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装逼的装修
——评喜玛拉雅美术馆新馆开幕展“意象”
殷罗毕
搞艺术和艺术评论的,都有必要都去看看那部叫作《登堂入室》的法国电影。片中当法语教员的男主人公去了他妻子经营的画廊两次,第一次撞进之后他以为自己进的是一间成人用品商店。第二次,他瞅了眼画廊的宣传手册,说,要是学生拿这样的文章当作业交给他,得分肯定是“零分”,因为再也没有比画廊展览说明更空洞浮夸的语言了。那些最好最高级最大最抽象的词堆在一起,说了简直就跟没说一样。
尽管又是“气”又是“韵”又是“神”又是“境”的,中国文化中那些贴哪都成的大词都贴上了,但喜玛拉雅美术馆新馆开幕展的现场还是颇为健康和令人愉快的。
“家里装修的时候买一幅放在客厅里,倒是蛮好的。”逛完商场逛展览的一位阿姨,对着一张富春山居图装置(使用丝丝条条的宣纸堆叠和背光而产生效果,张秋实《一纸云山-富春山居图》纸本、LED灯箱),说出了一番由衷的赞美。移步换景,这位阿姨来到一堵墙面前,看到墙上被凿破显出类似到此一游风格的“一江春水向东流”字样( 吴高钟《一江春水向东流》,砖 墙),一地红砖粉末,不禁频频点头,“这倒蛮有创意的,他们都是搞装修的吧。”
“这边的三角铁还一闪一闪的发亮(某个称为《万里山河》的装置),我看他们不单有装置,还有光置。”逛完商场逛展览的一位老伯,不经意间为当代艺术的观念宝库又添砖加瓦。
这位老阿姨和老伯的话,都算是说对了,说出了这场展览与几乎所有当代艺术展览的两个基本点和全部秘密。装修——拿点现成的材料和图稿做个变动搞点新花样,不单是这张画、这次喜玛拉雅开幕展,而是整个当代艺术的物质底色。而帽子戏法般无中生有不断翻新的概念名词,则是当代艺术得以像个活物一样不断运动进展的基本动力。
当然,装修也各有不同装法与流派。有装逼的装修,和不装逼的之分。喜玛拉雅这场,或许得益于整体上连着商场的空间气场,观众们看展览如同游乐园——这是我所见识过的最得体的当代艺术展现场。几个小白领和小朋友正一边戴着耳机听自己的iphone,一边用毛笔沾着清水在石头上写字。这个模仿老大爷在公园地面上用水写字的游艺活动,据说是宋冬一个唤作《金木水火土》的作品。
在一处被划为“理”的区域,有位貌似资深观众的老先生正对着围成一堆听众说:“这气、理、神、韵、境(此次展览“意象”所分类出来的几个区域和主题名称),都逃不过阴阳。这阴阳的变化,就是《周易》。周易是什么,就是给你的大脑格式化,装一个高版本软件,二进制计算,东方艺术、西方艺术,什么都可以算在里面。”这高屋建瓴的境界,他看来是得了当代艺术哲学的精髓。
装修的最高潮,是那片既像地狱又像乐园的城市森林。远看以为背景是元代倪瓒的巨石山水,细看才发现所有山脉都是高楼的堆叠,所有的树林都是高压电塔,而高楼山林的下方,则有车辆和行人处处移动(杨泳梁、马海平《极夜之昼》影像)。“这画,看一整天都看不完。”一位观众说,“你看,天上地下都有楼,都有人在动。还有飞碟会出来呢,嗖——把人吸上去了。”事实上,在当代要将当代人所生活浸泡其中常常为之震惊的当代世界以直接生猛的方式展现出来,这是当代艺术能称之为艺术最起码的门槛和资格证书。让我们对城市的迷宫地狱般的日常感受得到触目惊心的直观表达,就像白昼在太阳底下眼睁睁地目睹自己的梦魇在空气中重演——《极夜之昼》做到了,以海量的真实细节和梦境般密集的衔接。这也许是一场展览所能带给观看者最大也是最基本的观看欲求的兑现。
另一篇:
城市的骨骼房间的皮
——评吴达新“失度”&侯勇“起居室”双个展
殷罗毕
古都,从肉眼所见,通常是一座环环相套水平展开之城,但在不可见的方向,它往往是一座垂直之城。在北京内城区域,每座城门每条胡同往下挖地三尺,几乎都能挖出另一座北京城来,当代的胡同下方是明代的墙基,明代的墙基下则是元代的墙角。
从下方往上观看,倒可以看到一座集生长-死亡于一身的城市,看到城市表皮下的历史骨骼,看到真正支撑起空间的规则与力量。前门、箭楼、鼓楼、钟楼,到毛主席纪念堂、人民英雄纪念碑到天安门,全都骨骼嶙峋历历在目,那些屋面和墙体都成为了铁栅栏,围合空间,构筑场所,人们数百年的生活就处于这样的规制之中。吴达新的“失度”展,用钢筋勾勒复制了北京中轴线上的城门城楼,每个城门城楼都高高顶在杆子上,手一推杆子连带着城门城楼还在头顶上方寒冷的空气中摇晃。
与栅格化、权力化的城楼相比,房间则更是一处宁静休息之所,是人回复到最初的肉胎蜷于其中的子宫。侯勇的丙烯布面系列画作“起居室”将房门、浴室、卷帘门当作了画面中的观看对象。但在那些门、淋浴龙头和卷帘的各线条之间,侯勇使用了纯粹的颜料色块来进行稀薄的涂抹,这在一定程度上使得门框、墙体和浴室构件从一个整体的房间图解中被抽离了出来,成为了一种单纯的视觉截面。但在另一个层面上,也显出略带轻巧的现代审美装饰化倾向,而减弱了对于房间这一独特空间对象的视觉专注本身。在这个层面上,一个自闭症儿童的房间细密画会给我带来更多的秘密和快感。
殷罗毕
搞艺术和艺术评论的,都有必要都去看看那部叫作《登堂入室》的法国电影。片中当法语教员的男主人公去了他妻子经营的画廊两次,第一次撞进之后他以为自己进的是一间成人用品商店。第二次,他瞅了眼画廊的宣传手册,说,要是学生拿这样的文章当作业交给他,得分肯定是“零分”,因为再也没有比画廊展览说明更空洞浮夸的语言了。那些最好最高级最大最抽象的词堆在一起,说了简直就跟没说一样。
尽管又是“气”又是“韵”又是“神”又是“境”的,中国文化中那些贴哪都成的大词都贴上了,但喜玛拉雅美术馆新馆开幕展的现场还是颇为健康和令人愉快的。
“家里装修的时候买一幅放在客厅里,倒是蛮好的。”逛完商场逛展览的一位阿姨,对着一张富春山居图装置(使用丝丝条条的宣纸堆叠和背光而产生效果,张秋实《一纸云山-富春山居图》纸本、LED灯箱),说出了一番由衷的赞美。移步换景,这位阿姨来到一堵墙面前,看到墙上被凿破显出类似到此一游风格的“一江春水向东流”字样( 吴高钟《一江春水向东流》,砖 墙),一地红砖粉末,不禁频频点头,“这倒蛮有创意的,他们都是搞装修的吧。”
“这边的三角铁还一闪一闪的发亮(某个称为《万里山河》的装置),我看他们不单有装置,还有光置。”逛完商场逛展览的一位老伯,不经意间为当代艺术的观念宝库又添砖加瓦。
这位老阿姨和老伯的话,都算是说对了,说出了这场展览与几乎所有当代艺术展览的两个基本点和全部秘密。装修——拿点现成的材料和图稿做个变动搞点新花样,不单是这张画、这次喜玛拉雅开幕展,而是整个当代艺术的物质底色。而帽子戏法般无中生有不断翻新的概念名词,则是当代艺术得以像个活物一样不断运动进展的基本动力。
当然,装修也各有不同装法与流派。有装逼的装修,和不装逼的之分。喜玛拉雅这场,或许得益于整体上连着商场的空间气场,观众们看展览如同游乐园——这是我所见识过的最得体的当代艺术展现场。几个小白领和小朋友正一边戴着耳机听自己的iphone,一边用毛笔沾着清水在石头上写字。这个模仿老大爷在公园地面上用水写字的游艺活动,据说是宋冬一个唤作《金木水火土》的作品。
在一处被划为“理”的区域,有位貌似资深观众的老先生正对着围成一堆听众说:“这气、理、神、韵、境(此次展览“意象”所分类出来的几个区域和主题名称),都逃不过阴阳。这阴阳的变化,就是《周易》。周易是什么,就是给你的大脑格式化,装一个高版本软件,二进制计算,东方艺术、西方艺术,什么都可以算在里面。”这高屋建瓴的境界,他看来是得了当代艺术哲学的精髓。
装修的最高潮,是那片既像地狱又像乐园的城市森林。远看以为背景是元代倪瓒的巨石山水,细看才发现所有山脉都是高楼的堆叠,所有的树林都是高压电塔,而高楼山林的下方,则有车辆和行人处处移动(杨泳梁、马海平《极夜之昼》影像)。“这画,看一整天都看不完。”一位观众说,“你看,天上地下都有楼,都有人在动。还有飞碟会出来呢,嗖——把人吸上去了。”事实上,在当代要将当代人所生活浸泡其中常常为之震惊的当代世界以直接生猛的方式展现出来,这是当代艺术能称之为艺术最起码的门槛和资格证书。让我们对城市的迷宫地狱般的日常感受得到触目惊心的直观表达,就像白昼在太阳底下眼睁睁地目睹自己的梦魇在空气中重演——《极夜之昼》做到了,以海量的真实细节和梦境般密集的衔接。这也许是一场展览所能带给观看者最大也是最基本的观看欲求的兑现。
另一篇:
城市的骨骼房间的皮
——评吴达新“失度”&侯勇“起居室”双个展
殷罗毕
古都,从肉眼所见,通常是一座环环相套水平展开之城,但在不可见的方向,它往往是一座垂直之城。在北京内城区域,每座城门每条胡同往下挖地三尺,几乎都能挖出另一座北京城来,当代的胡同下方是明代的墙基,明代的墙基下则是元代的墙角。
从下方往上观看,倒可以看到一座集生长-死亡于一身的城市,看到城市表皮下的历史骨骼,看到真正支撑起空间的规则与力量。前门、箭楼、鼓楼、钟楼,到毛主席纪念堂、人民英雄纪念碑到天安门,全都骨骼嶙峋历历在目,那些屋面和墙体都成为了铁栅栏,围合空间,构筑场所,人们数百年的生活就处于这样的规制之中。吴达新的“失度”展,用钢筋勾勒复制了北京中轴线上的城门城楼,每个城门城楼都高高顶在杆子上,手一推杆子连带着城门城楼还在头顶上方寒冷的空气中摇晃。
与栅格化、权力化的城楼相比,房间则更是一处宁静休息之所,是人回复到最初的肉胎蜷于其中的子宫。侯勇的丙烯布面系列画作“起居室”将房门、浴室、卷帘门当作了画面中的观看对象。但在那些门、淋浴龙头和卷帘的各线条之间,侯勇使用了纯粹的颜料色块来进行稀薄的涂抹,这在一定程度上使得门框、墙体和浴室构件从一个整体的房间图解中被抽离了出来,成为了一种单纯的视觉截面。但在另一个层面上,也显出略带轻巧的现代审美装饰化倾向,而减弱了对于房间这一独特空间对象的视觉专注本身。在这个层面上,一个自闭症儿童的房间细密画会给我带来更多的秘密和快感。
还没人转发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