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灵(一)
林之岩怀里揣着在路上跌碎的一块砚台,气鼓鼓又沮丧。这可是刚刚才买到手的砚台呀,还没有捂热。膝盖还疼着呢,嘶~
那边厢,咔嚓!清脆略带浑厚的石头裂开的声音,新鲜的墨汁顺着裂痕蜿蜒前行。小小的墨条因研了墨有些粘在了台上。荷禾惊呆了还张着嘴呢,这5元一根的墨条好硬挺,居然把砚台都给磨裂开了。
“好一阵浓浓的白米饭香!”“算下来,自从北宋灭亡到现在,大概有900多年没有享受过人间如此美味!”“是啊,不过现在到了什么年代了?”房间里静若寒蝉,夏日正午浓烈的热浪从铁窗外涌进来,只听见优雅的蝉鸣。
“这天下好似不像那时候,倒是这蝉鸣的声音还未变,还是同往日那般聒噪不堪!”
“盉渮,你看那人的模样,衣不蔽体怎敢上街?”
“咦,这倒是奇怪得很,不过你细看此人五官生的好齐整,细皮嫩肉的怪惹人喜欢!”
“盉渮!隔了几百年你的顽劣性子怎么一点都不见回转!莫非你这会儿就看上眼了?”
“雁芝…我在你心中就这般不堪?”盉渮假装扭了头撇到一旁,看墙上挂着一幅怪模怪样的画,还不同的角度看到的是不同的图案,有趣得很。
“哼,更不堪的还有呢。你且赶紧说说,现在我们是在哪个….”雁芝困惑的眼睛正要去寻盉渮的解答,盉渮却背对着她,轻扯着雁芝的薄云蝉绿宽水袖,没听见似的喃喃着,“你瞧这大红唇,好生魅惑…”
墙上的日历正翻到这一页,2013年8月2号,蛇年。一格一格将每个月分成数天,每过完一天就消失了一天,时间在飞速前行。桌案前的电脑屏幕还亮着,显然是屋子的主人刚出去不久。雁芝同盉渮相互对眼瞅瞅,自然不知面前这个黑乎乎的方块是什么来历,桌上铺着的宣纸和湿润的长毛兼毫还是认得的,那一句“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还只来得及写了上半句。
浓墨已渐干,字中溢真情。雁芝细细看过一眼叹道,真是彩笔生芳,墨香含素。盉渮听罢顿生惊讶,心想几百年来她除了赞赏过我的书法,怎的现在又赞赏起旁的人来?奇罢便飞斜了一眼扫将过去,便知这是一个女子的笔法,于是摇着头晃晃悠悠说到,此字优柔有余,刚劲不足,毛笔字下落于纸的每一笔均有讲究,书法要领讲求点如坠石,画如夏云,钩如屈金,戈如发弩,纵横有象,低昂有志。当年宋徽宗独创的“瘦金体”,其笔法刚劲清瘦,结构疏朗俊逸,形如屈铁断金,堪称艺术精品,只是现如今再也不曾见过此等美妙字帖!真乃人生一大憾事!
这不过半晌,顿时天生异象,雷霆万千,乌云翻涌,似那浓墨由浓转淡倏尔又由淡转浓,丝丝缕缕流淌成飘逸的墨云水袖,纷纷涌涌地追赶着天际的最后那一缕白日晴光。
北宋宣和1123年,开封。宫廷翰林图画院。绿琉璃瓦,朱漆金钉大门,门间墙壁有龙凤飞云石雕。天象祥和,风轻云淡。三年一次的殿试正是今日,这些都是经历过各州举行的取解试和礼部举行的省试中脱颖而出的佼佼者,个个都博学多才,谈吐非凡。崇宁三年(1104年)宋徽宗设立了画学,正式纳入科举考试之中,以招揽天下画家。画学分为佛道、人物、山水、鸟兽、花竹、屋木六科,摘古人诗句作为考题。此时已有自信满满的考生交卷,一副胸有成竹的模样,其中不乏衣着朴素脸庞净瘦之人。其中画学考试卷宗全部先交由吏部进行第一批筛选,再由画院内部审阅,最后的留下来的上上乘之作全部经过宋徽宗亲手批阅定夺,于是这一时期翰林图画院的创作显得尤为繁盛。
这一年画院题目为“山中藏古寺”, 许多人画出了精妙的深山寺院飞檐走兽,妙笔生花叹为观止自然不必再提,然夺得头魁的一人却没有画任何房屋,画纸上只有一个和尚在山溪挑水。这种选拔方式极大地刺激了北宋时期宫廷画院派意境创作的发展。足足两个月有余,入画院者从其中钦定了十六人,其他稍有瑕疵的被另分等级为“士流”和“甲流”,只为宫廷复制图集,并不参与宋徽宗亲笔指点创作。
一日,朝廷惫懒,暖春抚面,徽宗领着一众仪仗人马往画院赋闲情画意。画院此时正在谈论墨的历史渊源。只见长长的案台两侧摆满了各式各样精美的墨条,大概是底下哪位下官特意遵循着君主的喜好搜罗天下的极品墨宝忍痛割爱了。
“说什么呢?这样热闹的场面!”
“启禀皇上,臣等翻阅无数案卷,竟不能得知最后几块墨的来历,故一直未有结论。”
“哦?还有你们不能解的难题?我到要来好好瞧瞧。”徽宗来了兴致,拿在手上把玩一番却也未开口说话,倒是眉头皱得紧。
“鄙人自幼与父一同卖墨为生,兴许能够侥幸识得,愿为一试!”人群中一个洪亮清脆的声音传过来。
“那想必你很懂墨了,你且来识识。”徽宗让出了位置,让刚才说话的男子走过来靠近一点。那块墨装在小小的真丝锦囊里,似乎是上上品。男子看其身形气韵约莫十八九岁的样子,身着灰白布衫,脸色也是素净清透的。他隔着锦囊摸了一会儿,顿时面色黯然,缓缓说道,“这是家父十二年前所制。可如今再也无人能做出。”
徽宗忙命人打开锦囊,此墨坚如玉,纹如犀,品质可鉴。徽宗极爱钻研书画之事,欲要收其父进宫廷制墨司,再问却得知其父在建中靖国年间已作古西去,便叹了口气说,“此等墨宝,竟难再得。”李纪末敛首微立在侧,浓眉斜飞入鬓,薄唇泛青,频繁洗涤过的薄衫在脚边被风扬起,微微打卷。
翰林图画院司长站出来禀报说,“此人即是上一年殿试中画学夺魁之人,姓李名纪末。”
“哦?难怪竟有如此造诣!”说罢对着李纪末抚掌称赞,“今日起你便为我御用画家,只为我作画即可,不必谋求它事。”
“谢皇上。”李纪末小心咽下心中微微漾起的愉悦,这样离嬛嬛该会更近一些了吧。想罢忆起两年前在开封街肆第一次遇见嬛嬛的情景。那时李纪末还不知随从口里所叫的嬛嬛竟是宋徽宗第十女柔福帝姬,只觉眼前万物顿然失色,只余穿着合身花团锦衣的俊俏少女,不管不顾周围喧闹的集市和拥挤叫嚷的人群,随性地坐在客栈门前的马厩边上给疲惫的坐骑喂草,眼里盛满晶莹的纯澈善良。那情境好似就算兵荒马乱、狼烟四起,她还是这般安然弃世的模样。
柔福帝姬年纪虽小,徽宗一向沉迷于书画艺术且膝下子女众多,自然无暇顾到十帝姬竟已长成亭亭少女,非同寻常少女那般文静少话,反而年纪渐大性子里那股清冷却更加显露出来。于此常被其他皇子帝姬所冷落,如此一来平日里得空的时间倒比其他人多得多,后宫亦无太过苛刻宫廷规章,柔福帝姬出宫门倒是容易得很。
李纪末的住所不在宫内,北街偏隅有一家李氏墨灵斋,由李纪末父亲生前所经营,专售手制砚台和墨条,及闲时创作的书画作品。李父的墨名声很大,自己却不大在意金钱,每锭墨都只卖一百钱,卖了一辈子也是这个价。也有连一百钱都出不起的,他就把店铺里的碎墨拿去送了。
一日,柔福帝姬出宫玩耍,偶见街头牌匾上快要淡去的“墨灵”二字,顿生兴致,退下随从两步三步推开了门瞧进去,眼前满室的字画和墨香。那日李纪末正巧没有被宣旨进宫,闲在斋屋里摆弄父亲的案台,正是一身白衣微漾,只在衣角和袖口处以素线绣了一些细碎的木兰花纹样式,左手抚案,右手执笔,勾勒了一支出水清雅白莲花的模样。
“如何叫得‘墨灵’?难不成墨真的有如此灵性?”脆生生略带疑问的声音从身后传来。
李纪末执笔的右手略一颤,那白莲花本来细细要颤动起来的花蕊,像是瞬间要被花粉压弯了腰。李纪末故意当做是寻常客人那般,背对着来人说,“如膏如露,濡毫之余,间用吮吸,灵奇之气,透入窍穴,久久自然变易骨节,澄炼神明,谓之墨灵。”
那边厢,咔嚓!清脆略带浑厚的石头裂开的声音,新鲜的墨汁顺着裂痕蜿蜒前行。小小的墨条因研了墨有些粘在了台上。荷禾惊呆了还张着嘴呢,这5元一根的墨条好硬挺,居然把砚台都给磨裂开了。
“好一阵浓浓的白米饭香!”“算下来,自从北宋灭亡到现在,大概有900多年没有享受过人间如此美味!”“是啊,不过现在到了什么年代了?”房间里静若寒蝉,夏日正午浓烈的热浪从铁窗外涌进来,只听见优雅的蝉鸣。
“这天下好似不像那时候,倒是这蝉鸣的声音还未变,还是同往日那般聒噪不堪!”
“盉渮,你看那人的模样,衣不蔽体怎敢上街?”
“咦,这倒是奇怪得很,不过你细看此人五官生的好齐整,细皮嫩肉的怪惹人喜欢!”
“盉渮!隔了几百年你的顽劣性子怎么一点都不见回转!莫非你这会儿就看上眼了?”
“雁芝…我在你心中就这般不堪?”盉渮假装扭了头撇到一旁,看墙上挂着一幅怪模怪样的画,还不同的角度看到的是不同的图案,有趣得很。
“哼,更不堪的还有呢。你且赶紧说说,现在我们是在哪个….”雁芝困惑的眼睛正要去寻盉渮的解答,盉渮却背对着她,轻扯着雁芝的薄云蝉绿宽水袖,没听见似的喃喃着,“你瞧这大红唇,好生魅惑…”
墙上的日历正翻到这一页,2013年8月2号,蛇年。一格一格将每个月分成数天,每过完一天就消失了一天,时间在飞速前行。桌案前的电脑屏幕还亮着,显然是屋子的主人刚出去不久。雁芝同盉渮相互对眼瞅瞅,自然不知面前这个黑乎乎的方块是什么来历,桌上铺着的宣纸和湿润的长毛兼毫还是认得的,那一句“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还只来得及写了上半句。
浓墨已渐干,字中溢真情。雁芝细细看过一眼叹道,真是彩笔生芳,墨香含素。盉渮听罢顿生惊讶,心想几百年来她除了赞赏过我的书法,怎的现在又赞赏起旁的人来?奇罢便飞斜了一眼扫将过去,便知这是一个女子的笔法,于是摇着头晃晃悠悠说到,此字优柔有余,刚劲不足,毛笔字下落于纸的每一笔均有讲究,书法要领讲求点如坠石,画如夏云,钩如屈金,戈如发弩,纵横有象,低昂有志。当年宋徽宗独创的“瘦金体”,其笔法刚劲清瘦,结构疏朗俊逸,形如屈铁断金,堪称艺术精品,只是现如今再也不曾见过此等美妙字帖!真乃人生一大憾事!
这不过半晌,顿时天生异象,雷霆万千,乌云翻涌,似那浓墨由浓转淡倏尔又由淡转浓,丝丝缕缕流淌成飘逸的墨云水袖,纷纷涌涌地追赶着天际的最后那一缕白日晴光。
北宋宣和1123年,开封。宫廷翰林图画院。绿琉璃瓦,朱漆金钉大门,门间墙壁有龙凤飞云石雕。天象祥和,风轻云淡。三年一次的殿试正是今日,这些都是经历过各州举行的取解试和礼部举行的省试中脱颖而出的佼佼者,个个都博学多才,谈吐非凡。崇宁三年(1104年)宋徽宗设立了画学,正式纳入科举考试之中,以招揽天下画家。画学分为佛道、人物、山水、鸟兽、花竹、屋木六科,摘古人诗句作为考题。此时已有自信满满的考生交卷,一副胸有成竹的模样,其中不乏衣着朴素脸庞净瘦之人。其中画学考试卷宗全部先交由吏部进行第一批筛选,再由画院内部审阅,最后的留下来的上上乘之作全部经过宋徽宗亲手批阅定夺,于是这一时期翰林图画院的创作显得尤为繁盛。
这一年画院题目为“山中藏古寺”, 许多人画出了精妙的深山寺院飞檐走兽,妙笔生花叹为观止自然不必再提,然夺得头魁的一人却没有画任何房屋,画纸上只有一个和尚在山溪挑水。这种选拔方式极大地刺激了北宋时期宫廷画院派意境创作的发展。足足两个月有余,入画院者从其中钦定了十六人,其他稍有瑕疵的被另分等级为“士流”和“甲流”,只为宫廷复制图集,并不参与宋徽宗亲笔指点创作。
一日,朝廷惫懒,暖春抚面,徽宗领着一众仪仗人马往画院赋闲情画意。画院此时正在谈论墨的历史渊源。只见长长的案台两侧摆满了各式各样精美的墨条,大概是底下哪位下官特意遵循着君主的喜好搜罗天下的极品墨宝忍痛割爱了。
“说什么呢?这样热闹的场面!”
“启禀皇上,臣等翻阅无数案卷,竟不能得知最后几块墨的来历,故一直未有结论。”
“哦?还有你们不能解的难题?我到要来好好瞧瞧。”徽宗来了兴致,拿在手上把玩一番却也未开口说话,倒是眉头皱得紧。
“鄙人自幼与父一同卖墨为生,兴许能够侥幸识得,愿为一试!”人群中一个洪亮清脆的声音传过来。
“那想必你很懂墨了,你且来识识。”徽宗让出了位置,让刚才说话的男子走过来靠近一点。那块墨装在小小的真丝锦囊里,似乎是上上品。男子看其身形气韵约莫十八九岁的样子,身着灰白布衫,脸色也是素净清透的。他隔着锦囊摸了一会儿,顿时面色黯然,缓缓说道,“这是家父十二年前所制。可如今再也无人能做出。”
徽宗忙命人打开锦囊,此墨坚如玉,纹如犀,品质可鉴。徽宗极爱钻研书画之事,欲要收其父进宫廷制墨司,再问却得知其父在建中靖国年间已作古西去,便叹了口气说,“此等墨宝,竟难再得。”李纪末敛首微立在侧,浓眉斜飞入鬓,薄唇泛青,频繁洗涤过的薄衫在脚边被风扬起,微微打卷。
翰林图画院司长站出来禀报说,“此人即是上一年殿试中画学夺魁之人,姓李名纪末。”
“哦?难怪竟有如此造诣!”说罢对着李纪末抚掌称赞,“今日起你便为我御用画家,只为我作画即可,不必谋求它事。”
“谢皇上。”李纪末小心咽下心中微微漾起的愉悦,这样离嬛嬛该会更近一些了吧。想罢忆起两年前在开封街肆第一次遇见嬛嬛的情景。那时李纪末还不知随从口里所叫的嬛嬛竟是宋徽宗第十女柔福帝姬,只觉眼前万物顿然失色,只余穿着合身花团锦衣的俊俏少女,不管不顾周围喧闹的集市和拥挤叫嚷的人群,随性地坐在客栈门前的马厩边上给疲惫的坐骑喂草,眼里盛满晶莹的纯澈善良。那情境好似就算兵荒马乱、狼烟四起,她还是这般安然弃世的模样。
柔福帝姬年纪虽小,徽宗一向沉迷于书画艺术且膝下子女众多,自然无暇顾到十帝姬竟已长成亭亭少女,非同寻常少女那般文静少话,反而年纪渐大性子里那股清冷却更加显露出来。于此常被其他皇子帝姬所冷落,如此一来平日里得空的时间倒比其他人多得多,后宫亦无太过苛刻宫廷规章,柔福帝姬出宫门倒是容易得很。
李纪末的住所不在宫内,北街偏隅有一家李氏墨灵斋,由李纪末父亲生前所经营,专售手制砚台和墨条,及闲时创作的书画作品。李父的墨名声很大,自己却不大在意金钱,每锭墨都只卖一百钱,卖了一辈子也是这个价。也有连一百钱都出不起的,他就把店铺里的碎墨拿去送了。
一日,柔福帝姬出宫玩耍,偶见街头牌匾上快要淡去的“墨灵”二字,顿生兴致,退下随从两步三步推开了门瞧进去,眼前满室的字画和墨香。那日李纪末正巧没有被宣旨进宫,闲在斋屋里摆弄父亲的案台,正是一身白衣微漾,只在衣角和袖口处以素线绣了一些细碎的木兰花纹样式,左手抚案,右手执笔,勾勒了一支出水清雅白莲花的模样。
“如何叫得‘墨灵’?难不成墨真的有如此灵性?”脆生生略带疑问的声音从身后传来。
李纪末执笔的右手略一颤,那白莲花本来细细要颤动起来的花蕊,像是瞬间要被花粉压弯了腰。李纪末故意当做是寻常客人那般,背对着来人说,“如膏如露,濡毫之余,间用吮吸,灵奇之气,透入窍穴,久久自然变易骨节,澄炼神明,谓之墨灵。”
还没人赞这篇日记