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厂雷电露来了
原厂的雷电露到了,和网上说的一样,有结晶沉淀。网上说那是溴化钾。但今天看了一下,却更像是水合亚硫酸钠。
先看MSDS
COMPONENT NAME
/CAS NUMBER CONCENTRATION STATE CODE
-------------------------------------------------------------------------------
Potassium Hydroxide
1310-58-3 3.000 % PA1, PA4, MA, NJ1, NJ3
Water
7732-18-5 55-60 % PA3, NJ4
Potassium Sulfite
10117-38-1 30-40 % PA3, NJ4
Potassium Bromide
7758-02-3 1-5 % PA3, NJ4
p-Aminophenol
123-30-8 1-5 % PA3, NJ4
-------------------------------------------------------------------------------
多么有名的显影液成分竟然如此简单。里面并没有钠离子,更多的使用了钾盐和苛性钾。原本250毫升我要放30克溴化钾纯粹是多余最多不会超过12.5克。再看原厂药液颜色,对氨基苯酚决不能少于10克。而网上的配方却只有9.5克。如果原厂的抗氧化能力很强,用到12.5克也有可能。既然有亚硫酸盐沉淀,说明一定是饱和的,这样一来,网上的配方中亚硫酸根离子的浓度太低了。低浓度有一个好处,锐度增加了。但是30克/升的亚硫酸钠溶液和10克/升的锐度差不了多少,至少我的眼睛看不出来,所以在以后的配方中必须调整为高浓度甚至饱和的亚硫酸根。这样才能和原厂有得一拼。
至于在实际使用中的偏薄现象,个人认为是pH值偏低造成的,MSDS中提供的数据是3%。这个量足够在250毫升中溶解14克的对氨基苯酚。剩下就是标准对氨基苯酚的问题了。大风的标准是9.5克,夜有人非要用到14.5克,说是9.5克太薄。其实是pH过低。9.5克对氨基苯酚,刚好溶解,加入30克溴化钾,1+50,ERA100,20度,+2曝光,就可以正常显影。明显pH太低。以后按3%加料,还是有反差好看。
P.S.2009年3月22日上午试验,溴化钾在氢氧化钾溶液中的结晶情况,结果为粉末状白色沉淀,不是透明块状晶体。
先看MSDS
COMPONENT NAME
/CAS NUMBER CONCENTRATION STATE CODE
-------------------------------------------------------------------------------
Potassium Hydroxide
1310-58-3 3.000 % PA1, PA4, MA, NJ1, NJ3
Water
7732-18-5 55-60 % PA3, NJ4
Potassium Sulfite
10117-38-1 30-40 % PA3, NJ4
Potassium Bromide
7758-02-3 1-5 % PA3, NJ4
p-Aminophenol
123-30-8 1-5 % PA3, NJ4
-------------------------------------------------------------------------------
多么有名的显影液成分竟然如此简单。里面并没有钠离子,更多的使用了钾盐和苛性钾。原本250毫升我要放30克溴化钾纯粹是多余最多不会超过12.5克。再看原厂药液颜色,对氨基苯酚决不能少于10克。而网上的配方却只有9.5克。如果原厂的抗氧化能力很强,用到12.5克也有可能。既然有亚硫酸盐沉淀,说明一定是饱和的,这样一来,网上的配方中亚硫酸根离子的浓度太低了。低浓度有一个好处,锐度增加了。但是30克/升的亚硫酸钠溶液和10克/升的锐度差不了多少,至少我的眼睛看不出来,所以在以后的配方中必须调整为高浓度甚至饱和的亚硫酸根。这样才能和原厂有得一拼。
至于在实际使用中的偏薄现象,个人认为是pH值偏低造成的,MSDS中提供的数据是3%。这个量足够在250毫升中溶解14克的对氨基苯酚。剩下就是标准对氨基苯酚的问题了。大风的标准是9.5克,夜有人非要用到14.5克,说是9.5克太薄。其实是pH过低。9.5克对氨基苯酚,刚好溶解,加入30克溴化钾,1+50,ERA100,20度,+2曝光,就可以正常显影。明显pH太低。以后按3%加料,还是有反差好看。
P.S.2009年3月22日上午试验,溴化钾在氢氧化钾溶液中的结晶情况,结果为粉末状白色沉淀,不是透明块状晶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