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私的德性》读書笔記
《自私的德性》安·兰德
http://book.douban.com/subject/2061863/
本文為書中部分作者觀点記錄,方便查閱...
———————————以下内容均为摘录,不代表个人观点——————————
一、导言
P1:“自私”的概念并不包括道德评价,它并没有告诉我们只关心自己的利益是善还是恶;也没有告诉我们人的现实利益由什么构成。
P2:若把工业家(資本主義)等同于劫匪,其中就暗示了利他主义(共產主義)的含义。
二、客观主义伦理学
P7:愉快的生理感觉是一种信号,暗示有机体正在进行正确的活动过程;痛苦的生理感觉也是一种信号,警告有危险存在,暗示有机体正在进行错误的活动,暗示身体的正常功能正在受到削弱,需要采取行动来纠正这种错误。有些孩子生来就没有感受生理痛苦的能力,这种罕见的畸形是说明上述观点的最好例证。这样的孩子不会活很长时间,他们没有办法发现什么能够伤害他们。没有警告信号,一个小小的伤口也会发展成致命的感染;或者身患重病却一直发现不了,直到错过治疗时机。
P10:形成概念的过程并不只是抓住几个简单的抽象概念,并学会说出这些抽象概念。这个过程是使用意识的方法,“概念化”这一术语是对该方法的最佳命名。这个过程不是记录任意印象的被动状态,而是用概念术语确认印象的主动过程;是将每一次事件和每一个观察综合成一个概念化的过程;是掌握知觉材料之间的联系、异同点,并将它们抽象成新概念的的过程;是引出推论、研一推理并得出结论的过程;是提出新问题、发现新答案并不断扩充知识的过程。
P16:由于人是靠自己的奋斗来创造财富,因此人也是靠自己的奋斗来塑造灵魂。
P17:用心理学术语说,面对其意识,人的生存问题不是“生或死”的问题,而是“幸福或痛苦”的问题。
P18:幸福就是一种没有矛盾的愉快状态——这种愉快不会让人遭受惩罚或感到内疚,这种愉快不会与你的任何价值冲突,也不会导致你的自我毁灭。
P22:爱是珍视。只有理性的自私者,只有自尊的人,才能够爱——因为只有他能够有坚定、一致、不妥协、不背叛的价值。不珍视自己的人也不可能珍视其他任何事物或任何人。
P23:政府只拥有一种正确的、合乎道德标准的目标,那就是保护人民的权利,及保护人们免受暴力侵害;保护他们享受生命权、自由权、财产权以及追求幸福的权利。没有财产权,其他权利都不可能存在。
神秘主义、社會主義、主观主义的伦理学理论,这三个流派把世界带到了目前的状态,这种状态代表了道德的死亡。
P24:这三个流派只存在研究方法上的不同,没有内容上的差异。在内容上,它们都只是利他主义的变种,利他主义的伦理学理论把人视为献祭的动物,认为人没有权利为自己而存在,为他人服务是人存在的唯一理由,而自我牺牲是其最高的道德责任、美德和价值。只有在谁应该为谁牺牲的问题上,三个流派才存在差异。
三、与精神健康相对立的神秘主义和自我牺牲
P27:意识的正常功能是:感知、认识以及对行动的控制。
P28:信仰就是意识致力于没有感性事实和理性证据的信念。
P29:所谓通向知识的捷径,也就是信仰,其实只是破坏心智的思维短路而已。(唯物主义?)
P31:人的生活和自尊要求他忠实于自己的价值,忠实于自己的心智及其判断,忠实于自己的生活。但是,人接受的教诲却说:道德的要素是自我牺牲,即为了更高的权威而牺牲自己的心智,为了任何需要价值的人而牺牲自己的价值。
五、人不都是自私的吗?
P56:一个人在为自己奋斗的时候,如果有必要,他愿意去死,这种行为的利己性在于:他不愿意活在他不能根据自己的判断来行动的世界上。也就是说,他所在的世界已经不适合人类生存。
六、愉悦心理
P60:人追求愉悦或享受的事物从心理上深刻揭示了他的内心。这些事物是其性格和灵魂的标记。
自尊的人认为世界向他的努力敞开了大门,这种人的特点就是在其头脑的创造性工作中体验到深刻的愉悦;他无休止地追求不断增长的知识和能力,也就是追求思考、成就和进步,迎接并征服新的挑战,争取为不断扩展能力而骄傲,使自己得以享受生活的乐趣。
P63:人能够享受的各种愉悦中,最伟大的就是骄傲,这是人们从自己的成就以及自己性格的创造物中获得的愉悦。而从他人的性格和成就中获得的愉悦是敬佩。这种两种反应最热烈结合的最高表现就是浪漫的爱情,而爱情的庆典就是性。
一个自尊的男人,一个爱自己也爱生活的男人,会强烈滴感觉到需要找到一个令自己心生敬佩的人,找到一个精神上志同道合的人去爱。最吸引他的品质是自尊以及明确的存在价值意识。对这样一个男人来说,性是一种庆典,性的意义就是赞美他自己和他选择的女人,是具体经验的终极形式,对他个人来说,这也是生活的价值与乐趣。
八、怎样在非理性时代过理性的生活?
P74:道德中立必然导致人们逐渐同情邪恶,反抗美德。如果人拼命不承认恶就是恶,那么他将发现,承认善就是善会变得越来越危险。
十一、人类的权利
P91:在所有中央集权制体系中,在所有利他主义——集体主义伦理学的变种中——不管是神秘主义还是平均主义的变种,情况都是如此。“国王的神圣权力”是总结了神秘主义的政治理论;“民意即天意”则是平均主义的政治理论。所有这些政治体系都表现了利他主义——集体主义伦理学,它们的共同特征在于,它们都认为社会高于道德规范,社会是万能的、至高无上的幻想崇拜对象。因此,在政治上,所有这些体系都是形形色色的非道德社会。
个人权利的原则表现在从道德到社会体系中的广泛领域内,如对州权的限制,个人对集体主义暴力的反抗,强权对权利的服从等等。
P93:《独立宣言》确定了这样的原则:“要保障这些权利,政府将创立于人民之中。”这就为政府的存在提供了唯一正当的理由,并说明了政府唯一正确的目标:通过保护人们免受暴力侵犯,从而保护人的权利。
P94:集体主义的暴政不敢通过全部没收一个国家的价值——不管是物质价值还是精神价值来奴役一个国家;它必须通过内部腐败的过程才能达到这个目的。在物质领域中,劫掠一个国家的财富要通过通货膨胀过程才能实现,同样,今天人们也会目睹通胀过程被利用与权利领域。
P98:“言论自由”的政治功能就是保护持不同政见者和不受欢迎的少数人免遭强制压迫,而不是保证他们得到大众的支持,获得利益和奖赏。
十三、政府的本质
P110:除了法律禁止的事情之外,个人能够做任何事;而政府官员除了法律允许的事情之外,他不能做任何事。
P114:美国的权力制衡体系不仅确认了自由社会的本质和需要,而且还体现出将这种理解转变为实践的方法:自由社会不能通过随意的方法,或仅仅通过希望或领袖的“良好意图”而实现。它需要基于客观有效原则的复杂法律系统,来使社会获得自由并保持自由。这个体系不依赖于任何特定官员的动机、道德品质或意图,不留下任何机会和法律漏洞,来让暴政获得发展。
P115:宪法是对政府而非个人的限制,它只对政府行为而非个人行为做出规定,它不是维护政府权力的宪章,而是保护公民不受政府侵害的宪章。
尽管人类获得了物质进步,他们却没有获得相应的道德进步。
十五、种族主义
P132:美国的确存在种族歧视,其主要受害者是黑人。这个问题产生、发展与非资本主义的南方,但不仅限于该地区。
十七、胁迫式争论
P144:有一种类型的争论事实上并不是争论,而是先发制人地阻止争论,并逼迫对手同意未经讨论的观点。这是利用心理压力绕过逻辑的方式。
当一个人为自己的判断给出理由时,他就为此承担了责任,并且必须让自己接受客观的评判;如果他的理由是错误或虚假的,他就得承担后果。但是,不给出理由就妄加谴责是不负责任的行为,是在道德上逃避责任的冲动,而这就是胁迫式争论的本质。
如果有些人不具备一套全面、清楚和可靠的信念便冒险前行,那么他就会从头到脚彻底被那种知识陷阱吞没;如果有些人鲁莽地参与论战,只用一些随意的观点武装自己,只用自己的感觉、希望和恐惧支持自己,那么他们也会陷入同样的知识陷阱。
附:名词解释
1、客觀主義倫理學:只有在理性自私的基础上,在公正的基础上,人类才适合共同生活在一个自由、和平、繁荣、仁爱和理性的社会中。
2、神秘主義:指能够使人们获得更高的精神或心灵之力的各种教义和宗教仪式。神秘主义包括诸多理论和实践例如玄想、唯灵论、“魔杖”探寻、数灵论、瑜伽、自然魔术、自由手工匠、共济会纲领、巫术、星占学和炼金术等。这许许多多的神秘主义对西方文明已经产生影响,而且还在继续产生影响。神秘主义的基本信条就是世上存在着秘密的或隐藏的自然力。
3、利他主義:利他行为就是生命主体(动物、植物与人类)总是采取一切手段,利用一切资源,最大限度地扩展与自己存在利益相关性的他人的生存规模,提升他人的生命价值,延长他人的生存寿命的过程。
4、客觀主義:由本書作者俄裔美国哲学家和作家艾茵·兰德提出的哲学系统,包含形而上学、知识论、政治和美学等方面的立场。简而言之,客观主义哲学相信有独立于精神的现实存在,个人藉知觉的感觉能力与这种现实联系,他们利用理性或“非矛盾识别”(non-contradictory identification)处理所感觉的资讯,以此获得知识,而一个人生命中适当的道德目的便是追求自身的幸福或曰"合理的自利",而唯一与该道德观吻合的社会系统便是自由放任的资本主义制度。
5、平均主義: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平均主义抹杀劳动报酬上的任何差别,否认多劳多得的按劳分配原则,把社会化大生产倒退到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这是违背社会历史发展要求的。
6、形而上學:指通过理性的推理和逻辑去研究不能直接透过感知所得到答案的问题。形而上學是指哲學的基本法則。
http://book.douban.com/subject/2061863/
本文為書中部分作者觀点記錄,方便查閱...
———————————以下内容均为摘录,不代表个人观点——————————
一、导言
P1:“自私”的概念并不包括道德评价,它并没有告诉我们只关心自己的利益是善还是恶;也没有告诉我们人的现实利益由什么构成。
P2:若把工业家(資本主義)等同于劫匪,其中就暗示了利他主义(共產主義)的含义。
二、客观主义伦理学
P7:愉快的生理感觉是一种信号,暗示有机体正在进行正确的活动过程;痛苦的生理感觉也是一种信号,警告有危险存在,暗示有机体正在进行错误的活动,暗示身体的正常功能正在受到削弱,需要采取行动来纠正这种错误。有些孩子生来就没有感受生理痛苦的能力,这种罕见的畸形是说明上述观点的最好例证。这样的孩子不会活很长时间,他们没有办法发现什么能够伤害他们。没有警告信号,一个小小的伤口也会发展成致命的感染;或者身患重病却一直发现不了,直到错过治疗时机。
P10:形成概念的过程并不只是抓住几个简单的抽象概念,并学会说出这些抽象概念。这个过程是使用意识的方法,“概念化”这一术语是对该方法的最佳命名。这个过程不是记录任意印象的被动状态,而是用概念术语确认印象的主动过程;是将每一次事件和每一个观察综合成一个概念化的过程;是掌握知觉材料之间的联系、异同点,并将它们抽象成新概念的的过程;是引出推论、研一推理并得出结论的过程;是提出新问题、发现新答案并不断扩充知识的过程。
P16:由于人是靠自己的奋斗来创造财富,因此人也是靠自己的奋斗来塑造灵魂。
P17:用心理学术语说,面对其意识,人的生存问题不是“生或死”的问题,而是“幸福或痛苦”的问题。
P18:幸福就是一种没有矛盾的愉快状态——这种愉快不会让人遭受惩罚或感到内疚,这种愉快不会与你的任何价值冲突,也不会导致你的自我毁灭。
P22:爱是珍视。只有理性的自私者,只有自尊的人,才能够爱——因为只有他能够有坚定、一致、不妥协、不背叛的价值。不珍视自己的人也不可能珍视其他任何事物或任何人。
P23:政府只拥有一种正确的、合乎道德标准的目标,那就是保护人民的权利,及保护人们免受暴力侵害;保护他们享受生命权、自由权、财产权以及追求幸福的权利。没有财产权,其他权利都不可能存在。
神秘主义、社會主義、主观主义的伦理学理论,这三个流派把世界带到了目前的状态,这种状态代表了道德的死亡。
P24:这三个流派只存在研究方法上的不同,没有内容上的差异。在内容上,它们都只是利他主义的变种,利他主义的伦理学理论把人视为献祭的动物,认为人没有权利为自己而存在,为他人服务是人存在的唯一理由,而自我牺牲是其最高的道德责任、美德和价值。只有在谁应该为谁牺牲的问题上,三个流派才存在差异。
三、与精神健康相对立的神秘主义和自我牺牲
P27:意识的正常功能是:感知、认识以及对行动的控制。
P28:信仰就是意识致力于没有感性事实和理性证据的信念。
P29:所谓通向知识的捷径,也就是信仰,其实只是破坏心智的思维短路而已。(唯物主义?)
P31:人的生活和自尊要求他忠实于自己的价值,忠实于自己的心智及其判断,忠实于自己的生活。但是,人接受的教诲却说:道德的要素是自我牺牲,即为了更高的权威而牺牲自己的心智,为了任何需要价值的人而牺牲自己的价值。
五、人不都是自私的吗?
P56:一个人在为自己奋斗的时候,如果有必要,他愿意去死,这种行为的利己性在于:他不愿意活在他不能根据自己的判断来行动的世界上。也就是说,他所在的世界已经不适合人类生存。
六、愉悦心理
P60:人追求愉悦或享受的事物从心理上深刻揭示了他的内心。这些事物是其性格和灵魂的标记。
自尊的人认为世界向他的努力敞开了大门,这种人的特点就是在其头脑的创造性工作中体验到深刻的愉悦;他无休止地追求不断增长的知识和能力,也就是追求思考、成就和进步,迎接并征服新的挑战,争取为不断扩展能力而骄傲,使自己得以享受生活的乐趣。
P63:人能够享受的各种愉悦中,最伟大的就是骄傲,这是人们从自己的成就以及自己性格的创造物中获得的愉悦。而从他人的性格和成就中获得的愉悦是敬佩。这种两种反应最热烈结合的最高表现就是浪漫的爱情,而爱情的庆典就是性。
一个自尊的男人,一个爱自己也爱生活的男人,会强烈滴感觉到需要找到一个令自己心生敬佩的人,找到一个精神上志同道合的人去爱。最吸引他的品质是自尊以及明确的存在价值意识。对这样一个男人来说,性是一种庆典,性的意义就是赞美他自己和他选择的女人,是具体经验的终极形式,对他个人来说,这也是生活的价值与乐趣。
八、怎样在非理性时代过理性的生活?
P74:道德中立必然导致人们逐渐同情邪恶,反抗美德。如果人拼命不承认恶就是恶,那么他将发现,承认善就是善会变得越来越危险。
十一、人类的权利
P91:在所有中央集权制体系中,在所有利他主义——集体主义伦理学的变种中——不管是神秘主义还是平均主义的变种,情况都是如此。“国王的神圣权力”是总结了神秘主义的政治理论;“民意即天意”则是平均主义的政治理论。所有这些政治体系都表现了利他主义——集体主义伦理学,它们的共同特征在于,它们都认为社会高于道德规范,社会是万能的、至高无上的幻想崇拜对象。因此,在政治上,所有这些体系都是形形色色的非道德社会。
个人权利的原则表现在从道德到社会体系中的广泛领域内,如对州权的限制,个人对集体主义暴力的反抗,强权对权利的服从等等。
P93:《独立宣言》确定了这样的原则:“要保障这些权利,政府将创立于人民之中。”这就为政府的存在提供了唯一正当的理由,并说明了政府唯一正确的目标:通过保护人们免受暴力侵犯,从而保护人的权利。
P94:集体主义的暴政不敢通过全部没收一个国家的价值——不管是物质价值还是精神价值来奴役一个国家;它必须通过内部腐败的过程才能达到这个目的。在物质领域中,劫掠一个国家的财富要通过通货膨胀过程才能实现,同样,今天人们也会目睹通胀过程被利用与权利领域。
P98:“言论自由”的政治功能就是保护持不同政见者和不受欢迎的少数人免遭强制压迫,而不是保证他们得到大众的支持,获得利益和奖赏。
十三、政府的本质
P110:除了法律禁止的事情之外,个人能够做任何事;而政府官员除了法律允许的事情之外,他不能做任何事。
P114:美国的权力制衡体系不仅确认了自由社会的本质和需要,而且还体现出将这种理解转变为实践的方法:自由社会不能通过随意的方法,或仅仅通过希望或领袖的“良好意图”而实现。它需要基于客观有效原则的复杂法律系统,来使社会获得自由并保持自由。这个体系不依赖于任何特定官员的动机、道德品质或意图,不留下任何机会和法律漏洞,来让暴政获得发展。
P115:宪法是对政府而非个人的限制,它只对政府行为而非个人行为做出规定,它不是维护政府权力的宪章,而是保护公民不受政府侵害的宪章。
尽管人类获得了物质进步,他们却没有获得相应的道德进步。
十五、种族主义
P132:美国的确存在种族歧视,其主要受害者是黑人。这个问题产生、发展与非资本主义的南方,但不仅限于该地区。
十七、胁迫式争论
P144:有一种类型的争论事实上并不是争论,而是先发制人地阻止争论,并逼迫对手同意未经讨论的观点。这是利用心理压力绕过逻辑的方式。
当一个人为自己的判断给出理由时,他就为此承担了责任,并且必须让自己接受客观的评判;如果他的理由是错误或虚假的,他就得承担后果。但是,不给出理由就妄加谴责是不负责任的行为,是在道德上逃避责任的冲动,而这就是胁迫式争论的本质。
如果有些人不具备一套全面、清楚和可靠的信念便冒险前行,那么他就会从头到脚彻底被那种知识陷阱吞没;如果有些人鲁莽地参与论战,只用一些随意的观点武装自己,只用自己的感觉、希望和恐惧支持自己,那么他们也会陷入同样的知识陷阱。
附:名词解释
1、客觀主義倫理學:只有在理性自私的基础上,在公正的基础上,人类才适合共同生活在一个自由、和平、繁荣、仁爱和理性的社会中。
2、神秘主義:指能够使人们获得更高的精神或心灵之力的各种教义和宗教仪式。神秘主义包括诸多理论和实践例如玄想、唯灵论、“魔杖”探寻、数灵论、瑜伽、自然魔术、自由手工匠、共济会纲领、巫术、星占学和炼金术等。这许许多多的神秘主义对西方文明已经产生影响,而且还在继续产生影响。神秘主义的基本信条就是世上存在着秘密的或隐藏的自然力。
3、利他主義:利他行为就是生命主体(动物、植物与人类)总是采取一切手段,利用一切资源,最大限度地扩展与自己存在利益相关性的他人的生存规模,提升他人的生命价值,延长他人的生存寿命的过程。
4、客觀主義:由本書作者俄裔美国哲学家和作家艾茵·兰德提出的哲学系统,包含形而上学、知识论、政治和美学等方面的立场。简而言之,客观主义哲学相信有独立于精神的现实存在,个人藉知觉的感觉能力与这种现实联系,他们利用理性或“非矛盾识别”(non-contradictory identification)处理所感觉的资讯,以此获得知识,而一个人生命中适当的道德目的便是追求自身的幸福或曰"合理的自利",而唯一与该道德观吻合的社会系统便是自由放任的资本主义制度。
5、平均主義: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平均主义抹杀劳动报酬上的任何差别,否认多劳多得的按劳分配原则,把社会化大生产倒退到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这是违背社会历史发展要求的。
6、形而上學:指通过理性的推理和逻辑去研究不能直接透过感知所得到答案的问题。形而上學是指哲學的基本法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