蜘蛛的消失
昨晚洗澡时,看到天花板角落挂着一只长脚蜘蛛,就是身体小得像一粒米,8条腿却长得跟牙签一样的那种。一直觉得这种蜘蛛特别虚张声势,明明是哈比人却长了姚明的腿。这只蜘蛛让我想起高中班里的一个男同学,身高193的他在我看来简直高耸入云。开学前军训的某一天,我蹲在走廊上系鞋带,这位仁兄竟然完全没看见我,一脚拌到我身上整个摔过去。于是就这么熟了。
姑且称他是Z同学。
Z同学家当年在上海吴江路比较时尚的那一头开了家Pizza店,不是必胜客这种天天洋溢着人工节日气氛的明亮店堂。我记得那家店叫做嘉澳Pizza,店里大概只有4,5人的座位,灯光柔和安静舒适放着我没听过的外国歌,在我16岁的世界里悄无声息地插进温柔奇妙的一刀。去过吴江路的同学可能知道那是石门二路口那头,楼梯走到最高层,小小的餐馆外带有露天天台的一块私地。从店里的落地窗可以俯瞰整条熙熙攘攘的吴江路。晚上的吴江路人潮涌动,在两边店铺明朗灯光照耀下的街道上,行人缓慢移动的身影让我觉得仿佛正俯瞰着一条光之河流,那河流清澈见底,于是可以看到河底彩色流沙石块的滚动。
只要Z同学在店里帮忙,我就能吃上免费的三明治和果汁。坐着无所事事地看他调果汁切柠檬,换灯泡开气窗什么的他也从来不用凳子抬手就来,身高的便捷效果让人震惊。这里后来一度成为我夜游归途的补给站,当时我没有告诉任何人我在夜游的事实,当然也包括Z同学。在班里我们并不太常说话,都有着各自的小圈子,但我要是去店里他总会热情地招呼我,有一次看到我背着的画桶就问我里面装着什么,于是我就打开画桶把素描练习展开一个个介绍:这是阿格里巴,这是小卫,这是海盗,这是牧童。然后他笑着说:我完全不懂啊。
我的16岁生日也是在嘉澳Pizza过的,他母亲听说同学要来过生日特地当天提早开了店。我请了很多同学一起庆生,店里坐不下那么多人于是大冬天的在门口拼了桌子,我们吃吃喝喝打牌聊天,也没有人说冷。生日前一天我在另外一个女生好友的怂恿下买了人生第一副耳环,是夹在耳垂上的那种,其实夹久了会疼,但亢奋的心情如同吗啡瞬间地就把这点点不适给冲淡了。
这样的心情就跟当时我开始在这个城市冒险一般,每天每周每月慢慢接触到大人世界的东西,矫正牙齿般地添着咯牙的铁丝,忍受着浑身不适和看上去的愚蠢,心里默默期待拆下的那天。夹子耳环,透明唇蜜,淡色指甲油这类东西慢慢在我抽屉里堆积起来,顺便堆起来的还有莫名其妙买来不明觉厉的打口碟。头一次听Charlie Parker觉得脑子都要被他吹炸了,换成Louis Armstrong又嫌他喉咙里老像是憋了一口痰,可花光了零花钱买来的CD不能就这么扔下,于是一遍遍的听到CD机没电我沉沉睡去。后来我带了这些碟和两只电脑喇叭去学校宿舍想给室友们增添娱乐活动,但受欢迎的不是莫文蔚就是蔡依林,当时同住的女生们突然就会手拉手地大唱《分手快乐》,满脸的欢乐喜悦,我很想加入她们却力不从心,隐隐觉得自己注定将孤独的面对未来生命里的某些事情,承受或享有它将带给我的痛苦与欢乐。
我和Z同学之间其实没有任何值得一说的故事,最多在学校走在一起会造成令人印象深刻的40公分身高差,只记得我的视线常年跟他的皮带扣平行。与其说想起他不如说想起他家的店,或者想起了一段丝毫不值得记住的普通岁月。高二下的时候Z同学随全家移民去了澳大利亚,从此就没有了联络。当我再去嘉澳Pizza的时候,店铺已经转手给了别人,我点了杯奶昔坐在老位子喝着,余光捕捉到店员盯看我的眼神,毕竟邋遢学生样的身影和店的氛围似乎是不太和谐。于是此后就再也没回去过,明知道Z同学和他的店已经不复存在,又好像老是要在确认什么似的,夜游回来时会特地窜一下吴江路,抬头看一眼。又过了一年,吴江路大改造,所有的店都拆了又开开了又拆,饮食店改卖饰品衣服又改回饮食店,嘉澳披萨的影子彻底从吴江路消失了。
说回昨天看到的那只长腿蜘蛛。
当时我正在洗澡,抬头瞥见它挂在天花板的角落,正心想着是否快点洗完,那蜘蛛就长腿一登顺着看不见的丝线缓缓下降,先是落在淋喷头上,又下降到肥皂盒上,最后落到水龙头边的浴缸边缘,大概是因为身上粘了水,开始一滑一滑地奋力巴在浴缸边缘。我把淋喷头关了想减少点水花好让蜘蛛有机会爬上墙去,没想它又飞身一跳直接掉进浴缸里的水中,我还没来得及做什么他就顺着水流旋转着旋转着的消失在了下水道口中。
就这样,在我漫长人生中20好几岁当口的某个30秒后,蜘蛛在表演了三度蹦极后消失不见了,没有留下任何踪迹。只叫我想起也不算太久往事中的一段不算深刻的记忆和一个不算熟悉的人。除了长腿长脚外我无法把Z同学和这只蜘蛛的出现划上任何联系,直到我这篇文章都要写完了,我还是无法在写作结构上做出个什么“以小见大,以浅入深”的合理安排。
有人说世间万物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我是表示同意的。
但大概有些事情,也就是丝毫没有任何关系,完完全全的独立着。他们出现了,然后又消失了,苦苦纠结着要寻找并赋予其意义的,大概只是自己的执念。
姑且称他是Z同学。
Z同学家当年在上海吴江路比较时尚的那一头开了家Pizza店,不是必胜客这种天天洋溢着人工节日气氛的明亮店堂。我记得那家店叫做嘉澳Pizza,店里大概只有4,5人的座位,灯光柔和安静舒适放着我没听过的外国歌,在我16岁的世界里悄无声息地插进温柔奇妙的一刀。去过吴江路的同学可能知道那是石门二路口那头,楼梯走到最高层,小小的餐馆外带有露天天台的一块私地。从店里的落地窗可以俯瞰整条熙熙攘攘的吴江路。晚上的吴江路人潮涌动,在两边店铺明朗灯光照耀下的街道上,行人缓慢移动的身影让我觉得仿佛正俯瞰着一条光之河流,那河流清澈见底,于是可以看到河底彩色流沙石块的滚动。
只要Z同学在店里帮忙,我就能吃上免费的三明治和果汁。坐着无所事事地看他调果汁切柠檬,换灯泡开气窗什么的他也从来不用凳子抬手就来,身高的便捷效果让人震惊。这里后来一度成为我夜游归途的补给站,当时我没有告诉任何人我在夜游的事实,当然也包括Z同学。在班里我们并不太常说话,都有着各自的小圈子,但我要是去店里他总会热情地招呼我,有一次看到我背着的画桶就问我里面装着什么,于是我就打开画桶把素描练习展开一个个介绍:这是阿格里巴,这是小卫,这是海盗,这是牧童。然后他笑着说:我完全不懂啊。
我的16岁生日也是在嘉澳Pizza过的,他母亲听说同学要来过生日特地当天提早开了店。我请了很多同学一起庆生,店里坐不下那么多人于是大冬天的在门口拼了桌子,我们吃吃喝喝打牌聊天,也没有人说冷。生日前一天我在另外一个女生好友的怂恿下买了人生第一副耳环,是夹在耳垂上的那种,其实夹久了会疼,但亢奋的心情如同吗啡瞬间地就把这点点不适给冲淡了。
这样的心情就跟当时我开始在这个城市冒险一般,每天每周每月慢慢接触到大人世界的东西,矫正牙齿般地添着咯牙的铁丝,忍受着浑身不适和看上去的愚蠢,心里默默期待拆下的那天。夹子耳环,透明唇蜜,淡色指甲油这类东西慢慢在我抽屉里堆积起来,顺便堆起来的还有莫名其妙买来不明觉厉的打口碟。头一次听Charlie Parker觉得脑子都要被他吹炸了,换成Louis Armstrong又嫌他喉咙里老像是憋了一口痰,可花光了零花钱买来的CD不能就这么扔下,于是一遍遍的听到CD机没电我沉沉睡去。后来我带了这些碟和两只电脑喇叭去学校宿舍想给室友们增添娱乐活动,但受欢迎的不是莫文蔚就是蔡依林,当时同住的女生们突然就会手拉手地大唱《分手快乐》,满脸的欢乐喜悦,我很想加入她们却力不从心,隐隐觉得自己注定将孤独的面对未来生命里的某些事情,承受或享有它将带给我的痛苦与欢乐。
我和Z同学之间其实没有任何值得一说的故事,最多在学校走在一起会造成令人印象深刻的40公分身高差,只记得我的视线常年跟他的皮带扣平行。与其说想起他不如说想起他家的店,或者想起了一段丝毫不值得记住的普通岁月。高二下的时候Z同学随全家移民去了澳大利亚,从此就没有了联络。当我再去嘉澳Pizza的时候,店铺已经转手给了别人,我点了杯奶昔坐在老位子喝着,余光捕捉到店员盯看我的眼神,毕竟邋遢学生样的身影和店的氛围似乎是不太和谐。于是此后就再也没回去过,明知道Z同学和他的店已经不复存在,又好像老是要在确认什么似的,夜游回来时会特地窜一下吴江路,抬头看一眼。又过了一年,吴江路大改造,所有的店都拆了又开开了又拆,饮食店改卖饰品衣服又改回饮食店,嘉澳披萨的影子彻底从吴江路消失了。
说回昨天看到的那只长腿蜘蛛。
当时我正在洗澡,抬头瞥见它挂在天花板的角落,正心想着是否快点洗完,那蜘蛛就长腿一登顺着看不见的丝线缓缓下降,先是落在淋喷头上,又下降到肥皂盒上,最后落到水龙头边的浴缸边缘,大概是因为身上粘了水,开始一滑一滑地奋力巴在浴缸边缘。我把淋喷头关了想减少点水花好让蜘蛛有机会爬上墙去,没想它又飞身一跳直接掉进浴缸里的水中,我还没来得及做什么他就顺着水流旋转着旋转着的消失在了下水道口中。
就这样,在我漫长人生中20好几岁当口的某个30秒后,蜘蛛在表演了三度蹦极后消失不见了,没有留下任何踪迹。只叫我想起也不算太久往事中的一段不算深刻的记忆和一个不算熟悉的人。除了长腿长脚外我无法把Z同学和这只蜘蛛的出现划上任何联系,直到我这篇文章都要写完了,我还是无法在写作结构上做出个什么“以小见大,以浅入深”的合理安排。
有人说世间万物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我是表示同意的。
但大概有些事情,也就是丝毫没有任何关系,完完全全的独立着。他们出现了,然后又消失了,苦苦纠结着要寻找并赋予其意义的,大概只是自己的执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