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一生只唱一次......
今天,和朋友邮件往来中提及曾经最喜欢的书"荆棘鸟".有好几年,我一直说这是我最喜欢的一部书,说得T在当年远赴英国前,把它作为临别礼物送给我......喜欢是真的,可从来没静下来想过,为什么喜欢,喜欢什么。既然回了邮件,就把它也贴来这吧......
邮件回复:
既然小优提出了要求,我就试试来讲一下,我为什么曾经会那么喜欢荆棘鸟,其实现在想想,我也仍是很喜欢它的。“荆棘鸟”被称作是澳洲的“飘”,两者所涉及的人物之广之深,所叙述的年代之长,的确称得上是宏篇巨作;然而相比之下,我更喜欢“荆棘鸟”,因为更喜欢这里面人物的性格,也一直被里面描写的爱情所感动,也许不完美,但是很深刻。
我第一次看,是高中的时候,一看就很喜欢。尽管当时所有的同学,都觉得拉尔夫自私,虚伪,为了仕途,放弃爱情,但我却不这么认为;尽管,很多的评论说,这部小说其实在批判当时的宗教体制,因为教会的存在,拉尔夫和梅吉才不能得到能够相守的爱情,甚而最后还因为教会失去了他们的儿子,这个也不是我关注的重点。我要说的,只是我个人的感受。对我来说,这是一部让我懂得什么是爱情的动人之作。我后来可能又看过不止一遍,每次都还是觉得很美,很好看。但是因为时间隔得太远了,里面的很多人物和细节都记不太清了,我只大概说下我还记得的一些感受,而不再去查了,我想能记住的,才是小说真的感动我之处吧。
这么一本大部头,真不知道要怎么说,还是按人物来吧。
1)菲奥娜(梅吉的母亲)
一个坚强的女性。她的一生对很多人来说,可能是个悲剧,但她却始终坚强而优雅地活着。
她出身高贵,失去最爱的人,之后嫁给一个农夫,过着一个农妇的生活,生而育女。她最爱的是她和挚爱的男人的孩子,弗兰克;可是弗兰克进了监狱。作为一个本来就得到不多的女人,为了顾及儿子的自尊,硬是不去看他,强忍着自己内心的煎熬,这不是普通人可以做到的。
她看起来,对谁都不很在乎(除了弗兰克),可其实比谁都有智慧,对别人的一切了然于胸,只是不去做无谓的干预。对于梅吉的一切,她什么都知道,却只是在最后才说出女人对女人的话。梅吉也许没从母亲那得到太亲密的爱,但是却继承了其坚韧的性格。
我觉得女人能活成这样,是精品了。不管生活怎么不如意,还是活得有尊严而体面,甚至成为别人的精神支柱。我可能一向偏爱这类的女人。“飘”里也是喜欢梅兰妮更甚于斯佳丽,精明能干的女人很多,可是能在看似平淡的日子里活出力量的女人不多,需要比精明多得多的智慧。
2)拉尔夫
前面说过了,很多人把他看成是反面人物,而我还是喜欢他,欣赏他,也理解他。
遇到梅吉的时候,对方还是个小小的女孩,而他已经是个成熟的年轻人。在向上的路途中,他一定有自己的孤独,寂寞;而梅吉是个小女孩,单纯,可爱,依赖他。他对梅吉的喜爱,产生于最自然的状态,同样自然的从喜爱转换成情爱。
拉尔夫有理想,有野心,他的确爱梅吉,并总是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帮助她,帮助她的一家,却从未要求梅吉为他付出过什么(当然,不包含把放弃他算作一种付出)。某种程度上说,除了不能给出自己的肉身,我甚至觉得他的爱也很无私。
拉尔夫在遇到梅吉前,就已经发誓把自己的一生献给上帝,和上帝相比,梅吉是后来者,对他而言全然是一个意外。一个男人坚持自己最初的野心,我不觉得有什么不对,而且他也从来没有给过梅吉无望的承诺,从一开始,他就在躲避这段感情......爱一个人,是不能自已的,这是最真实的人性。在我看来,如果拉尔夫完全拒绝了梅吉,那他就是神而不是人;如果他放弃了理想,他就只是个普通人。这样的处理,让这个人物显得非常丰满而有血有肉。一方面,他有着高贵的灵魂,博学的知识,出众的能力;另一方面,他也有常人的矛盾,痛苦,和绵绵的柔情。
他没能抛开一切,可也用自己的方式爱着梅吉,一生的默默关注,他所承受的痛苦也许比梅吉更多。而他最后对主教所做的忏悔,也足以说明梅吉在他心中的地位,他从来就不是无情的人。
3)梅吉
小女孩时候的梅吉,我觉得没什么特别,甚至在被真爱拒绝后,转而找了个相似度很高的替代品,也是很多普通的女孩会做的事。可是当她终于意识到,自己不可能这样过下去,而终于和爱人重逢,“偷”了一个他的孩子后,毅然回到自己的娘家,打定主意,守着孩子度过余生的时候,她的魅力开始显现。她开始有力量选择自己的生活,用自己的方式,把爱情留在最近的地方。
回家后的梅吉,越来越成熟,越来越像菲奥娜,有其母必有其女,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传承,母女之间终于可以比较亲密地相处了,基于类似经历而产生的惺惺相惜,是她们母女感情最好的归宿。
梅吉,爱拉尔夫,没有选择痴缠,也没有选择自我毁灭,而是选择了自己能够承受的最好方式。尽管最后无奈道出实情,但这一生,她爱了,却没让自己成为对方的负担。
小说里其他的人物,都不是最重要的了,但是每个人物都刻画得很生动而有看头,弗兰克因为生世而来的敏感,暴躁和对挚爱亲人的温柔的对比;戴恩的高尚,纯洁;朱丝婷的玩世不恭......当然小说对于整体背景的描写也很大气顺畅......
总而言之,这部小说的主要人物,个性都相当鲜明,刻画相当真实到位。而看完,给我的感受是,爱情,没有对与错,只有于对方,于自己,让对方最轻松地接着走自己的路,让自己最满足地享受爱情里的自己......
也一直喜欢有关荆棘鸟传说的题记......
有一个传说,说的是有那么一只鸟儿,它一生只唱一次,那歌声比世上所有一切生灵的歌声都更加优美动听。从离开巢窝的那一刻起,它就在寻找着荆棘树,直到如愿以偿,才歇息下来。然后,它把自己的身体扎进最长、最尖的棘刺上,在那荒蛮的枝条之间放开了歌喉。在奄奄一息的时刻,他超脱了自身的痛苦,而那歌声竟然使云雀和夜莺都黯然失色。这是一曲无比美好的歌,曲终而命竭。然而,整个世界都在静静地谛听着,上帝也在苍穹中微笑。因为最美好的东西只能用深痛巨创来换取……
——考琳·麦卡洛
拉尔夫和梅吉,倾尽一生,只能把爱,藏在世人看不见的角落......用一生,唱这一首也许只有自己或彼此才懂的歌......
邮件回复:
既然小优提出了要求,我就试试来讲一下,我为什么曾经会那么喜欢荆棘鸟,其实现在想想,我也仍是很喜欢它的。“荆棘鸟”被称作是澳洲的“飘”,两者所涉及的人物之广之深,所叙述的年代之长,的确称得上是宏篇巨作;然而相比之下,我更喜欢“荆棘鸟”,因为更喜欢这里面人物的性格,也一直被里面描写的爱情所感动,也许不完美,但是很深刻。
我第一次看,是高中的时候,一看就很喜欢。尽管当时所有的同学,都觉得拉尔夫自私,虚伪,为了仕途,放弃爱情,但我却不这么认为;尽管,很多的评论说,这部小说其实在批判当时的宗教体制,因为教会的存在,拉尔夫和梅吉才不能得到能够相守的爱情,甚而最后还因为教会失去了他们的儿子,这个也不是我关注的重点。我要说的,只是我个人的感受。对我来说,这是一部让我懂得什么是爱情的动人之作。我后来可能又看过不止一遍,每次都还是觉得很美,很好看。但是因为时间隔得太远了,里面的很多人物和细节都记不太清了,我只大概说下我还记得的一些感受,而不再去查了,我想能记住的,才是小说真的感动我之处吧。
这么一本大部头,真不知道要怎么说,还是按人物来吧。
1)菲奥娜(梅吉的母亲)
一个坚强的女性。她的一生对很多人来说,可能是个悲剧,但她却始终坚强而优雅地活着。
她出身高贵,失去最爱的人,之后嫁给一个农夫,过着一个农妇的生活,生而育女。她最爱的是她和挚爱的男人的孩子,弗兰克;可是弗兰克进了监狱。作为一个本来就得到不多的女人,为了顾及儿子的自尊,硬是不去看他,强忍着自己内心的煎熬,这不是普通人可以做到的。
她看起来,对谁都不很在乎(除了弗兰克),可其实比谁都有智慧,对别人的一切了然于胸,只是不去做无谓的干预。对于梅吉的一切,她什么都知道,却只是在最后才说出女人对女人的话。梅吉也许没从母亲那得到太亲密的爱,但是却继承了其坚韧的性格。
我觉得女人能活成这样,是精品了。不管生活怎么不如意,还是活得有尊严而体面,甚至成为别人的精神支柱。我可能一向偏爱这类的女人。“飘”里也是喜欢梅兰妮更甚于斯佳丽,精明能干的女人很多,可是能在看似平淡的日子里活出力量的女人不多,需要比精明多得多的智慧。
2)拉尔夫
前面说过了,很多人把他看成是反面人物,而我还是喜欢他,欣赏他,也理解他。
遇到梅吉的时候,对方还是个小小的女孩,而他已经是个成熟的年轻人。在向上的路途中,他一定有自己的孤独,寂寞;而梅吉是个小女孩,单纯,可爱,依赖他。他对梅吉的喜爱,产生于最自然的状态,同样自然的从喜爱转换成情爱。
拉尔夫有理想,有野心,他的确爱梅吉,并总是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帮助她,帮助她的一家,却从未要求梅吉为他付出过什么(当然,不包含把放弃他算作一种付出)。某种程度上说,除了不能给出自己的肉身,我甚至觉得他的爱也很无私。
拉尔夫在遇到梅吉前,就已经发誓把自己的一生献给上帝,和上帝相比,梅吉是后来者,对他而言全然是一个意外。一个男人坚持自己最初的野心,我不觉得有什么不对,而且他也从来没有给过梅吉无望的承诺,从一开始,他就在躲避这段感情......爱一个人,是不能自已的,这是最真实的人性。在我看来,如果拉尔夫完全拒绝了梅吉,那他就是神而不是人;如果他放弃了理想,他就只是个普通人。这样的处理,让这个人物显得非常丰满而有血有肉。一方面,他有着高贵的灵魂,博学的知识,出众的能力;另一方面,他也有常人的矛盾,痛苦,和绵绵的柔情。
他没能抛开一切,可也用自己的方式爱着梅吉,一生的默默关注,他所承受的痛苦也许比梅吉更多。而他最后对主教所做的忏悔,也足以说明梅吉在他心中的地位,他从来就不是无情的人。
3)梅吉
小女孩时候的梅吉,我觉得没什么特别,甚至在被真爱拒绝后,转而找了个相似度很高的替代品,也是很多普通的女孩会做的事。可是当她终于意识到,自己不可能这样过下去,而终于和爱人重逢,“偷”了一个他的孩子后,毅然回到自己的娘家,打定主意,守着孩子度过余生的时候,她的魅力开始显现。她开始有力量选择自己的生活,用自己的方式,把爱情留在最近的地方。
回家后的梅吉,越来越成熟,越来越像菲奥娜,有其母必有其女,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传承,母女之间终于可以比较亲密地相处了,基于类似经历而产生的惺惺相惜,是她们母女感情最好的归宿。
梅吉,爱拉尔夫,没有选择痴缠,也没有选择自我毁灭,而是选择了自己能够承受的最好方式。尽管最后无奈道出实情,但这一生,她爱了,却没让自己成为对方的负担。
小说里其他的人物,都不是最重要的了,但是每个人物都刻画得很生动而有看头,弗兰克因为生世而来的敏感,暴躁和对挚爱亲人的温柔的对比;戴恩的高尚,纯洁;朱丝婷的玩世不恭......当然小说对于整体背景的描写也很大气顺畅......
总而言之,这部小说的主要人物,个性都相当鲜明,刻画相当真实到位。而看完,给我的感受是,爱情,没有对与错,只有于对方,于自己,让对方最轻松地接着走自己的路,让自己最满足地享受爱情里的自己......
也一直喜欢有关荆棘鸟传说的题记......
有一个传说,说的是有那么一只鸟儿,它一生只唱一次,那歌声比世上所有一切生灵的歌声都更加优美动听。从离开巢窝的那一刻起,它就在寻找着荆棘树,直到如愿以偿,才歇息下来。然后,它把自己的身体扎进最长、最尖的棘刺上,在那荒蛮的枝条之间放开了歌喉。在奄奄一息的时刻,他超脱了自身的痛苦,而那歌声竟然使云雀和夜莺都黯然失色。这是一曲无比美好的歌,曲终而命竭。然而,整个世界都在静静地谛听着,上帝也在苍穹中微笑。因为最美好的东西只能用深痛巨创来换取……
——考琳·麦卡洛
拉尔夫和梅吉,倾尽一生,只能把爱,藏在世人看不见的角落......用一生,唱这一首也许只有自己或彼此才懂的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