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私习惯
整理Gmail box的时候删除了无数的LinkedIn系统邮件,于是想起来不如更改邮件发送设置。在所内无能网管打理下极其不稳定的网络可以打开LinkedIn却无法打开和刷新LinkedIn的Privacy Setting界面,于是刚才又connect了几个猎头以及加入了几个法律人才group的动作估计又会被系统推送到我的每一个联系人那里,包括老板之一。
LinkedIn的确有优势所在,可以方便让更多猎头推送最新的职位信息,了解职场中的某某的毕业学校、前雇主之类,但在上面各种资料和信息大白于天下的感觉平时没什么,一旦有了想跳走的心思就像极了想做些什么小动作却被很多人虎视眈眈热辣辣盯着。还是抵抗不住土象上升星座的保守倾向,待终于刷开了设置就赶紧修改了公众展示资料范围。各种“Turn off your activity broadcast”、“Select who can review your activity feed”以及“Select who can see your connections”项下一通修改。终于保护自己成了套中人,显示在外的仅为current position以及current company。
记得在微博上什么的都会刻意避免信息的披露,结果被在微博工作的高中同学嘲笑说你们的ID都有啊怎么可能有隐私啊,在网络面前没有墙,看着那些网络技术白痴为了保护自己的隐私而挣扎着作出的小小努力在互联网从业人员看来是多么可笑和愚蠢的事情。除此之外,网络信息万万千千,除了猎头为工作目的通过网络搜集自用信息,谁又有空去关注你有没有加入哪个圈子,你的联系人又有谁呢?连被猎头从无数的律师中选择出来看下资料都是缘分和幸运呢。
深井冰。
LinkedIn的确有优势所在,可以方便让更多猎头推送最新的职位信息,了解职场中的某某的毕业学校、前雇主之类,但在上面各种资料和信息大白于天下的感觉平时没什么,一旦有了想跳走的心思就像极了想做些什么小动作却被很多人虎视眈眈热辣辣盯着。还是抵抗不住土象上升星座的保守倾向,待终于刷开了设置就赶紧修改了公众展示资料范围。各种“Turn off your activity broadcast”、“Select who can review your activity feed”以及“Select who can see your connections”项下一通修改。终于保护自己成了套中人,显示在外的仅为current position以及current company。
记得在微博上什么的都会刻意避免信息的披露,结果被在微博工作的高中同学嘲笑说你们的ID都有啊怎么可能有隐私啊,在网络面前没有墙,看着那些网络技术白痴为了保护自己的隐私而挣扎着作出的小小努力在互联网从业人员看来是多么可笑和愚蠢的事情。除此之外,网络信息万万千千,除了猎头为工作目的通过网络搜集自用信息,谁又有空去关注你有没有加入哪个圈子,你的联系人又有谁呢?连被猎头从无数的律师中选择出来看下资料都是缘分和幸运呢。
深井冰。
还没人转发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