂时歇息。这里不是仅指身体的劳累,也指精神的疲惫。白居易 《长恨歌》:“揽衣推枕起徘徊,珠箔银屏逦迤开。”银屏,镶银的屏风。
点点声声不忍听。盈盈泪满蘦。
风雨依旧飞舞在窗外屋檐落下的雨滴,一点点,一声声,敲打在落寞之人的心上,实在不愿再听那雨声。温庭筠《更漏子》“梧桐树 三更雨 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 一声声 空阶滴到明。”这滴到明的不只是雨滴,更是离人的眼泪。
盈盈,出自《礼记·礼运》,用来形容清澈美好。蘦古通“零”,零落。
在不忍听闻雨滴之时,那脸庞已满是清澈的泪痕,不觉中泪滴早已如断线的珍珠般落了下来。
别意的感伤在词的最后推向最高点,泪水也在那一刻汇聚成河。
整首词上下阕,语词的对应是非常妙,冥冥对凄清,泠泠对银屏,雨雨风风对点点声声,劳劳对盈盈,可谓语语相扣。
还没人转发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