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幻想小说电子出版之一二(2013年日本广岛科幻大会发言稿)
哈,终于回来了,那么就贴出来吧,这是我的发言内容。
++++++++++++++++++++++++++++++++++++++++++++++++++++++
中国幻想小说电子出版之一二
梁清散
大家好,首先我也一样,必须要先感谢大会给我一个能与日本同行有这样的交流的机会,其次,同样,一定要感谢立原老师为我们做了那么多的准备。
或许有些朋友还能记得我?在2010年的东京科幻大会上,我曾经与夏笳女士一起做过一个和现在相类似的报告,我的报告题目是《中国科幻近几年》,介绍了2010年之前中国科幻的一些新变。而三年过后,现在看来,有不少已经是沧桑往事了。然而,今天我可并不想又一次类似于《中国科幻再三年》这样的报告了,不然接下来我岂不是也成了高木直子老师……
因此,我还是说一些这几年我个人比较关注的一些事情吧。是什么?是关于这两三年来,中国科幻的电子出版情况。当然,我所介绍的并非是全貌,甚至于是相当不全,但之所以我要提出这些,是因为这些都是我个人有过相对深入、积极的接触和合作的。
关于电子出版,在三年前我介绍过一个电子刊物,叫做《新幻界》,三年之后的今天,这份纯免费形式的电子刊物仍旧存活着,虽然在浏览量上有了一定的缩水,但是能持之以恒地做到现在已然是一个奇迹了。
而在这三年间,也有着很多新兴的关于科幻这一类型的电子出版物出现。
首先,值得一提的便是果壳网的微科幻板块。
果壳微科幻,严格来讲并非真正的电子出版物,而是一个科幻小说以及科幻相关文章发表的电子平台。
在这个电子平台上,发表过不少优秀的微型科幻小说,这其中包括2012年年初由万象峰年策划的《末日十日谈》,7位智慧的女科幻作家和3位英俊的男科幻作家受约参加,刚好……我就是那3位英俊的男科幻作家之一(挠头)。十个人分头创作十篇以“末日”+“某一个特定的形容词”为限定的命题微型科幻小说,最后由万象峰年用一个以十个人的名字为主角的科幻小说将十个故事串联到了一起,最终完成了这个类似于《十日谈》背景的末日题材科幻系列小说。当时正值2012年初,小说在果壳微科幻连载刊登,反响相当热烈。
而在此之前,亦有李多创作的由网友即时提供人物设定、作家选取每一个人物设定放入自己的世界设定中互动完成的科幻小说《丧尸围城》,此篇小说以每天高人气的互动更新连载了一个月之久完成了第一季的全部故事。
基本上来说,在果壳微科幻上的科幻小说,最受欢迎的基本上是那些可以互动,使读者有即时的参与感的选题策划。当然,日常的微科幻作品也是相当值得一看。并且,虽然是免费阅读,但网站支付给作者们与杂志发表同等水平的稿费,这也使得其受到了不少作者的欢迎。
只可惜,在2012年中后期,由于微型小说的创作难度颇高,总不能出现使读者感到满意的作品,并且整个果壳网也开始再次改版,使得果壳微科幻不再发表科幻小说,而只发表科幻评论家们所撰写的关于科幻小说、科幻电影等的介绍、科学阐释以及一些有趣的新发现了。
但即便如此,果壳微科幻也仍旧没有放弃科幻小说这一部分。关于科幻小说,果壳走向了实体书出版的道路。这其中包括了翻译作品《掠食因子》([美]道格拉斯·普莱斯顿/林肯·蔡尔德)、《质量效应》([加] 德鲁·卡宾森)等,也包括中国科幻作家的原创作品,极为引人注目的韩松老师的《火星照耀美国》便是由果壳出版,还有碎石的《诸神战场》第一部,以及正在筹划出版的我的长篇小说《算了,1945》(暂定名)。我的这个长篇小说主要是讲1945年落难在苏门答腊的郁达夫先生以及当今生活在北京的一对表姐弟两条线索的两个即相关又相去甚远的满满全是令人沮丧无奈甚至于绝望的负能量的故事。
接下来要说的是另一家非常有名且有特色的网站:豆瓣网。
豆瓣网创建比较早,以图书、电影、音乐的评论为主打,广受众多网友欢迎。在2011年年末,豆瓣网开始筹划涉足电子出版。2012年4月,豆瓣网的豆瓣阅读板块试运行上线,之后逐渐完善。同时,中国一流的科幻奇幻作者与作品也都渐渐在豆瓣阅读平台里集中,如刘慈欣、王晋康、骑桶人、舒飞廉、陈楸帆、潘海天、梁清散、韩松、宝树、飞氘、拉拉等。直至现在,已有128部幻想类作品,包括奇幻和科幻类作品。这些作品,绝大多数来自中国本土作者,带有很强的中国印记。在所有虚构和非虚构类的原创作品中,科幻作品数量大约占到总量的10%,是一个偏高的比例。豆瓣阅读所在的豆瓣网同时也拥有中国最大的科幻读者自治讨论社区。同时,2012年美国科幻及奇幻作家协会的星云奖,除长篇小说外,所有中短篇获奖作品均将在豆瓣阅读发布中文版。
在豆瓣阅读上,不仅吸引了个人作者的入住,还吸引了许多出版社、图书公司的关注,比如在近两年来崛起的新的科幻奇幻出版阵地新星出版社的幻象文库,科幻世界杂志社也开始逐渐将自己的期刊上线豆瓣阅读,在去年休刊了的《九州幻想》在不久前于豆瓣阅读上复刊。
豆瓣阅读还提出了一个“作品”的概念,所谓的“作品”,主要在于小说的篇幅上的认识,篇幅相对于传统媒体杂志上常见的2万字以内的短篇小说和10万字以上的长篇小说,“作品”的篇幅多是5万字左右的中篇篇幅。也就正适合上班族们在上下班的路上,无论是等车也好乘车也好,所花费的1-2个小时时间内刚好可以完整阅读完的篇幅。再加上app终端使得阅读更加便携、轻便,极受上班族们的欢迎。同时,对于学生们来说也似乎使得上课偷偷看小说变得更加方便不易被老师发现了。
由于阅读方式的改变,读者群也逐渐重整,在这方面,似乎更适合了如《九州幻想》这样的曾经便以成年人为主要受众对象的杂志继续发展下去。对于《九州幻想》这本曾经红极一时,直至休刊仍旧属于中国幻想小说较高水平的出版阵地的杂志,似乎也再次找到了新的更适合自己的发展平台。
基于这些概念以及新的读者群,也有更多人做出了更多崭新的尝试,在这里值得一提的是,青年科幻作家迟卉于今年7月发起开始征稿的《极小值Minimum》电子杂志。迟卉便是借助豆瓣阅读所提出的“作品”的概念做的一个新的电子杂志的尝试。《极小值Minimum》每期约3-5万字。每一期有且仅有一位作者,内容包括该作者的中篇小说一篇或若干篇短篇小说,以及对该作者的一个深度访谈或介绍,也就是说每一期都将是对每一期唯一的作者量身定制的凸显出该位作者特色的电子杂志。这一点在内容的灵活性和可操控性上远远超出了纸媒所能做到的范围。迟卉于今年也在豆瓣阅读推出过以《大荒》为名的她的个人作品电子杂志,现在已出了三期,因此,在这方面相对来说她还是有相当经验的了。《极小值Minimum》第一期将在今年8月上线,同时,我的系列小说《自杀助手》的第一个故事也将在《极小值Minimum》的第二期刊登,对于我来说,真的是相当期待想看看这份有趣的新模式下的电子杂志到底能带来什么样的不同效果和意外惊喜。
这些呢,也就是我近三年来有过相对深入、积极的接触和合作的过的关于科幻奇幻小说电子出版方面的内容了。我想,关于科幻奇幻的电子出版,还有太多太多我没接触过的,比如起点中文网等等各大原创网站从21世纪初便开始的网络小说发表出版,再比如说近几个月开始在电子出版方面跃跃欲试的亚马逊公司,等等还有很多。因为我没有接触或者没有合作过,所以也很难能说出什么更多的内容,也请大家原谅这种挂一漏百的行为。
++++++++++++++++++++++++++++++++++++++++++++++++++++++
中国幻想小说电子出版之一二
梁清散
大家好,首先我也一样,必须要先感谢大会给我一个能与日本同行有这样的交流的机会,其次,同样,一定要感谢立原老师为我们做了那么多的准备。
或许有些朋友还能记得我?在2010年的东京科幻大会上,我曾经与夏笳女士一起做过一个和现在相类似的报告,我的报告题目是《中国科幻近几年》,介绍了2010年之前中国科幻的一些新变。而三年过后,现在看来,有不少已经是沧桑往事了。然而,今天我可并不想又一次类似于《中国科幻再三年》这样的报告了,不然接下来我岂不是也成了高木直子老师……
因此,我还是说一些这几年我个人比较关注的一些事情吧。是什么?是关于这两三年来,中国科幻的电子出版情况。当然,我所介绍的并非是全貌,甚至于是相当不全,但之所以我要提出这些,是因为这些都是我个人有过相对深入、积极的接触和合作的。
关于电子出版,在三年前我介绍过一个电子刊物,叫做《新幻界》,三年之后的今天,这份纯免费形式的电子刊物仍旧存活着,虽然在浏览量上有了一定的缩水,但是能持之以恒地做到现在已然是一个奇迹了。
而在这三年间,也有着很多新兴的关于科幻这一类型的电子出版物出现。
首先,值得一提的便是果壳网的微科幻板块。
果壳微科幻,严格来讲并非真正的电子出版物,而是一个科幻小说以及科幻相关文章发表的电子平台。
在这个电子平台上,发表过不少优秀的微型科幻小说,这其中包括2012年年初由万象峰年策划的《末日十日谈》,7位智慧的女科幻作家和3位英俊的男科幻作家受约参加,刚好……我就是那3位英俊的男科幻作家之一(挠头)。十个人分头创作十篇以“末日”+“某一个特定的形容词”为限定的命题微型科幻小说,最后由万象峰年用一个以十个人的名字为主角的科幻小说将十个故事串联到了一起,最终完成了这个类似于《十日谈》背景的末日题材科幻系列小说。当时正值2012年初,小说在果壳微科幻连载刊登,反响相当热烈。
而在此之前,亦有李多创作的由网友即时提供人物设定、作家选取每一个人物设定放入自己的世界设定中互动完成的科幻小说《丧尸围城》,此篇小说以每天高人气的互动更新连载了一个月之久完成了第一季的全部故事。
基本上来说,在果壳微科幻上的科幻小说,最受欢迎的基本上是那些可以互动,使读者有即时的参与感的选题策划。当然,日常的微科幻作品也是相当值得一看。并且,虽然是免费阅读,但网站支付给作者们与杂志发表同等水平的稿费,这也使得其受到了不少作者的欢迎。
只可惜,在2012年中后期,由于微型小说的创作难度颇高,总不能出现使读者感到满意的作品,并且整个果壳网也开始再次改版,使得果壳微科幻不再发表科幻小说,而只发表科幻评论家们所撰写的关于科幻小说、科幻电影等的介绍、科学阐释以及一些有趣的新发现了。
但即便如此,果壳微科幻也仍旧没有放弃科幻小说这一部分。关于科幻小说,果壳走向了实体书出版的道路。这其中包括了翻译作品《掠食因子》([美]道格拉斯·普莱斯顿/林肯·蔡尔德)、《质量效应》([加] 德鲁·卡宾森)等,也包括中国科幻作家的原创作品,极为引人注目的韩松老师的《火星照耀美国》便是由果壳出版,还有碎石的《诸神战场》第一部,以及正在筹划出版的我的长篇小说《算了,1945》(暂定名)。我的这个长篇小说主要是讲1945年落难在苏门答腊的郁达夫先生以及当今生活在北京的一对表姐弟两条线索的两个即相关又相去甚远的满满全是令人沮丧无奈甚至于绝望的负能量的故事。
接下来要说的是另一家非常有名且有特色的网站:豆瓣网。
豆瓣网创建比较早,以图书、电影、音乐的评论为主打,广受众多网友欢迎。在2011年年末,豆瓣网开始筹划涉足电子出版。2012年4月,豆瓣网的豆瓣阅读板块试运行上线,之后逐渐完善。同时,中国一流的科幻奇幻作者与作品也都渐渐在豆瓣阅读平台里集中,如刘慈欣、王晋康、骑桶人、舒飞廉、陈楸帆、潘海天、梁清散、韩松、宝树、飞氘、拉拉等。直至现在,已有128部幻想类作品,包括奇幻和科幻类作品。这些作品,绝大多数来自中国本土作者,带有很强的中国印记。在所有虚构和非虚构类的原创作品中,科幻作品数量大约占到总量的10%,是一个偏高的比例。豆瓣阅读所在的豆瓣网同时也拥有中国最大的科幻读者自治讨论社区。同时,2012年美国科幻及奇幻作家协会的星云奖,除长篇小说外,所有中短篇获奖作品均将在豆瓣阅读发布中文版。
在豆瓣阅读上,不仅吸引了个人作者的入住,还吸引了许多出版社、图书公司的关注,比如在近两年来崛起的新的科幻奇幻出版阵地新星出版社的幻象文库,科幻世界杂志社也开始逐渐将自己的期刊上线豆瓣阅读,在去年休刊了的《九州幻想》在不久前于豆瓣阅读上复刊。
豆瓣阅读还提出了一个“作品”的概念,所谓的“作品”,主要在于小说的篇幅上的认识,篇幅相对于传统媒体杂志上常见的2万字以内的短篇小说和10万字以上的长篇小说,“作品”的篇幅多是5万字左右的中篇篇幅。也就正适合上班族们在上下班的路上,无论是等车也好乘车也好,所花费的1-2个小时时间内刚好可以完整阅读完的篇幅。再加上app终端使得阅读更加便携、轻便,极受上班族们的欢迎。同时,对于学生们来说也似乎使得上课偷偷看小说变得更加方便不易被老师发现了。
由于阅读方式的改变,读者群也逐渐重整,在这方面,似乎更适合了如《九州幻想》这样的曾经便以成年人为主要受众对象的杂志继续发展下去。对于《九州幻想》这本曾经红极一时,直至休刊仍旧属于中国幻想小说较高水平的出版阵地的杂志,似乎也再次找到了新的更适合自己的发展平台。
基于这些概念以及新的读者群,也有更多人做出了更多崭新的尝试,在这里值得一提的是,青年科幻作家迟卉于今年7月发起开始征稿的《极小值Minimum》电子杂志。迟卉便是借助豆瓣阅读所提出的“作品”的概念做的一个新的电子杂志的尝试。《极小值Minimum》每期约3-5万字。每一期有且仅有一位作者,内容包括该作者的中篇小说一篇或若干篇短篇小说,以及对该作者的一个深度访谈或介绍,也就是说每一期都将是对每一期唯一的作者量身定制的凸显出该位作者特色的电子杂志。这一点在内容的灵活性和可操控性上远远超出了纸媒所能做到的范围。迟卉于今年也在豆瓣阅读推出过以《大荒》为名的她的个人作品电子杂志,现在已出了三期,因此,在这方面相对来说她还是有相当经验的了。《极小值Minimum》第一期将在今年8月上线,同时,我的系列小说《自杀助手》的第一个故事也将在《极小值Minimum》的第二期刊登,对于我来说,真的是相当期待想看看这份有趣的新模式下的电子杂志到底能带来什么样的不同效果和意外惊喜。
这些呢,也就是我近三年来有过相对深入、积极的接触和合作的过的关于科幻奇幻小说电子出版方面的内容了。我想,关于科幻奇幻的电子出版,还有太多太多我没接触过的,比如起点中文网等等各大原创网站从21世纪初便开始的网络小说发表出版,再比如说近几个月开始在电子出版方面跃跃欲试的亚马逊公司,等等还有很多。因为我没有接触或者没有合作过,所以也很难能说出什么更多的内容,也请大家原谅这种挂一漏百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