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4.5
![]() |
浙图真是一个神奇的图书馆,如果说地方文献中心下午5点钟关门还算情有可原的话,那么借阅室也这个时间关门就有点不可思议了。
原来的安排是在地方文献中心待到5点,然后转战借阅室,但是当我从三楼走到二楼,看到借阅室门口鱼贯而出的人群时,还不死心地找了墙上的开放时间,17:00,多么痛的领悟!
这个时间无比尴尬,我又不甘心马上回家,于是决定去浙图后面的宝石山看看,这也缘于在杭州这么久一直没有机会去看看这个小山包。
因图书馆查资料未遂而去登山,这也是蛮好的体验。回顾一下,好像在杭州去过的地方,大致都是因为别的原因,很少是为了去哪里而去,比如九溪是因为跟着拍照小分队去的,天竺灵隐是去看和尚行脚。
宝石山的位置和高度都和丽水的万象山极为相似,只是比万象山大了好多。可能是由于天气的缘故,步道上人不多,竹林、绿荫,也算是不错的景致,这种一秒钟逃离都市的体验,似乎只在香港从中环坐船到离岛时才体会过。
最开始的时候是后背湿了,因为背着一个双肩包和几斤书,之后是胸前,最后浑身湿透。当然,这不是宝石山的功劳,而是高温的缘故,回来后上网发现今天杭州破了两周前刚刚创下的最高温记录。在这种天气爬山,大概我是五行属虐吧。再者,汗流浃背的时候想,如果一个人登山的时候说热死了,那一定是他登的山不够高,君不见那些皑皑雪山,怎会让你流汗。
此番登宝石,目的只有两个,一是看下保俶塔,二是找个开阔的地方俯瞰西湖。目的太明确的后果是分分钟担心自己走错路,各种地图加上指示牌,心有戚戚。
有个地方叫初阳台,它的正确读法应该是“初阳-台”,但我总是本能地叫成“初-阳台”,直到下山时才领悟到,当然这不是重点。重点是初阳台前有一块石碑,上面写着“海拔124.5”,哑然失笑,不晓得这里是不是宝石山最高点,124.5这个数字却让我念念不忘。
这是不是我爬过的最矮的山呢?
脑子里刚冒出这个念头的时候,忽然想到对面的孤山一定会跳出来喊:还有我呢!
在那几块石头(不知道叫什么)看西湖还是不错的,如果说宝石山是杭州的乳房,那么那几块石头就是乳头了,嗯,这样比较好记。
在下面看西湖,难以一览全貌,而在其他山上看,西湖又太远了。
保俶塔比我想象中高大多了。
某天,我在九曜山上拍了张西湖发给友人,她说你在宝石山吧,其实那天在宝石山的是她,我们之间隔着一座城池和一个西湖,想来这也是好的。
图为宝石山上沉思的少年(也可能是思春啦)
还没人转发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