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法正义
原本一直工作,余下的时间不是陪家人就是看新闻。真的忙起来,才知道思考真是需要时间的。有些胡思乱想的头绪,最好还是记下来。
最近城管打死人的事情闹得纷纷扬扬。网上尽是为小贩鸣不平的,而也有人认为如果这种事发生在美国,执法人员有权开枪击毙拒捕者。刚刚翻看电影目录,忽然想到或许雨果当初写《悲惨世界》时,真正要写的不是冉阿让,而是贾维。
整个悲惨世界所描写的正是司法正义,而贾维正是拟人化了的法律。其实公正些看,冉阿让确实是个逃犯——他因为偷了一块面包做了19年的苦役。其中偷面包所判的时间不长,19年中至少有15年是狱中犯事加刑所致。但无论如何起因是那块面包,因此他绝不想再被抓回去。
冉阿让真的犯罪了吗?他从监狱出来以后抢过小孩的钱,这是事实。但如果冉阿让是罪犯,那么勒索孤女,偷客人财物,发战争死人财的酒店老板又算什么?仅仅因为没被抓到也没有人报案,无论他做了多少坏事,从司法上讲他都是守法公民。我相信嫉恶如仇的贾维是为了社会的稳定而执法的,正如他自己所说。但是抓了冉阿让(罪犯),保护酒店老板(守法公民)就能让这个世界美好了吗?显然不是的。不但如此,如果他这么做了,那么这个世界将再无正义去对抗邪恶,不会有人去救柯塞德,不会有人去救学生。
贾维从出生就是警察,一生追捕逃犯冉阿让,最后却选择放走了他。他是法律的化身,无论冉阿让表现出的道德有多么完美,他始终告诉自己他是个罪犯,他必须伏法。其实真正让贾维放走冉阿让并不是因为他救人,而是长达十年的追捕生涯已经让他认识了蜕变后的冉阿让——那绝不是一个应该去服苦役的罪犯,他是个好人,值得尊敬。在作出这个选择后,他自杀了,因为对他而言生命已经失去了意义。
贾维的自杀很有意思。以中国人的眼光来看这种自杀颇有些犯傻的意味。国人在传统的道德观影响下,只认为一种自杀值得尊重,就是为贞操。这一点上倒没有太多的性别歧视,分工不同而已——君为臣纲,夫为妻纲,父为子纲。忠臣无二主,烈女无二夫,不用细数就可以知道历史上有多少人因为“纲”没了而被迫自杀的。但像贾维这样因为信念的自我否定而自杀,估计只能换回三个字:“没必要”。
最近自杀也是个热门话题。我觉得如果能死得像贾维那样,那倒是很高尚的。同时贾维的死似乎说明了作者的结论——因为法律的自相矛盾,司法正义这个问题永远无解。
不仅仅是美国,我见过的西方各国的执法人员都有一种类似军人的素质——只执行判决,不问对错。至于判断判决的正确与否,那不是他的职责。这是一种团队合作,执法人员需要相信司法人员的判断,需要信仰司法正义;同样司法人员也需要相信他们的判决会被严格执行。说到这里又想起了两件事,一个是电影《少数派报告》,其中讲的就是执法人员质疑司法正义,只是加上了科幻背景;另一个是国人糟糕的团队合作精神。正是因为国人没有形成团队合作的概念,因此总是喜欢迁怒于动手的那个人。
最近城管打死人的事情闹得纷纷扬扬。网上尽是为小贩鸣不平的,而也有人认为如果这种事发生在美国,执法人员有权开枪击毙拒捕者。刚刚翻看电影目录,忽然想到或许雨果当初写《悲惨世界》时,真正要写的不是冉阿让,而是贾维。
整个悲惨世界所描写的正是司法正义,而贾维正是拟人化了的法律。其实公正些看,冉阿让确实是个逃犯——他因为偷了一块面包做了19年的苦役。其中偷面包所判的时间不长,19年中至少有15年是狱中犯事加刑所致。但无论如何起因是那块面包,因此他绝不想再被抓回去。
冉阿让真的犯罪了吗?他从监狱出来以后抢过小孩的钱,这是事实。但如果冉阿让是罪犯,那么勒索孤女,偷客人财物,发战争死人财的酒店老板又算什么?仅仅因为没被抓到也没有人报案,无论他做了多少坏事,从司法上讲他都是守法公民。我相信嫉恶如仇的贾维是为了社会的稳定而执法的,正如他自己所说。但是抓了冉阿让(罪犯),保护酒店老板(守法公民)就能让这个世界美好了吗?显然不是的。不但如此,如果他这么做了,那么这个世界将再无正义去对抗邪恶,不会有人去救柯塞德,不会有人去救学生。
贾维从出生就是警察,一生追捕逃犯冉阿让,最后却选择放走了他。他是法律的化身,无论冉阿让表现出的道德有多么完美,他始终告诉自己他是个罪犯,他必须伏法。其实真正让贾维放走冉阿让并不是因为他救人,而是长达十年的追捕生涯已经让他认识了蜕变后的冉阿让——那绝不是一个应该去服苦役的罪犯,他是个好人,值得尊敬。在作出这个选择后,他自杀了,因为对他而言生命已经失去了意义。
贾维的自杀很有意思。以中国人的眼光来看这种自杀颇有些犯傻的意味。国人在传统的道德观影响下,只认为一种自杀值得尊重,就是为贞操。这一点上倒没有太多的性别歧视,分工不同而已——君为臣纲,夫为妻纲,父为子纲。忠臣无二主,烈女无二夫,不用细数就可以知道历史上有多少人因为“纲”没了而被迫自杀的。但像贾维这样因为信念的自我否定而自杀,估计只能换回三个字:“没必要”。
最近自杀也是个热门话题。我觉得如果能死得像贾维那样,那倒是很高尚的。同时贾维的死似乎说明了作者的结论——因为法律的自相矛盾,司法正义这个问题永远无解。
不仅仅是美国,我见过的西方各国的执法人员都有一种类似军人的素质——只执行判决,不问对错。至于判断判决的正确与否,那不是他的职责。这是一种团队合作,执法人员需要相信司法人员的判断,需要信仰司法正义;同样司法人员也需要相信他们的判决会被严格执行。说到这里又想起了两件事,一个是电影《少数派报告》,其中讲的就是执法人员质疑司法正义,只是加上了科幻背景;另一个是国人糟糕的团队合作精神。正是因为国人没有形成团队合作的概念,因此总是喜欢迁怒于动手的那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