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一)
我也是在远离中文的这些日子才发现,原来我也可以成为一个擅长说故事的人。原以为,所谓真正的故事,只是一杆笔一张纸的组合罢了。而今那些喜悦的,伤怀的,荒唐的,慎重的故事,用这样一种别样的语言别样的方式说给别样的人听,竟是如此别样的味道别样的心情。
斋月的校园变的越来越冷清,直到有一天,整层楼只剩我一个人来上班。阳光透过玻璃窗不厌其烦的照进来,明亮的让人捉摸不透却又心生爱怜。我端杯清冷的茶,在每个人的桌边驻足上一阵,就好似听的见彼此互道早安,还带着各式各样固有的性格和固有的腔调。送走一茬又一茬初识不久的朋友,拥抱,再见,总不忘再调侃几句究竟何时再见何处再见。在我看来,再见,总是美丽而忧伤的老调重谈;谁有能奈何说再见。人生的行囊总是越装越满,直到那些压在箱底的,再不能触手可及。我们那么匆忙那么贪婪的向前走,一路走一路装,怎么舍得停下来,怎么能够停下来。
可是它们那么小,那么单纯,那么固执;那些压在箱底的,再也不能触手可及的美好。我终于把我自己放倒在巨大的沙发里;Air Supply的歌声前所未有的空灵,一切的岌岌可危都不复存在,再没有理由互分你我。于是我开始成为一个擅长说故事的人。
每个人都爱我讲的匹萨的故事,多数则唯独偏爱我结束它的方式。我这样说,“我恨匹萨很多年。”“那时候我初到美国,是个乡下,没有车,也没拿到手机;周五的晚上一个人呆在办公室,饿,外面下雨,很饿,外面还是下雨。有家的人回家去了;没家的人恋爱去了;我呆在办公室守着学不懂的学问。我给唯一送外卖的必胜客打电话;听不懂说不通,只知道不停的说要腊肠的,三个最大的。后来我守着阴雨的周末连着吃了三天的腊肠的匹萨;还有半盒在我半夜回家的路上从自行车上滑下来掉到草里了。好像之后的整整两年我再也没吃过匹萨,连必胜客都不愿意再看见。一周之后我买了我的第一辆车;后来的五年再也没有孤单过。”每个人都笑我讲的匹萨的故事。我每每都坚持说这是个悲伤的故事,对方总会笑的稍显矜持些,然后告诉我,这是个好故事。
“他爸爸妈妈跟我爸爸妈妈求婚了,然后我们就订婚了;然后就结婚了。”无论我用什么语调讲出这个事实,对于询问者来说,效果总是同样的失望沮丧张口结舌,后来我也索性放弃了种种修辞铺垫欲抑先扬的技俩。其实我才感悟到那么一点点。其实婚姻那么精致,你放它在那里看着,那么美,却又说不出哪里美;你不许任何人糟蹋它;你不暇顾及它的日子里,它又自顾自的长的茁壮。有人愿意尝试跟你过今后的十年,二十年,五十年;他不说,你也知道他愿意;你看他看你的样子你就知道他愿意。还要我逐字逐句的给个原因吗?“台湾人觉得上海就算是个十足的北方城市了,上海以北那都算黑龙江了吧。那时候他不跟我说话,他觉得北方女孩子说话带刺儿不友好,因为不够娇腻。我也不愿意搭理他,觉得他听着太娇腻。我跟他天天在一个班上课三个月了才因为化学作业不得不开始网络建交;一个班才十个人。第一个圣诞假期他答应开车带我们去纽约,结果打个篮球把脚踝给废了。我三脚猫的开车功夫一路险情把四个人载到华盛顿城下就快临阵而退了。后来我们把他送到长途车站让他回乡下养伤去,正赶上CD里放《我是不是该安静的走开》,他就突然让我停车调头,他说‘我靠,你这样水平要开去纽约送死吗’。我第一次听他说‘我靠’这种不娇腻的词笑的不行。再后来他一只左脚开车带我们逛遍纽约的大街小巷,我们在大都会博物馆里用轮椅车推着他看画,看人,看世界。那时候我23岁;那时候我就想,这个人要是嫁就嫁了吧,多好。”后来他还是不怎么跟我说话,只是偶尔偷偷来帮我把车洗洗,换个雨刷,加点儿机油。其实,最温暖的感觉也许并不是无聊的时候有人陪,沮丧的时候有人依靠,而是在外面过的再开心,也惦记着回去吱上一声,我一切安好。
我依然是有那么多那么多的愿望。偷懒的晚上我们赖在Nikos家,<Up in the Air>不厌其烦的看了四五遍,以至于每句经典的台词我都能恰到好处的念出声来。我总想着有一天真能像电影里演的那样,到机场的起飞航班信息牌前随意点选一个号码,买票,登机,出发;无论到达什么城市,遇到什么人,发生怎样的故事;不必介怀利禄,患得患失,所有的风景都是精致的细节,所有的未知都是微妙的巧合。梦想太大,生命太短,走走停停,竟才看清这一路繁花一片;真美好。我又琐琐碎碎的讲起了我的故事。
斋月的校园变的越来越冷清,直到有一天,整层楼只剩我一个人来上班。阳光透过玻璃窗不厌其烦的照进来,明亮的让人捉摸不透却又心生爱怜。我端杯清冷的茶,在每个人的桌边驻足上一阵,就好似听的见彼此互道早安,还带着各式各样固有的性格和固有的腔调。送走一茬又一茬初识不久的朋友,拥抱,再见,总不忘再调侃几句究竟何时再见何处再见。在我看来,再见,总是美丽而忧伤的老调重谈;谁有能奈何说再见。人生的行囊总是越装越满,直到那些压在箱底的,再不能触手可及。我们那么匆忙那么贪婪的向前走,一路走一路装,怎么舍得停下来,怎么能够停下来。
可是它们那么小,那么单纯,那么固执;那些压在箱底的,再也不能触手可及的美好。我终于把我自己放倒在巨大的沙发里;Air Supply的歌声前所未有的空灵,一切的岌岌可危都不复存在,再没有理由互分你我。于是我开始成为一个擅长说故事的人。
每个人都爱我讲的匹萨的故事,多数则唯独偏爱我结束它的方式。我这样说,“我恨匹萨很多年。”“那时候我初到美国,是个乡下,没有车,也没拿到手机;周五的晚上一个人呆在办公室,饿,外面下雨,很饿,外面还是下雨。有家的人回家去了;没家的人恋爱去了;我呆在办公室守着学不懂的学问。我给唯一送外卖的必胜客打电话;听不懂说不通,只知道不停的说要腊肠的,三个最大的。后来我守着阴雨的周末连着吃了三天的腊肠的匹萨;还有半盒在我半夜回家的路上从自行车上滑下来掉到草里了。好像之后的整整两年我再也没吃过匹萨,连必胜客都不愿意再看见。一周之后我买了我的第一辆车;后来的五年再也没有孤单过。”每个人都笑我讲的匹萨的故事。我每每都坚持说这是个悲伤的故事,对方总会笑的稍显矜持些,然后告诉我,这是个好故事。
“他爸爸妈妈跟我爸爸妈妈求婚了,然后我们就订婚了;然后就结婚了。”无论我用什么语调讲出这个事实,对于询问者来说,效果总是同样的失望沮丧张口结舌,后来我也索性放弃了种种修辞铺垫欲抑先扬的技俩。其实我才感悟到那么一点点。其实婚姻那么精致,你放它在那里看着,那么美,却又说不出哪里美;你不许任何人糟蹋它;你不暇顾及它的日子里,它又自顾自的长的茁壮。有人愿意尝试跟你过今后的十年,二十年,五十年;他不说,你也知道他愿意;你看他看你的样子你就知道他愿意。还要我逐字逐句的给个原因吗?“台湾人觉得上海就算是个十足的北方城市了,上海以北那都算黑龙江了吧。那时候他不跟我说话,他觉得北方女孩子说话带刺儿不友好,因为不够娇腻。我也不愿意搭理他,觉得他听着太娇腻。我跟他天天在一个班上课三个月了才因为化学作业不得不开始网络建交;一个班才十个人。第一个圣诞假期他答应开车带我们去纽约,结果打个篮球把脚踝给废了。我三脚猫的开车功夫一路险情把四个人载到华盛顿城下就快临阵而退了。后来我们把他送到长途车站让他回乡下养伤去,正赶上CD里放《我是不是该安静的走开》,他就突然让我停车调头,他说‘我靠,你这样水平要开去纽约送死吗’。我第一次听他说‘我靠’这种不娇腻的词笑的不行。再后来他一只左脚开车带我们逛遍纽约的大街小巷,我们在大都会博物馆里用轮椅车推着他看画,看人,看世界。那时候我23岁;那时候我就想,这个人要是嫁就嫁了吧,多好。”后来他还是不怎么跟我说话,只是偶尔偷偷来帮我把车洗洗,换个雨刷,加点儿机油。其实,最温暖的感觉也许并不是无聊的时候有人陪,沮丧的时候有人依靠,而是在外面过的再开心,也惦记着回去吱上一声,我一切安好。
我依然是有那么多那么多的愿望。偷懒的晚上我们赖在Nikos家,<Up in the Air>不厌其烦的看了四五遍,以至于每句经典的台词我都能恰到好处的念出声来。我总想着有一天真能像电影里演的那样,到机场的起飞航班信息牌前随意点选一个号码,买票,登机,出发;无论到达什么城市,遇到什么人,发生怎样的故事;不必介怀利禄,患得患失,所有的风景都是精致的细节,所有的未知都是微妙的巧合。梦想太大,生命太短,走走停停,竟才看清这一路繁花一片;真美好。我又琐琐碎碎的讲起了我的故事。
还没人赞这篇日记
蜗牛
(Los Angeles, United States)
Men are like steel. When they lose their temper, they lose their wo...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