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长路上,每个人都要叛逆
小时候不理解叛逆对一个人成长的意义,觉得自己从小到大似乎也没有受到压制,在很民主的环境里长大,没有和父母对着干过很正常。十几岁都快过完了,也从没有觉得自己有什么地方特别憋屈,需要反抗一下。我的理想一直是想做一个父亲那样心灵手巧的技术人员,能干就是一个人能得到的最佳褒奖。
但这种过分美化父母形象,并一心想要成为他们,把自己塑造成第二个他们的愿望本身也许就是心智还未成熟的表现,我没有属于自己的未来图景,只有因崇拜而来的复制冲动。终于在少年生活行将结束的时候,因为偶然(但也许这偶然也是必然的),我发现了自己对过去近二十年里漠视的那个人的内心世界的兴趣,并如此强烈地感受到我是多么需要这些。在一番挣扎和痛苦的追赶以后,我和那个小时候的自己渐行渐远,直至现在人们都很难想象我从一个工科生到学文学的蜕变,我觉得这是我迟到的叛逆,是宣布父亲的偶像力量终于在我身上瓦解,我在一个更广阔的世界里看到了父亲一个技术能手的局限,甚至看到了偶像身上触目惊心的裂缝,而我也不再迷信仰仗父母精神上的支持了。
这样对过去那个归顺父母的自己的叛离,意义在于,它给了你前所未有的勇气,也许刚开始走真正属于自己的路时还有点迟疑,但越走胆子就越大,其实也就是精神上的独立。于是,多年后我才意识到也许每个人都需要一次甚至几次这样对家庭影响的反抗才能成长。
最近一直在准备写福克纳的Barn Burning,触发了对于自己是如何完成对家庭的叛逃的思考。我现在真的觉得,我们每个人都要经历叛逆,只是早晚,只是形式,只是强度,不一样罢了。
但这种过分美化父母形象,并一心想要成为他们,把自己塑造成第二个他们的愿望本身也许就是心智还未成熟的表现,我没有属于自己的未来图景,只有因崇拜而来的复制冲动。终于在少年生活行将结束的时候,因为偶然(但也许这偶然也是必然的),我发现了自己对过去近二十年里漠视的那个人的内心世界的兴趣,并如此强烈地感受到我是多么需要这些。在一番挣扎和痛苦的追赶以后,我和那个小时候的自己渐行渐远,直至现在人们都很难想象我从一个工科生到学文学的蜕变,我觉得这是我迟到的叛逆,是宣布父亲的偶像力量终于在我身上瓦解,我在一个更广阔的世界里看到了父亲一个技术能手的局限,甚至看到了偶像身上触目惊心的裂缝,而我也不再迷信仰仗父母精神上的支持了。
这样对过去那个归顺父母的自己的叛离,意义在于,它给了你前所未有的勇气,也许刚开始走真正属于自己的路时还有点迟疑,但越走胆子就越大,其实也就是精神上的独立。于是,多年后我才意识到也许每个人都需要一次甚至几次这样对家庭影响的反抗才能成长。
最近一直在准备写福克纳的Barn Burning,触发了对于自己是如何完成对家庭的叛逃的思考。我现在真的觉得,我们每个人都要经历叛逆,只是早晚,只是形式,只是强度,不一样罢了。
还没人赞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