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沐浴”宫崎骏——小城Bath
在细雨中乘1个多小时的火车抵达Bath小城,小火车站别致的造型让人瞬间产生了好感。
Bath是所有英国城市中唯一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的城市。城名的由来,据“英国红领巾”介绍,是这样的:“公园前43年,古罗马人入侵不列颠,在此地发现了温泉,并深信这是上帝赐给罗马人的礼物,是上帝的奇迹,故给此地起名为Bath”。
绵绵的雨落下,撑伞的人却不多,10点的光景,街道上的小店一个个开了门,面包房、咖啡屋、二手小书店、艺术小画廊……新鲜出炉的面包香混合着咖啡味直直飘入鼻中,那气息似乎绕着全身打了个转,步伐也变得浓郁香甜。
逛了逛Victoria Gallery,悠悠晃到Royal Crescent已近中午,crescent是新月的意思,建筑因呈新月形而得名。
在草地前的长椅坐下,忽逢小松鼠。此类萌物在英国已见过数次,只是第一次碰上个不怕生的,爸爸率先把自己的面包揪下一小块放在石头上向它示意,小松鼠嗖地跑过去,爪子团住面包块就跑到长椅后的树下,嘴巴一动一动的,萌得我心都要化了。吃完了,还饿,怎么办?我又把自己的cheerio(脆谷乐)小麦圈撒了几粒在石头上,它这回姿态更可爱,两只爪子齐握那么小小一个圈,连吃东西的样子都那么虔诚。吃完了,又望望我们,无辜地,天真地…真不愧我大吃货族一枚。行了行了,给你:)
就这么逗小松鼠吃了近二十分钟,各种近照都一一定格,在场四者都心满意足。
午后,天空渐蓝。Royal Crescent顿时变得不一样。
踏进期待已久的Jane Austen Centre。Jane曾与家人定居Bath,《Pride and Prejudice》即是她在此地完成的创作。
门票学生£6,每二十分钟即有一场live exhibition,等候过程中播放了Jane Austen Festival的排练与舞蹈现场(每年9月都会举行连续数天的简奥斯丁节,文学、服饰、舞蹈、音乐、饮食…整个Bath都被点燃了,如一场盛宴,真令人心向往之。)随后我们进入一间小房间,身着维多利亚风格长裙的姐姐以好听的英式英语介绍了Jane的家族、生平,及她在Bath的生活与相关创作故事(还有First love^^)。(这20分钟让我激动又煎熬,极力捕捉语句,却怎么也无法跟上她飞快流畅的语速--坦白说,充其量听懂了30%吧。虽然一眼望去全场都是金头发蓝眼睛,可是没有可能因我是外国人而语速放慢。一年多前听TOEFL,随时笔记勉强跟上,这次在实战中遭遇重创。)
在Bath的生活扮演着Jane的创作底色。她早期的小说《Northanger Abbey》和《Mansfield Park》故事背景大部分正设于Bath,侧面映射其在那度过的无忧时光。
之后便进入参观展馆的环节,种种时代特色——Playing cards、dancing、afternoon tea,小说段落与电影电视服装云云。
18世纪末,绅士间流行烟与牌,爱好甚于跳舞。(P&P中有这样一句话,"Do you prefer reading to cards?"said he;"that is rather singular.")
舞蹈在Jane Austen的小说里乃不可或缺的题材,在摄政时期(学到了个新词:Regency,摄政期),跳舞是社交中的重要部分,一步一转间隙,相识者彼此熟悉,朋友间相互交谈,年轻女性则尽情展现优雅之美。Waltzes,country dances…都是普遍的舞蹈,还有种舞蹈叫quadrilles,四对方舞,看名字好像很有画面感。
从Centre出来天空已蓝如画,中午是被小松鼠萌化了,现在则是融化在蓝天下。走过Bath Abbey和Roman Bath Museum,已没有什么特别的目的地需要前往,便在小城内闲逛。“托古罗马入侵的福”,难怪这儿处处洋溢着意式情调和罗马味道。路过数家冰激凌小店,手握甜筒,侧坐喷泉边,就能穿梭到《罗马假日》。
走到横跨Avon河的Pulteney Bridge,往下看是座花园。
一对情侣在树荫下相对而坐,怎么定格都是道迷人的风景。
傍晚5点多,终于觅到Austen生前去过的小餐馆——Sally Lunn’s House,早在1680年便驻于此地的红色小屋,以当地的小圆面包(Bath Bun)和红茶闻名数百年。爸妈禁不住我的撒娇+忽悠招数,进去享受了一顿曼妙的晚餐,为【寻访Jane Austen之旅】又添一笔美滋滋的醉情。室内空间略显拥挤,但每张桌上都点有蜡烛,人们品茶或咖啡,聊天或微笑,门外时不时有慕名而来的人拍照留念。最近在读《厨房里的人类学家》,故对食物的口感格外留心,看起来普通平常的sauce、butter,不经意品尝背后可能内蕴了厨师费尽心思的调配尝试。我特意记了下自己点的main course,叫roasted cherry tomato ratatouille with cheddar cheese( ratatouille的意思趣味十足,叫“蹩脚的炖菜”,小小自嘲)
晚饭后离火车发车还有四十多分钟,直冲小书店。摆放着很多精致的小书,且还大部分半价,晃了一圈又一圈,最终难舍收藏经典的“物欲”,购得Woolf《To the light house》,Hardy《Tess》,Jane的两本还有植物书。无奈放下Keats诗集和其他云云。如获至宝般幸福往火车站欢快奔去,默默感叹,美妙的英国文学啊,真合我心意。
又回到火车站,站内数个座位,几乎每条长椅都有人安静地阅读书籍、kindle或报纸。(之后会有专题相册【Reading UK】)走到站的尽头,对面是古旧的“Bath Spa”站牌,远处呈钝角三角形的屋顶层层叠叠镶嵌在绿树葱茏里,天空淡远,一切恬静。回程的火车上,田野一望无际。
在Bath漫游一日,总是为细碎的景致怦然心动,一再感到与宫崎骏的灵感有所联结,并于移步换景中不断加深这种领会相通。我遥想他画笔下的欧洲小景,那些街道、河流、小船、树木、云霞、孩童、动物、花草。我想,眼前之境,稍加添几笔色彩,就是宫崎骏的背景,面前的小人儿,亦能直直走进宫崎骏的漫画里,绘上一双翅膀,就将发生一段传奇;而爱与和平,更不必修饰了,只要认真地相信,想象力一定会载着“真善美”,温柔岁月,也惊艳时光……
“我孤独地漫游,像一朵云”,我是Bath的漫游者,爱它的古朴柔和,爱它的典雅宁静,爱它处处绽放的小书店、画廊、博物馆,爱它有简·奥斯丁……
爱它的景与情,有宫崎骏的内蕴。
注:文中所有绘图均来自宫崎骏的电影剧照(主要是《哈尔的移动城堡》)
Bath是所有英国城市中唯一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的城市。城名的由来,据“英国红领巾”介绍,是这样的:“公园前43年,古罗马人入侵不列颠,在此地发现了温泉,并深信这是上帝赐给罗马人的礼物,是上帝的奇迹,故给此地起名为Bath”。
![]() |
火车站。下图为傍晚天晴时拍,故天蓝,刚抵达时还阴雨绵绵呢。 |
绵绵的雨落下,撑伞的人却不多,10点的光景,街道上的小店一个个开了门,面包房、咖啡屋、二手小书店、艺术小画廊……新鲜出炉的面包香混合着咖啡味直直飘入鼻中,那气息似乎绕着全身打了个转,步伐也变得浓郁香甜。
![]() |
街道。右上+下图的简直就是宫崎骏的画面,可惜天还没晴不太蓝。 |
逛了逛Victoria Gallery,悠悠晃到Royal Crescent已近中午,crescent是新月的意思,建筑因呈新月形而得名。
在草地前的长椅坐下,忽逢小松鼠。此类萌物在英国已见过数次,只是第一次碰上个不怕生的,爸爸率先把自己的面包揪下一小块放在石头上向它示意,小松鼠嗖地跑过去,爪子团住面包块就跑到长椅后的树下,嘴巴一动一动的,萌得我心都要化了。吃完了,还饿,怎么办?我又把自己的cheerio(脆谷乐)小麦圈撒了几粒在石头上,它这回姿态更可爱,两只爪子齐握那么小小一个圈,连吃东西的样子都那么虔诚。吃完了,又望望我们,无辜地,天真地…真不愧我大吃货族一枚。行了行了,给你:)
![]() |
就这么逗小松鼠吃了近二十分钟,各种近照都一一定格,在场四者都心满意足。
![]() |
都是小精灵:) |
午后,天空渐蓝。Royal Crescent顿时变得不一样。
![]() |
天蓝,怎么都好看。 |
踏进期待已久的Jane Austen Centre。Jane曾与家人定居Bath,《Pride and Prejudice》即是她在此地完成的创作。
![]() |
门票学生£6,每二十分钟即有一场live exhibition,等候过程中播放了Jane Austen Festival的排练与舞蹈现场(每年9月都会举行连续数天的简奥斯丁节,文学、服饰、舞蹈、音乐、饮食…整个Bath都被点燃了,如一场盛宴,真令人心向往之。)随后我们进入一间小房间,身着维多利亚风格长裙的姐姐以好听的英式英语介绍了Jane的家族、生平,及她在Bath的生活与相关创作故事(还有First love^^)。(这20分钟让我激动又煎熬,极力捕捉语句,却怎么也无法跟上她飞快流畅的语速--坦白说,充其量听懂了30%吧。虽然一眼望去全场都是金头发蓝眼睛,可是没有可能因我是外国人而语速放慢。一年多前听TOEFL,随时笔记勉强跟上,这次在实战中遭遇重创。)
在Bath的生活扮演着Jane的创作底色。她早期的小说《Northanger Abbey》和《Mansfield Park》故事背景大部分正设于Bath,侧面映射其在那度过的无忧时光。
之后便进入参观展馆的环节,种种时代特色——Playing cards、dancing、afternoon tea,小说段落与电影电视服装云云。
![]() |
18世纪末,绅士间流行烟与牌,爱好甚于跳舞。(P&P中有这样一句话,"Do you prefer reading to cards?"said he;"that is rather singular.")
舞蹈在Jane Austen的小说里乃不可或缺的题材,在摄政时期(学到了个新词:Regency,摄政期),跳舞是社交中的重要部分,一步一转间隙,相识者彼此熟悉,朋友间相互交谈,年轻女性则尽情展现优雅之美。Waltzes,country dances…都是普遍的舞蹈,还有种舞蹈叫quadrilles,四对方舞,看名字好像很有画面感。
从Centre出来天空已蓝如画,中午是被小松鼠萌化了,现在则是融化在蓝天下。走过Bath Abbey和Roman Bath Museum,已没有什么特别的目的地需要前往,便在小城内闲逛。“托古罗马入侵的福”,难怪这儿处处洋溢着意式情调和罗马味道。路过数家冰激凌小店,手握甜筒,侧坐喷泉边,就能穿梭到《罗马假日》。
![]() |
这张巧合度我也惊呆了:) |
走到横跨Avon河的Pulteney Bridge,往下看是座花园。
一对情侣在树荫下相对而坐,怎么定格都是道迷人的风景。
![]() |
小河。 |
![]() |
傍晚5点多,终于觅到Austen生前去过的小餐馆——Sally Lunn’s House,早在1680年便驻于此地的红色小屋,以当地的小圆面包(Bath Bun)和红茶闻名数百年。爸妈禁不住我的撒娇+忽悠招数,进去享受了一顿曼妙的晚餐,为【寻访Jane Austen之旅】又添一笔美滋滋的醉情。室内空间略显拥挤,但每张桌上都点有蜡烛,人们品茶或咖啡,聊天或微笑,门外时不时有慕名而来的人拍照留念。最近在读《厨房里的人类学家》,故对食物的口感格外留心,看起来普通平常的sauce、butter,不经意品尝背后可能内蕴了厨师费尽心思的调配尝试。我特意记了下自己点的main course,叫roasted cherry tomato ratatouille with cheddar cheese( ratatouille的意思趣味十足,叫“蹩脚的炖菜”,小小自嘲)
晚饭后离火车发车还有四十多分钟,直冲小书店。摆放着很多精致的小书,且还大部分半价,晃了一圈又一圈,最终难舍收藏经典的“物欲”,购得Woolf《To the light house》,Hardy《Tess》,Jane的两本还有植物书。无奈放下Keats诗集和其他云云。如获至宝般幸福往火车站欢快奔去,默默感叹,美妙的英国文学啊,真合我心意。
又回到火车站,站内数个座位,几乎每条长椅都有人安静地阅读书籍、kindle或报纸。(之后会有专题相册【Reading UK】)走到站的尽头,对面是古旧的“Bath Spa”站牌,远处呈钝角三角形的屋顶层层叠叠镶嵌在绿树葱茏里,天空淡远,一切恬静。回程的火车上,田野一望无际。
![]() |
火车。 |
![]() |
实话:为了效果下图使用“新日系”滤镜,原图草没这么绿,但也美 |
在Bath漫游一日,总是为细碎的景致怦然心动,一再感到与宫崎骏的灵感有所联结,并于移步换景中不断加深这种领会相通。我遥想他画笔下的欧洲小景,那些街道、河流、小船、树木、云霞、孩童、动物、花草。我想,眼前之境,稍加添几笔色彩,就是宫崎骏的背景,面前的小人儿,亦能直直走进宫崎骏的漫画里,绘上一双翅膀,就将发生一段传奇;而爱与和平,更不必修饰了,只要认真地相信,想象力一定会载着“真善美”,温柔岁月,也惊艳时光……
“我孤独地漫游,像一朵云”,我是Bath的漫游者,爱它的古朴柔和,爱它的典雅宁静,爱它处处绽放的小书店、画廊、博物馆,爱它有简·奥斯丁……
爱它的景与情,有宫崎骏的内蕴。
注:文中所有绘图均来自宫崎骏的电影剧照(主要是《哈尔的移动城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