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臂钢拳,霸气凛然:对机甲电影的顶礼膜拜
![]() |
一部《环太平洋》让机甲电影成为街头巷尾热议的话题,笔者看过影片后,也热情勃勃的回溯了一遍对机甲电影的印象,不过该文是根据记忆匆匆写就,疏漏之处颇多。趁着周末得闲,在搜索引擎上泡了一通,对前文做纠错和补充。
![]() |
“人形动力机甲”(powered exoskeletons)的概念最初诞生于1934年美国作家爱德华•艾默•史密斯的《兰斯曼》,泛指那些体积巨大、由真人在内部操控的仿人形装甲武器,除了增强人体的攻击和防御能力,还可配备各种远程武器和高科技功能。《兰斯曼》对机甲的创造堪称石破天惊,自此之后,科幻文学、漫画、游戏、影视中,都有抢眼的机甲形象登场。在科幻电影领域,机甲电影是一个数量不多、影响不小的亚类型,拥有包括笔者在内为数众多的机甲粉丝,一看到彪悍勇猛、铁臂钢拳的巨无霸们,就难以抑制心潮澎湃。
客观来说,“人形动力机甲”并没有一个确定严实的定义,所以很容易和其他相似的装备混淆。比如人形机甲和战术盔甲(battlesuit)之间的区别,就叫很多人犯过迷糊。简单来说,人形机甲需要驾驶员“钻进机甲”,个头不小,而战术盔甲更像“穿在身上”,其体积也比人体大不了多少。尽管如此,两者之间的界限仍十分模糊,最有争议性的莫过于钢铁侠的盔甲。在笔者看来,斯塔克先生并不是一个合格的机甲战士,因为一来他的制服明显是“穿上”的,二来制服体型与人体相仿,外壳很薄,也没有大体积的延伸武器,更重要的是,这盔甲没有人穿也可以自行工作,更接近遥控机器人。当然,斯塔克兵工厂并不是没有动力装甲,这个后文再提。
并不是任何有驾驶员的庞大机器人都是人形机甲,模拟控制和驾驶操纵是其分水岭。人形机甲接受驾驶员的肢体运动,放大千百倍后传导至外部,作出相应动作同时也将通过机体遭受的外部冲击通过神经反馈等方式作用回驾驶员,构成一种机能互动。假如驾驶员仅仅端坐在机体内的舱中,通过布满了按钮、摇杆和显示屏的控制台操纵,那只能符合巨型机器人(giant robot)的大类,无法进入机甲的小类。这也意味着人形装甲必须具备人形(废话!),能直立行走,有区分手脚的四肢,整个躯体大致符合人类身体比例(当然很多动漫中由于人体就很失真,机甲的夸张余地更大)。简言之,在排除各种武器后,人形机甲就应该是一个人体动能放大器。
根据上述标准,笔者观影范围内的电影机甲角色罗列如下:
《阿凡达》AMP
![]() |
AMP是雇佣兵的重要战争武器,配合大口径火器,在丛林中如履平地,能完美放大驾驶员的徒手搏击术,是屠戮潘多拉星巨兽的高效率杀人机器。
《钢铁侠》铁霸王装甲
![]() |
由钢铁侠的对手奥贝迪•亚史丹打造,也一度让体型吃亏的钢铁侠吃了苦头,可惜技术含量不够,在高空严寒中冻成一堆废铁。
《钢铁侠》反浩克装甲
![]() |
斯塔克为制衡暴走的浩克而打造,虽然在力量无上限的浩克面前其实走不了几个回合,但对付恐怖分子、阴谋科学家之流还是颇有建树。
《第九区》外星机甲
![]() |
配备多种彪悍武器,一击之下将人化为血水,能手抓RPG,也可抵挡近距离反器材狙击枪,有DNA验证,保证了利欲熏心的人类无法驾驭。
《黑客帝国3》APU
![]() |
座舱开放,防御力不高,主要靠大火力以攻为守,两挺重机枪和数量接近无限的子弹,尽情挥洒,将机械章鱼打的溃不成军。APU可以快速上手,驾驶的要诀是“像羽毛一样轻快”。
《美少女特攻队》兔脸机器人
![]() |
出现在一战战场,美少女们横扫纳粹僵尸的利器,对内部结构和动力装置的描绘,为它抹上了一层蒸汽朋克的脂粉。
《环太平洋》“贼鸥”系列
![]() |
肢体操控、神经联结、动作传导,这是如假包换的人形机甲没错。片中机甲高达百余米,是影史上体积最大的人形机甲。
《机械哥斯拉》
![]() |
某几集故事中,机械哥斯拉体内有驾驶员,虽然是爬行动物,但行动模式和人类相仿(因为是人演的啊),勉强可算是人形机甲。
《星河舰队3》
![]() |
出自科幻大师罗伯特•海因莱因的《星船伞兵》,装备速射机枪和火焰喷射器,令虫子闻风丧胆的大杀器,遗憾的是到了成本低廉的第三部改编电影才亮相银幕,战斗力大打折扣。
《异形2》运货机器人
![]() |
也许是真人科幻片中最早的人形机甲形象,雷普利驾驶机器人与异形皇后搏斗,好一场“铁娘子”之间的经典较量。
《明日边缘》
![]() |
预计阿汤哥的这身装备又会引发争议,究竟属于人形装甲还是战术盔甲。但从曝光图中外伸的武器来看,无疑是机甲派的论点更站的住脚。
以下机器人很容易被误认为人形机甲,但若当做机甲电影欣赏,仍有一定乐趣:
《机械威龙》
![]() |
理由:并非通过驾驶员的模拟动作操控。
《机械战争》
![]() |
理由:《机械威龙》的续集,理由同上。
《极乐空间》
![]() |
理由:典型的战术盔甲,连身体都没有盖严实。
《机械战警》
![]() |
理由:铁甲并非装备,而是驾驶员身体的一部分。
《星球大战:新希望》暴风突击者
![]() |
理由:连战术盔甲都算不上,只是一种制服吧。
《星球大战:帝国反击战》行走者
![]() |
理由:从驾驶方式到外形构造都不符合。
《魔鬼任务》
![]() |
理由:只是一身铁甲而已,跟钢铁侠那身差了十万八千里。此外,这部奥尼尔主演的电影实在太烂。
《特种部队》
![]() |
理由:增强人体力量、速度和协调性,典型的战术盔甲。
《恐龙战队》
![]() |
理由:与《机械威龙》一样,操控方式不合规。
《铁甲钢拳》
![]() |
理由:驾驶员在外部。
文/方聿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