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寺游踪(壹):九江能仁寺
![]() |
佛即心·心即佛:能仁禅寺 |
老妈退休,信了佛,皈依净土宗,每日在家老实念佛。
读硕士的时候未曾想到母亲信佛之事,但之前曾经觉得寺庙园林值得研究。
上大学的时候老师讲园林史,会说到中国古典园林,皇家园林、私家园林、寺庙园林、风景名胜四大体系。其他三者在今日常有参观学习,而寺庙
园林似乎有些遥远。日本较之中国走得更远一些。
本有论文题目写寺庙园林的念头的。
但缘分未到,偶然想起又难于开始。总觉得得了了一段,方能开始新的。
还时常安慰自己,到时候带着老母踏着寻禅之路,边游、边学、边写,甚为惬意。
但最近这种念头愈加强烈……
前段时间,搞了一本《国宝江西》为题的华夏地理。
原来不觉得家乡情谊怎样,感觉太强调反而会与片面的民族主义一样,太狭隘。
但很显然,这种想法是有点逃避。爱一个地方,可以是别处,可以是在地。
从自己做起,从在地爱起其意义是非常的。只要不盲目,是件好事情。
于是,这一心愿的开始便由家乡说起。
![]() |
2008年寒假,经过庾亮南路。下过雪,由坡上望去,寺跃然眼前 |
禅寺的第一站,
就写写小时候生活里最常出现的一座寺,能仁寺。
九江能仁寺 互动百科简介
![]() |
Google中看到的,能仁寺的周边环境 |
寺的周边满满都是记忆:
寺的西面是小时候住的地方,港务局宿舍的所在。
那时都是筒子楼,后来快上小学,搬走了。前些年过去看了下,房子已经重建。
小时候对于能仁寺的印象来自那座塔。
小朋友们总喜欢去楼顶玩儿,它就在旁边。
夏天天热,楼栋里大家都将竹床抬上天台。
晚上望着星星睡,第二天被寺里的钟声闹醒。
寺的西南面是港务局幼儿园,当时就是在那儿上的。
记忆里有个坡,疯起来就是在坡上面跑来跑去。
有颗牙就是在那里摔掉的。
由于能仁寺就在隔壁,终于有一天老师带着我们去“邻居”处串门。
小朋友们看见有大人们往池子里投币,纷纷围着看。
那时候,终于看到了那座塔。
记忆里很高、很白,看见小和尚同大人们好像说了很多。
寺的南面是中学母校同文中学(市第二中学)。
初中和高中都在那里,本是美国人建的学堂。
樟树多,校报便叫做樟苑风。
高中的物理老师非常有趣,讲课间隙也感叹下人生。
常说,我常去能仁寺与门口的小和尚聊天,学得蛮多。
人家都是佛学院毕业的。看,做和尚也不容易。你们要好好学……
虽然同学们对于这种吐槽表示很无力,但听老师这么一说。
我每次经过寺前面的时候,总还是幻想一下这两人侃佛理的状况……莫名的奇怪。
![]() |
能仁寺平面布局 |
盂兰盆节的次日去了能仁寺。
因为吾母觉得节里寺内有法会,尽可能避开比较好。
由记忆来到现实,实存的面前,回忆变得“苍白无力”,语言变得有些多余!
![]() |
进了入口,为老的山门。由于施工,铺地破损有些严重。 |
![]() |
天王殿前的双阳桥 |
![]() |
绕过天王殿,瞥见大胜塔 |
![]() |
新修的大雄宝殿 |
![]() |
新修的大雄宝殿有着神奇构造 |
![]() |
看了一圈,还是比较中意这棵老樟树 |
除大胜塔与寺里的几个桂花、樟树外,寺里大部分的都是新修的。
最后绕去看看大胜塔。
此塔为能仁寺八景之首,也是曾经的九江城区地标,本人童年回忆中能仁寺的核心主体。
![]() |
大胜塔,七层,为六边形平面,坐东向西。 |
![]() |
各层平座与塔檐分离。平座有仿木砖砌叠涩。 |
![]() |
檐下出挑,令栱、华拱为石制,枓为定型烧制。 |
据称,塔为宋庆历年间重建的遗存。但,塔的二层令栱上刻有“明万历十三年重修”。
塔底层立有同治十一年立的重修能仁寺宝塔记,同治五年进行过重修。
1957年立为省保后,1994年进行过重修。(记忆中的邻居,当为这之前)
资料图片中,塔上有着一株杂草。现场看来,更是浓郁,保存状况不是很好。
过去传闻里面藏着某位大师的舍利。
听母亲说,过去有的人家去世后会在塔下搭棚办丧事。
同老妈一起绕塔三圈,默念阿弥陀佛。
撑着伞,给塔拍了些照。
远处的小和尚看着我们好奇,于是参观完便从小路绕出门去。
秉着不吐槽、不吐槽,一定不要吐槽的心情,写到这里。
还是列个图,小吐一下。
![]() |
![]() |
![]() |
走到对面,流通处的阿姨正推车出门。回顾,感概顿生! |
佛即心、心即佛。
待到此行成追忆,俺又修行好,再看看有啥细节可以补充吧。
资料参考吴宜先《九江城市历史及景观变迁》127-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