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水与迷信
去年的时候从手机报上读到武科大要开“风水与建筑”的选修课时,也就付诸一笑,不过还是有一点兴趣的,这门课听上去不靠谱,事实上还是很有学问的;前几天的手机报告诉我武科大的此番“突破”最终还是被叫停了,意料之中——在宣扬科学反对“迷信”的意识形态主调里,这样的课程在大学校园里自然不会有生存空间。
当然了,这门课被叫停的原因不用多想也猜得到:无非是封建迷信啦不利于社会主义科学观的形成啦不利于河蟹社会的建设啦……从小的教育告诉我们,封建迷信是要不得的,封建迷信是会害死人的,记得小学的时候学校还组织我们去看过一个貌似叫“破除迷信”的纪录片,故事发生在边缘的山村,画面的视觉冲击力是相当的强大,类似下油锅割肉画符之类既暴力又带有鬼神色彩的镜头在我们幼小的心灵里留下了深深的阴影。从此我们都坚决和“封建迷信”作斗争,一心一意追随赛先生。
但事实上诸如“迷信”“风水”这样的东西在我们生活中是无处不在的,就是一向标榜崇尚科学的高校也不例外。北京大大小小的高校都有各自的“风水秘笈”,流传着关于本校建筑的风水讲究的各种版本。比如本人所在的号称最红最专最跟党走的、人们满意世界一流的堂皇学府中,据说几乎每一处建筑的分布安排都有风水的讲究在里面,挖地基的时候挖出宫女骨头的做男生宿舍,太监骨头的单一性别都压不住,只好混住了,于是某栋宿舍楼也跟国家小接轨了一下,容纳了两个性别,容纳了“多元文化”。当然这些事情都是民间流传而已,毕竟是不能上台面的,但是即使他是按风水先生讲的去安排他的楼房了,也没见造成了什么不好的影响,更不用说造成了什么危害。据说深圳大学的鸟瞰图就是以大八卦,也没见深圳大学因为他的“封建迷信”而遭受什么损失。那又何必如此粗暴地扼杀呢?
其实大学开门建筑风水课,至少可以给当下各种建筑的风水现象做个解释,省得我们自己乱猜。其实这种现象本身就是值得思考的,既然一代又一代人都接受了“风水是迷信”“迷信要不得”的教育,为何建筑风水还在明里暗里风靡呢?
所谓“迷信”就真的完全不可信吗?我觉得也未必。费就说过他大学时一个研究易经的老师的故事:车在路上抛锚,他用个硬币一算,说车两小时以后开,结果车就在两小时以后启动了……说有什么“科学”依据,没有。易学原本就是很玄妙的东西,且不可否认它也是我们的文化的一部分,别说是糟粕,它有它的体系,它有它的精华所在。
用我们科哲老师的话来说,其实科学也不过是一种信仰,我给说进一步,科学也可能就是一种迷信,只不过它迷信的对象是称之为科学的那一套,而不是怪力乱神。很多东西很多现象是科学解释不了的,但是科学却将自然踩在了脚底下,于是人们对自然的敬畏就逐渐淡化直至消失。但是这些解释不了的东西还明明存在着,之间的真空就极易引发人们的信仰危机。而在这样的情况面前,我们的教育选择的只是回避,而并不去引导,不去鼓励人思考——也许我们哲学学术体系的脆弱于此也有关系——因为我们拒绝信仰,拒绝“迷信”。
扯远了。
要说“迷信”也并不能特指怪力乱神,过分执着地相信一样东西或许都可以被叫做“迷信”。所谓的“风水迷信”其实未必会带来什么危害,但是有些“迷信”就未必了,比如说官场上盛行的“数字迷信”。前几年流行大学排名,近些年这个排名细化到了各个学科,“靠一点谱”的学校都拿此做宣传资本,更成为高校既得利益者们的无限宏图的筹码。各个媒体也抓住了时机大肆炒作,可是当真大学的综合实力真的能用数字标识出来然后排出名次吗?学校的教学质量资源实力学术水平当真就能用数字衡量?说白了这也是一种迷信,但是大家还是在发烧的追逐它。而且,如果过分执着与这些虚幻的数字,造成的危害是不容小觑的。大学对排名迷信,不断寻求提升排名的快捷方式,大学的培养模式也日渐快餐化,大学本身的使命却被忽略了,大学本身应有的精神自然渐渐离我们原来越远。教育不是培养人才的手段,反成了仕途的敲门砖,此等本末倒置,难道不是迷信造成为危害?
回避迷信,却又有意无意地处于迷信之中——话说高校如此执着地拒绝建筑风水课,也是一种迷信吧!
当然了,这门课被叫停的原因不用多想也猜得到:无非是封建迷信啦不利于社会主义科学观的形成啦不利于河蟹社会的建设啦……从小的教育告诉我们,封建迷信是要不得的,封建迷信是会害死人的,记得小学的时候学校还组织我们去看过一个貌似叫“破除迷信”的纪录片,故事发生在边缘的山村,画面的视觉冲击力是相当的强大,类似下油锅割肉画符之类既暴力又带有鬼神色彩的镜头在我们幼小的心灵里留下了深深的阴影。从此我们都坚决和“封建迷信”作斗争,一心一意追随赛先生。
但事实上诸如“迷信”“风水”这样的东西在我们生活中是无处不在的,就是一向标榜崇尚科学的高校也不例外。北京大大小小的高校都有各自的“风水秘笈”,流传着关于本校建筑的风水讲究的各种版本。比如本人所在的号称最红最专最跟党走的、人们满意世界一流的堂皇学府中,据说几乎每一处建筑的分布安排都有风水的讲究在里面,挖地基的时候挖出宫女骨头的做男生宿舍,太监骨头的单一性别都压不住,只好混住了,于是某栋宿舍楼也跟国家小接轨了一下,容纳了两个性别,容纳了“多元文化”。当然这些事情都是民间流传而已,毕竟是不能上台面的,但是即使他是按风水先生讲的去安排他的楼房了,也没见造成了什么不好的影响,更不用说造成了什么危害。据说深圳大学的鸟瞰图就是以大八卦,也没见深圳大学因为他的“封建迷信”而遭受什么损失。那又何必如此粗暴地扼杀呢?
其实大学开门建筑风水课,至少可以给当下各种建筑的风水现象做个解释,省得我们自己乱猜。其实这种现象本身就是值得思考的,既然一代又一代人都接受了“风水是迷信”“迷信要不得”的教育,为何建筑风水还在明里暗里风靡呢?
所谓“迷信”就真的完全不可信吗?我觉得也未必。费就说过他大学时一个研究易经的老师的故事:车在路上抛锚,他用个硬币一算,说车两小时以后开,结果车就在两小时以后启动了……说有什么“科学”依据,没有。易学原本就是很玄妙的东西,且不可否认它也是我们的文化的一部分,别说是糟粕,它有它的体系,它有它的精华所在。
用我们科哲老师的话来说,其实科学也不过是一种信仰,我给说进一步,科学也可能就是一种迷信,只不过它迷信的对象是称之为科学的那一套,而不是怪力乱神。很多东西很多现象是科学解释不了的,但是科学却将自然踩在了脚底下,于是人们对自然的敬畏就逐渐淡化直至消失。但是这些解释不了的东西还明明存在着,之间的真空就极易引发人们的信仰危机。而在这样的情况面前,我们的教育选择的只是回避,而并不去引导,不去鼓励人思考——也许我们哲学学术体系的脆弱于此也有关系——因为我们拒绝信仰,拒绝“迷信”。
扯远了。
要说“迷信”也并不能特指怪力乱神,过分执着地相信一样东西或许都可以被叫做“迷信”。所谓的“风水迷信”其实未必会带来什么危害,但是有些“迷信”就未必了,比如说官场上盛行的“数字迷信”。前几年流行大学排名,近些年这个排名细化到了各个学科,“靠一点谱”的学校都拿此做宣传资本,更成为高校既得利益者们的无限宏图的筹码。各个媒体也抓住了时机大肆炒作,可是当真大学的综合实力真的能用数字标识出来然后排出名次吗?学校的教学质量资源实力学术水平当真就能用数字衡量?说白了这也是一种迷信,但是大家还是在发烧的追逐它。而且,如果过分执着与这些虚幻的数字,造成的危害是不容小觑的。大学对排名迷信,不断寻求提升排名的快捷方式,大学的培养模式也日渐快餐化,大学本身的使命却被忽略了,大学本身应有的精神自然渐渐离我们原来越远。教育不是培养人才的手段,反成了仕途的敲门砖,此等本末倒置,难道不是迷信造成为危害?
回避迷信,却又有意无意地处于迷信之中——话说高校如此执着地拒绝建筑风水课,也是一种迷信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