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糕
1、
每天早晨我六点五十起床,爸妈略早,因为他俩在家吃早饭。而且我妈得倒腾几遍换上衣换裤子换裙子。
我们七点零几分钟出发一起去上班,我开车到我单位,换妈妈开到她单位,然后再换爸爸开到他单位。我和爸爸都是五点下班,闹天儿的话爸爸才会接我,然后我们一块回家。我们仨单位在一条直线上,自家的上下班车的路线是曲别针的形状走势。
昨天晚上我妈问我:盼盼你明儿骑车么?
我说骑什么车啊?我不。
她说那我骑车上班,另外友情提醒明儿你爸有事儿出门,班车停运。
我说卧槽,无德无信的老娘们。给我下套儿!
2、
然后今儿早晨我就急匆匆的跑出院,听见了一声仿佛穿越时空的吆喝“切~糕~~~~~”我没有离开过瀛海,不知道这种吆喝是否普遍:他好像带点河间味儿,音是与普通话无差,调儿稍微有点走叽:我脑子里学着哼了一下,大概是5-3-----,就是梁祝开头那两个音符。吆喝切糕的是个五十来岁的高瘦小老头,骑一辆黑色大二八,后座上一块半平米见方的板子,上边盖着一块白色的小棉被,小棉被仿佛脏兮兮的。真惊奇,现在还有卖这个的!还是在这二伏天儿的早晨,在这条偏远郊区根本没什么人的连通两镇的“县道”上!我凭着棉被凹下的轮廓猜木板上的切糕是还剩多一半。新鲜了!是前天,昨儿个卖剩下的吧。
忽然觉得还记得很久以前的感受是一特幸福的事儿:这才是我记忆里的切糕呢,以前有阵子特馋的东西。那时候我们一大家子差不多都挨着住西院儿——现在住的马路对面村里,春夏秋冬,隔几天的下午就会有“切~糕~~~~~”的吆喝声响起。循环广告真真儿有效,我很想吃,于是跟我妈提议切一块给我尝尝,我妈一字回绝:“脏”。(在此表达一下对我妈这在食物卫生方面玻璃心的不满,从不让吃闻起来很炫酷的路边食物,上高中我才在小伙伴的带领下尝试麻辣烫和凉皮,月坛西街那让我魂牵梦萦的麻辣烫已经变成一个装逼小茶楼了)我觉得盖着白棉被的透着甜香味儿的白切糕不脏,而且看起来很美味,没听说过村里谁吃切糕吃坏了肚子,对门我的玩伴,比我大一岁的侄女季菲菲她奶奶就给她买,我看过好多次小棉被掀起来的样子,但是印象比较模糊了:大概是一大块雪白的,十五公分左右高的黏米糕里夹着两层蜜枣,外面还包着一层豆包布啊还是保鲜膜已经忘了。
在一个我在奶奶家丝瓜藤下等着穿堂风睡觉的午后,听见了熟悉的梁祝调切糕吆喝声,我跟我爷说我想吃,我爷抵抗了一下,但是我坚持,于是我成功吃到了切糕啊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味道太一般了啊哈哈哈哈!不过是多放了点糖的粘饽饽,枣还有臭子儿的。
当时求种像条狗,如今撸完嫌人丑。
吃过之后我就再没有在意过那吆喝切糕的声儿了。也可能那吆喝声儿逐渐变少,变没了。超市里也有卖那种切糕的,保鲜膜包着一片,放在主食区,跟小盒装的驴打滚摆一块,看着就觉得不好吃。
今儿再瞅见骑着大洋车卖切糕的,看着这老事物却觉着新鲜。一板子切糕,也就二三十斤,还有人买不?一斤能卖多少钱?骑着车兜一天能卖个够生活的钱不?
我想拦下那大叔来一块切糕,但是看表已经七点四十了,平时这会儿办公室我都擦一遍了,算啦,剩下买切糕的钱打车上班去罢。
每天早晨我六点五十起床,爸妈略早,因为他俩在家吃早饭。而且我妈得倒腾几遍换上衣换裤子换裙子。
我们七点零几分钟出发一起去上班,我开车到我单位,换妈妈开到她单位,然后再换爸爸开到他单位。我和爸爸都是五点下班,闹天儿的话爸爸才会接我,然后我们一块回家。我们仨单位在一条直线上,自家的上下班车的路线是曲别针的形状走势。
昨天晚上我妈问我:盼盼你明儿骑车么?
我说骑什么车啊?我不。
她说那我骑车上班,另外友情提醒明儿你爸有事儿出门,班车停运。
我说卧槽,无德无信的老娘们。给我下套儿!
2、
然后今儿早晨我就急匆匆的跑出院,听见了一声仿佛穿越时空的吆喝“切~糕~~~~~”我没有离开过瀛海,不知道这种吆喝是否普遍:他好像带点河间味儿,音是与普通话无差,调儿稍微有点走叽:我脑子里学着哼了一下,大概是5-3-----,就是梁祝开头那两个音符。吆喝切糕的是个五十来岁的高瘦小老头,骑一辆黑色大二八,后座上一块半平米见方的板子,上边盖着一块白色的小棉被,小棉被仿佛脏兮兮的。真惊奇,现在还有卖这个的!还是在这二伏天儿的早晨,在这条偏远郊区根本没什么人的连通两镇的“县道”上!我凭着棉被凹下的轮廓猜木板上的切糕是还剩多一半。新鲜了!是前天,昨儿个卖剩下的吧。
忽然觉得还记得很久以前的感受是一特幸福的事儿:这才是我记忆里的切糕呢,以前有阵子特馋的东西。那时候我们一大家子差不多都挨着住西院儿——现在住的马路对面村里,春夏秋冬,隔几天的下午就会有“切~糕~~~~~”的吆喝声响起。循环广告真真儿有效,我很想吃,于是跟我妈提议切一块给我尝尝,我妈一字回绝:“脏”。(在此表达一下对我妈这在食物卫生方面玻璃心的不满,从不让吃闻起来很炫酷的路边食物,上高中我才在小伙伴的带领下尝试麻辣烫和凉皮,月坛西街那让我魂牵梦萦的麻辣烫已经变成一个装逼小茶楼了)我觉得盖着白棉被的透着甜香味儿的白切糕不脏,而且看起来很美味,没听说过村里谁吃切糕吃坏了肚子,对门我的玩伴,比我大一岁的侄女季菲菲她奶奶就给她买,我看过好多次小棉被掀起来的样子,但是印象比较模糊了:大概是一大块雪白的,十五公分左右高的黏米糕里夹着两层蜜枣,外面还包着一层豆包布啊还是保鲜膜已经忘了。
在一个我在奶奶家丝瓜藤下等着穿堂风睡觉的午后,听见了熟悉的梁祝调切糕吆喝声,我跟我爷说我想吃,我爷抵抗了一下,但是我坚持,于是我成功吃到了切糕啊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味道太一般了啊哈哈哈哈!不过是多放了点糖的粘饽饽,枣还有臭子儿的。
当时求种像条狗,如今撸完嫌人丑。
吃过之后我就再没有在意过那吆喝切糕的声儿了。也可能那吆喝声儿逐渐变少,变没了。超市里也有卖那种切糕的,保鲜膜包着一片,放在主食区,跟小盒装的驴打滚摆一块,看着就觉得不好吃。
今儿再瞅见骑着大洋车卖切糕的,看着这老事物却觉着新鲜。一板子切糕,也就二三十斤,还有人买不?一斤能卖多少钱?骑着车兜一天能卖个够生活的钱不?
我想拦下那大叔来一块切糕,但是看表已经七点四十了,平时这会儿办公室我都擦一遍了,算啦,剩下买切糕的钱打车上班去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