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abriel
这部戏远远超出了预期,看了一下各家媒体的戏评基本都在4星到5星之间,我现在看过的戏还很少,也许过些年回头看觉得这部没有那么那么出色,但是今天还是给了我挺大的震撼。
制作这部戏的原因就是女一号Alison Balsom提出她想在globe演出,而且小号手大多是男人,作为一个出色的著名的女性小号手她想演一部不一样的戏,于是制作人联系了剧作家,然后就有了Gabriel。
Gabriel这部戏糅合了concert, opera和theatre play三种元素。整部戏以Henry Purcell,这位巴洛克时期英国最伟大的音乐家之一,的音乐做引子,以光荣革命后King William和Queen Mary的统治时期作为时代背景讲故事。其实是一系列的小故事,小号手家庭,剧院,泰晤士河上的watermen,市井百姓还有皇宫各自上演不同的故事,上半场就是一个接一个说故事,看着好像很散,笑点爆棚整个人快要笑到放弃治疗,中场以后所有的故事却被巧妙地串在了一起。所有的故事都是历史上真实发生过的,Prince William Duke of Gloucester是当时的Queen Mary的侄子,后来的Queen Anne的儿子,11岁就去世了,但是这部戏里他孩童的幼稚与似疯似癫的睿智却是一大亮点,RADA刚毕业Joshua James把一个五六岁的病孩子演得惟妙惟肖。曾经和女扮男装的女性有过短暂婚姻的歌手Arabella Hunt在痛失爱人Amy以后失去了爱与热情,冰冷痛苦的她只能通过唱歌来感受生活,她对Queen Mary的自白是上半场最让人唏嘘的地方。泰晤士河上的watermen看尽人间百态,自己也有引以为傲的经历和难以启齿的故事。傲慢且极尽所能压迫剧团成员的剧团所有者Christopher Rich,小号家庭Shore一家,剧团成员之间乱七八糟的来来往往都鲜活生动。
Henry Purcell非常有名的一部作品The Fairy Queen改编自莎士比亚的仲夏夜之梦,这部作品的乐谱在17世纪神秘消失以后于1901被重新发现,而the fairy queen的曲谱仿佛一个引子,贯穿整部戏始终,是Rich握在手里的决胜法宝,也是他最后失败的致命关键,当他手下的剧团成员认清他的面目纷纷投奔向真正热爱戏剧的他的竞争对手时,the fairy queen的手稿就遗失了。
整部戏笑料十足,开始觉得简直是神经病一样笑到疯癫,watermen在水上载着乐队行进时沿途风景的变换由演员们扛着纸质的建筑图版在舞台上跑来跑去构成,甚至有一只水鸟绕着船飞着最后拉了一泡屎在waterman的头上(这里不得不说操纵两只鸟的puppeteer实在太亮眼太了不起了)。莎士比亚戏剧里的台词被直接引用,登船时有摩登用语譬如Mind the gap,。最后演员们纷纷倒戈,the fairy queen的乐谱漫天飞舞的时候有神台词“我们直到1901年才能重新看到它”。下限简直掉到地心深处,全裸女装蕾丝边一个不少,全裸的叔叔甚至用小号捂着关键部位在yard的站立观众中间溜达了一圈,于是我和朋友就眼睁睁看着他一丝不挂从我们面前,literally面前伸手就能摸到,跑了过去……Kate, Peter和Hanna的三角关系尺度耻度和笑点都突破天际。Prince William疯癫地和wig maker的过招也笑到岔气。但是看着看着觉得,这部戏真的不仅仅是搞笑,嬉笑怒骂里其实人人都对生活颇有感悟,看似疯癫实际人人都是清醒的。
除却the fairy queen的乐谱,另外两条线是小号和作曲家Henry Purcell. Mr. Purcell自始至终没有出现过,这部戏里我甚至觉得他的形象和Queen Mary融合在了一起。Prince William虽然身体孱弱却对打仗立功有着别样的渴望,虽然还是个小孩子他却痛恨所有人送他的玩具,他独独热爱小号的声音,觉得那是战争的声音,嘹亮充满了力量,advisor告诉他其实小号的声音里也有故事也有诗。他让John Shore教他吹小号,但是因为身体原因他又不能长时间听小号演奏。Queen Mary很喜欢这个有缺陷的侄子,在他生日的时候送了他一只会模仿人说话的鸟儿,William却告诉他我不会夺你所爱,并说他其实想收到Mr. Purcell的乐谱作为生日礼物,女王说我会记着这个作为你来年生日的礼物。两人的对话颇有意思,William问Mary你是否勇敢是否快乐是否对自己有信心,为什么你不解散你的advisor们只留你和那只唯一能做的就是模仿你语言的鸟儿做决定,孩子的懵懂往往却能直击要害。历史上Mr. Purcell死于Queen Mary去世后一年,故事里却融合在了一起,Queen Mary去世时平民区有一位妈妈的女儿刚出生就已经死了,外面是丧鼓和小号的声音,女王的送葬队伍在缓缓行进,屋子里一个平凡的母亲抱着她死去孩子的尸体在默默哭泣。女王留给Prince William最后一份礼物是Mr.Pucell未完成的一部作品手稿,碰巧的是,他只完成了小号部分。
看整部戏觉得作者对英国历史文化和莎士比亚的了解真的很透彻,除去年代故事和莎士比亚的作品,还有对那个时代报纸,文献甚至广告词的大量引用。台词有意向莎士比亚的风格靠拢,韵脚非常美丽,很多处念起来像诗一样。Pro乐队的演出,穿插的重新编排的英国歌谣以及opera唱段更是锦上添花。
戏本身精彩的多,也就零零碎碎地写一点自己有感触的地方。演出一直到8月18号,还是推荐在伦敦的人去看一看的,yard站票只要5胖子,虽然要站2小时40分但是观赏感受不会因此打折扣,最后女王的送葬队伍也是从yard里走过的,可以近距离看到演员投入的表演,还有葬礼的服制XD。如果不能看的话有机会看到script应该也很棒。以及Shakespeare Globe的Programme是目前为止我买到最有良心的一本=v=。PS的PS,看这部戏能学到好多历史知识,比起莎士比亚本身,我好像更喜欢看这种从别的角度联系莎士比亚的故事。
制作这部戏的原因就是女一号Alison Balsom提出她想在globe演出,而且小号手大多是男人,作为一个出色的著名的女性小号手她想演一部不一样的戏,于是制作人联系了剧作家,然后就有了Gabriel。
Gabriel这部戏糅合了concert, opera和theatre play三种元素。整部戏以Henry Purcell,这位巴洛克时期英国最伟大的音乐家之一,的音乐做引子,以光荣革命后King William和Queen Mary的统治时期作为时代背景讲故事。其实是一系列的小故事,小号手家庭,剧院,泰晤士河上的watermen,市井百姓还有皇宫各自上演不同的故事,上半场就是一个接一个说故事,看着好像很散,笑点爆棚整个人快要笑到放弃治疗,中场以后所有的故事却被巧妙地串在了一起。所有的故事都是历史上真实发生过的,Prince William Duke of Gloucester是当时的Queen Mary的侄子,后来的Queen Anne的儿子,11岁就去世了,但是这部戏里他孩童的幼稚与似疯似癫的睿智却是一大亮点,RADA刚毕业Joshua James把一个五六岁的病孩子演得惟妙惟肖。曾经和女扮男装的女性有过短暂婚姻的歌手Arabella Hunt在痛失爱人Amy以后失去了爱与热情,冰冷痛苦的她只能通过唱歌来感受生活,她对Queen Mary的自白是上半场最让人唏嘘的地方。泰晤士河上的watermen看尽人间百态,自己也有引以为傲的经历和难以启齿的故事。傲慢且极尽所能压迫剧团成员的剧团所有者Christopher Rich,小号家庭Shore一家,剧团成员之间乱七八糟的来来往往都鲜活生动。
Henry Purcell非常有名的一部作品The Fairy Queen改编自莎士比亚的仲夏夜之梦,这部作品的乐谱在17世纪神秘消失以后于1901被重新发现,而the fairy queen的曲谱仿佛一个引子,贯穿整部戏始终,是Rich握在手里的决胜法宝,也是他最后失败的致命关键,当他手下的剧团成员认清他的面目纷纷投奔向真正热爱戏剧的他的竞争对手时,the fairy queen的手稿就遗失了。
整部戏笑料十足,开始觉得简直是神经病一样笑到疯癫,watermen在水上载着乐队行进时沿途风景的变换由演员们扛着纸质的建筑图版在舞台上跑来跑去构成,甚至有一只水鸟绕着船飞着最后拉了一泡屎在waterman的头上(这里不得不说操纵两只鸟的puppeteer实在太亮眼太了不起了)。莎士比亚戏剧里的台词被直接引用,登船时有摩登用语譬如Mind the gap,。最后演员们纷纷倒戈,the fairy queen的乐谱漫天飞舞的时候有神台词“我们直到1901年才能重新看到它”。下限简直掉到地心深处,全裸女装蕾丝边一个不少,全裸的叔叔甚至用小号捂着关键部位在yard的站立观众中间溜达了一圈,于是我和朋友就眼睁睁看着他一丝不挂从我们面前,literally面前伸手就能摸到,跑了过去……Kate, Peter和Hanna的三角关系尺度耻度和笑点都突破天际。Prince William疯癫地和wig maker的过招也笑到岔气。但是看着看着觉得,这部戏真的不仅仅是搞笑,嬉笑怒骂里其实人人都对生活颇有感悟,看似疯癫实际人人都是清醒的。
除却the fairy queen的乐谱,另外两条线是小号和作曲家Henry Purcell. Mr. Purcell自始至终没有出现过,这部戏里我甚至觉得他的形象和Queen Mary融合在了一起。Prince William虽然身体孱弱却对打仗立功有着别样的渴望,虽然还是个小孩子他却痛恨所有人送他的玩具,他独独热爱小号的声音,觉得那是战争的声音,嘹亮充满了力量,advisor告诉他其实小号的声音里也有故事也有诗。他让John Shore教他吹小号,但是因为身体原因他又不能长时间听小号演奏。Queen Mary很喜欢这个有缺陷的侄子,在他生日的时候送了他一只会模仿人说话的鸟儿,William却告诉他我不会夺你所爱,并说他其实想收到Mr. Purcell的乐谱作为生日礼物,女王说我会记着这个作为你来年生日的礼物。两人的对话颇有意思,William问Mary你是否勇敢是否快乐是否对自己有信心,为什么你不解散你的advisor们只留你和那只唯一能做的就是模仿你语言的鸟儿做决定,孩子的懵懂往往却能直击要害。历史上Mr. Purcell死于Queen Mary去世后一年,故事里却融合在了一起,Queen Mary去世时平民区有一位妈妈的女儿刚出生就已经死了,外面是丧鼓和小号的声音,女王的送葬队伍在缓缓行进,屋子里一个平凡的母亲抱着她死去孩子的尸体在默默哭泣。女王留给Prince William最后一份礼物是Mr.Pucell未完成的一部作品手稿,碰巧的是,他只完成了小号部分。
看整部戏觉得作者对英国历史文化和莎士比亚的了解真的很透彻,除去年代故事和莎士比亚的作品,还有对那个时代报纸,文献甚至广告词的大量引用。台词有意向莎士比亚的风格靠拢,韵脚非常美丽,很多处念起来像诗一样。Pro乐队的演出,穿插的重新编排的英国歌谣以及opera唱段更是锦上添花。
戏本身精彩的多,也就零零碎碎地写一点自己有感触的地方。演出一直到8月18号,还是推荐在伦敦的人去看一看的,yard站票只要5胖子,虽然要站2小时40分但是观赏感受不会因此打折扣,最后女王的送葬队伍也是从yard里走过的,可以近距离看到演员投入的表演,还有葬礼的服制XD。如果不能看的话有机会看到script应该也很棒。以及Shakespeare Globe的Programme是目前为止我买到最有良心的一本=v=。PS的PS,看这部戏能学到好多历史知识,比起莎士比亚本身,我好像更喜欢看这种从别的角度联系莎士比亚的故事。
还没人转发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