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春花:待得山花压满头
![]() |
迎春花-图片来自网络 |
簪花这一习俗,在宋代,男人不输女人。
“春色何须羯鼓催,君王元日领春回。牡丹芍药蔷薇朵,都向千官帽上开。”杨万里的这首诗充分描绘了这种盛况:君王郊祀回朝,文武大臣紧随御驾,官帽上一律插着花朵。因此,但凡国家重大喜庆场合,上至君王,下至百官,都是要头簪花枝的。
礼仪制度以下,无怪乎民间百姓的簪花之俗。《水浒传》里浪子燕青,“腰间斜插名人扇,鬓边常簪四季花”,更凭一身花绣惹得李师师爱慕不已;下山抢亲的小霸王周通,手下的喽啰也是头巾乱插野花。君不见,梁山一百单八将,好汉蔡庆诨名就唤作“一枝花”。
足见簪花之盛行。这簪花不单是个时髦事儿,簪得好花更是个好兆头。
宋代《补梦溪笔谈》中有四相簪花的典故,金庸在《鹿鼎记》里借着下属拍韦小宝的马屁也顺道卖弄了一把:“相传北宋年间韩琦在扬州任职期间,官署后园有株芍药一枝分四岔,每岔各开一朵花,上下红,中间夹一圈黄蕊,俗称为“金缠腰”,又叫“金带围”。据说这种花开,城内就要出宰相了。韩琦想邀请三位客人一起观赏,以应四花之瑞。在扬州作客的王珪和王安石都接受了邀请,另一位官员因病不能前来,临时换了路过的朝官陈升之。四人聚会,各簪“金带围”芍药花一朵。此后三十年中,果然四人都先后当上了宰相。”
这里簪的是花相芍药,而另有一花别名唤作“金腰带”,与这“金带围”名称近似,说的便是迎春花。
即便说有金腰带之名,多了丝富贵吉祥之意,然而看那柔软的枝条,娇嫩的花瓣,脑海中还是会冒出怜惜之心。
小时候曾经很喜欢迎春花,或者说喜欢那种繁星坠落在一片绿云中的样子。读小学的时候,学校旁边的天桥和附近居民区的阶梯花坛里,一到春天,总是开满了黄黄的迎春花。茎枝丛生,一条条密密麻麻垂下,披散开,就像是为即将盛开的花朵铺上了一张纸上好的画纸。花开之季,一朵朵金黄色的花朵,如同小喇叭,毫不露怯地展开六瓣花瓣,生机勃勃地压满枝头,黄澄澄的一片,我跟小伙伴们上学放学路过,远远望去,和煦的春风暖日下,如同是繁星点缀在绿意盎然的天空中,金光璀璨。
而那时的迎春花,与其说是美,还不如说是一种对小女孩冒险的诱惑。充满绿意的新叶,厚实灿烂的黄色花瓣,又开在人来人往之处,折几枝带走,冒着被管理员责骂的危险,一种偷来的幸福感足以令小小的我们内心爆棚。
迎春花开,不过是一种生命在展示着自己的美好,而在旁人看来也不过只是春天的一个象征。但偏偏生长于易于攀折之地,更为我们留下的契机,这娇媚的花朵,不能不说是对年幼的我们已经长成了一种诱惑。
想来古时指摘绝色女子是红颜祸水,只怕未必有着现今传说中那样倾国倾城的容貌,更重要的,是长成了墙内的一种诱惑。
所谓看得见够得着却得不到,反而内心愈发渴求。
夏娃禁不起诱惑,偷尝了禁果。未必见得禁果就比伊甸园内其他果子美味多少,只不过是因为上帝的一声禁令罢了。
芙蓉如面柳如眉,说到底,不过只是因为已是恨不相逢未嫁时的遗憾而已。邻家杏花正灿烂,墙内蔷薇何足怜?我们总是最珍惜两种感情:得不到和已失去。换言之,怜取眼前人不过是旁人说的劝慰之意,哪有什么现在时一说?
白玫瑰与红玫瑰,白饭粒与蚊子血,如是而已。
折几枝迎春花,并非出自多么爱此花不可自拔,不过是借此挑战一下冒险之心,以之成为一种炫耀的资本,获得小小的幼稚的满足感。
小学有段时间跟另一女生兔子都是班里的宣传委员,负责班级里的黑板报事宜。班里女生比男生稍微多几个,而对班级活动的态度也比男生更为积极。因此,每次都是和兔子好说歹说,甚至是生拉硬拽,拖住班里几个画画得好的,写字好看的女生放学后留在教室,一起办黑板报。
因为要先根据每次的主题,某某节什么的规划黑板的整体布局,然后分别找合适的图文参考资料,再根据每人的长项和效率分工。干一会儿大家又消极怠工,然后明天中午或者下午放学继续。
刚开始的几期大家还挺积极的,一起放学留下来办板报的人还挺多,渐渐到了后来,新鲜感消失,剩下的也就没几个人了。我跟兔子又懒又怯,只能每次努力把最主要的两三个人留下来,还得花费好半天力气。甚至像小桃这样,写了一小格篇幅的字就急着回家,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抓起书包就冲出教室门,搞得我跟兔子一个从前面一个从后面抓人,简直比猫捉老鼠的游戏还累人。
办黑板报果然是项力气活儿。
然而独独有一次,我和兔子没费什么口舌桃子和小喵就主动留下来,甚至那天大家在教室后面的大黑板前写写画画到快天黑都没什么怨言。洗干净满手五颜六色的粉笔灰,我们几个才锁上教室门离开学校。
当年学校是四点左右就放学,学校里有时候可能有学生留下来做作业什么的快六点离开,而家长们下班大概在五点半。我们那天到天桥附近的时候已经是六点半,种满了迎春花的花坛附近是没有什么熟人了。
路过花坛的时候,忘了是桃子还是小喵突然提议,反正现在这个时间点大家都在家准备吃晚饭了,不会碰见什么熟人,而且这花平时也没见有人在看管,干脆我们折几枝迎春花回去,就当是办黑板报在学校呆到这么晚给自己的奖励吧。
听了这个主意,刚开始我们当中还有人否决,认为这样折花不太好吧,但哪个女生不喜欢花?最终依旧是少数服从多数,折花临时小分队就这样成立了。
因为心里还是小害怕,万一被大人抓住一通教训告诉老师就不好了,加之迎春花花枝远不如我们想象中那么柔弱易脆。她虽不像树木那么粗直,但也不似藤蔓那么纤细,有着一定的韧性。这样的情况下,半天也不大容易弄下一枝花枝。
自己曾写过一篇《金陵十二钗与十二花》,其中将迎春花比作是贾迎春。说她是金闺花柳质,柔弱不堪,然而却也不知反抗,正如那迎春花一般,即使被压弯了枝头,也不吭声。原来,这只是书中人物的形象而已,真正的迎春花却远不是如此。
为了速战速决,我们便拿出随身携带的小剪刀,同时为了掩护好只是路过的样子,便分配好剪刀,分工合作:个子娇小的,分散在花坛上面用剪刀剪花枝,同时可以借助茂盛的花枝掩护自己;个子纤细较高的,便在花坛下面,来回走动,装作只是路过花坛而已,然后捡上面落下的花枝。
匆匆忙忙,甚至来不及比较到底哪朵花开得最好,只能挑最近最容易剪下的花枝,最后折得十来二十枝,就像偷吃了糖块一样,一行人欢欢喜喜地分掉。
迎春花生命力也是特别强,当时我拿着分得的那几枝迎春花回家后,找来个玻璃瓶子把她们插上。每日换水,花朵盈盈地绽放了好多天,连带着上面的小花蕾都全部开完。之后,即使是花朵萎谢了,然而那些叶子仍然是鲜嫩欲滴,甚至还开始发芽,因而舍不得就这样扔掉,依旧是坚持每天换水,为卧室里平添了几分绿色。
没成想,一个星期多之后,花枝底部开始萌生根芽,每枝花枝都成活了。其实植物跟人一样,要求很低,只要给口水给点空气阳光就活了。至于养分、姿态,那都是其他之后的事。
一说迎春花容易和另一种唤作探春的花卉弄混,两者花、叶、枝条都相仿,只是开花时间不同而已。迎春先花后叶,探春先叶后花,也许正如《红楼梦》中的贾迎春和贾探春吧。迎春虽先出嫁,然而却逢遇中山狼。探春虽远嫁,但终究躲过贾府一场大劫难。
后来在杭州,校园里每逢春季又是一片金灿灿,一开始以为是迎春花,但总觉得不像,之后才知原来是连翘,与六瓣的迎春花不同,四瓣连翘,先花后叶,虽然同样灿烂,但少了绿叶的点缀,总让人觉得少了些什么。
研究了相关资料也才明白,容易弄混的远不止迎春花、探春花和连翘,还有黄素馨。小时候,我们曾满怀胆怯和欣喜折下的,并非迎春花,而是黄素馨花。迎春花在展叶前绽放,同时秋季会落叶,而黄素馨则是常绿。花开之时,枝叶下垂,碧叶黄花,相映成趣。无怪乎黄素馨还有个别名唤作“云南迎春”。
折不断的花枝,看不够的花。也许,很多事物,并没有我们表面看上去那般柔弱,又或者,我们应该学会让自己强大起来。即使是外表看上去弱不禁风,然而我们的内心却是无比强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