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远的梧桐树 ——评《怦然心动》
如果长大是将美好的东西一件件遗失,那我宁愿永远不长大;如果长大是可以跟你一起看世界的风景,我希望可以快快长大。 ——题记
当我写下这个标题的时候我庆幸还是看到了《怦然心动》(Flipped)这部影片,就我目前为止所看过的所有影片当中,这应该是唯一一部让我情不自禁地连续地完整地看两遍的影片,而且也是唯一一部使我从头哭到尾、从开始到结束都心痛的电影。相比之前我看过的同类型的青春爱情电影,如《初恋这件小事》《情书》《青梅竹马》《假如爱有天意》等片,《怦然心动》更胜一筹的地方不仅在于它特殊的讲故事的手法、清新唯美的画面,而在于它蕴藏的关于成长的主题,关于生活的哲理,以及关于爱情真谛的追寻。
《怦然心动》的故事其实很简单,二年级的时候,茱莉•贝克遇到了刚搬来的邻居布莱斯一家,在看到布莱斯的第一眼,茱莉就深深地喜欢上了布莱斯的眼睛和他的微笑,于是她想方设法接近布莱斯。但是对于布莱斯来说,这简直是噩梦,以至于使他差点患上社交恐惧症。于是从二年级到六年级,布莱斯一直在逃避茱莉的纠缠,甚至跟他父亲一样瞧不起茱莉及其家人。当茱莉在高大的梧桐树上请求布莱斯帮她一起捍卫那棵树的时候,布莱斯竟然觉得她的想法很愚蠢,于是拒绝帮助她,头也不回地走了。当茱莉好心地将她自己亲自饲养的母鸡下的蛋送给布莱斯一家时,布莱斯将那些蛋全都扔进了垃圾桶。而渐渐长大的茱莉也在心里慢慢地转变对布莱斯的看法,开始用她父亲说的那句“整体大于部分之和”来观察周围的人,包括布莱斯,当她发现自己无法看清布莱斯,不知道他是整体大于部分之和还是整体小于部分之和时,她跟随爸爸去探望了因出生时的意外而脑瘫的叔叔,也在心里认肯了这样一个顽童般的叔叔,而布莱斯在无意中对茱莉叔叔的嘲笑彻底伤了茱莉的心,茱莉也在那一刻释然了,至少是暂时放下了。而成长中的布莱斯也开始为自己瞧不起茱莉感到困惑,开始怀疑自己对茱莉的看法是否正确。“鸡蛋”事件之后,布莱斯开始重新了解茱莉,那张刊登了茱莉为保护梧桐树而不肯下来的新闻报纸成了他随身携带的物品之一,在学校里他也试图接近茱莉,在上课的时候盯着她看,同时为了掩饰这个行为找了一个很可笑的理由。在跟他的朋友加瑞倾诉的时候,更加确定了他内心对茱莉的喜欢,于是,在两家聚餐的时候茱莉对他的冷漠使他备受煎熬,在公益拍卖会上茱莉选择了其他人使他内心倍感失落,终于,他鼓起勇气对茱莉说“我喜欢你”。尽管布莱斯的那个初吻是茱莉期待了很久的,但是茱莉逃开了,在她心里,暂时还是无法接受布莱斯的转变。影片的最后是布莱斯为茱莉重新种下了一棵梧桐树,他们的手终于握在了一起。
据说,判断一部影片是好是坏在影片开始的十分钟之内就可以得出答案,当我在第一个镜头中看到小小的茱莉那张可爱的脸时就喜欢上了《怦然心动》这部影片,可以毫不犹豫地说这是部好电影。相对于我这样的感情并不丰富的人来说,在看电影的时候哭是很少的事,但是《怦然心动》的泪点却有点多,而且超过了我的预期。眼泪第一次爆发是在茱莉死命抱着树不愿下来的时候,我为她能如此守护一样心爱的东西而感动,尽管这在其他人尤其是布莱斯看来是如此愚蠢、不可思议的一件事,但那对茱莉来说却意味着整个世界,因为她可以在树上看日出日落,看粉红或紫色的黄昏的天空,感受微风吹拂脸颊的惬意。第二次爆发是在茱莉的父母为该不该将患脑瘫的叔叔从私人疗养院转移到公共疗养院而争吵,茱莉的爸妈却说这不是你的错,然后轮流到茱莉的房间对茱莉剖析他们的感情时。茱莉为爸爸背负的深重兄弟情义与责任而难过,也为妈妈承受的家庭的巨大压力而心酸,但是这样的爸妈使她觉得幸运。我为茱莉有这样开明的双亲、充满温情的家庭感动。第三次爆发是在听到布莱斯的外公对布莱斯说的那番话后,他说:“这个世界有些人浅薄,有些人金玉其外败絮其中,但是终究有一天你会找到一个如彩虹般美好的人,这时你会发现其他的都不过是浮云而已。”实质上,这句话与主力的父亲那句“整体大于部分之和”有异曲同工之妙。或许很多人就在忽略了整体或盲目的寻觅中失去了发现彩虹般美好的人的机会。除此之外,还有很多小细节一直使我的眼泪在眼眶中打转,比如茱莉的爸爸在那棵梧桐树被砍之后送给茱莉一幅他亲自画的画,比如茱莉为布莱斯倒掉她送的鸡蛋并嘲笑她家的庭院而伤心等等。
当然,影片中的人物性格都是比较鲜明的。茱莉是个可爱的自尊自爱自强、敢爱敢恨的善良的“女神”形象,她从不为家庭的贫困而自卑,也理解父母的艰辛,珍惜家人的感情,追求美好的事物。最重要的是,她对布莱斯敢爱敢恨,坚持但不固执,妥协但不屈服,拿得起放得下,尽管从头到尾都拖着一条麻花辫,但是她的美丽无法掩盖。关于布莱斯,在茱莉的眼中他是个有着漂亮眼睛的“白马王子”,而我对他的印象却不怎么样,可能是因为我经常习惯性地忽略男主而更多关注女主,我对布莱斯的第一印象就像茱莉后来说的那样,是一个懦弱的人,不知道是不是因为他表现得太明显,我不喜欢他不敢爬树,不喜欢他不敢去了解茱莉,不喜欢他不敢直接对茱莉说不能接受她家的鸡蛋等等,幸好在最后,他终于做了一件使我对他稍微改观的事,那就是帮茱莉种下了一棵她喜欢的梧桐树。当然茱莉的父母是毋庸置疑的一对好人,茱莉的爸爸一直坚持着画画的梦想,也一直守护着脑瘫了弟弟,也一直充满着乐观,他的善良深深地影响了茱莉;茱莉的妈妈是一位典型的任劳任怨的家庭主妇,虽然日子过得比较艰难,但她一直支持丈夫,承受着丈夫因坚持梦想而必须承受的生活与精神的双重压力,对儿女更是呵护备至,充满温情。与之相比,布莱斯的爸爸史蒂文可以说是一个典型的“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人,他屈服于世俗的压力而变得中规中矩,放弃了心中的出唱片的梦想,正如茱莉说的,他虽然外表光鲜,但是有些东西在他心里早已腐烂了,甚至渐渐长大的布莱斯也开始为他的父亲感到悲哀。影片中另一个出彩的人物是布莱斯的外公彻特,一位对妻子的爱始终如一的痴情的智者,布莱斯对茱莉看法的转变有一部分是因为他,是彻特鼓励布莱斯接近茱莉,也是彻特使布莱斯对茱莉一家有更全面的了解,更重要的是彻特发现茱莉与他的妻子很像,是个有骨气的人,引导布莱斯看到茱莉的美好。
顺便再提一句,这部影片的结构是比较罕见的,它采用独白的方式让男女主人公分别叙述对同一件事的看法或感受,相对于大部分电影中只有一个主人公叙述的方式来说是一个突破,而且它从儿童的视角出发,虽然讲述的是早恋,但却反映了不同家庭的价值观以及孩童成长中困惑,而且教会了我们该如何去爱。更重要的是,很难想象这么一部充满青春气息的影片出自一个年过六旬的导演之手,这也应该算是个奇迹吧。
当我写下这个标题的时候我庆幸还是看到了《怦然心动》(Flipped)这部影片,就我目前为止所看过的所有影片当中,这应该是唯一一部让我情不自禁地连续地完整地看两遍的影片,而且也是唯一一部使我从头哭到尾、从开始到结束都心痛的电影。相比之前我看过的同类型的青春爱情电影,如《初恋这件小事》《情书》《青梅竹马》《假如爱有天意》等片,《怦然心动》更胜一筹的地方不仅在于它特殊的讲故事的手法、清新唯美的画面,而在于它蕴藏的关于成长的主题,关于生活的哲理,以及关于爱情真谛的追寻。
《怦然心动》的故事其实很简单,二年级的时候,茱莉•贝克遇到了刚搬来的邻居布莱斯一家,在看到布莱斯的第一眼,茱莉就深深地喜欢上了布莱斯的眼睛和他的微笑,于是她想方设法接近布莱斯。但是对于布莱斯来说,这简直是噩梦,以至于使他差点患上社交恐惧症。于是从二年级到六年级,布莱斯一直在逃避茱莉的纠缠,甚至跟他父亲一样瞧不起茱莉及其家人。当茱莉在高大的梧桐树上请求布莱斯帮她一起捍卫那棵树的时候,布莱斯竟然觉得她的想法很愚蠢,于是拒绝帮助她,头也不回地走了。当茱莉好心地将她自己亲自饲养的母鸡下的蛋送给布莱斯一家时,布莱斯将那些蛋全都扔进了垃圾桶。而渐渐长大的茱莉也在心里慢慢地转变对布莱斯的看法,开始用她父亲说的那句“整体大于部分之和”来观察周围的人,包括布莱斯,当她发现自己无法看清布莱斯,不知道他是整体大于部分之和还是整体小于部分之和时,她跟随爸爸去探望了因出生时的意外而脑瘫的叔叔,也在心里认肯了这样一个顽童般的叔叔,而布莱斯在无意中对茱莉叔叔的嘲笑彻底伤了茱莉的心,茱莉也在那一刻释然了,至少是暂时放下了。而成长中的布莱斯也开始为自己瞧不起茱莉感到困惑,开始怀疑自己对茱莉的看法是否正确。“鸡蛋”事件之后,布莱斯开始重新了解茱莉,那张刊登了茱莉为保护梧桐树而不肯下来的新闻报纸成了他随身携带的物品之一,在学校里他也试图接近茱莉,在上课的时候盯着她看,同时为了掩饰这个行为找了一个很可笑的理由。在跟他的朋友加瑞倾诉的时候,更加确定了他内心对茱莉的喜欢,于是,在两家聚餐的时候茱莉对他的冷漠使他备受煎熬,在公益拍卖会上茱莉选择了其他人使他内心倍感失落,终于,他鼓起勇气对茱莉说“我喜欢你”。尽管布莱斯的那个初吻是茱莉期待了很久的,但是茱莉逃开了,在她心里,暂时还是无法接受布莱斯的转变。影片的最后是布莱斯为茱莉重新种下了一棵梧桐树,他们的手终于握在了一起。
据说,判断一部影片是好是坏在影片开始的十分钟之内就可以得出答案,当我在第一个镜头中看到小小的茱莉那张可爱的脸时就喜欢上了《怦然心动》这部影片,可以毫不犹豫地说这是部好电影。相对于我这样的感情并不丰富的人来说,在看电影的时候哭是很少的事,但是《怦然心动》的泪点却有点多,而且超过了我的预期。眼泪第一次爆发是在茱莉死命抱着树不愿下来的时候,我为她能如此守护一样心爱的东西而感动,尽管这在其他人尤其是布莱斯看来是如此愚蠢、不可思议的一件事,但那对茱莉来说却意味着整个世界,因为她可以在树上看日出日落,看粉红或紫色的黄昏的天空,感受微风吹拂脸颊的惬意。第二次爆发是在茱莉的父母为该不该将患脑瘫的叔叔从私人疗养院转移到公共疗养院而争吵,茱莉的爸妈却说这不是你的错,然后轮流到茱莉的房间对茱莉剖析他们的感情时。茱莉为爸爸背负的深重兄弟情义与责任而难过,也为妈妈承受的家庭的巨大压力而心酸,但是这样的爸妈使她觉得幸运。我为茱莉有这样开明的双亲、充满温情的家庭感动。第三次爆发是在听到布莱斯的外公对布莱斯说的那番话后,他说:“这个世界有些人浅薄,有些人金玉其外败絮其中,但是终究有一天你会找到一个如彩虹般美好的人,这时你会发现其他的都不过是浮云而已。”实质上,这句话与主力的父亲那句“整体大于部分之和”有异曲同工之妙。或许很多人就在忽略了整体或盲目的寻觅中失去了发现彩虹般美好的人的机会。除此之外,还有很多小细节一直使我的眼泪在眼眶中打转,比如茱莉的爸爸在那棵梧桐树被砍之后送给茱莉一幅他亲自画的画,比如茱莉为布莱斯倒掉她送的鸡蛋并嘲笑她家的庭院而伤心等等。
当然,影片中的人物性格都是比较鲜明的。茱莉是个可爱的自尊自爱自强、敢爱敢恨的善良的“女神”形象,她从不为家庭的贫困而自卑,也理解父母的艰辛,珍惜家人的感情,追求美好的事物。最重要的是,她对布莱斯敢爱敢恨,坚持但不固执,妥协但不屈服,拿得起放得下,尽管从头到尾都拖着一条麻花辫,但是她的美丽无法掩盖。关于布莱斯,在茱莉的眼中他是个有着漂亮眼睛的“白马王子”,而我对他的印象却不怎么样,可能是因为我经常习惯性地忽略男主而更多关注女主,我对布莱斯的第一印象就像茱莉后来说的那样,是一个懦弱的人,不知道是不是因为他表现得太明显,我不喜欢他不敢爬树,不喜欢他不敢去了解茱莉,不喜欢他不敢直接对茱莉说不能接受她家的鸡蛋等等,幸好在最后,他终于做了一件使我对他稍微改观的事,那就是帮茱莉种下了一棵她喜欢的梧桐树。当然茱莉的父母是毋庸置疑的一对好人,茱莉的爸爸一直坚持着画画的梦想,也一直守护着脑瘫了弟弟,也一直充满着乐观,他的善良深深地影响了茱莉;茱莉的妈妈是一位典型的任劳任怨的家庭主妇,虽然日子过得比较艰难,但她一直支持丈夫,承受着丈夫因坚持梦想而必须承受的生活与精神的双重压力,对儿女更是呵护备至,充满温情。与之相比,布莱斯的爸爸史蒂文可以说是一个典型的“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人,他屈服于世俗的压力而变得中规中矩,放弃了心中的出唱片的梦想,正如茱莉说的,他虽然外表光鲜,但是有些东西在他心里早已腐烂了,甚至渐渐长大的布莱斯也开始为他的父亲感到悲哀。影片中另一个出彩的人物是布莱斯的外公彻特,一位对妻子的爱始终如一的痴情的智者,布莱斯对茱莉看法的转变有一部分是因为他,是彻特鼓励布莱斯接近茱莉,也是彻特使布莱斯对茱莉一家有更全面的了解,更重要的是彻特发现茱莉与他的妻子很像,是个有骨气的人,引导布莱斯看到茱莉的美好。
顺便再提一句,这部影片的结构是比较罕见的,它采用独白的方式让男女主人公分别叙述对同一件事的看法或感受,相对于大部分电影中只有一个主人公叙述的方式来说是一个突破,而且它从儿童的视角出发,虽然讲述的是早恋,但却反映了不同家庭的价值观以及孩童成长中困惑,而且教会了我们该如何去爱。更重要的是,很难想象这么一部充满青春气息的影片出自一个年过六旬的导演之手,这也应该算是个奇迹吧。
还没人转发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