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杰
阿杰是我堂弟,比我小三个月,是我四叔的儿子。
昨天接到他电话,说是已经通过学校初试,很有机会能当上老师。即便是通过冰冷的听筒,我也能听出他言语中的欢喜。
我说,很好啊。言语间是淡淡的不经意。
他倒是像没听出我不感兴趣,喋喋不休地说个不停,话题无外乎是要是能当上老师就好了,到时候他爸一定很高兴。
我当时的脑袋是放空的,想着小时候的他因为考试成绩差被四叔追着满地找打的情形。心想他真的适合当老师吗?
关于当老师的想法,应该是和四叔从小给阿杰灌输的观念有关。
在乡下,老师和医生被认为是最有前景的两个职业。前者是教育育人,后者则是救死扶伤。按照我爸的话说,这是每个时代都需要的人,是铁饭碗。等到我上到高中学过历史之后,每当我爸还拿出“这是铁饭碗”的说词让我遵循他的意愿去做一名人民教师的时候,“……说知识分子是臭老九”则是我最好的挡箭牌。然后看着我爸语塞的样子,就变成了一件很好玩的事。
而阿杰则没用这么幸运。他高中学的是理科。而且四叔的固执程度远超我爸。
四叔读书读到高中,因为家庭成分的关系没能考上到大学,耿耿于怀之余则将全部精力倾注到儿子的身上。偏偏阿杰读书不够聪明,成绩始终中等起伏。成绩单拿回家招来的常常是非打即骂。我则靠着上初中的大哥提供的早前教育在学校如鱼得水。在一个家族中两个同龄的孩子总是习惯性拿来作为比较的,尤其当这两个还是男生。偏偏处于话题中心的我们俩整天厮混在一起,像两个没心没肺的主角,完全没有受到来回拿来比较的影响。主要原因可能是我们那时心智还没成熟到能听懂大人之间的每一次谈话。四叔常对我说,希望我和阿杰在一起是经常看书的,而不是整天的瞎玩。其实这话我也没太懂,小学的两本书太不经看了,怎么能够做到经常看呢?阿杰倒是很乖巧地每天拿着一本语文书看来看去,可我发现他每次看的都是同一页。才知道原来这就是“经常看”的真谛。
有一天我从同学那里借来一本《岳飞传》的连环画,那是我看的第一本课外读书,广义上来说也是我看的第一本小说。阿杰作为我最好的玩伴,自然和他分享这份喜悦。也不知道是不是受到“经常”看书(看一页书)的影响,阿杰看书速度极慢,常常是我已经看完了一页,他还在慢慢揣测画中人物的动作,文字部分居然半点没看。而且大大的脑袋放得极低,茂密油亮的头发直晃我的眼。后来折中的办法,是我先看完,书留给他晚上看。阿杰虽说不太情愿,但最后还是同意了。书,阿杰当晚拿回去看了。可得等到第二天阿杰哭丧着脸找到我的时候,我就知道大事不好。夜里,当阿杰拿着手电战战兢兢如获至宝般躲在被子里看着书的时候,四叔掀开被子的一刹那,暗黄的灯光将其的影子投射在墙上,庞大扭曲的活像一个恶魔。阿杰说,当时他就吓尿了。直到四叔把书撕成碎片他才反应过来,书是借来的——还不是他借来的。
那一整天,我和阿杰都徘徊在怨恨和惶恐中。恨的是四叔的心狠手辣;恐的是同学要书却无书可还,还有四叔会不会找上门来把我臭骂一顿。四叔倒是没有找上门来,而是让我送上门去。他让阿杰带话,让我放学之后和阿杰一起回家。阿杰边磕磕碰碰说着,边还带着哭腔,好像是他爸的话是洪水猛兽,泄了他的泪腺,咬了他的舌头。作为年长他三个月的哥哥,适时的站出来是我的责任,我安慰阿杰说没事,其实心里怕的要死。白天的课堂上我几乎没有听进去老师说的一句话,猜测四叔会对我们的一切惩罚。是骂我们一顿还是打我们一顿。骂倒没什么,至多是唾沫横飞。打就让人害怕了,工具既可能是树枝也可能扫帚更有可能是皮带,方式更是站立、捆绑皆可。我脑中每勾描出一个恐怖情节,便会不由自主地望下阿杰,如同心灵感应一般,他也总会望向我,泪眼汪汪。我一边暗示性地啪啪胸脯,表明有我在,别怕。一边心中默念,四叔要打也只会打他儿子。
后来的事出奇的顺利,四叔知道书是我借的,反倒给我钱让我买书还人。不过声明以后这种书我看就行了,不宜给阿杰看。我一心为逃过棍棒欢呼雀跃,像是逃脱了九九八十一难直接奔往西天的孙猴,完全没有心思思考为什么同样年纪的我们,是有些书我能看,而阿杰不能看。现在回想起来,我觉得四叔如果不是为了祸害他儿子,那一定是打算祸害他侄子了……
之后的故事稀疏平常,我和阿杰因为成绩的差异升入三年级之后就没有同过班,往后又没有同过年级。 再后来我高中去了外地读书,和阿杰的见面也只能在每年的寒暑假,见面礼也都是阿杰带来的一批习题和我买回来的奇奇怪怪小说。阿杰问我,这些小说我都看过了吗?我点头说是。阿杰说,那一定花了不少时间吧?我说,还行,从小我看书都比较快。当问他愿不愿意看的时候,他摇摇头,拿起手边的厚厚的习题本,说,没有时间。为了寻找话题,我问他以后想做什么?
老师吧。他想都没想,脱口而出。
为什么?
老师比较轻松,而且我爸也希望我能当老师。
除了你爸说的,你自己有没有想过其他的?
阿杰咧着嘴笑了笑,说,我认识的人除了老师,就只有我爸那样的农民了。我爸自然不希望我成为他。
随后他就低下头认真地写着习题,大大的脑袋上头发依旧茂密油亮。
一直以来我觉得阿杰活的太累,花费了太多的时间在学习上,收获的却太少。而且背负着四叔的愿景,却失去了自我。 直到昨天的那通电话,听到他言语的雀跃,我的漫不经心更多的也许是一种嫉妒。天真的认为阿杰成为一名老师只是四叔的一厢情愿,却没想过会走上老师的道路是阿杰这些年来的坚持。
以己度人,岂不可笑!
犹记得昨天阿杰电话中最后说的话。
在北京还好吗?
还好。
那就好。希望你能成为电影人,那我认识的人中除了老师,农民,就还有其他。
我哑然失笑,心想这条路真够远……
昨天接到他电话,说是已经通过学校初试,很有机会能当上老师。即便是通过冰冷的听筒,我也能听出他言语中的欢喜。
我说,很好啊。言语间是淡淡的不经意。
他倒是像没听出我不感兴趣,喋喋不休地说个不停,话题无外乎是要是能当上老师就好了,到时候他爸一定很高兴。
我当时的脑袋是放空的,想着小时候的他因为考试成绩差被四叔追着满地找打的情形。心想他真的适合当老师吗?
关于当老师的想法,应该是和四叔从小给阿杰灌输的观念有关。
在乡下,老师和医生被认为是最有前景的两个职业。前者是教育育人,后者则是救死扶伤。按照我爸的话说,这是每个时代都需要的人,是铁饭碗。等到我上到高中学过历史之后,每当我爸还拿出“这是铁饭碗”的说词让我遵循他的意愿去做一名人民教师的时候,“……说知识分子是臭老九”则是我最好的挡箭牌。然后看着我爸语塞的样子,就变成了一件很好玩的事。
而阿杰则没用这么幸运。他高中学的是理科。而且四叔的固执程度远超我爸。
四叔读书读到高中,因为家庭成分的关系没能考上到大学,耿耿于怀之余则将全部精力倾注到儿子的身上。偏偏阿杰读书不够聪明,成绩始终中等起伏。成绩单拿回家招来的常常是非打即骂。我则靠着上初中的大哥提供的早前教育在学校如鱼得水。在一个家族中两个同龄的孩子总是习惯性拿来作为比较的,尤其当这两个还是男生。偏偏处于话题中心的我们俩整天厮混在一起,像两个没心没肺的主角,完全没有受到来回拿来比较的影响。主要原因可能是我们那时心智还没成熟到能听懂大人之间的每一次谈话。四叔常对我说,希望我和阿杰在一起是经常看书的,而不是整天的瞎玩。其实这话我也没太懂,小学的两本书太不经看了,怎么能够做到经常看呢?阿杰倒是很乖巧地每天拿着一本语文书看来看去,可我发现他每次看的都是同一页。才知道原来这就是“经常看”的真谛。
有一天我从同学那里借来一本《岳飞传》的连环画,那是我看的第一本课外读书,广义上来说也是我看的第一本小说。阿杰作为我最好的玩伴,自然和他分享这份喜悦。也不知道是不是受到“经常”看书(看一页书)的影响,阿杰看书速度极慢,常常是我已经看完了一页,他还在慢慢揣测画中人物的动作,文字部分居然半点没看。而且大大的脑袋放得极低,茂密油亮的头发直晃我的眼。后来折中的办法,是我先看完,书留给他晚上看。阿杰虽说不太情愿,但最后还是同意了。书,阿杰当晚拿回去看了。可得等到第二天阿杰哭丧着脸找到我的时候,我就知道大事不好。夜里,当阿杰拿着手电战战兢兢如获至宝般躲在被子里看着书的时候,四叔掀开被子的一刹那,暗黄的灯光将其的影子投射在墙上,庞大扭曲的活像一个恶魔。阿杰说,当时他就吓尿了。直到四叔把书撕成碎片他才反应过来,书是借来的——还不是他借来的。
那一整天,我和阿杰都徘徊在怨恨和惶恐中。恨的是四叔的心狠手辣;恐的是同学要书却无书可还,还有四叔会不会找上门来把我臭骂一顿。四叔倒是没有找上门来,而是让我送上门去。他让阿杰带话,让我放学之后和阿杰一起回家。阿杰边磕磕碰碰说着,边还带着哭腔,好像是他爸的话是洪水猛兽,泄了他的泪腺,咬了他的舌头。作为年长他三个月的哥哥,适时的站出来是我的责任,我安慰阿杰说没事,其实心里怕的要死。白天的课堂上我几乎没有听进去老师说的一句话,猜测四叔会对我们的一切惩罚。是骂我们一顿还是打我们一顿。骂倒没什么,至多是唾沫横飞。打就让人害怕了,工具既可能是树枝也可能扫帚更有可能是皮带,方式更是站立、捆绑皆可。我脑中每勾描出一个恐怖情节,便会不由自主地望下阿杰,如同心灵感应一般,他也总会望向我,泪眼汪汪。我一边暗示性地啪啪胸脯,表明有我在,别怕。一边心中默念,四叔要打也只会打他儿子。
后来的事出奇的顺利,四叔知道书是我借的,反倒给我钱让我买书还人。不过声明以后这种书我看就行了,不宜给阿杰看。我一心为逃过棍棒欢呼雀跃,像是逃脱了九九八十一难直接奔往西天的孙猴,完全没有心思思考为什么同样年纪的我们,是有些书我能看,而阿杰不能看。现在回想起来,我觉得四叔如果不是为了祸害他儿子,那一定是打算祸害他侄子了……
之后的故事稀疏平常,我和阿杰因为成绩的差异升入三年级之后就没有同过班,往后又没有同过年级。 再后来我高中去了外地读书,和阿杰的见面也只能在每年的寒暑假,见面礼也都是阿杰带来的一批习题和我买回来的奇奇怪怪小说。阿杰问我,这些小说我都看过了吗?我点头说是。阿杰说,那一定花了不少时间吧?我说,还行,从小我看书都比较快。当问他愿不愿意看的时候,他摇摇头,拿起手边的厚厚的习题本,说,没有时间。为了寻找话题,我问他以后想做什么?
老师吧。他想都没想,脱口而出。
为什么?
老师比较轻松,而且我爸也希望我能当老师。
除了你爸说的,你自己有没有想过其他的?
阿杰咧着嘴笑了笑,说,我认识的人除了老师,就只有我爸那样的农民了。我爸自然不希望我成为他。
随后他就低下头认真地写着习题,大大的脑袋上头发依旧茂密油亮。
一直以来我觉得阿杰活的太累,花费了太多的时间在学习上,收获的却太少。而且背负着四叔的愿景,却失去了自我。 直到昨天的那通电话,听到他言语的雀跃,我的漫不经心更多的也许是一种嫉妒。天真的认为阿杰成为一名老师只是四叔的一厢情愿,却没想过会走上老师的道路是阿杰这些年来的坚持。
以己度人,岂不可笑!
犹记得昨天阿杰电话中最后说的话。
在北京还好吗?
还好。
那就好。希望你能成为电影人,那我认识的人中除了老师,农民,就还有其他。
我哑然失笑,心想这条路真够远……
-
文思小尼姑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4-07-04 11:09:26
-
AZHAISTUDIO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3-08-27 22:36:43
-
AZHAISTUDIO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3-08-03 14:54:54
-
午歌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3-08-03 13:17:06
-
吴松张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3-08-03 11:59: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