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世主情结
学心理学的人喜欢解释所有发生过的事情,我也是。我的方法不太科学,但是生活里有那么多问题,来不及一一检验,在这里只是提出假设。
有一种类似于爱情的依恋,使人可以把自己托付给对方。发生的时候人可以放弃曾经坚持的一些想法,对方的世界才是唯一光明的世界。
我把它叫做“救世主情结”。背景是当事人在生活中遇到重大困难或挫折,从原有价值观出发难以接受发生的事情,承受不了冲击(经常表现为社会适应不良)。起因是当事人决定完全接受一个“适应良好”的人的信念,抛弃自己的信念,来应对面前的问题。当事人很容易沉浸在别人的世界里,失去自我。由于当事人之前遇到挫折,去改变自己的信念从而“得救”的想法使得“适应良好”的人看起来就像救世主,此人的生活也看起来一片光明。救世主的耐心、温和以及当事人对未来生活的向往表现为人之间的强烈吸引力。这种吸引力造成的感觉让人误解为爱情。
救世主情结多发于女孩,这种问题和“自我”薄弱有关(另一部分是缺乏安全感)。自我概念来源于精神分析学派,是人的过去经验和现在经验的综合体。我见过一种有意思的说法:女孩子的自我是被动形成的,而且因为社会的多重标准所以非常混乱。自我在社会交往中有很重要的作用,女生自我薄弱因而容易出问题,在决策时也容易依赖,更容易形成“救世主情结”。救世主情结需要警惕,因为它有不理性的成分,不是好的爱情。这种依恋源于适应不良,一旦问题解决依恋就会减弱。笔者认为救世主情结常常发生在男女生之间,但它的本质是精神的憧憬,所以完全可以超越性别,造成青春期精神同性恋。
PS:谢谢AlphaTown的提醒,本文不准确的地方已经改过。
有一种类似于爱情的依恋,使人可以把自己托付给对方。发生的时候人可以放弃曾经坚持的一些想法,对方的世界才是唯一光明的世界。
我把它叫做“救世主情结”。背景是当事人在生活中遇到重大困难或挫折,从原有价值观出发难以接受发生的事情,承受不了冲击(经常表现为社会适应不良)。起因是当事人决定完全接受一个“适应良好”的人的信念,抛弃自己的信念,来应对面前的问题。当事人很容易沉浸在别人的世界里,失去自我。由于当事人之前遇到挫折,去改变自己的信念从而“得救”的想法使得“适应良好”的人看起来就像救世主,此人的生活也看起来一片光明。救世主的耐心、温和以及当事人对未来生活的向往表现为人之间的强烈吸引力。这种吸引力造成的感觉让人误解为爱情。
救世主情结多发于女孩,这种问题和“自我”薄弱有关(另一部分是缺乏安全感)。自我概念来源于精神分析学派,是人的过去经验和现在经验的综合体。我见过一种有意思的说法:女孩子的自我是被动形成的,而且因为社会的多重标准所以非常混乱。自我在社会交往中有很重要的作用,女生自我薄弱因而容易出问题,在决策时也容易依赖,更容易形成“救世主情结”。救世主情结需要警惕,因为它有不理性的成分,不是好的爱情。这种依恋源于适应不良,一旦问题解决依恋就会减弱。笔者认为救世主情结常常发生在男女生之间,但它的本质是精神的憧憬,所以完全可以超越性别,造成青春期精神同性恋。
PS:谢谢AlphaTown的提醒,本文不准确的地方已经改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